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影响的若干思考论文_霍跃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影响的若干思考论文_霍跃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刘胜志 哈尔滨飞行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一系列正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采取了辩证分析的方法加以评析,达到吸取新自由主义合理因素,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影响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中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思潮。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出现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经济“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乘势兴起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对西方国家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新自由主义再次渗入我国,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正反两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以免理论和政策上的失误。

一、 新自由主义的相关理论

(一)新自由主义的含义

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含义东西方表述并不完全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将其定义为:“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解释新自由主义为:“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他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两个概念表述都强调继承古典自由主义衣钵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且将新自由主义分为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现代货币学派、弗莱堡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

(二)新自由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产生和形成的,它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米赛斯和哈耶克在与波兰学者兰格关于“经济计算问题”的大论战中登上历史舞台的一种理论思潮,但此时正值1929-1933年席卷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市场机制自发起作用,否认经济计划的可行性已被危机证明了此理论的严重弊端。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又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严峻的考验,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在实践上束手无策。因此,新自由主义各学派从此由非流地位上升至主流地位。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适应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的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国家意识形态化,成为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性事件就是1990年“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从此,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国家诱导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和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理论武器。

(三)新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自由主义的不同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影响范围虽有一些差异,但他们却在以下方面有着共同的主张。

1、主张维护市场竞争,相信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反对国家干预

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会限制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和自我完善,只有自由市场竞争才能促进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认为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缓慢、资本积累下降、经济危机加剧、失业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是由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造成的。一切顺从自由市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2、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新自由主义认为私有制优于公有制,贬低公有制天生效率低、效益低是产生“平均主义”、“专政”、“独裁”、“腐败”、“大一统”的经济根源,宣扬私有制是一种长治久安的制度,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可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私有制既可保障有产者的个人自由,又可保障无产者的个人自由,私有制经济的这种优势,是公有制经济所不可能有的。

3、主张建立“小政府”,反对福利国家

大政府是坏政府,实行计划经济的政府是最坏的政府,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使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这是新自由主义的一贯主张,且其代表人物哈耶克宣扬自由为“终极价值”反对“以经济再分配的手段来增进穷人的自由”,反对政府的福利开支,主张福利个人化,认为基于高税收政策的“福利国家”会导致经济的低效率弱化人们的工作、储蓄和投资的动机,“充分就业”政策减少了私营部门劳动力供应,使经济发展缺乏弹性;以养老、就业、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福利、摧毁了个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加个人依赖社会的惰性。

4、主张个人自由,宣扬“唯我”论

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至上,认为按照人的本性要求,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必须服从个人利益,政府是为个人经济活动创造条件,社会是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个人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至高无上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自由主义将自由放在首位,认为“当公平取代了自由的时候,人们所有的自由权利都将处于危险之中”。这些观点导致新的个人崇拜,导致精英主义。

二、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正负面影响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必然随着改革开放之势传入我国,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应对此加以认识,分清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有效挖掘它的合理内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负面影响

1、私有化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造混乱

新自由主义分析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得出限制政府干预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推行私有化的结论,因取得一定效果而被推崇,至使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忽视国情,叫嚣着私有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非国有化,甚至打着股份合作制的旗号实行私有化。拉美国家实践证明,完全依靠或主要依靠私有经济,不能从总体上解决问题,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若变公有制为私有制,势必会使我国无法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生产集约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上取得现实需要的进步、势必无法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私有制只会搞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积累,将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歧路。

2、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加大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

新自由主义借口“经济全球化”,希望中国经济改革与西方“全面接轨”,希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难看出,这是“全盘西化”的表现,是西方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步骤之一,因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下进行必然面临着强大的阻力。我们不否认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经济全球化并不排除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更不等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才是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3、个人主义价值观、扭曲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新自由主义作为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他们积极鼓吹极端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把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利已主义假设绝对化、广泛化,这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极为消极的负面效应。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钱本位”、“官本位”的思想,腐败之风、享乐之风盛行的丑陋现象,扭曲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初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的和谐发展,既承认和维护个人利益同时认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应服从集体利益,反对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

(二)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正面影响

1、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了深入的认识

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经验,已经证明了完全靠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缺陷,而新自由主义则充分挖掘和尽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养活国家干预、调整国家干预的内容与方向,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以及注意发挥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新自由主义又将市场机制看得过份完美,没能看到市场机制本身在调节经济活动时的局限性。而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充分认识到了市场机制的利弊,有效地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认识到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干预少一点,竞争就会进一步发展,垄断就会大大减少”,“政府的权力必须分散”。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有价值的,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与政府过渡干预有关,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提出了产权结构改革的思想

80年代中期后,新自由主义对引导中国经济改革理念的市场经济设计有重要政策影响,特别是其传播的“产权明晰及产权革命”的观点,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应用,搞活国有企业的前提就是明晰产权问题。但新自由主义提出这一政策的初衷是设计空想性的自由市场模型。而实践证明,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坚持产权结构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决不能搞私有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三)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

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引进、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包括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科学成份,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有益经验。实际上,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正是在借鉴新自由主义经济所推崇的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才产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想的,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渐进式的改革模式。

有鉴于此,进而挖掘新自由主义值得借鉴的东西,第一,关于市场是有效配置资源机制的观点;第二,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压缩政府开支,提高效率的观点;第三,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理论;第四,关于加强法制和使政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的观点;第五,关于尊重人权和人的自由发展的主张;第七,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某些研究方法等。这些均值得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加以学习和借鉴。

【本课题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我国防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公共政策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B025】

参考文献

【1】许传红.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当代经理人 2006,2

【2】谢青.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J] 襄樊学院学报 2006,27,3

【3】郑培军.私有化思潮的表现、实质及危害[J] 法制与社会 2006,1

【4】张志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兼论中国经济学的构建[J].求是学刊 2011,3

【5】杨德广.西方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8

论文作者:霍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  ;  ;  ;  ;  ;  ;  ;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影响的若干思考论文_霍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