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17年“2.21”暴雪过程成因分析论文_梁军

信阳市鸡公山气象站 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7年2月21日信阳市暴雪天气的成因分析,发现:暴雪天气过程是由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以及地面锢囚形势和强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2) 大量的水汽供给和水汽辐合有利于该地区暴雪天气发展;暴雪区正涡度倾斜发展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冷暖空气交汇处形成明显的锋区,与暴雪区对应,低层强锋区中的次级环流导致垂直涡度增大,上升气流增强,产生强降雪;锋生与对称性不稳定导致暴雪进一步增幅。(3) 暴雪过程对流层中上层水汽的分布与降雪强度的变化对应一致。

关键词:信阳市;暴雪;水汽云图

引言:

暴雪是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靳冰凌等[1]对2009年11月河南北部一次暴雪天气分析,指出:中高纬上“南槽北脊”环流以及低空急流有利于产生暴雪天气;顾佳佳等[2]对2014年河南省持续暴雪成因分析,河套低槽东移发展配合近地层冷空气活动,两支干冷下沉气流在中层形成明显干层,加强了对流不稳定性从而爆发强降雪天气。虎莹[3]对2014年2月4—7日河南省一次大范围暴雪过程进行检验分析。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水汽云图等,对2017年2月21日信阳市出现一次暴雪天气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信阳市暴雪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

1暴雪天气概况

2017年2月21日08时-20时(北京时,下同),信阳市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21日08时信阳市开始出现降雪,逐渐发展增强,14时之后信阳市大部分地区均出现降雪,20时整个信阳降雪强度明显减弱,并趋于结束。强降雪主要时段出现在21日11时到17时,光山、罗山11时到14时3h累计降雪量均达8 mm 以上,此次暴雪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对交通、农业和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环流特征与影响系统

20日20时(图略)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为 “两槽一脊”,中纬度河套西北部有低槽活动,华北地区为高压脊控制;21日08时(图1a)500hPa中高纬维持两槽一脊形势,中纬度低槽东移,南支槽北上,南北两槽同位相叠加,导致低槽经向度加大,槽前西南气流加强,信阳市处于宽广的槽前西南气流中。08时中分析(图1b)可知,500hPa低槽携冷空气南下,信阳市12h负变温达-3℃以上,为降雪提供了适宜的冷空气条件;西南急流携带大量水汽输送到暴雪区,推动了动力辐合;925hPa上-4℃等温线南压至信阳市,且出现东北急流,底层冷空气锲入信阳市形成冷垫,导致中层暖湿气流抬升,有利于降雪发生。地面图上 20日20时到21日05时(图1c),高原西部有一暖低压形成,河套地区上游以及东北地区各有冷高压维持,地面锢囚形势明显,此时暖倒槽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信阳市处于东北高西南低的气压场中。08时到14时 (图1d)西北路冷空气东移南下,暖倒槽逐渐向北发展,倒槽后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与扩散南下的东路冷空气在信阳市交汇,温度梯度加大,斜压性加强,暴雪增强;同时信阳市地区近地层冷空气也起到了冷垫作用,导致西南暖湿气流加速抬升,降雪强度加大。

图 1 2017年2月21日08时500hPa等高线与风场(a)和中尺度分析综合分析(b,其中风向为925hPa风场,红色等值线为925hPa等温线)以及21日05时(c)、14时(d)海平面气压分布

3水汽条件

通过分析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剖面图(图2a)可知:21日08-20时,暴雪中心上空维持较强的水汽输送和明显的水汽辐合,800-600hPa上水汽通量中心值为10~12,尤其是11-17时600hPa上的强辐合中心,高达-10×10-7 ,正好与暴雪增强时段对应,说明充分的水汽供应对暴雪发展非常有利。分析21日14时风场(图2b)剖面图可知,整个信阳市强水汽通量中心影响范围最大,水汽辐合明显加强, 112-116°E附近地区存在水汽通量高值中心,水汽通量中心主要位于800-600hPa高度,强度值为10 , 水汽辐合中心位于114°E附近,600hPa上强中心为-10×10-7 以上,与信阳市暴雪区对应较好。

图2 2017年2月21日暴雪中心(33.57°N、114°E)的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剖面(a)以及21日14时沿33.57°N作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与风场纬向剖面(b)

4 动力和热力条件

分析08时涡度剖面可知,在113°E附近1000-700hPa为正涡度区,850hPa中心强度为15×10-5 s-1,600hPa向上涡度几乎为0;14时随着南支槽和北支槽合并加强,正涡度向东发展,并随高度向东倾斜,中心增加到20×10-5 s-1,高度出现在500hPa上。正涡度东移增强有利于上升运动维持和加强,导致对流层低层正涡度的显著发展,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增长。14时垂直速度与散度的垂直剖面上,113-116°N附近地区低层900hPa出现辐合中心,强度为-90×10-6 s-1,高层300hPa维持强度达150×10-6 s-1的强辐散中心,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明显,同时,上升气流随高度向东明显倾斜,500hPa强速度中心达到-1.5Pa·s-1,中高层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低层, 高层的抽吸作用明显, 将暖湿空气输送至对流层中上层后再形成辐散,有利于暴雪的发生和发展。

5 水汽云图分析

21日08时(图略)河套地区东部有一白亮带状水汽羽,对应该地区高空槽前的中高云区,豫西、豫南出现色调白亮的云团,对应川南地区南支槽前云系。白亮色云团向东北方向延伸,信阳市出现灰白色的水汽区,表明从西南方向有湿区伸向该地区;河南京广线以西地区出现明显的暗区,表明槽后有冷空气扩散南下;11时白亮带状水汽羽有所东移,陕西东部至山西中南部一带槽前云系结构密实,亮度加强,表明云团有中高云发展为深厚的云团;在南支槽东移作用下水汽输送增强,信阳市上游云区伸展到中游,范围扩大,色调白亮,云区前侧为凸边界和明显的暗区,这可能与急流加强和槽后冷空气补充有关,此时信阳市降雪有所增强。14时信阳市地区云团色调更加白亮,结构更加密实,上升运动明显增强;豫西到信阳市上游地区色调明显变暗,表明槽后冷空气下沉,冷空气向东扩散导致冷空气前侧西南气流加强,有利于低槽的维持和水汽输送的增强,降雪强度进一步增强。17-20时信阳市地区云系逐渐减弱消失,灰白色水汽输送到信阳市,中上游地区上空转为干冷空气控制,降雪逐渐结束。

6结论

(1) 本次暴雪天气过程是由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以及地面锢囚形势和强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500hPa上河套低槽与低纬南支槽发展合并,有利于冷暖空气在信阳市地区交汇,为暴雪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

充足的水汽供给与较强的水汽辐合有利于该地区暴雪天气发展;暴雪区正涡度倾斜发展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冷暖空气交汇处形成明显的锋区,与暴雪区对应,低层强锋区中的次级环流导致垂直涡度增大,上升气流增强,产生强降雪。

(3) 水汽云图较好反映了暴雪过程对流层中上层水汽的分布,云图上的亮暗特征之间变化以及相互作用也指示了重要的动力条件,与降雪强度的变化对应一致。

参考文献:

[1]靳冰凌,孙仲毅,王辛方等.2009年11月10-12日河南北部暴雪天气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2):63-69

[2]顾佳佳, 武威. 2014年2月4-7日河南暴雪过程的环流特征及其持续原因[J]. 暴雨灾害, 2015, 34(2):117-125.

[3]虎莹. 河南省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检验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2):267-268

论文作者:梁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信阳市2017年“2.21”暴雪过程成因分析论文_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