菩提茶对动物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

菩提茶对动物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

一、菩达茶对动物血糖和血脂的调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金海燕,沈璐,苏同生,万兆新[1](2020)在《茶叶及其活性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茶叶是起源于我国的健康饮品,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本文综述了茶叶中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及复合降糖茶的有关研究,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面。

松芳[2](2020)在《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青稞糌粑为中心的藏族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饮食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地化观察与研究,对青稞糌粑文化的特征、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重点考察了在饮食生活中,藏民族如何运用相关青稞糌粑的内部知识体系,理解并调适人同所处特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尝试通过地方性知识及“生长于斯”的经验性的“深描”,完成关于青稞糌粑的食物民族志写作。同时,从糌粑文化的个案研究出发,探索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整体研究构架,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并试图与文化生态学、象征人类学等多种研究范式进行对话。藏区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围绕青稞糌粑的技艺、制度、信仰等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形态,藏族饮食文化的综合特点在于:单一的食材、极简的烹制和规模化的生产,朴素与实用的形态背后却隐含有人类精神中更多的文明指数,并拥有与之相应的一套文化意义体系。论文首先梳理了藏人对青稞生成环境的认知和糌粑原料的获取过程;描述糌粑的生产制作与食用方式以及饮食制度;围绕在不同空间展开的各种仪式中糌粑作为信仰食物所呈现出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糌粑作为藏人主食具有的感官、记忆与自我认同功能;以及在现代性实践中的现状及可能的未来走向。论文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四个方面:第一,饮食文化中,食物原料的生产环境决定人们的生计方式和饮食形态,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是决定饮食文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整体对青稞糌粑文化的把握,应从“地理和人文的结合部”的角度去理解,方法论方面应注重饮食实践层面的综合考察。第二,作为生物性营养需要的糌粑和作为精神需求的糌粑之间相互转化,贯穿于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使藏人对糌粑有着习惯性的忠诚,成为维系统一藏族传统文化的纽带。第三,藏人与青稞糌粑的互动,和与其所处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之间相互调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对象征符号的运作,使食物的意义进入象征系统并成为破译文化的符码,在广泛的时空中扮演着连接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中介角色。不同文化赋予具有永恒功能的食物以不同的意义,生活在藏文化中的人们,在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和逻辑的象征体系之中,形成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知。同时,借助于象征符号的能动性运作,人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调适终以和谐实现。第四,外来的饮食及其文化,扩大了藏族原有的饮食体系,丰富了本土糌粑为主食的饮食结构,而未替代糌粑酥油在藏族饮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糌粑酥油为核心的饮食文化系统,在整体的藏文化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边界。论文力求把对青稞糌粑文化的探讨,贯穿一条鲜明的人文思想主线,糌粑为主兼及其他的饮食结构、“医食同源”的藏人饮食保健养生思想、生命平等的生态法则、尚“善”的人文观念和“尊老”的传统。

邹鸽[3](2017)在《广西瑶族金秀老树茶延缓女性面部皮肤衰老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茶的养生保健功效从古至今备受关注,茶中有效成分是茶养生保健的核心。本文以茶的养生保健功效研究为基础,通过对茶在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机制与疗效进行理论性梳理、归纳,并以此为依据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广西金秀野生老树茶制成养生茶面膜,以进行茶抗皮肤衰老的应用性研究,旨在更深入地探讨和认识茶的抗皮肤衰老作用,同时也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广西金秀野生老树茶的运用与开发,提供重要依据与思路。方法:文献检索法查阅古方美容类书籍、中医养生类着作以及抗皮肤衰老相关文献,研读《茶经》、《茶谱》、《茶叶的保健功能》、《茶学概论》、《中国历代茶书汇编》、《中国茶典》等专着,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及读秀学术搜索等,对茶的养生保健功效及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机理和运用进行梳理,为茶叶延缓皮肤衰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广西瑶族老树茶的成分及功效进行相关论述。临床观察法选用广西瑶族金秀野生老树茶制成茶面膜,筛选年龄段为28-35岁干性肤质的女性志愿者6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人,进行为期45天的干预治疗,采用VISIA皮肤测定仪及水分测定仪对皮肤受试前后的测定数据进行收集,使用SPSS1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通过整理、分析已收集到的相关论文和着作,总结了茶抗皮肤衰老的机制与运用研究;2.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空白对照组前后水分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后水分、斑点、皱纹、紫外线色斑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茶面膜干预后,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受试者面部皮肤水分、皱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在抗皮肤衰老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瑶族金秀野生老树茶面膜对于面部美颜抗衰老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对皮肤的副作用小,可以应用于面部皮肤的日常美容延衰。

苏冷高娃,陈书,张耀丹,杨坤宝,白颖慧,鲁碧楠,庞宗然[4](2016)在《苦瓜-人参预防给药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考察苦瓜、人参、苦瓜-人参预防给药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一补一泄、一寒一热"苦瓜-人参对药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预防2型糖尿病提供实验证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并给予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分别进行预防性干预,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给药干预16周后,测摄食量、体质量、脂肪指数、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脂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与分泌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考察血糖调节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睾周脂肪细胞形态。[结果]高脂饲料诱导小鼠的体质量、皮下脂肪指数、FPG、FINS水平明显升高,并发生明显胰岛素抵抗,而人参可以显着改善胰岛素抵抗,苦瓜可明显降低FPG、体质量和皮下脂肪含量,苦瓜-人参对药则可明显降低FINS及皮下脂肪含量,并且各给药干预组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肥胖小鼠的脂肪细胞形态。[结论]人参能明显改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苦瓜可以有效减轻其FPG及体质量,苦瓜-人参对药降低FINS更有优势。

张煜[5](2016)在《扁枝槲寄生提取物体外抗氧化、降糖、降脂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扁枝槲寄生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和降脂活性进行系统地研究,明确其与扁枝槲寄生中主要物质含量的关联性。研究成果为将来将扁枝槲寄生开发成为天然抗氧化剂,或开发成为降糖和降脂食品或药物打好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水浴和超声两种提取方式,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提取干扁枝槲寄生,再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两种方式的水提取物,得到不同的萃取组分。水浴提取方式比超声提取方式得率高,扁枝槲寄生水浴水提取物占干扁枝槲寄生质量高达67.54%。扁枝槲寄生水浴水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总多酚、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258.49 mg/100g,1990.27 mg/100g,1430.42 mg/100g和202.83 mg/100g,总多糖的含量高达5468.08mg/100g。2.通过各组分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FRAP值来反映扁枝槲寄生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运用模糊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方法将五个抗氧化指标综合成一个抗氧化综合值。研究发现,扁枝槲寄生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各提取萃取组分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均达到98%以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最高均可达到88%以上。由模糊评价法得到的抗氧化综合值比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抗氧化综合值能更好地反映各组分的总抗氧化能力,水浴水提取物抗氧化综合值最高,为4.66,水浴水提取物氯仿萃取层综合值最低,为0.21。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P<0.05)和总黄酮(P<0.01)的含量显着相关。3.通过各组分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来反映扁枝槲寄生的体外降糖活性。采用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各组分分别对两种酶的抑制类型,运用Dixon作图法求得各组分反映降糖能力的Ki值。实验测得,水浴和超声两种提取方式的水和乙醇的粗提取物在高浓度下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均能达到90%以上。但是在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的研究中,各组分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下。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各组分对两种酶的抑制类型与其对该酶的抑制能力没有必然关系。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与总多酚(P<0.05)的含量有关,而对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与游离氨基酸、总多酚、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均呈现出显着相关性(P<0.05)。4.通过各组分对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的吸附能力来反映扁枝槲寄生的体外降脂活性。超声乙醇提取物对牛磺胆酸钠的吸附的相对考来烯胺吸附率为98%,水浴水提取物与超声水提取物对脱氧胆酸钠的吸附的相对考来烯胺吸附率分别为104.57%和101.45%。超声提取比水浴提取的各组分对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吸附能力强,而提取方式的不同对脱氧胆酸钠的吸附没有影响。通过模糊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体外降脂综合值,两者得到的排序结果相同。超声水提取物体外降脂能力最强,为94.92,水浴水提取物氯仿萃取层体外降脂能力最弱,为26.56。扁枝槲寄生的体外降脂活性与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着相关(P<0.01)。

邹利清[6](2011)在《浦城县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主要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苦瓜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品种对比试验、播种期不同试验、施肥龄筹异试验、种植密度与整枝两因子试验来探讨浦城县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的栽培技术。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关冠绿剑<sub>王在10个试验品种中产量最高,比对照本地白苦瓜增产77.65%,在浦城县苦瓜秋延后大棚栽培中,最适合种的是美冠绿剑乇苦瓜,其次为日本富都绿白苦瓜,再次是台湾苦瓜。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的播种期试验表明:9月20日播种比9月30日播种增产50.86%;比10月10日增产195.96%,各个播种期平均单瓜重无显着差异。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的影响试验表明:高肥处理的结瓜习性较好,平均第一雌花。肖位为9.46节,单株瓜数多达7.65条,座瓜率高达51.87%,单瓜重达147.73g,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的单瓜重。高肥处理的苦瓜产量高,其中单株产量达1.124k,产量达6.182k∥m2。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的密度和整枝两因子试验表明:整枝因素对产量和单瓜重无影响,栽植密度2500株/667 m2比3000株/667 m2和2000株/667 m2分别增产6.4%和19.44%,栽植密度加大,单瓜均重减小。本文对浦城县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技术进行讨论。

严哲琳[7](2011)在《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糖脂代谢的影响,并研究肝脏和骨骼肌组织中胰岛素PI3K/Akt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探讨三种中药提取物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雄性3周龄Wistar大鼠8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予标准饲料喂养,其余70只高脂喂养16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STZ (35mg·kg-1·bw-1)诱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Wistar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共63只),随机选出56只分为8组,即苦瓜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翻白草翻白草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地骨皮提取物高、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7只,余下造模成功大鼠7只设为模型组。另取从正常饮食组随机取7只作为对照。以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4.05mg·kg-1·bw-1)作为西药对照、苦瓜、翻白草、地骨皮提取物高剂量组(400mg·kg-1·bw-1)和低剂量组(200mg·kg-1·bw-1),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按10ml·kg-1·bw-1灌服无菌水。药物干预4周后,进行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评价三种中药对IR的干预效果,检测各组动物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口服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 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 ISI)、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MPK、Akt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采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AMPKα1-mRNA、AMPKα2-mRNA基因转录水平。2.采用雄性6周龄BKS.Cg-m +/+ Leprdb/J (db/db)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苦瓜、翻白草、地骨皮提取物高、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6只。C57BL/KsJ(+/-)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以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1.2g.kg-1.bw-1)作为西药对照、苦瓜、翻白草、地骨皮提取物高剂量组(4g.kg-1.bw-1)和低剂量组(2g.kg-1.bw-1),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按1ml·kg-1·bw-1灌服无菌水。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动物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OGTT)、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AMPK、Akt、AS160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采用RT-PCR检测骨骼肌组织中GLUT4-mRNA基因转录水平。结果1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IR大鼠的干预作用1.1大鼠糖钳实验的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苦瓜、翻白草、地骨皮提取物高剂量组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说明各组大鼠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1.2大鼠血生化指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苦瓜、翻白草、地骨皮提取物干预4周后,显着改善大鼠OGTT、降低FBG、升高FINS,显着降低TC、TG、LDL-C并升高HDL-C水平(P<0.05)。1.3大鼠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可见轻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光镜下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沿中央静脉呈向心性分布,胞浆内周边可见许多小的脂滴空泡,细胞核位置无明显改变,肝小叶结构完整。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干预4周后肝细胞脂肪变形明显减轻,个别可见到局灶性的肝细胞胞浆周边细小的脂滴空泡,细胞核位置无明显改变,肝小叶结构完整。1.4大鼠肝脏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都能上调大鼠的肝脏组织中P-AMPK、P-Akt (Ser 473)、P-AS160蛋白的表达(P<0.05),三种中药的上述功效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组相比,无显着差异。1.5大鼠肝脏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都能上调肝脏组织中AMPKα1-mRNA和AMPKα2-mRNA的表达含量(P<0.05)。2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对BKS.Cg-m +/+ Leprdb/J (db/db)小鼠的干预作用2.1小鼠血生化指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苦瓜、翻白草、地骨皮提取物干预4周后,都能显着改善大鼠OGTT、降低FBG、升高FINS,显着降低TC、TG、LDL-C并升高HDL-C水平(P<0.05)。2.2小鼠骨骼肌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都能上调小鼠骨骼肌组织中P-AMPK、P-Akt (Ser 473)、P-AS160蛋白的表达(P<0.05),三种中药的上述功效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组相比,无显着差异。2.3小鼠骨骼肌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都能上调骨骼肌组织中GLUT 4-mRNA的表达含量(P<0.05)。结论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可以改善长期高脂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IR大鼠模型以及IR小鼠模型BKS.Cg-m +/+ Leprdb/J(db/db)小鼠的胰岛素抵抗。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改善IR的机制是激活AMPK,活化的AMPK促进GLUT4转位,加快葡萄糖利用。同时,三味中药激活PI3k/Akt途径,活化的Akt进一步激活AS160,加强GLUT4转运,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甄仲,刘文科,张京华,陈良,仝小林[8](2010)在《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逐渐成为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的焦点,中医中药则在胰岛细胞修复与保护方面显示出特色与优势,并取得较大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在胰岛细胞保护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胰岛细胞保护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

赵潽恋[9](2010)在《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类延续自身生存的文化当中,饮食文化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茶又在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作用。文化是区分民族的最重要的标志。中国被誉为“茶的祖国”,具有几千年茶文化史,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目前的茶文化研究成果中,多以汉族茶文化为研究重点同时略微涉及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表象。中国少数民族对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特殊、重要的贡献,各民族茶文化现象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丰富了中国茶文化,成为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民族学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客位的思考方式,做必要的灵活调整,以取得良好的调查效果。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并讨论少数民族文化在茶文化发展中起到的促进作用和贡献;第二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梳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并审视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地位;第三章根据少数民族各自的饮茶特点,分类讨论中国少数民族饮茶方式的多样性;第四章通过分析茶在人生礼仪及艺术方面的精神文化内涵,探讨其符号意义;第五章笔者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王华燕[10](2008)在《绿茶多酚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低档绿茶为原料,围绕茶多酚的提取、分析、片剂制备和质量标准展开,主要内容如下:系统研究了茶多酚的提取过程。首先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茶多酚浸出率的影响,正交试验选择合适的浸提条件为:以水作浸提溶剂,料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80℃,浸提2次,每次为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茶多酚的浸出率可达茶叶干重的14.5%。其次研究了金属离子沉淀法纯化茶多酚的条件,通过反复实验,确定了沉淀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以ZnCl2为沉淀剂,用NaHCO3溶液调节pH值为6.0,进而以HCl溶液转溶沉淀,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在0℃以下冷冻静置除杂,旋转蒸发回收溶剂后真空干燥,结果表明茶多酚产品的纯度由74.3%提高到95.6%。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等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茶多酚产品进行分析,与标准品色谱行为对照表明,样品中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等四种主要儿茶素类和极少量的咖啡因(CAF),并定量测定了各成分的含量。对此方法进行系统考察,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靠,能较客观地评价茶多酚的品质。根据茶多酚自身的特点以及生产、贮存、运输、携带和服用的需要,本着制备工艺尽可能简单、主药含量尽可能高的目的,采用直接粉末压片法把茶多酚制成片剂。对制得的茶多酚片进行质量标准研究,该片剂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硬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都符合标准。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片中的TP总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茶多酚片中主要有效成分EGCG的含量进行测定,最终实现了茶多酚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本文对人们提取、分析和制备茶多酚这一天然无毒抗氧化剂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二、菩达茶对动物血糖和血脂的调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菩达茶对动物血糖和血脂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茶叶及其活性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茶叶中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研究
    1.1 茶多糖的降糖机制研究
    1.2 茶多酚的的降糖机制研究
    1.3 茶色素的降糖作用研究
2 复合降糖茶降血糖作用研究
3 小结

(2)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人类学的饮食研究
        (二)藏族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三)青稞糌粑文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一)田野调查
        (二)民族志书写
        (三)文献研究
        (四)创新点
        (五)论文框架结构
第一章 作为糌粑原料的青稞
    第一节 青稞生成环境
        一 青稞(???)之名
        二 相关青稞生成环境的地方性知识
        三 世人眼中的青稞生成环境
        四 青稞的生成条件基础
    第二节 青稞种子的由来
        一 从词源看青稞的由来
        二 从传说故事看青稞的由来
        三 从民间歌谣看青稞的由来
        四 从考古成果看青稞的由来
        五 从遗传学看青稞的由来
        六 其他关于青稞的起源
    第三节 青作衍生的文化事象
        一 青作农耕
        二 秋收与储藏
        三 青作农耕工具
        四 青作农耕仪式
    第三节 青稞的社会生命
        一 维系藏文化的纽带
        二 可持续粮食系统与生态饮食
        三 西藏文明的基石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作为藏人传统主食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糌粑的制作消费
        一 “硪塔”(?)——炒与磨
        二 糌粑种类
        三 糌粑的食用
        四 糌粑“配菜”:汤与酱
    第二节 糌粑“伴侣”
        一 酥油奶渣酸奶
        二 茶与酒
        三 蕨麻与糖
        四 盐、辣椒及其他副食品
    第三节 共食
        一 时间与空间
        二 “好吃”还是“好想”
    第四节 相关糌粑饮食器具及其特点
        一 器具分类
        二 象征特点
    第五节 糌粑食俗礼仪与禁忌
        一 饮食与礼仪
        二 饮食禁忌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作为藏人信仰食物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藏人宇宙观中的神与食
        一 藏人三界宇宙观
        二 宇宙观中的人神鬼
        三 祭品及其象征
    第二节 献给神的食物
        一 “桑什糌”(?)
        二 “切”(?)
        三 “朵玛”(?)
        四 “协玛”(?)
        五“夏卓”(?)
    第三节 超度镇鬼驱秽的食物
        一 “苏”(?)
        二 “栗”(?)
        三 “朵”(?)
    第四节 取悦“鲁”的食物
        一“鲁卓”(?)
        二 “鲁朵”(?)
        三 “塔鲁”(?)
    第五节 加持食物
        一 尼其(?)
        二 “撮则”(?)
        三 “希喇”(?)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自我与他者论述中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青稞与大米:食物的隐喻
        一 作为藏人的青稞
        二 作为他者的大米
    第二节 野蛮与文明:一个非问题的问题
        一 饮食行为
        二 饮食观念
        三 烹饪方式
    第三节 糌粑共同体:关于族群认同
        一 “共食”:文化上的共同感受
        二 “味道”:共同的饮食记忆
        三 食物:自我的转喻——隐喻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作为现代性实践中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藏人当下饮食结构中的青稞糌粑
        一 主食变辅食
        二 主食变保健养生品
        三 主食变奢侈食品
    第二节 “公家”话语体系中的青稞糌粑
        一 实施工程:补助粮食、易地育人
        二 营养餐计划:不吃糌粑的中小学生
        三 “问鼎和羹”:饮食是最大的民生
        四 兼业模式:农牧生业+打工
    第三节 当下社会生活中的青稞糌粑
        一 青稞糌粑从羊皮袋到塑料袋
        二 现代餐饮中的青稞糌粑
        三 吃与不吃:饮食安全与健康
        四 青稞糌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五节 小结
结论
    一 “两青”相遇:生物自然选择与人类文化共同的创造
    二 “章葛”糌粑:藏族饮食文化的调适机制
    三 “郭纳糌萨”:糌粑个案对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广西瑶族金秀老树茶延缓女性面部皮肤衰老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茶的养生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一、茶叶概述
        二、现代医学对茶养生保健功效的研究
        二、祖国医学对茶养生保健功效的研究
    第二节 茶延缓皮肤衰老的研究进展
        一、中西医有关皮肤衰老的研究
        二、茶延缓皮肤衰老的机制研究
        三、茶延缓皮肤衰老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 瑶族金秀野生老树茶抗皮肤衰老的研究进展
        一、瑶族金秀野生老树茶概述
        二、瑶族金秀野生老树茶的现代研究
        三、瑶族金秀野生老树茶抗皮肤衰的优势分析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脱落、中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调查表
        二、临床方案
        三、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结果与结论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实验结果比较
        三、结论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茶面膜的作用特点
    第二节 茶在长寿工程的运用
        一、未病先防——茶可防未病之病
        二、既病防变——茶可疗已病之病
        三、茶养生保健应提升到健康科普教育范畴
    第三节 展望
        一、老树茶抗皮肤衰老的研究展望
        二、老树茶系列产品研发思路
        三、茶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苦瓜-人参预防给药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主要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制备方法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3 动态监测摄食量及空腹体质量
    2.4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2.5 小鼠血清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血脂水平测定
    2.6 IR评价指标
    2.7 取材并计算内脏脂肪指数
    2.8 小鼠脂肪细胞形态观察
    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对小鼠摄食量的影响
    3.2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对小鼠空腹体质量、脂肪指数的影响
    3.3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对小鼠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3.4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对小鼠FINS水平的影响
    3.5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对小鼠葡萄糖耐量的影响
    3.6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对小鼠IR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3.7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对各组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3.8 苦瓜、人参、苦瓜-人参对药对小鼠睾周脂肪细胞形态的影响
4 讨论

(5)扁枝槲寄生提取物体外抗氧化、降糖、降脂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1.1 扁枝槲寄生(螃蟹脚)的研究进展
        1.1.2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1.1.3 体外降糖实验
        1.1.4 体外降脂实验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1 主要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品的制备
        2.3.2 扁枝槲寄生主要生化成分的测定
        2.3.3 扁枝槲寄生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3.4 扁枝槲寄生体外降糖活性的测定
        2.3.5 扁枝槲寄生体外降脂活性的测定
        2.3.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组分干物质得率
    3.2 扁枝槲寄生主要生化成分
    3.3 扁枝槲寄生抗氧化活性研究
        3.3.1 各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
        3.3.2 各组分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
        3.3.3 各组分的FRAP值
        3.3.4 各组分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
        3.3.5 各组分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
        3.3.6 IC50值与VC当量
        3.3.7 相关性分析
        3.3.8 抗氧化综合值的建立
    3.4 扁枝槲寄生体外降糖活性研究
        3.4.1 各组分对 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
        3.4.2 各组分对 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
        3.4.3 各组分抑制类型的确定
        3.4.4 各组分对 α-淀粉酶和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
        3.4.5 阿卡波糖当量
        3.4.6 相关性分析
    3.5 扁枝槲寄生体外降脂活性研究
        3.5.1 各组分对牛黄胆酸钠的吸附
        3.5.2 各组分对甘氨胆酸钠的吸附
        3.5.3 各组分对脱氧胆酸钠的吸附
        3.5.4 IC50值与相对考来烯胺吸附率
        3.5.6 相关性的分析
        3.5.7 体外降脂综合值的建立
4 讨论
    4.1 扁枝槲寄生的生化成分
    4.2 扁枝槲寄生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4.3 扁枝槲寄生的体外降糖活性
    4.4 扁枝槲寄生的体外降脂活性
5 结论
    5.1 扁枝槲寄生提取物的制备和生化成分
    5.2 扁枝槲寄生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5.3 扁枝槲寄生的体外降糖活性
    5.4 扁枝槲寄生的体外降脂活性
参考文献
致谢

(6)浦城县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主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苦瓜发展历史及生物学特性
        1.1.1 苦瓜发展历史
        1.1.2 苦瓜的生物学特性
    1.2 苦瓜的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
        1.2.1 苦瓜的化学成分
        1.2.2 苦瓜的药理作用研究
        1.2.3 苦瓜的加工利用
    1.3 苦瓜栽培研究
        1.3.1 种苗培育研究
        1.3.2 早熟栽培技术研究
        1.3.3 嫁接栽培技术研究
        1.3.4 其它栽培技术研究
    1.4 苦瓜大棚秋延后研究现状
        1.4.1 蔬菜的设施栽培
        1.4.2 浦城县苦瓜栽培条件及秋延后栽培现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品种
        2.1.2 大棚建造
        2.1.3 试验时间与地点
        2.1.4 控温控湿办法
    2.2 试验方法
        2.2.1 品种对比试验
        2.2.2 播种期不同试验
        2.2.3 施肥量差异试验
        2.2.4 种植密度与整枝双因子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各品种大棚秋延后栽培的表现
        3.1.1 各品种开花情况
        3.1.2 各品种产量差异
        3.1.3 各品种的单瓜重差异
        3.1.4 各品种的抗性及综合表现
    3.2 不同播种期秋延后栽培的差异
        3.2.1 不同播种期秋延后栽培产量差异
        3.2.2 播种期秋延后栽培产量分布情况
        3.2.3 不同播种期平均单瓜重差异
    3.3 施肥量差异处理对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的影响
        3.3.1 施肥量差异处理对大棚苦瓜结瓜习性的影响
        3.3.2 施肥量差异处理对大棚苦瓜产量的影响
    3.4 种植密度与整枝双因子对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的影响
        3.4.1 种植密度与整枝双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3.4.2 种植密度与整枝双因子对单瓜重的影响
        3.4.3 不同密度产量分布情况
    3.5 秋延后大棚苦瓜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品种选用问题
    4.2 播种时间选择问题
    4.3 种植密度问题
    4.4 品质测定问题
    4.5 推广前景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苦瓜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研究
        2 临床研究
        3 实验研究
        4 结语
    综述二 地骨皮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研究
        2 临床研究
        3 实验研究
        4 结语
    综述三 翻白草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综述
        2 临床研究
        3 实验研究
        4 结语
    综述四 中医药干预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1 IR的病因
        2 IR的病机
        3 临床研究
        4 实验研究
        5 结语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对IR大鼠的降糖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苦瓜提取物、地骨皮提取物、翻白草提物对IR大鼠的机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干预db/db小鼠IR的机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第三节 主要研究办法
        一、历史文献分析法
        二、文献资料收集法
        三、田野调查法
    第四节 文章结构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与茶文化摇篮
    第一节 中国的茶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茶的起源
        二、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少数民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传播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茶的传播途径
        一、茶马古道的概况
        二、茶马古道的几条线路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化
        一、韩国与中国的茶
        二、日本与中国的茶
        三、东南亚与中国的茶
        四、欧洲与中国的茶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多彩的饮茶方式
    第一节 以茶为食的少数民族茶
        一、藏族酥油茶
        二、怒族盐巴茶
        三、德昂族酸茶
        四、基诺族凉拌茶
        五、苗族"菜包茶"、"虫茶"
        六、蒙古族的奶茶
        七、布朗族"酸茶"
        八、瑶族、彝族、布依族的"打油茶"
    第二节 采用各式器具的少数民族茶
        一、哈尼族土锅茶
        二、景颇族竹筒腌茶
        三、傣、佤、景颇、阿昌、布朗等民族的"竹筒香茶"
        四、水族、哈尼族、拉祜族的"罐罐茶"
    第三节 沏法各异的少数民族茶
        一、傈僳族响雷茶
        二、彝族、苗族的"百抖茶"
        三、白族的"雷响茶"
        四、丽江纳西族"酥油茶"、"龙虎斗"
        五、云南少数民族的茶膏
    第四节 独特茶道的少数民族茶
        一、白族三道茶
        二、壮族"姑娘茶"
        三、回族的"三炮台"盖碗茶
        四、昆明九道茶
        五、维吾尔族保健茶
        六、土家族"四道茶"
第四章 茶文化与少数民族精神文化遗产
    第一节 文化符号与茶习俗
        一、关于文化符号
        二、茶礼仪化的契机
    第二节 少数民族茶礼仪
        一、以茶待客的礼节
        二、婚俗中的茶礼
        三、丧祭中的茶仪
        四、其他用茶
    第三节 茶与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与宗教
        一、茶与少数民族艺文
        二、茶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第四节 饮茶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茶是道德观念的载体及道德实践的手段
        二、茶与健康
        三、人际关系的改善
        四、茶文化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渗透
第五章 对发展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建议
    第一节 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 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优势
        一、精彩缤纷的民族性
        二、世间稀有的本源性
        三、独占鳌头的多样性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五、前景广阔的国际性
    第三节 发展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建议
        一、设置若干专业委员会
        二、加大政府对民族茶文化的开发、保护和扶持力度
        三、让民族茶文化与旅游联姻
        四、加强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五、深入挖掘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茶文化旅游产品
        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茶的知名度
参考书目

(10)绿茶多酚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茶多酚的组成和结构
    2 茶多酚的功能
        2.1 抗氧化
        2.2 清除自由基
        2.3 抗菌
        2.4 抗病毒
        2.5 抗紫外线照射
        2.6 防治心血管病
        2.7 除臭
        2.8 延缓衰老
        2.9 抗龋护齿
        2.10 抗肿瘤
        2.11 多药耐药性逆转
        2.12 抗辐射
    3 茶多酚的应用
        3.1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3.1.1 食品抗氧化剂
        3.1.2 食品护色剂
        3.1.3 食品除臭剂
        3.1.4 食品保鲜剂
        3.1.5 功能保健食品添加剂
        3.1.6 茶多酚饮料
        3.2 在日用化工上的应用
        3.2.1 除臭剂
        3.2.2 香烟解毒剂
        3.2.3 废纸脱油脱墨剂
        3.2.4 牙膏添加剂
        3.2.5 花露水添加剂
        3.2.6 防晒霜添加剂
        3.2.7 唇膏添加剂
        3.2.8 护肤品添加剂
        3.2.9 洗发水添加剂
        3.3 在农业上的应用
        3.4 在医学上的应用
        3.4.1 心血管保健药物
        3.4.2 抗癌抗突变药物
        3.4.3 抗糖尿病及肥胖症保健药品
        3.4.4 治疗皮炎
        3.4.5 抗病毒制剂
        3.5 在酶工程上的应用
        3.6 在环保领域上的应用
    4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4.1 浸提过程
        4.2 纯化过程
        4.2.1 有机溶剂萃取法
        4.2.2 离子沉淀法
        4.2.3 柱层析吸附分离法
        4.2.4 其它方法
        4.2.4.1 对流溶剂萃取法
        4.2.4.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2.4.3 高速逆流色谱法
    5 研究意义与展望
第二章 茶多酚的浸提工艺研究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药品和试剂
        1.3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1.3.1 酒石酸亚铁溶液:自配
        1.3.2 pH7.5 的磷酸盐缓冲液:自配
    2 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2.1 原理
        2.2 标准工作出曲线的绘制
        2.3 茶多酚浸出率的测定
    3 茶多酚浸提工艺优选
        3.1 实验方法
        3.2 浸提单因素试验
        3.2.1 绿茶磨碎程度
        3.2.2 浸提时间
        3.2.3 浸提温度
        3.2.4 浸提次数
        3.2.5 料液比
        3.2.6 过滤过程
        3.3 浸提正交试验
        3.3.1 正交试验设计
        3.3.2 正交试验结果
        3.3.3 最佳浸提条件
        3.3.4 验证实验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茶多酚的纯化工艺研究
    1 金属离子沉淀法的原理与优点
    2 仪器和试剂
        2.1 仪器
        2.2 药品和试剂
    3 离子沉淀法纯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3.1 实验步骤
        3.2 茶多酚的沉淀率
        3.3 沉淀过程各因素对沉淀率的影响
        3.3.1 沉淀剂种类
        3.3.2 沉淀剂用量
        3.3.3 沉淀温度
        3.3.4 调节pH值的碱性溶液
        3.3.5 沉淀时间
        3.4 转溶
        3.4.1 转溶酸类型
        3.4.2 转溶酸浓度
        3.5 萃取
        3.6 冷冻静置除杂
        3.7 蒸馏
        3.8 真空干燥
    4 茶多酚的提取率和纯度
        4.1 茶多酚的提取率
        4.2 茶多酚的纯度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茶多酚的组分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
        2.2 药品和试剂
        2.3 色谱条件
        2.4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5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3 结果与讨论
        3.1 流动相的选择
        3.1.1 流动相体系的选择
        3.1.2 乙酸用量的选择
        3.2 定性测定
        3.3 定量测定
        3.3.1 标准工作曲线
        3.3.2 精密度试验
        3.3.3 加样回收率试验
        3.4 HPLC测定茶多酚样品中的儿茶素类及咖啡因含量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茶多酚片剂制备的工艺研究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药品和试剂
    2 茶多酚剂型的选择
    3 茶多酚制备方法的选择
        3.1 湿法制粒压片法
        3.2 干法制粒压片法
        3.3 直接粉末压片法
        3.4 半干式颗粒(空白颗粒)压片法
        3.5 结论
    4 茶多酚片处方优化
        4.1 片剂的辅料类型
        4.2 茶多酚片处方中各成分的影响
        4.2.1 茶多酚
        4.2.2 稀释剂
        4.2.3 粘合剂
        4.2.4 崩解剂
        4.2.5 助流剂
        4.2.6 润滑剂
        4.3 最佳茶多酚片芯处方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茶多酚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药品和试剂
    2 外观性状
    3 片重差异
    4 硬度
    5 崩解时限
    6 鉴别
    7 含量测定及方法学研究
        7.1 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片中的茶多酚总含量
        7.1.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7.1.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7.1.3 专属性试验
        7.1.4 线性关系考察
        7.1.5 精密度试验
        7.1.6 稳定性试验
        7.1.7 重现性试验
        7.1.8 加样回收率试验
        7.1.9 茶多酚片中TP总含量的测定
        7.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片中的EGCG含量
        7.2.1 色谱条件
        7.2.2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7.2.2.1 空白辅料溶液的配制
        7.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7.2.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7.2.3 专属性试验
        7.2.4 线性关系考察
        7.2.5 精密度试验
        7.2.6 稳定性试验
        7.2.7 重现性试验
        7.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7.2.9 HPLC法测定茶多酚片中的EGCG含量
    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菩达茶对动物血糖和血脂的调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茶叶及其活性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J]. 金海燕,沈璐,苏同生,万兆新. 陕西农业科学, 2020(08)
  • [2]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D]. 松芳.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9)
  • [3]广西瑶族金秀老树茶延缓女性面部皮肤衰老的应用研究[D]. 邹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4]苦瓜-人参预防给药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苏冷高娃,陈书,张耀丹,杨坤宝,白颖慧,鲁碧楠,庞宗然. 天津中医药, 2016(10)
  • [5]扁枝槲寄生提取物体外抗氧化、降糖、降脂效应研究[D]. 张煜. 云南农业大学, 2016(02)
  • [6]浦城县大棚苦瓜秋延后栽培主要技术研究[D]. 邹利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7)
  • [7]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 严哲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研究进展[J]. 甄仲,刘文科,张京华,陈良,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5)
  • [9]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研究[D]. 赵潽恋.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1)
  • [10]绿茶多酚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D]. 王华燕. 首都师范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菩提茶对动物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