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研究_分层教学论文

分层施教 异步达纲——“层次教学法”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实验研究论文,层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就是为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里保证95%以上的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课题组经过比较、分析、筛选后,认为理想的途径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标。

二、课题依据与基本要素

1、层次教学法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强调因材施教。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对于青少年来说,其发展虽然经历共同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发展优势领域则千差万别。这种差别既表现在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就是在同一方向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也不相同。层次教学法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2、层次教学法符合“可接受原则”与“掌握学习”的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而在于家庭与学校的环境条件。因此,他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给差生以额外的帮助。

3、层次教学法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需要, 强调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的勤奋学习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才能和品德上的差异,并且按照各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当前,“应试教育”仍是大面积提高质量的主要障碍。课堂教学中实施层次教学,可望改变只顾少数尖子、着眼升学的现状,让所有学生不只是学业成绩上学有所得,更重要是心理素质上得到健康发展。

三、课题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层次教学以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为突破口,重视教法改革,强调学法指导。课题注意吸收国内外因材施教的研究成果,课题从提出酝酿、准备到实施,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5年,目前准备大面积推广应用。

1、酝酿准备阶段(1990.9—1992.8)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重点总结国内外中小学教改实践中的新经验,并对本区中小学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2、第一轮实证研究阶段(1992.9—1994.8)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初步总结概括出的层次教学模式、程序投入教学,进行单科单项的实证研究。

3、第二轮实证研究阶段(1994.9—1995.12)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第一轮试验证后的经验成果再次投入教学,实施以班级为单位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并注意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引入试验过程,以促进层次教学经验成果的形成。

4、面上推广应用阶段(1996——)

计划96年上学期起在面上推广。

四、课题实施途径与操作要点。

1、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育所期望的学生变化,便是教育目标。而教学目标就是学科教学范围内的教育目标,它使教学过程既具有方向性和科学性,又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三精心:精心钻研教学大纲,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在制定具体目标时,一要注意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相结合,二要注意内容要点与水平层次相统一。就认知领域来说,可依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将其学习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评价五个层次。识记,是指能够储存和提取学习过的材料;理解,要求对学习材料能进行内部分析,即掌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运用,是指能解决与学习材料直接有关的问题;综合,则指能掌握学习材料与本学科中其它有关材料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中有关材料的联系,并能解决具有这种复杂联系的问题;评价,要求能对学习材料进行价值判断,并能在此基础上创新,解决未曾解决过的问题。识记与理解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运用与综合,是属于对基本能力的要求,而评价就属于智力要求了。

教学目标的层次要明确而具体,从整体上说要将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分解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与发展目标三个层次,并给予明确、具体而有序的规定。其中,基本目标是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以及分析中较为简单浅显的部分;中层目标是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比较复杂的运用和分析部分;发展目标是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复杂分析以及综合运用部分,是对大纲范围的拓宽和教材内容的加深。

2、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的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由于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往往不少有学习潜力的学生或处于“朦胧”状态或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的层次单纯地以入学成绩为依据机械地分类,偏差较大。对学生的层次作科学的分析可采取模糊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综合评判及动态特征的系统论法进行分析研究。其具体作法可先根据入学成绩大致分层,并注意各科成绩,有意识注意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考“砸”的学科;然后将入学一年的四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与入学成绩比较,初步认定学生的层次;再根据平时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考察,进行综合能力评判,特别要注意有个性特点的学生综合能力评判;最后要以动态的观点为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注意层次的变化,因人因时制宜,调整教学方法与要求。

3、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就是寻找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如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呢?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学法指导。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而基础好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举一反三,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二是把握教学过程的速度。在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大容量提问和练习加以训练与巩固,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作“低速”处理。但在设计高层次问题时可适当加快,以满足“尖子”的学习要求。三是在例题配备时应区别对待。对同一例题应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求是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对同一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引导,一题多变。四是在落实知识点时,应放缓坡度,注意梯度,对基础差的学生是依据教学大纲落实单一知识点,而对基础好的学生就是对这一知识点经过横向联系内在分析达到广泛的落实。五是重视反馈矫正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对象是差生。一句话,就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4、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上、中、下三部分学生能否各自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也是层次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在形式上要注意做到四个结合:集体与个别结合,讲解与自学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即大面积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讲解与自学结合,即教师在讲清关键,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个人钻研;课内与课外结合,即课内来不及矫正与加深的,应安排在课外或通过第二课堂补火或适当延伸补充;校内与校外结合,主要是要求学生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在实施个别辅导时,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注意及时性,不能让学习过程中的失误积累;注意反复性,不能简单急躁。

5、成功地沟通教学情感

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结果。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着的事物,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情感靠教师去沟通,健康的感情纽带靠教师去构建。教师要热爱学生,要热爱全体学生,同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成才的,“小以小成,大以大成”,要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循循善诱,不要幻想“十个指头一崭齐”,有差异才能成其为自然界。要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体的关心和帮助。无论是“辅优”还是“补差”,都要伴之以强有力的思想工作,不断地给予鼓励与支持,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起取得优异成绩的自信心。对于差生,要“偏爱”,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五、课题主要技术形态成果

层次教学的操作思路,是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其主要技术形态成果表现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明确目标,就是在开讲时,运用激趣、悬念、情境、衔接、复习、练习、演示、实例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并揭示本课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引起质疑,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起成功的自信心。这一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激励、导向,时间约3 分钟左右。

同步讲授,就是按本节课知识有机联系不同层次目标的综合要求,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要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的规律,形成有张有弛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让不同类别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思考、释疑,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时间大约20—25分钟。

分化训练:就是让中等生、优生和差生分别针对目标使用主体练习题、探索性练习题和基本练习题进行训练,教师行间巡视,注意观察,重点了解“掌握”情况并灵活地指导、纠错与补漏。这一环节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练”,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矫正”。时间约10—15分钟。

回授调节:这一环节实际上是针对反馈来信息,作总结性评价,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点或个别来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火”,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课题的研究效果

1、规模性地转变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

历时5年的试验研究,参研人员达200多人次,共举办有关活动20余次,撰写有关论文80余篇。广大教师一致认为,层次教学有力地冲击了“应试教育”,课堂教学中改变了满堂屋、填鸭式以及题海战术等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终生负责。

2、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与智力结构趋于良性发展。

实施“层次教学法”5年中,我们对五里中学实验班18 班和普通班19班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与智力结构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优于普通班(详见表一)

表一:92—95年学生个性心理情况调查表

班人时 人际关系 行为规范

融 一 不 结

按时 仪表 遵守 严重

校纪

级数间

洽 般 群 帮

作息 端庄 校规 违纪

实验班 92年 25 20 3

4263025 2

(18) 52

95年 46 6 0

0524052 0

普通班 92年 24 23 3

4263025 3

(19) 54

95年 32 19 1

2343432 1

班人时 学习态度个性

积极有无冷 热 暴 孤

信信

级数间 进取心心静 烈 躁 僻

实验班 92年 30 322030 12

7

3

(18) 52

95年 51 51 142

8

2

0

普通班 92年 31 332130

12 9

3

(19) 54

95年 46 4014416 6

1

我们采用五因素说将智力分解为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编制量表利用外显的方法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智力发展优于普通班(详见表二)

表二:92年—95年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调查表

另外,市级学科竞赛过去我区一直不够理想,从去年开始,改变了这一局面。1994年前,我区高中学生参加全国物理奥赛,一直是“剃光头”。实施“层次教学法”以后,94年学生参加全国物理奥赛,其中有一人获奖,实现了零的突破。初中物理奥赛在一直处于区、场前例的情况下,95年获得了更大进展,参赛学生有3人获得国家级奖励,6人获市级奖励。

3、参试中、小学教学质量大面积稳步提高。

实施“层次教学法”以后,实验班学生中优生得到了更大发展,差生也学有所得,学习成绩在逐步提高,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出现了较大差异,实验班明显优于普通班(详见表三、表四)

标签:;  

“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研究_分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