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唯物主义论文,历史唯物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绝对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直观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大领域,都作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说明。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物质性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是我国现代哲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现在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甚至认为这是主流意识。另外有的人则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实践唯物主义,应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就使人们反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提法有没有错?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能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本质,或者说是最根本的基础?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提法是没有错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的提法也是没有错的,但它们只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的一个方面。三者是相互交融的,又是互有区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这样就涉及到另外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它们是怎样的关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及其实践性

什么叫辩证唯物主义?从一方面来说,就是认为客观世界既是辩证发展的,又是唯物主义的。另一方面,从过去和现在的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看,辩证唯物主义又是作为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即认识的唯物主义阶段来看待的。在这一阶段,它是以物质领域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历史领域的唯物主义,这是认识的又一个领域。

就第一方面而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谁都清楚,马克思用唯物主义思想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这不仅从马克思多次讲他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不同,而且是截然相反这一点看得出来;而且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从他对自然和历史的叙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都可以看得出来。马克思在自然界的领域中,在社会历史的领域的论述中,都彻底的贯串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同时又彻底的贯串着辩证法的思想。例如《资本论》,马克思说他在某些方面遵循的是黑格尔的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是物质、人类社会、社会存在、人类思维固有的根本性质,这是谁也不会否认的。只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加以唯心主义的运用,有的人加以唯物主义的运用。物质如果没有辩证的性质,没有运动,是不会存在的,象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是不可想象的。只要认真的思考一下,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运动和变化,没有辩证法,同样是不可想象的。能否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在客观世界有否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物质领域,我认为,这也应当肯定的。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历史,总是从感性的物质开始的。从单个人的认识来说,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不同的物质,然后加以理性的判断、分析、思考,得出物质的具体内容。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为了更好的说明这点,我们可以参照黑格尔的历史和逻辑一致的思想。任何单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仿佛是整个人类认识史的一个缩影。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他们从一个个具体的物质中去寻求世界的本原,从水、火、土这些感性的物质中去寻求世界的本原。在近代西欧的资产阶级哲学家那里,他们看到了用感性的具体的单个的物质去说明世界的本原,去说明意识的局限性。他们实际上是认为哪一种具体物质都不能说明世界的本原,只有这整个物质世界才是世界的本原。从物质出发,才能说明复杂的意识现象。从黑格尔开始,哲学的本体概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黑格尔看出了物质本体的局限性。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包括意识现象,是光用物质说明不了的。他把本体界定为“存在”。这种存在当然是唯心主义的,是唯心主义的精神实体,是上帝的别名词。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建立了唯物主义的存在概念,使认识上的本体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存在”的新概念,作为社会意识的本原,在哲学领域,特别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地贯彻了唯物主义,驱逐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更加深入了对人类认识本身和客观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客观世界本质的更加深一层次的认识。这是人类认识的又一个崭新的阶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最终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自然发生的过程。人的意志不可抗拒这个规律。但是事实上,无论从自然界来说,还是从人类社会来说,人都是参与这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它是有人的因素的作用和干预的,人类的干预,大大的改变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面貌。这种干预和作用的基本方式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又一个根本不同点,是提出了要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说事物都是实践中的东西,都有实践性。这样,不仅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有实践性,而且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也都是实践的,有实践性。马克思指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这个意思。

实践性和辩证性是物质的二大特性。物质既是辩证发展的,又是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实践活动改造的。人本身也就是一个不停的进行实践活动的特殊物质,没有实践就没有人。不认识和改造物质,这个物质不仅对自己没有用,而且你连它存在不存在都不知道,因此,对人是无意义的。说物有实践性,也就是说物有主体性的内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历史领域也是如此,社会生活的一切现象,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存在,都是人们实践活动每日每时改造的东西。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的特点,并作为整个体系的中心线索。例如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变革的过程,都是人们实践的现实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的研究,对单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的研究,对单个资本和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的研究,都是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来阐述的,从整个社会复杂的实践活动的观点来阐述的。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重要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三个重要的基本特征。这三者是物质的三个重要的内容。在物质的基础上,马克思把它们有机的统一起来了,创立了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阐述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第1 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形式。”(《资本论》第一卷第24页)。我们知道,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仅仅限于他的自然哲学方面,在社会历史、人类思维方面都彻底地贯彻了辩证法,只是“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资本论》第1卷第24页)。 恩格斯也同样指出:“黑格尔哲学(我们在这里只限于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顶峰的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真理是包含在认识的过程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一点”,“这不仅在哲学认识的领域内是如此,就是在其它的认识的领域中以及在实践行动的领域中也是如此。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把人类的某种完善的理想状态看作是尽善尽美的”,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但对于“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了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4—215页)。这是说,历史也是发展变化的, 不是静止的,不仅仅哲学、思维、自然的领域是如此。

恩格斯接着指出,黑格尔在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方面都力求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如果你“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同上书,第215页)这是说, 黑格尔在历史、法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方面都全面贯穿着辩证法,而不仅仅在逻辑学、自然哲学中才有辩证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同样的更加明显的表述,黑格尔在他的体系中,“第一个——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3页)。

从以上这些我们都熟悉的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黑格尔的辩证法,是贯穿于它的整个哲学等,即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而精神哲学又可分为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领域。这些领域有无数的辩证法珍宝。

2.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改造,是对黑格尔的整个哲学的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6页)。一切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辩证法。马克思在这里讲的现实事物,是指包括社会历史在内的事物。“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现代工业的普遍危机“甚至会把辩证法灌进神圣普鲁士德意志帝国的暴发户们的头脑里去。”(《资本论》第1卷第24页)

3.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范围是不仅仅指自然界,而且包括人类思维。在这些领域,既是唯物主义的,又是辩证发展的。

4.那种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范围限定为感性的物质的范围是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的。

5.历史唯物主义也不仅仅是有唯物主义的内容,既有社会的、物质的、历史的、社会存在的客观的内容,而且也有辩证法的内容,有社会历史是辩证发展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也是辩证唯物主义。

6.但从马克思的哲学产生的逻辑前提来看,从马克思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即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哲学中发展起来,用辩证的观点改造他们旧的物质内容这一点来看,现行的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是合乎逻辑的。

7.另一方面,从人类意识产生的逻辑进程,即先从物质的感觉然后到存在的思维进程来看,这样在意识起源的第一阶段即物质产生感觉、思维的阶段也是存在的。人类总是从感性的物质出发产生意识的,这是意识的最初的逻辑起点。从这点来看,现行的教科书的编排也是合乎逻辑的。

8.但是,人类社会历史不仅仅是意识的东西,而是体现在物中、人中的,换句话说,物和人是人类历史的承担者、体现者。也就是说,物质也有历史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每一层次,或者说它的深层的本质的东西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历史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

例如,我们看到,现在的汽车比起古代的汽车来跑得更快,这是我们看到的物质的内容,物质的辩证发展的内容。现在的汽车不同于古代的汽车,它有大的发展,但是,这辆汽车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的,它同所有其它的物质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出现一样,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形态。汽车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一定生产关系的汽车,是为了一定的社会生产目的而出现的汽车,是为了工业,商业的目的,为了交换,为了获得资本利润而出现的汽车。这些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抽象的汽车同抽象的人一样,同样是一个幽灵

任何逻辑的起点,也象黑格尔所说的和历史的起点相似。历史的起点和逻辑的起点一致。这是因为,逻辑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一样,都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古代和近代的哲学发展史是这样。为什么?因为历史本身是逐步深入发展的。随着生产斗争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人们改造自然的深入,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导致人们对社会存在、社会本身的认识。

历史发展的逻辑和个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的发展的逻辑相似。任何个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这是因为任何个别的事物本身都隐藏着深层的本质,由初级本质到较深一层的本质。人类的认识,首先是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开始的,而后认识事物的初级本质,再到更深层的本质,以至无穷的认识下去。从了解事物的自然现象的本质,到了解它们的社会方面的本质。而在自然和社会方面的本质,又可分为若干层次。例如上面例举的汽车,我们可以首先了解它的科学的性质,而后可以了解它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再又可以了解它的政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了解它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中的汽车。因此,也可以说,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阶段也是存在的。而它的高级阶段,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三、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局限性,创立能动的实践概念

黑格尔划时代的历史功绩是完整的叙述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辩证法的一般形式,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但是,这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机智的看出了其中的唯心主义,用唯物主义加以批判改造,使近代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顶峰。但是,他又把黑格尔宝贵的辩证法丢掉了。

批判了黑格尔,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贡献,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大的前进了一大步。

感觉经验有的时候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而这些本质是事物固有的,是它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现象有的时候只是事物的本质的假象,这是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陷入唯心主义的一个原因。

从认识的角度来看,同是对一些经验,也可能产生唯物主义与唯心义的理解。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马赫的物是感觉的复合的主观经验论。这个论点无疑是唯心主义的。但是,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关于客观世界的感觉经验是否全是真理,百分之百的与客观事物相符合?会不会由于我们个人及社会的局限而会带有主观的色彩和错误?如果认为我们的经验能够完全准确的反映现实事物,是不符合事实的。从我们的主体的原因来看,经验也不可能做到完全象费尔巴哈的照镜子似的反映。任何经验都是己有一定知识、经验的主体对客体的感性的直观的了解。这正象古人说的,我们在认识中,不要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干扰知识的获得。而这些我们已有的知识,有些可能是正确的,有些可能是错误的。例如,按费尔巴哈的直观,看到人是一个类,是不同于动物、植物及世界上所有其它东西的类时,他的头脑里就存在着动植物的概念。否则,他就无法得出人这个类的概念。如果世界上只有人,就不会有人这个类的概念。又如,工人为了反对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为了提高工资,在自发地反对资本家的前期,采取了罢工、捣毁机器的形式。在资本家看来,这侵犯了他们的私有权利。因为在资本家的脑海里,原来就有一些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法,任何暴力的行动都是违法,违背人类道德的行为的概念。正是这些主观上固有的东西妨碍他们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使他们看不到这种行动是一种应当,是一种革命的行动。同样事例,在我们生活中是不胜枚举的。

直观、经验靠不住不仅来自人的主观方面,另一方面,也来自客观事物本身。任何经验、直观,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现象,而事物的本质是不能直观到的。对于一个陌生人,你能说出他的本质如何吗?你能说他是资产者还是无产者吗?你能说出他的政治主张如何吗?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了解他的大量的财产状况,通过了解他的大量言论,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历史的而不仅仅现时的言论,不是虚伪表面的而是必然的、那怕仅仅是短暂的、偶然的言论,通过头脑的分析、比较,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思考,而且也不是一时的考察,而是长期的、历史的实践考察和思考才能确定他的真正的本质。

所谓经验、直观靠不住,是唯心主义的,就是说,这种经验没有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在实践上,按此经验去做必然失败。

费尔巴哈的直观,如果在社会历史领域,就更加靠不住,因为,许多深刻的社会本质,用他的直观是无法看到的。总而言之,事物的本质,即事物固有的一些根本性质,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是内部隐蔽和相对稳定的。这既是客观的,又是无形的。所谓客观的,就是事物内部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论我们想到它没有,或者我们赋不赋于他的这种性质,它都是客观的。这种性质,我们看不到。我们只能看到大量的机器、钱,却看不到这是资本,这个资本二字是我们头脑想到的。这是知识的来源的途径不同。这也就是费尔巴哈的直观的思维方式靠不住,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如何克服这种局限性,象我们所指出的,必须用头脑思考,要发挥我们头脑的能动,象我们上面所指出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想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能动的区别。唯心主义的能动的特点,是运用人脑的思维,对未来的世界,对个人的行动实践,对社会的生活,运用推理、理性思考的方式制造出一种模式、一种理论,要社会实践去适用它。这就是说,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去适应人脑,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的。抽象的发展,这是唯心主义的能动发展的特点。所谓抽象,是指脱离感性的具体和思维的具体来发展能动性。另一方面,脱离大量的感性的可靠材料。即使从感性出发,也只是从假象出发,而对于事物的真象却弃而不管,丢掉了。唯心主义脱离思维的具体,丢弃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在头脑中运用一些假象的东西,包括感性的假象和思维的假象,来产生一些概念、模式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来服从。唯物主义要认识客观世界,也必须发挥能动性。所谓能动,就是能动的思考,运用概念、理论、公式等等对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反复思考。不如此,则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一般、共性稳定的、真理性的东西。必然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动的区别在于“一方面是出发点不同;唯物主义从真正的现实的感性的东西出发,而唯心主义从假象、抽象出发。另一方面,能动的改造世界,实践的方式不同。唯心主义者,尽管他的理论是错误的,也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制造一些东西,硬要客观世界接受,直至彻底失败为止。唯物主义的理论,因为他本身是适合客观世界的,即使自己的一些理论在某个程度、范围不适合,也能加以修正,逐步努力做到与客观世界相符合。发挥能动性,这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实践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本质的前提和条件。

四、关于物的实践性

物的实践性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据。

我们已分析了理解物的实践特点,从直观的方式是得不到的,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物的实践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物质、感性首先是人们不断的改造的东西。马克思指出的:“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 页)就是这个意思。

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自然界和人都是处于改造活动中的东西。人也不是处于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停顿的活动中。这种活动表现为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离开活动,谈不上人的发展,也就谈不上人的存在。活动就是运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想象的。自然界也不是死的东西,它同样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联系中,没有运动和变化,世界就不复存在。第二,这种活动,象马克思所讲的,是实践的活动。人处于不停顿的认识世界的实践中,人改造世界的每一步,都必须有认识蓝图为指导,开动自己能动的认识机器认识世界,获得知识,不管这种知识是否正确。其次,人是处于不断的改造世界中的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的吃、喝、住、穿以及科学知识、自己的思想、思维都必须通过改造即实践获得。没有实践,也就没有运动,人类也就无法存在。在自然界中也是如此。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能利用自然物和人类知识的既有成果为自己服务。物质的实践性表现为不断的受别人的实践改造的作用而产生的性质。

物体必须改变它的性质,人类才能加以利用,或者说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界只存在石油,但是不加工改造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人类不能利用。现在的杂交水稻是经过改良的,以便能为人类本身提供更多的食粮。舍此方法,人类就不能或者说更好的利用外物。有一些物是天然的,人类未曾予以改造的。例如现在尚存的原始森林,这些森林自生自长,不是人类本身种植的。但是,它有使用价值,可以被人类所利用。既使对于这样一些物,人类也必须加以改造,否则无法利用。人类必须对于这个森林有所发现,对于这种树木的性质有所认识,然后砍伐下来,做成家具等等,才能有所利用。这种认识本身,即伐木本身也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人类感性的活动。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在改变自然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本身。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自己改正、生产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本身经过人类长期的漫长的改造,绝大多数都带有人化的色彩。总之,人本身是处于不断的实践活动中的人,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的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身处于不断受到人类实践活动即改造活动、认识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人类的认识改造,我们不仅无法利用外物,而且对这个物是否存在都是一无所知的。由于感性物经常受到人的认识改造,人本身、自然物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本身都带有人化的色彩,带有人经过改造后的实践的特性。这种实践的特性,在原始的自然物中是不存在的,是人按照自己的要求、目的,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对感性物改造的结果。实践性是物和人都增加了主观的内容,是主观思想的合规律的物化。

物质的实践性不仅体现在物是一个被实践改造的东西,人是一个现实的人不断的从事改造物质的实践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人本身进行改造活动,和物受到改造,而改变了人和物的特性。这种特性,改变了的特性,也叫实践性。

收稿日期:1995-04-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