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论文_刘修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论文_刘修蓉

(绵竹市孝德学校 绵竹 618200)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这就要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书写,规范格式。认真书写,规范格式,就是要求学生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格式规范。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求规范。例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书写潦草,乱涂乱画,显得凌乱、不清楚,有的学生甚至都认不出自己的字。还有的学生会将“0”的封口写得长长的,变成“0”不像“0”,有点像“6“或”“9”;将“7”的横写得短,变得像“1”等诸多现象。还有的学生一旦写错题,就用涂改液进行涂改,或者乱涂一团,导致书写很不整洁,很不美观。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它要求教师要用较长的时间细致引导,和强化训练才能形成。例如,数字书写要规范,格式要标准,需要思考的要想好了才写,少用橡皮擦。一旦出现严重不符合要求的,要当面指出错误并要求学生重写一次等方法。

2、树立榜样,取长补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学习习惯不稳定,有时前几天书写还工整,可是过几天又出现了反复的现象。当教师的出了耐心指正外,还应当做好学生的表率作用。例如,在黑板上板书一定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还可以将班上书写好的同学的作品作为示范给予表扬,号召学生学习,取长补短。对学生书写有进步的要及时表扬鼓励。

3、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独立完成作业。要教育学生不与别人对算式和结果,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要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常常交给学生各种预习方法。例如,课前看一看;课前读一读;课前画一画;提纲式预习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纲式预习法:1、了解这节内容讲解的主要内容;2、找到它的重点讲什么?难点在哪里?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哪里太难理解?

通过这个提纲预习,学生在学习上就不再那么被动茫然,而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学生预习要讲究方法,要有针对性,不能让预习变成学生的负担,也不能流于形式和千篇一律。教师设计预习问题,要注意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指导预习“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设计如下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哪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哪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哪些三角形全是锐角?在书上对他们怎样命名的?

三、养成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读题、审题习惯及技能。认真审题是做题的开始,也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不少学生往往急于做题,在审题的时候走马观花,断章取义。例如:黄花有52朵,黄花比红花多6多。问红花有多少朵?有的学生往往看到题目中有个“多”字就用加法。反之,有个“少”字就用减法。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我的方法是让学生根据问题中的关键句子确定谁“多”谁“少”,求多用加法,求少用减法。通过一段时间训练,效果显著,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无误的独立完成相关问题。所以,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审题时做到:把题目读准确,读题时要眼到、口到、心到;会解释题中的每一句话;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

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的计算发生错误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问题。所以,只要注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就能提他们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在计算书写方面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工整;2、计算之前要看清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有没有简便运算等;3、计算之后要求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在验算时,要求学生利用四则运算的逆运算进行验算,它能够有效的凸显计算过程中的疏漏,绝大多数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之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总之,在小学阶段要夯实口算,养成验算,看清运算符号,培养学生数感,要采取科学灵活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的进行。在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学生大声嚷嚷,不注意倾听同学发言和老师讲课的现象也出现了。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我在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1、目前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2、仔细观察,对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演和鼓励,并加以强化;对那些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和适当的批评教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形成。

论文作者:刘修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论文_刘修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