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举旗帜的几点看法_邓小平理论论文

关于高举旗帜的几点看法_邓小平理论论文

关于高举旗帜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旗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十五大的精神状态和历史意义

十五届一中全会指出:学习十五大的精神状态很重要。怎么概括这个精神状态呢?高举旗帜不动摇就是一种精神状态,什么困难、什么压力、什么危险都不动摇。在国内外各种议论面前敢于坚持正确的主张,敢于抵制错误的意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选择的路,这就是十五大给人们强烈印象的精神状态。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就能够保持“岿然不动”。还有一句话“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就是一种精神状态,因循守旧、丧失机遇又是另一种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精神状态,“本本主义”、“两个凡是”是另一种精神状态。高举旗帜不动摇,就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要体现在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中。

十五大在回顾历史时指出,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近二十年来我们经历了两大历史关头,这两大历史关头都面临着中国向何处去,能不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的问题。一是“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那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一条是老路,如果按照“两个凡是”的精神状态来办事情,继续走老路,那就会继续丧失机遇。另一条是邪路,我们要否定文化大革命,并且也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那就会从根本上丧失革命目标。如果是这么一种精神状态,那么就会走历史大倒退的路,更谈不上抓住机遇。第三条是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打开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这样就抓住了历史机遇,使我们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以很快的发展。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险,这又是一个重大历史关头。还是面临三条路:一条是社会主义跨台路。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走这条路,跨台了。另一条是往回走的路,在一些人看起来社会主义跨台似乎是搞改革开放的结果,那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回到改革开放以前去。而邓小平同志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党坚决清醒地拒绝了跨台的路,又不走老路,坚定不移地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拓的新路不动摇。

现在邓小平同志不在了,中国向何处去,又面临着历史关头。十五大坚定、明确地宣告,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就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的精神状态。

二、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巨变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由来

十五大报告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作一个概括:三次历史巨变,三位站在历史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从党中央的文件看,这是个新概括,能帮助同志们从大跨度的时间、空间来观察、把握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进程,更好地认识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巨变,认识邓小平做为这次历史巨变的领导者的地位和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做为第三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旗帜的地位和意义。

1982年宪法阐述了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来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记载了对这个伟大历史变革做出贡献的两个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那么为什么把邓小平和孙中山、毛泽东相提并论称为三个伟大人物呢?共产党领导了第二次巨变为什么还要第三次巨变呢?那就是中间发生了曲折。严重的曲折迫使我们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到底怎么走?这样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纠正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同继承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统一起来,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教训,面对我们历史经历,面对新的世界局势,形成了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正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二十年来在新道路上成就的取得,指导这些成就取得的新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造就了邓小平赢得同我们党别的领袖人物不同的历史地位。使我们能够、也应该把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做大跨度的历史比较,把这两个伟大人物相提并论。

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和邓小平理论指导意义的认识是随着新时期的历史发展在全党逐步提高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指导我们前进的中心口号。十二大报告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做了一个历史的比拟,而且指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积累新的经验,创造新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摆了十二个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十四大更进一步了,明确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指明这个理论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科学含义、指导作用并指出要以这个理论武装全党。应当说全党在旗帜上的共识已大大提高了。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时说,建党之初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我们旗帜上,七大又把毛泽东思想写在我们的旗帜上,十四大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在我们的旗帜上。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在邓小平逝世的悼念活动中,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央致悼词,就作了一系列把邓小平同毛泽东相提并论的著名论断,提了四个“两”——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两大理论成果,造就两个伟大人物。这一系列的“两”都是相提并论的。这样,到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二十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势所必至,理有固然。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这个论断的历史内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在中国”,这是地域定位,定在中国。我们讲毛泽东思想,讲邓小平理论都是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

我们讲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也是一个关键词,这是在地域定位之内的一个历史定位。历史在发展,发展到新阶段,新阶段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前一个发展阶段而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何而来?归根到底是从历史而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是适应中国历史需要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并在全党得到确认,也是应历史的需要。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在全党得到确认同样是应历史的需要而起。文革使中国遭到巨大灾难,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思索我们该走怎样的道路摆脱这样的灾难,开辟我们事业的新局面。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从历史的比较中认识和接受了把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和继承毛泽思想科学体系统一起来,面对历史新任务而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引导我们走向二十一世纪。

所以两次历史性飞跃、两个理论成果中,毛泽东思想这个成果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旗帜,那么邓小平理论就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第三次中国历史巨变的理论旗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理论内涵,就是四新,四个新的统一

十五大报告概括了四个新,对每个新都有一段言简意赅的论述,还是比较有新意的。

第一个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邓小平理论在这方面的新意就是新的实践基础,对成规的新突破。报告既讲了两个历史关头,又讲了两个历史关头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一个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一个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它实际成为十四大报告起草的指导方针。这两篇在两个重大历史关头推动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具有开辟新时期(新时期是从这儿开辟的),开辟新阶段(新时期新事业发展在第二个宣言书之后,已进入了新阶段)的划时期、划阶段的历史意义,是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

第二个新是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有丰富内涵的。整个邓小平理论那么多著作是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从各个方面——从历史经验、从实践调查中来逐渐地揭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怎么样,社会主义不应该怎么样,什么样的东西是本质的东西,什么样的东西不一定是本质,做了不同层次的广泛论述。从各种丰富论述的背景中间把最关键的思想突出出来,那就是南方谈话讲的“三个有利于”。某种意义上说也还可以有更简明的概括,也是邓小平讲的,一是发展生产,二是共同致富。这些论述、概括都要求解放思想,只要是能够有利于实现本质的要求,我们就要大胆地实验、大胆地采用,不断地总结来丰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三个新是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作出新的科学概括,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指出用“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是对邓小平理论新的评价,“宽广眼界”“世界眼光”“时代精神”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毛泽东讲“新民主主义论”,立论的基础第一句话是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是“世界眼光”。邓小平理论立论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就是宽广的世界眼光。而世界有了新的重大发展,时代有了新的重大变化,各类国家(原来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有重大的新的经历,曲曲折折,新的形势,新的矛盾。这都要求邓小平理论用宽广眼界来观察世界,对时代主题、世界矛盾,国际格局都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不仅要看邓小平对国际问题方面新的观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十五大报告在论述邓小平理论世界眼光和时代精神时,把注意的焦点聚焦在当代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上。报告说,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世界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同志讲过多次,科技一日千里,追也难追上,日新月异。他讲的最鲜明最充分的一次是89年5月,他说, 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多年”就从马克思逝世讲起,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不能要求马克思对他逝世一百年后、列宁逝世50年后都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经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然后说了一段: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其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十五大报告要求我们把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深刻改变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摆在现实世界发展的突出位置上,摆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展的突出位置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要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展。

第四个新就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什么叫新,第一次比较系统正确地回答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一次”这就是新。过去也回答过,但不够系统,有些还不够正确,现在是系统、正确地回答了,所以叫做“新”。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还有一个“初步”这个状语。那就说还要在实践中继续向前发展,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还要向前推进,这是后继者的责任。

3.理论风格,就是老祖宗与新境界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引用了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话,马恩列斯的书必须读,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理论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够的。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形成新的理论有两条原则:一是老祖宗不能丢,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条原则。这是因为我们共产党,我们中国人民革命,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由来和根本目标都是从老祖宗而来的,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我们立党,搞革命,搞社会主义由来、目标都是从老祖宗而来的,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是从老祖宗而来的。丢了老祖宗,就丧失了根本,就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二是一定要有新境界,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另外一条原则。因为社会主义运动总要适应新的需要解决新问题,必须形成新的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解决新问题。如果没有新境界,停滞不前,也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所以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就是说的这两个方面。

与老祖宗新境界相联系还有一个“新话和异端”的问题。江泽民同志5·29讲话也讲到这个问题。邓小平说,我们搞改革开放, 把工作重心摆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在搞清楚的过程中间,在前进的过程中间,就会讲出一些新话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后,邓小平在中顾委全会上有个讲话,说十二届三中全会这个文件好,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些老祖宗没有讲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是搞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写出来也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是异端。我们是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不是讲四个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回答新问题这才是真正坚持,否则就会象“四人帮”鼓吹的那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十二届三中全会讲的新话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十三大讲的新话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四大讲的新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都是老祖宗没有讲过的,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都被我们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都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所以江泽民同志说:“如果把这些新话都看成异端。看作是离经叛道,我们还怎么前进呢?”

本文系龚育之同志在全国省、区、市讲师团团长学习十五大精神研讨班上部分发言,根据笔记整理,标题系编者所加,全文未经本人审阅。

标签:;  ;  ;  ;  ;  ;  ;  ;  ;  ;  ;  ;  ;  

关于高举旗帜的几点看法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