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_陈萍芳

陈萍芳

咸宁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产生原因与治疗方式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来我院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两组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电刀、肥胖、糖尿病、贫血是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诱因。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38±1.68)d、(10.69±1.45)d,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32±2.17)d、(17.66±2.31)d。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应用常规治疗+引流治疗的方式,其有助于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当前临床医学对妇产科腹部脂肪液化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1]。通常而言,脂肪液化患者腹部切口处的渗液比较多,切口敷料有黄色液体渗出,按压切口渗液量增加。所以,明确脂肪液化诱因,采取有效的方式治疗非常有必要[2]。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与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产生的诱因以及治疗方式,为提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质量效果提供合理的治疗方式,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在40例对照组中,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9.38±1.47)岁。合并肥胖患者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合并贫血患者7例。在42例观察组中,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29.62±1.51)岁。合并肥胖患者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合并贫血患者8例。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其结果均呈现为阴性,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采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哩等药物冲洗患者切口,冲洗完成以后要对患切口进行加压包扎。对于渗液量比较多的患者而言,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额外的消毒,并有效地清除患者已经坏死的组织。(2)观察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引流治疗。首先将患者坏死组织清除,并给予患者定期性地换药。每次间隔2d就为患者换药1次。其次,在患者创面位置处涂抹一层约2ml的糜蛋白酶。应用无菌胶布固定处理患者的机体创口,促使患者的死腔被完全地消灭。同时在患者机体前鞘和皮下脂肪位置中间留置一根脑室引流管。在手术完成以后,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负压引流。如果患者的脂肪液化处于非常严重的状态,则需要及时地应用50ml生理盐水和80000U庆大霉素冲洗患者创口,并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

1.3评价标准

(1)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诱因分析。(2)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原因

使用电刀、肥胖、糖尿病、贫血是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诱因。

2.2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在妇产科手术结束后,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属于一种常见并发症[3]。临床医学对其下的定义为:患者切口周围细胞受到损伤,其出现破裂以及坏死、液化现象,同时在脂肪酸的刺激性,最终会出现炎症[4]。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种概念。患者手术后7d内是患者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实践段,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换药过程中会发现患者腹部有黄色液体渗出,在对伤口进行按压时,其渗出物会增加。除此之外,有些患者切口周围还会出现开裂情况,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使用电刀、患者具有合并糖尿病、飞盘以及贫血,这些均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肥胖会促使患者皮下脂肪整体厚度增加,这增加了临床手术难度,最终影响患者伤口愈合,进而诱发患者出现脂肪液化。与此同时,患者手术切口暴露在外面的时间过长,在各种机械的刺激性,切口会被氧化分解,无菌炎症症状出现,这同样会导致患者出现脂肪液化。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手术切口位置处有油状、浅黄色液体渗出,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地对患者渗液范围、位置进行仔细地探查。当患者机体渗液量以及范围均比较小时,需要及时地将患者渗液挤出,并采用微波理疗的方式进行处理。当患者机体渗液量较大时,则直接拆除患者液化位置处的缝线,将坏死组织以及渗出物均清除。并采用生理盐水与庆大霉素对其进行冲洗,给予患者引流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电刀、肥胖、糖尿病、贫血是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诱因。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采用常规治疗+引流治疗方式有助于缩小患者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岳洋.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8):53-54.

[2]陈敏芳.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临床研究, 2015, 23(12):43-44.

[3]丁菊清.杨国威.朱于念.等.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5例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6,72(6):52—66.

[4]邢海燕.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3(21):76-76.

[5]李洁.李玉梅.王海霞.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 16(28):78-78.

论文作者:陈萍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  ;  ;  ;  ;  ;  ;  ;  

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_陈萍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