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1)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1)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定量论文,人力资源开发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力资源开发一与经济增长模型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模型是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课题研制的,它是一种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方程估计所采取的方法是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实践,力图反映公共教育投资,例如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以及个人教育投资,例如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是国民经济运行整体中的一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其它变量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模型除了反映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外,还反映了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增长有关的其它经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如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形成、人口和就业、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以及价格等。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基础上:

第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单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如哈罗德·多马模型到多要素增长模型,如索洛增长模型;从外生的经济增长模型如传统新古典模型,到内生的经济增长,如当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从注重要素投入到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关研究表明,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注重有形资本到注重无形资本,如教育、培训、社会风尚和民族精神等。可见,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型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可计量的经济增长模型一般采用三个投入要素,即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而资本又可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因此,经济增长取决于物质资本的增长、人力资本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但是,由于中国农村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也是冗员充斥,所以一般的劳动力数量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构成限制性因素,只有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劳动力才包括在人力资本里;而且对于技术进步来说,测量起来十分复杂,一般用虚拟变量来间接表示。虽然,在我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模型”中,部门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投入要素: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但由于技术进步的作用是通过虚拟变量的引入来间接表示的,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也反映在人力资本里,因此,我们的模型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等四要素经济增长模型是一致的。

第二,人力资本形成理论

所谓人力资本即是对劳动者自身的投资总量,包括为进入劳动大军作准备的公共和私人教育投资、在工作过程中的岗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边干边学、个人自学等再教育过程的投资。人力资本的两个重要构成部分是:第一,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劳动者身体健康状况。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取得的,而教育和培训的实施都要进行投资;同样,保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也需要对卫生保健进行投资。由于我们只考虑教育培训这种人力资源开发形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里不讨论卫生保健投资等其它人力资本开发形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由于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经济运行上,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需经过对教育培训的投资才能获得。因此我们假设投资于教育培训的资金形成人力资本。一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由其受教育程度决定,在具体数量测量上,则为社会和个人对劳动者所受教育的投资之和决定(在我们的模型里,由于数据限制以及为简单起见,一个劳动者所内含的人力资本数量等于国家对劳动者所受教育的教育经费支出),一个部门的人力资本等于该部门各个劳动者所内含的人力资本之和,同样,社会总人力资本等于各个部门的人力资本之和。

有关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有许多种,例如,用劳动者所受教育的年数来表示人力资本,这样,在小学、中学、大学接受一年教育,其人力资本就增加1。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缺点是没有对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加以区别。在我们的模型里,采取以下的测量方法: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数量取决于其所受教育水平,大小等于在某个时期获得这样的教育水平所需要的国家教育投资。这样测量的人力资本既可以反映劳动者所受教育的年数和教育程度,又可反映教育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人力资本测量方法。

人力资本的提高途径有:第一、增加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劳动者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内含的人力资本数量越大。第二、增加受教育的劳动者人数。第三、提高教育质量。此外,一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程度,一个社会重视教育的程度,一个社会的传统习俗和人文精神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结构框图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例如人力资源开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特点,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是由若干子模块构成。这些子模块有:生产模块、固定资产投资模块、人口与劳动力模块、人力资本投资模块、人力资本形成模块、财政收入模块和居民收入模块等。这些模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列出模型文本。)

三、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分析(1982-1995年)

前面说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既有物质资本方面,也有人力资本方面,两者的影响程度各有多大?哪方面的影响更大些?我们将通过模型的计算来回答。这里共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模拟方案:

(1)增加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有多大影响,比较一下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分别增加大、中学生的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各有多大。

(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相应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总影响会如何。

(4)如果增加居民的文化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会有多大影响。

模拟方案一: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令每年的国家教育经费总支出增加10%,保持其它变量不变,求解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有:其一,增加国家的教育经费支出将会带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从数量上来说,教育经费支出增加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左右。其二,从变化的绝对量上来说,教育经费的数量增加得少,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增加得多,即产出大于投入,其投入产出比从1982年的3 .2倍逐步增加到1995年的5.5倍,这说明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其三,增加教育经费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累积效应,即投入产出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的。这就意味着,早期的人力资本投入对后期的产出有作用,越是在早期增加教育经费的支出,就越能较早地积累人力资本,也就越对以后的经济增长有利。

模拟方案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肯定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模拟结果有:当固定资产投资增加3%左右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2%;从数量上来说,在模拟开始的前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得多,国内生产总值却增加得没有那么多,即投入产出比小于1;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产出比逐渐变大,从1增加到2以上; 说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也对经济增长存在累积效应

把模拟方案一和模拟方案二的计算结果作一下比较即可知道,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投入产出比大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产出比,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2.5倍。这给了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同样数量的资金用于人力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用于物质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顺理成章的结论是:适当地减少物质资本投资,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许更为有利。下面的模拟方案五中还要作进一步讨论。

模拟方案三:增加用于大学生的教育经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把各年的大学生教育经费增加10%,模型运算的结果是:前三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投入产出比小于1;经过三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开始有了明显的增加,投入产出比超过了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以后的年份中,继续增加大学生的教育经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或者说其累积作用越来越显著。投入产出比每年都比上年有所增加,经过13年以后,到1995年时的投入产出比竞达到了34之多。

模拟方案四:增加用于中学生的教育经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用于中学生的教育经费数量差不多是大学生教育经费数的两倍。这里,我们把中学生的教育经费增加5%,看看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有多大。计算结果是,增加中学生的教育经费同样也能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且在一年以后投入产出比就超过了1; 这与每年有大批中学文化程度的毕业生加入劳动大军有关。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产出比也不断增加,到1995年达到了12.48。比较模拟方案三和方案四可知,增加大学生的教育经费以后的投入产出比远高于增加中学生的教育经费以后的投入产出比,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其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培养每个大学生所需要的费用大,劳动技能提高得多,形成的人力资本多,生产效率也高。不过我们要注意到,在模拟开始的前几年中,增加大学生的教育经费以后的投入产出比低于增加中学生教育经费以后的投入产出比,5年以后才出现逆转。这是否意味着,在对大学生和中学生的教育经费分配上,不能只顾眼前,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把教育经费的分配向中学生方面倾斜;而是要把眼光放远些,从长期来看,向大学生方面倾斜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为更多的中学毕业生提供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将会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模拟方案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相应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总影响

从模拟方案一和模拟方案二中可知,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增加物质资本的投入都能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过它们的投入产出比有所不同,前者大于后者。现在我们做这样一种模拟,减少物质资本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把减下来的资金用于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即用来增加教育经费的支出,在资本总支出大致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仅仅改变资本支出的结构,看看这种改变对经济增长的总影响会怎样。如果稍微减少一点固定资产投资,就可大大地增加教育经费。我国每年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则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十倍于教育事业的经费。如果稍稍减少一点固定资产投资,例如0.8%,把它用于增加教育经费,则可使教育经费增加10%以上。

模拟运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但不会产生负影响,而且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是有增无减的,增加量从0.1%到0.8%不等,绝对量则达数十亿元至上百亿元。这个模拟方案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树立教育立国的思想,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舍得在人力资本上投资。我们说科教兴国,毕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都是要靠人来掌握的,只有当全体人民普遍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后,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可靠的保证。

摸拟方案六:增加居民的文化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不仅有国家的教育事业费支出,而且还有居民的个人支出。在我们的模型里有城镇居民的文化教育支出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支出,这两项支出也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部分。现在,我们让这两项支出同时各增加5%,看看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模型的运算结果是:增加居民的文化教育支出也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比起增加国家政育经费支出(模拟方案一)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模拟方案二)来,增加居民的文化教育支出对GDP的影响要小些,在初期甚至是投入大、产出小,即投入产出比小于1,要到7年以后,投入产出比才大于1。然而,这个模拟结果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投入产出比是逐步增大的。这就意味着,增加居民的文化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累积作用。居民的文化教育支出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居民个人的智力投资,包括职工个人的学习和对下一代的培养,后者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所以,在初期存在“亏损”是正常现象,而在熬过“亏损期”以后,就是“收获季节”了。

四、对1996-2005年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模拟分析

在对1996-2005年的预测中,我们假设:各种现行的政策继续保持不变,我们把这样得到的计算结果叫做基本预测。基本预测是我们下一步作政策分析时的基础,政策模拟的结果都与基本预测进行比较。

政策模拟一:如果在未来10年中对所有适龄儿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每年需要的教育经费应该占国内生产总值多大的比例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基本上做到了学龄儿童能进入小学学习。但是小学毕业生还不能全部升入初中,或者说,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实现。小学生升入初中的入学率尽管逐年在提高,但还有不小的差距,1995年也只达到了90.8%,如要完全实现九年制数育,应将此比例提高到接近100%。如要使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就要求相应增加教育经费。下面我们计算,如果从1996年起完全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数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应为多少。

计算结果表明,比起基本预测来,如果在1996-2005年中全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育经费增加不多,这是由子学龄儿童本来就基本上都已入学的缘故;但中学教育经费增加得较多,因为离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还有不小的差距。总起来说,为了全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年的教育经费需要增加11-20%不等,使得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2.3-2.8%,比基本预测高0.2-0.3个百分点(在基本预测中,从1996-2005年,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1-2.5%)。

政策模拟二:增加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例,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不断放权让利,使得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持续下降。1978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为31.2%,1995年则下降到10.7%。基本预测表明,在未来10年中,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继续保持着下降趋势,到2005年将下降到9.8%。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固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有其合理的一面(如基本建设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财政支出中减少了一大块),但财政收入不能跟着GDP同步增长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经费的支出。尽管国家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财政收入增和的速度,但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却上升得很慢,从对将来的预测来看,仅从1995年的2.0%上升到2005年的2.5%。

计算结果表明,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其直接的影响是教育经费增加8%左右,间接的影响使固定资产投资也跟着有所增加,从其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例来看倒不大,约0.5%左右,但绝对量仍与教育经费的增加数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对GDP总量的影响是使GDP增加0.8-0.9%。由此可见,增加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例有着加快经济增长的作用。

政策模拟三:适当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用以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个模拟方案也是在对未来的基本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使教育经费大约增加10%,同时相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减少量大约不到固定资产投资的1%,可以预料,GDP的总量将会有所增加。

模拟结果显示,平均说来,苦今教育经费增加10.25%(绝对量是343.5亿元),相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0.84%(绝对量是345.1亿元),则可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36%(绝对量是530.9亿元)。再次强调,这是在资金投入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在基本预测中,GDP的年均增长率为9.81%,当把投向物质资本的资金略减一点,改为投向人力资本以后,GDP的年均增长率增加到9.92%,每年都增加了0.1个百分点。这再次说明了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五、几点结论

(1)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形成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2)中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亟待开发,否则就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3)教育投资的效果要在较长时期以后才能表现出来,必须加强先期投入,不能急功近利,只知贪图眼前利益,损害了长远利益。要树立教育立国的思想。

(4)为了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减少向物质资本的投入,增加向人力资本的投入,是值得考虑的一项政策,从总体上和长远来看,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

(5)要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把它放到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中来考虑。

注释:

〔1〕本文是研究报告《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缩写,原报告约10万字。

标签:;  ;  ;  ;  ;  ;  ;  ;  ;  ;  ;  ;  ;  ;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1)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