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论文_朱敏

朱敏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通过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马隘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总结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的工作经验,结合项目实际,强调因地制宜、文化传承、技术论证、移民群众参与等在水库移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阻力。

关键词:多旁水库;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技术总结

1 概述

德保县多旁水库建于右江支流龙须河上游河段鉴河的支流那甲河上,那甲河是一条地表河与地下河相间的河流,地下河部分又称陇温地下河。多旁水库为新建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80km²,多年平均来流1.69m³/s,推荐正常蓄水位735m,总库容为4510万m³,调节库容4105万m³,死水位698.8m,相应死库容为177万m³,供水能力为8.5万m³/d。

库区淹没影响范围涉及德保县马隘镇多学村的多旁、多气、多珍、多学、多俸、陇木、怀力及大喜村大喜,那甲乡多睦村多睦、陇兰共2个乡2个村委10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库区需进行生产安置的农业人口为838人,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11年库区生产安置人口为852人。2010年多旁、多气、多珍搬迁安置人口为539人,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11年库区搬迁人口为542人。

2 规划设计

2.1规划理念

马隘镇安置点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理念是“生态”和“文化”。规划设计立足以移民生活为核心,以改善库区移民居住环境为目标,强调自然空间在安置点中的渗透,家庭生活的独门独院与外部环绕的开放空间并存,集中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合理利用马隘镇安置点北侧的马隘河水资源,从德保县的经济、生态、地域文脉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并将其逐项落实到安置点空间布局、移民住宅设计等方面,创造出独具魅力又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点规划,进而使规划成果得以有效执行与落实。

2.2 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经验

2.2.1 正确确定安置点安置指导思想和安置方式

针对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移民自身的特点,在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执行以人文本,尊重和照顾当地移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充分考虑移民意愿,以不改变移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在原乡(镇)、村辖区内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及可开发利用资源,实行有土从农安置的指导思想。对移民的安置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同时提出了以农业安置为主,农民口粮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其他产业的集中安置方式。

2.2.2科学论证并确定移民安置点的选址

多旁水库移民安置去向及选址是水库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根据《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以及地方政府提供的马隘镇粮所附近及马隘镇那谷两个备选点,本着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约用地,且新址设计高程不低于20年一遇洪水标准,避开可能崩坍、浸没地段并尽量依托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的原则。在选址前,结合两个备选的安置点进行了规划方案布局,通过工程地质勘探及评价,方案比选、投资分析比较、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充分征求地方政府及搬迁移民意愿,最终选址在马隘镇马隘街上的“那谷”。

该安置点场地位于马隘镇外西侧,场地北临马隘河,南面紧靠马隘至敬德二级公路,东面为马隘镇居民区,交通、电力、通讯、人饮等基础设施均可使用马隘镇街上原有设施,同时安置点离库区相对较近,移民群众仍可回库区耕作剩余山地,生产半径在3km以内,有公路相通。选址工作均有当地政府干部、移民代表和安置区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并签订土地划拨的有关协议,然后由地方移民部门行文经设计技术部门复核确认。

2.2.3延续乡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

德保县是壮族马骨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地,2010年5月,德保县《壮族马骨胡艺术》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2年德保县荣获“壮族马骨胡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德保县也是广西壮剧的发祥地,壮剧又称“土戏、壮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地居民的村落往往依山就势布局,空间格局不拘一格,但村落内部,则往往以社戏舞台为核心组织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闲暇或地方民俗节日期间,由各村委组织或村民自发集中在戏台活动区,保护、保存、弘扬壮族马骨胡艺术及地方戏剧,使当地的风俗文化得以传承和不断延续。

多旁水库马隘移民安置点新址规划功能以人居为主,用地较为集中和规整,与原有街巷、现状水系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空间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保持原有空间构架,以体现安置点发展的延续性,因此规划根据德保县马隘镇总体规划,以较为规整的沿东西向道路联排布置,从而获得最佳的通风向阳的良好环境,街巷尺度适宜,住宅南北向规整布局,强调街巷空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开合变化;同时结合安置点现状地形以及用地范围条件,以传承和延续人文特色为前提,注重对传统村庄边界特色的挖掘,将安置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用地(戏台)布置在安置点北侧的道路主轴眺望马隘河景观位置,文体活动用地布置在安置点与马隘街居住区相邻的东北侧。安置点规划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相结合,将安置点规划融合安置点北侧的马隘河的河道治理及清障、岸坡生态护岸,沿护岸配套建设绿化、亲水休闲带等多种空间元素与原有马隘街肌理有机整合,组成伸缩变化、收放有序的开敞空间,充分反映地域性的特征,形成了库区移民安置点有别于城市的有机空间形态,促进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改善了安置点的环境品质。

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鸟瞰图

2.2.4针对安置点竖向设计进行充分的技术评审

安置点位于马隘镇外西侧,场地北临马隘河,南面紧靠马隘至敬德二级公路,东面为马隘镇居民区。场地大部分为甘蔗地,地势低而平坦,地面高程为687~692m,平均高程低于20年一遇洪水位,南略高北略低,南面马隘至敬德二级公路现为沥青路面,路面标高为690.21~691.24m。马隘镇总体规划路网设计标高为689.41m,2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为689.50m。根据移民点工程地质报告,场地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Ⅱ类场地,场地稳定性分类属稳定性较差;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属较适宜,可不考虑其液化影响。场地平均高程低于20年一遇洪水位,且马隘河岸坡为土质边坡,风浪对岸坡剥蚀可能影响房屋安全,建议做挡护措施,维护场地及建筑物的安全。场地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季节性变幅大,在水的作用下,特别是洪水期,土体抗剪强度会降低从而影响基础稳定性。

在竖向设计方案阶段,由于平均填土深度达到2.0m,为了建筑物基础稳定定性,根据地质专业勘探提供的西读(碎石土,6.6km)、中敏(碎石粘土,13km)两个取土场的土质,择优选择中敏取土场,其距离马隘镇移民点约13km,另由于填土较深,总投资产生了基础超深处理费用共124.80万元,马隘镇安置点基础设施投资808.44万元,总投资933.24万元,由于总投资较大,设计院项目组相关设计技术人员会同各专业技术总工程师对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方案的总体规划布局、竖向设计的高程及挡护工程、投资等成果进行评审。

经评审,竖向设计采用满足场地排水的基础上尽量统一高程的方式,西侧场地设计高程为689.60~690.40m,主要结合到西侧场地南面现有的二级公路路面标高为690.21~690.64m,北面及东面的规划路网标高为689.41m,西侧整个场地采用南略高北略地的场地设计;东侧场地设计高程为689.65~690.51m,其主要考虑到东侧场地的西面规划路网标高为689.41m,南面现有二级公路的标高690.40m。两个场地的设计标高均比规划路网及现有路面略高10~25公分,场地内最低点689.60m比20年一遇洪水位689.50m高100mm。根据场地设计标高,场地需回填深度1.49~2.60m不等,采用中敏(碎石粘土,13km)取土场,对场地回填提出了清表清淤,分层填土压实的地基技术,分层填土的厚度为300mm,分层压实遍数为8~13t量振动碾压4~6遍,压实填土施工缝各层错开搭接,在施工缝搭接处,增加压实遍数,要求压实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ap,压实系数0.94以上,挡护措施结合马隘河治理工程设置。实践证明,经技术评审后的设计,节省了基础超深处理费93.6万元和挡护工程两块费用,大大降低了项目投资。

2.2.5住宅设计尊重考虑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住宅建筑的差异是安置点特色的又一重要体现,具体表现在建筑单体的造型、群体空间组合、庭院排列、结构的穿插、门窗的位置、局部的雕凿、整体的神韵气度、建筑选材等方面。但无论水库移民的设计如何发展和变迁,库区移民的生活方式仍然打着深深的传统农村生活烙印,住宅功能与城市住宅尚有很大差异。农村家庭空间具有多功能、模糊化的特征,如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没有严格分离,家庭成员各自的私密空间没有严格分离,室内与室外空间没有严格分离等,因此在多旁水库马隘移民安置点住宅设计时予以考虑宜居的、可行的保留,不合理的加以引导革新。

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多旁水库移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住房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农户的家庭经济条件,同时考虑马隘镇建筑的地方特色,住宅设计根据《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宅基地面积每户不高于150㎡的安置标准,结合安置点总用地面积以及马隘街实际情况确定,开间为7m,进深为14m,建筑物基底面积为98㎡。住宅平面功能分区以活动区、休息区为主,牲畜饲养区和后院为辅,前主后辅。

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典型住宅设计平面图

根据农村生活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对生活空间和储存空间都做了详细的布置。如当地村民大部分有在后院设置灶台烧煮的生活习惯,因此设计在满足每户人员结构居住的前提下,在宅基地后侧临路留设了一个后院,以便居民进出或种植蔬果,利用后院西侧设置畜牧棚,天面留有较大空间以供晒谷、晾衣之用,功能齐全,分区合理,便于居住,满足当地群众的居住习惯和农村住宅的特点。

2.3 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3.1移民群众公众参与过度的问题

移民群众参与意识在多旁水库的移民工作中执行得比较充分,移民群众的参与对整个规划设计过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是由于移民群众的参与,在总体规划布局时,群众代表找来多个风水先生对安置布局提出了布局角度、整体统一朝向、主入口位置等要求,对规划设计师的环境构思、安置点的空间设计等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以至于出现了住宅棋盘式排排坐的布局僵化现象,缺少一种灵动感。

2.3.2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问题

水库移民工作,在宅基地划分过程中,移民群众有建房的绝对平均主义和最大面积利用的思想,这思想影响了宅基地面积在整个规划中均为规整统一的7mx14m的格局,安置人口542人156户,只有一种建房形式。这种建房形式让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街巷景观过于单调,缺少错落有致的同时,少了一份特色。

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住宅设计效果图

3结语

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的设计,相对其他水库移民来说,其移民搬迁安置人口虽然不多,但结合用地地形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论证,在设计上尊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存在一项设计变更,这对从事移民规划设计工作来说,是一项较成熟的设计项目。通过对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工作,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从事其他项目的移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新颁布的政策、条例和规范,对移民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民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当前强调“和谐社会”、“以人文本”的要求下,对我们移民规划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2010年3月);

[2]张泉.王晖.梅耀林.赵庆红.《村庄规划》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敏(1981-),女,广西贵港市人,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朱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论文_朱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