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基础工程在建筑领域通常被称为地基工程,即所有类型的建筑物的承受力建筑组成部分,地基的建成质量关乎着整个建筑设计后期的投入使用。所以基础受力层的技术管理和发展革新就成为建筑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施工企业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地基施工问题,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基础工程技术智能化是目前建筑领域需要面临的现状。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1.1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
地基工程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项目施工的基础,可以说,地基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施工技术水平的双向制约,外部环境因素就是指地基基础施工的地区气候以及地质条件等的影响,比如在冻土区进行建筑施工,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就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水平,保证地基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还必须将地基的沉陷以及位移等维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环节,提升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1.2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合理性
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必须具备地基、主体、楼盖等基本的结构,这些结构之间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在进行建筑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握建筑的结构,不能割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进行充分的设计与研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体建筑的合理性。一般要求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地基施工的现场进行严格的勘查,包括对施工所在地环境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地基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保证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的可控性。尤其要注意通过对建筑整体重量的计算,对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与预计最大承载能力进行严格的划定,为后续的建筑主体等的结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
2.1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逆作法施工,另一个用于桩方法(目前建设基础相对比较常用的桩基础施工方法,通过相关设备,利用基坑土壤土壤支持,一般设备结构包括锚杆、悬臂类型,通常是用于基础施工过程包括泥方法和套管的方法,采用桩法实现基坑支护,必须先灌注桩孔式施工,减少后期地基维护的繁琐;逆作法施工主要是用来减少建筑负荷对基坑的影响,因为它需要基坑附近的建筑时,留出足够的空间,因此建设,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同时更多的规则,低效率的基坑支护技术的实现,它不是经常用于基坑支护。
2.2土方开挖技术
土方开挖技术的选择和质量对整个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勘察资料、工程造价和施工设计要求,综合考虑,科学选择开挖方案。如果施工现场周围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没有建筑物,且开挖深度不深,可以优先进行边坡开挖,其特点是施工成本低,简单易行。对于地形复杂、周围建筑物、开挖深度高的基坑开挖,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反向开挖、盆地开挖、中心岛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孔深。一般情况下,重要孔深应大于硬承载层下方5m。如果过程中有特殊要求,可以适当深化。基坑开挖边坡应根据土层的分布和密实度来确定。
2.3固结排水技术
基础是建筑的基础。在施工初期,地基含水量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用固结排水技术,在加固地基土的过程中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使地基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用于排水的井架可设置在地基上方,有效地排出地基中的水,使地基的干度能满足施工要求。在排水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在适度受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地基施工技术,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我国基础工程技术的发展
3.1合理设计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案和地基类型
在设计这个环节施工企业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个合格的建筑施工是否能安全结束工程周期,根本保证还在于最初的设计环节。一个科学、智能的建筑施工方案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步骤。从最初的施工地勘察、到对施工地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到最后的总结出各项重要施工参数并设计出与之符合的施工方案,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漏掉。建筑地基的类型选择就是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建筑地基选择什么类型、采取怎样的施工方案、如何削弱不同地形的建筑阻碍力都需要经过细细考量。例如建筑物竖向体系向地基传递受力时,地基自身的承受力过大,无法继续承载后续的建筑高度时就需要采用独立性的建筑基础,用以增加地基的承受能力。如果建筑的地基比较松软胆,要想在该特性的土壤上开工高层建筑物就必须要增加地基接触面积的筏形地基,用以扩张土壤的承载面。倘若这种地基的承载能力还达不到要求,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同时还可以采用桩基或沉并基的方式。
3.2完善现有地基处理技术,开发地基处理新技术
现有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开始落后,现有的地基工程技术已经无法解决地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棘手问题。因此,建筑企业不应再试图通过节约本研究的成本来增加利润。相反,他们应该在技术更新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样员工可以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建设团队可以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在新技术的设计和开发中,必须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原则。在处理不同的山谷沟壑和填海造地时,应提前规划,采用预压实、动压实等低成本方法,以满足基础上市政设施和多层住宅的基本要求。然而,基坑监测的支持,大多数当前的工程仅限于坑顶的水平位移观测,所以更要注意测斜仪的观测和土压力测试,以发展反向的应力和变形分析基坑支持和提高计算模型。
3.3研究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推动基础工程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现阶段,数字化发展已经逐步扩展到各个领域,同样对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环节依然能够尝试采用计算模型的办法来增加施工的智能化。施工团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展开调研,收集每一次的施工场地和施工现场状况来研究各类复合地基的性状,改进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研究各种土质中各类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及支护体系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改进支护设计方法。在科研方面的投资一定不能少,智能化是我国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努力发展的方向,建筑作为生产生活之根基,必须也要推动施工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推动施工的精准性。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意识到地基的关键作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使整个过程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施工质量严格规范和控制,减少因意外出现的施工问题,促进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号朋,郭峰.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2).
[2]薛小松,张智娟.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
[3]秦继刚.研究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运用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21).
[4]肖波.施工质量通病在建筑基础工程的防治对策[J].居舍,2018(14):142.
[5]王晓鹏.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8(26):76.
[6]袁欣.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科技视界,2018(21):199-200.
论文作者:吴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地基论文; 建筑论文; 基坑论文; 基础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