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研究论文_朱真,赵丽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研究论文_朱真,赵丽蓉

(华东医院 上海 200040)

【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为脑卒中,根据疾病形式分为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因脑组织受到出血或缺血引起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及后期康复过程中,患者卧床时间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活动减少、血液粘滞度的改变等均有可能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阻碍下肢血流,引起下肢缺血性坏死、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中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196-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展及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转变,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越来越高,同时死亡率及致残率也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发生脑血管意外后,因年龄较大,机体恢复力弱,且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势必增加了患者卧床时间;在康复过程中,因老年人骨脆性增加、疼痛耐受力降低、自我效能感降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慢;治疗中药物及手术刺激,在各种因子作用下发生血流速度、全血切度的变化,均增加了老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1]。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下肢活动度,改善下肢血流,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本文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早期康复护理及预防效果进行综述。

1.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初期,静息时患者患肢疼痛,行走、运动时加剧;同一部位用卷尺测量周长可见患肢较健侧肢体长,随时间推移周长增长明显;肿胀部位有压痛,Homans征阳性;浅静脉曲张;最后发展为患肢缺血性溃疡坏死、肺栓塞等[2]。

2.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

早期康复护理即是在患者入院2至4天左右、脑出血或梗死灶不再进展、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进行的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先被动,后转为主动运动;先从大运动开始,后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先短时间训练,后长时间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还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促进下肢静脉血流、缓解训练疼痛等。

2.1 心理干预

脑血管意外患者因起病急骤且病情较重,患者难以接受角色的转变;疾病造成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偏瘫等;加之病程长,治疗及康复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压力,均会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暴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使患者配合度差,甚至消极抵抗治疗,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及康复的进行。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力度,从专业角度向患者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告知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严重性及危害性,并强调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积极心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增加治疗能动性,促使患者为恢复正常功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及日常规划性。

2.2 饮食干预

嘱患者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纤维素的食物为主,戒烟戒酒,注意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一定的顺序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发生便秘时必要情况下可使用肠道润滑剂干预,不可用力排便,以免腹内压增高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长期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3 被动运动

在患者不能进行自主运动时给予患者被动运动,以拍、滚、揉、敲、捏等手法进行患肢按摩,松解下肢肌肉;选择足三里、梁丘、上巨虚、伏兔等穴位进行按压,力度以引起患者酸胀、麻痛为度,时间为5至10min。抬起患者下肢作抬升、内旋、外展动作,膝关节进行屈伸动作,踝关节进行轻微旋转动作。嘱患者卧床时进行下肢肌肉收紧、放松动作,通过挤压肌肉间的静脉血管,可以加快血流速度,避免静脉血淤积[3]。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高压氧治疗,利用高压力、高浓度的纯氧吸入,改善下肢缺血缺氧状态。韩喆,蒲培双[4]就高压氧与早期康复的介入对于脑出血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探讨,将11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给予高压氧并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6(15%);同时股静脉血流峰度及平均速度均得到改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2.4 主动运动

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力量有所恢复时,指导其进行主动运动。嘱患者取仰卧位进行下肢抬高、降低、内旋、外展、屈伸等训练,每次5min,可根据病情恢复程度决定训练次数。后逐渐自主翻身、床上坐起、床边坐位、床边协助站立、床边行走等。其中,床边练习独立坐位时,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下肢静脉血回流障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床边站立及行走时注意穿大小合适、舒适柔软的鞋子且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以免发生摔倒,减少下肢及足部发生创伤的几率。

2.5 下肢静脉的保护及静脉压力的缓解

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注意保护下肢血管,避免在患肢穿刺,避免同一根血管反复穿刺,避免使用下肢输注刺激性大、浓度高的药物;若必须在下肢使用药物,在穿刺时尽量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药物外渗及多次穿刺的几率。

给予患者穿弹力袜,根据患者的下肢情况选择压力程度合适的弹力袜,弹力袜因其材质原因可从腰部逐渐向下产生压力,对静脉产生压迫,减小静脉压,促进静脉回流,进而避免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注意穿戴时间,在睡前应脱掉弹力袜;同时注意下肢血运,以免压迫太大造成动脉血流受阻。

2.6 中医药干预

中医认为,脑中风长时间卧床及下肢失能,患者气血受损,脾运失调,运化能力式微,血液运行受阻,淤积于筋脉、经络,脉道狭隘,营血、水气聚积下肢,形成下肢肿胀及异物聚于经脉。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理血活气等治疗。及早的中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程度,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6.1中药熏蒸与泡洗 用金银花、蒲公英、赤芍等清热解毒中药泡洗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活血消肿散煎水熏洗下肢,该方剂含苏木12g、海桐皮10g、羌活10g、刘寄奴10g、当归10g、丹参10g、白芷10g、大黄12g、红花12g,可以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药液的温度可以促进药物吸收,加快血液运行,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血液淤积。

2.6.2穴位贴药 采用柴胡、红花、当归、穿山甲、天花粉、桃仁、三七粉等研磨成粉后加入促渗剂,贴敷在足三里、悬钟、三阴交、阳陵泉、环跳等穴位,每贴6h,每日2贴。穴位贴药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给予相关的药物刺激,进行透皮直接吸收,对于缓解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3.小结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通过饮食、心理干预,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及生理基本条件,随病情进展给予对应的康复指导,在充分发挥患者积极能动性后进行身体承受范围内的运动,再辅以中药干预,使下肢静脉血流通畅,肢体功能最大程度上恢复,对于老年脑血管意外后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本文对其机体方法进行总结综述,对临床起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园,杨旭,王晓杰,等.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22-1225.

[2]施惠芳,周佳.Caprini评估表在卒中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7,24(4):59-61.

[3]陶方,季红莉,李中侠,等.高龄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5,37(15):2385-2387.

[4]韩喆,蒲培双.高压氧联合早期锻炼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5(3):237-239.

论文作者:朱真,赵丽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研究论文_朱真,赵丽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