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北京二元城市_建筑论文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北京二元城市_建筑论文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建设北京二元化城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历史文化名城论文,城区论文,二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U9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310(2003)01-0045-04

1 北京城区继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各个领域融入世界大潮的程度会不断加深,加入世贸组织后尤 其如此。首都北京也必然会被一步步推向国际化大都市。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和矛盾 的日益突显,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可能越来越大。

1.1 交通问题

北京城近郊区公路交通拥堵的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上下班时间,地铁人满为患 、公路交通长时间走不动的情况屡见不鲜。1999年底,北京机动车总量为144.3万辆,2 000年底达到158万辆,年增约14万辆。近两年增长速度可能更快,短时间内可能超过20 0万辆。还有1000多万辆非机动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购车者必然会 越来越多。如果1000多万辆非机动车在若干年内有五分之一转为机动车,或现在乘公共 汽车上下班者中的少部分改用自购小汽车,即便照现在的公路建设速度,公路交通也将 面临瘫痪。修路的速度难于赶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硬性规定不准购车或某些车辆不允 许上路的办法又不可取,而根本解决交通拥堵的最佳对策方案至今未见出台。经常碰见 急于赶路的上班族在公共汽车难于前行时不到站就请求司售人员开门下车,而后快步奔 向换车地点。有些人为免于上班迟到,只好提前走出家门,提前到达工作岗位。这种依 靠公共交通行路难的情况上班族可能经常遇到,有时骑自行车反而更能节省时间。人们 期望提高生活质量,却在出行方面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运如此,货运亦然。商品、 原材料、燃料等物品的运输,甚至运钞车的通行也可能受阻。交通问题不仅从人的方面 而且从物的方面使现代化都市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1.2 环境问题

北京的人口还在逐年增加。2000年户籍人口为1107万余人,其中440万生活在远郊,60 %的户籍人口生活在城近郊区。外来人口,包括旅游、经商、管理、文艺、工艺、技术 、劳务等等,也绝大多数生活在城近郊区。人口密度大使城近郊区的环境保护成为老大 难问题。人口素质、社会秩序、生活垃圾、空气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文明程度、 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有直接影响,也必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在加入 世贸组织后,北京的经济生活会逐步出现大的变化,但环境问题很可能影响到首都经济 在这方面的每一步进展。为了保护环境和整顿秩序,整治力度在不断加强,但强化整治 管理的效果并不很明显。时常见到一种现象,游离于街头巷尾、小马路边的小摊贩,监 管治理一直难度很大。那些经营者多是各地进京谋生的农民,在路边卖些蔬菜或其他小 商品,一般价格低廉,又方便附近住户购买,因此有其市场。但是毕竟会干扰正常的市 场秩序、污染环境并有碍人文素质表 象。常见城管人员对他们突袭抄没,却始终禁而不止。城管人员一出现,大多数街头路 边售卖者编织袋一裹一提顿时不见踪影。城管人员刚刚离开,他们又立即出现。建设生 态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对此类现象必须拿出根治办法。而对于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秩序 井然的国际大都市而言,此类现象将不攻自绝。至少是那些经营者在那里很难找到容身 之地。

国际化大都市与生态城市应当是并存的。人口密度大且难于分流,直接影响到空气污 染程度和地面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实现优化面临巨大难题。北京在这方面还有相当大 的差距。

1.3 住房问题

城近郊区居住人口多,形成住房拥挤。而且若干年内大规模分流人口依然很困难。即 使能够较大规模地向城外远处分流,交通问题又可能变得严重。庞大的国家机关设在城 内或城周,其中的年轻工作人员居住地则有外移的趋向,工作与生活会有诸多不便,也 会对都市政治工作流程和经济运营形成影响。这种状况在现实条件下难以改变。

1.4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古都,其保护价值不容置疑。现代国际化大都市要建 ,历史文化名城要保,矛盾十分尖锐。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势必影响到首都功能设施的规划布局。建国后这种布局在城内完 全是采取了见缝插针的方式,纯属不得已而为之。一些建筑和道路在用地不足时为了拓 展地盘,有时免不了要伤害应当保护的历史遗迹。尽管如此,也不能使首都功能设施的 布局做到合理、完美与科学。照此下去,两者都将得不到妥善的处置。一方面使热衷于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人们大伤脑筋,另方面会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留下缺憾。

2 充分认识古都北京城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北京古皇城规模之宏大、布局之完美、建筑之雄伟、工艺之精湛,堪称世间一绝。中 国数千年积淀形成的建筑风格与艺术之精华,集中展现在北京皇城尤其是皇宫的建设中 。除皇家宫廷园林外,北京还有很多格局讲究、画栋雕梁、庭园花树的深宅大院。一些 名门院落,花园假山应有尽有,装修陈设极其别致豪华。北京以故宫为中心的辉煌精美 的建筑群,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不但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项杰作,在世 界建筑史上也占有极其显赫的地位,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世界一大奇观,极具保存价值 。

除古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外,古建筑使用中的文化内涵,即重要纪念地和故居文化, 更增加了有关场所的保护价值。北京有为数不少的名人故居,如:李大钊、鲁迅、宋庆 龄、郭沫若、老舍、徐悲鸿等;也有一些重要纪念地,如:袁崇焕墓、北大红楼等。还 有一些人的故居可能要保留或恢复。如:毛泽东、邓小平、彭真等。在中共领导人中, 彭真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物。他出身贫苦,14岁才开始读私塾,20岁才离开家乡农村。数 十年奋斗不息,成为全国人大委员长,其经历具有传奇色彩。他的故居的保留和事迹的 流传,对后人会有鞭策和启迪。这样的纪念地多了,有益于青年,有益于社会,有益于 宣传和认识“三个代表”思想。

山西省平遥县县城能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但其规模和价值都无法与古都北京相 比。北京就其整体而言已难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不能不认为是一大憾事。 对北京城绝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几乎无所顾忌地破坏下去,必须注重保护和某些必要项目 的恢复。全世界有识之士都重视北京的文物古迹保护,我们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北京 的人何以不重视?

过去讲突出政治,北京古城的保护在那种氛围中得不到充分理由,不得已被糟蹋得不 成样子。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筹划根本的解决办法。有些人重视出土文物 ,似乎一些文物古迹在地下埋过就成为宝贝,而对现存的地面文物古迹却视而不见,甚 至有意无意地毁掉。

3 二元化城区的建设可以使一切矛盾迎刃而解

北京历史上离开旧城另建新区的主张早已有之。

据说早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前,就曾有过在北京设计建设新都的规划图。 其中心在复兴门以西万寿路一带。

日本侵略者侵占北平后,曾在公主坟以西,八宝山以东规划建设新市区,作为日本殖 民主义者的统治中心。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km[2])。当时在万寿路一带已经开始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过以旧城为中心和在西郊建立新的行政中心区两种方案的争论。 在西郊建立新的行政区的方案,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提出时间为1950年,提出人 为当时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和都市计划委员会企划 处处长陈占祥两位先生。“梁陈方案”的要点是:在旧城外西郊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 适中地区建设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中心区南部建设商务区。其目的是整体保护北 京古城,对古城区的建筑以整治、修缮、利用为主,突出其文化历史价值。“梁陈方案 ”未被采纳,所采用的是将行政中心设在旧城中心区的方案。直到后来的分散集团式布 局,仍是以旧城为中心。

“梁陈方案”虽然被弃之不用,但不可否认有其长处,这就是从根本上保护旧城风貌 和保存历史文化名城。然而“梁陈方案”如果被采纳,也有其短处,这就是新区离旧城 太近,缺乏对城市大发展的预见。但无论如何,就其重视北京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言 ,“梁陈方案”是值得怀念的。正如著名城市规划专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所说:“ 拆北京旧城以取得其土地使用权,就像把故宫的铜鼎熔化掉用它的铜;用古代字画作纸 浆来造纸。”这样的悲剧多年来已经部分地发生了。

笔者重提“梁陈方案”,是肯定其另辟新区的创意,其选址意向似已不在最佳方案之 列。当前,城西地区的繁华景象已经使它与城内连在一起了,中共中央各单位和中央人 民政府行政中心区设在此处已不甚适当。

笔者设想在北京城区以北建设另一元北京城区,作为新的首都功能区,使北京城区二 元化。据说以往已有类似意见。所谓新的首都功能区,是要把中央党政军民机关全部搬 迁到新址。

建设新的首都功能区,是出于以下考虑:

1)首都功能区设在原址有诸多不便,缺乏合理规划发展的余地。中央机关各单位现在 的所在地因受城区旧建筑及其所有权所限,分布分散零乱,不利于上下沟通、相互联络 和各方进京办事,影响办公效率。而另选新址可以在规划设计方面做到尽善尽美,为首 都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工作便捷、设施现代、环境优雅、舒适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新城区必须是首都功能区。如果中央机关不进入,则新城区永远分量不足,作用不 会很大。

3)新的首都功能区的建设可以基本解决旧城文物古迹保护问题。有些重要的文物古迹 甚至可以逐步恢复,还北京旧城区以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4)继续维持现状,原有的矛盾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一大批人不得不为解决这些问题而 呕心沥血、奔波劳碌,却难于“修成正果”。而首都功能区的外迁,完全有望使以旧城 为中心时的交通、环境、住房等问题因人口的大量外移而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5)新的首都功能区的建设,不仅为达到生态城市的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保护历史文 化名城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争论也可以得到各得其所的妥善解决。原城区是历史文化 名城,新区在建筑设施方面超前性地适应于国际大都市。

6)新的首都功能区的建设,在生产力和文化发展以及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完全符合“ 三个代表”的思想。

新的首都功能区的选址以在原城区北部为宜。两城区边缘之间,在北五环路之外应有 不少于10公里(km)的永久性隔离带。其间可以种树、种草、种菜、种庄稼,可以蓄水养 鱼,建森林公园、游乐水系、运动场和休闲基地。惟其不能再发展高层建筑或安置过多 居民,以免在若干年以后使二元城区变为一元。永久性隔离带除上述功能外,还可以在 首都生态环境方面起相当大的作用。新的首都功能区规划面积不超过100平方公里(km[2 ])。除容纳中央机关外,商务、科研、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均应包容,餐饮、娱 乐及服务性设施一应俱全,外国使领馆全部迁至新址。所应限制者是生产制造型企业, 此类大型企业宜远离闹市区另辟新基地。新的首都功能区由于是建立在目前尚未大规模 开发的远离旧城区的区域内,其规划设计不会有大的阻碍。完全可以形成规划宏伟、布 局合理、道路宽阔、建筑新颖、设施齐全、水系环绕、草木丰茂、生态平衡、交通顺畅 、工作便捷、生活舒适、繁华宜人、具有典型特色的国际大都市风貌。二元城区之间的 联系有地面、地下和空中高速交通,往返便利。上述二元化城区建设,实行中会有一定 困难,但是并非无法解决。一个老人在南方海滨划了一个圈,几年之内出了一个繁华的 深圳;再有个老人在北京以北某地划一个圈,若干年内就可望形成一个崭新的大都市。

原有居民拆迁问题只要安排妥当,不会有很大困难。规划中应有大面积的拆迁居住区 。

建设资金并非一两年之内必须凑足,若干年内可由国家财政每年出一部分,地方财政 资助一部分,而且可以做好规划后谁使用谁投资。有些人乐于捐献也有很大可能。

当前的关键问题是有没有勇气突破以旧城为中心的框框,是永远凑合下去,争论下去 ,以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继续下去,还是下定决心另辟新的途径。有些地方已经在形 成二元化城区,一些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势必形成相当繁华的新市区。北京作为首都,不 可能顺其自然地形成新的首都功能区。这个新区的形成,必须一开始就在范围、布局、 设施以及建筑细节等方方面面统筹规划,全面安排。100平方公里(km[2])的面积,从容 纳人口方面讲近似于一座特大城市。出现这样一片新的首都功能区,对于分流旧城区人 口的作用是可以想见的。

总之,规划建设新的首都功能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对全国人民而言 也是一件大喜事。在人们的理解与赞同中,会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标签:;  ;  ;  ;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北京二元城市_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