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治理研究论文

“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PPP 项目治理研究*

邓斌超 王亦虹 尹贻林(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摘要: 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运维过程中,存在可用性信息和不确定性风险分布之间不匹配的悖论,这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成功与增值的主要阻滞因素,也是阻碍该类型项目投资与管理经验“走出去”的关键。将价值工程原理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PDCA循环管理中,构建学习累积模型破解可用性信息和不确定性的悖论,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管理效能与项目治理绩效,并为促进该类项目“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 PPP; 价值工程; PDCA循环

0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基础建筑行业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建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完善多元投资主体、发挥发展市场金融带动作用等方式,快速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1]。为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我国政府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前提下,急需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监管、控制与管理效率。由此,需要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治理经验进行总结与阐释,为此类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维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与管理效率低下两大制约因素。

(1)投资建设资金存在缺口。不同于传统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共项目,具有以公众利益为首要任务的典型性公益特点。2016—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总额为10.6万亿美元,每年约为2.1万亿美元[2]。显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财政资金短缺是制约该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

按实验方法测定了铅矿石标准物质GBW07236、GBW07235中的Ga、In、Tl、Cd、Ge,每个样品平行制备3份,结果取平均值,并与认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见表8。

(2)管理与治理效率低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模式,然而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资金短缺和体制性的浪费、投资和运营效益偏低与过度超前的设计和滞后的设计等[3]。这些问题同样制约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验与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输出。

综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巨量化的财政资金缺口,但也不能忽视此类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缔约合同不完备、承包商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等问题所带来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针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有效的项目治理。基于此,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准备-建设-运维-移交4个阶段,通过PDCA循环理论分析这4个阶段政府与社会资本对项目治理绩效提升的阻碍因素,再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提出可行性解决机制,以此促进该类项目管理绩效的提升与治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中。

1 城市基础设施PPP 项目存在的悖论

1.1 城市基础设施PPP 项目可用性信息缺失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运作过程可以划分为准备-建设-运维-移交4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于此,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前期准备与建设阶段可用性信息的增速最快,与之对应的是,政府决策者灵活性做出项目修改方案的成本反而会比后两个阶段减少。政府决策者可以在项目准备阶段针对不确定性问题制订不同的战略性解决方案。但是一旦做出项目决策,项目关键实施路径即被锁定,改变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整体设计将更加困难和昂贵。因此,诸如此类问题的最有效解决办法是达成一致意见以及尽早处理,如项目概预算调整、设计变更、承包商选择等。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在准备阶段尚能处于一定的信息对等的状况,一旦签订PPP合同,项目将进入建设阶段。在此阶段,两者之间的障碍因素体现在政府控制权的移交与信息不对称,政府控制权移交容易导致社会资本的寻租行为,而信息不对称则容易导致缔约PPP合同前的机会主义与履约PPP合同中的道德风险。在运维阶段,合同不完备性、政府控制权移交、监管手段落后、信息不对称4类因素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治理的重点。最后,在项目移交阶段如何合理地按照PPP合同履约产权监管与资产评估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核心关切,同样影响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成功。

(3)移交阶段。在特许经营权期满后,社会资本根据所缔约PPP合同的规定,将PPP项目的控制权、所有权与资产移交给政府部门。

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各镇(街道)人大自觉接受党(工)委对“双联”工作的领导,定期向党(工)委请示汇报“双联”工作。各镇(街道)党(工)委将“双联”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将人大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部署,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人员配备、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在项目治理过程中,首先应制定一套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施行准则,按照PDCA循环管理价值提升路径进行检验,偏差与问题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将有助于在城市基础设施PPP全生命项目治理过程中,发现该类项目的一般规律。因此,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项目治理,可以提升项目管理与治理绩效,促进该项目成功并满足公众需求。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PDCA循环的学习累积路径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通过学习迭代进行PDCA管理的自我完善。在前置阶段的循环完毕,解决已知制度或计划中可以解决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后置循环,以此促进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治理与管理绩效阶梯式自我迭代提升。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治理PDCA学习累积路径如图3所示。

(2)运维阶段。此阶段持续时间最长,是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实现社会公众需求、发挥项目投资效用与进行项目治理的关键阶段。运维阶段除了受PPP项目的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取决于PPP项目“两评一案”的方案设计与流程安排,其中项目的服务标准、价格、质量、设施维护、服务水平等成为此类PPP项目治理的核心关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在全生命过程中,应该对准备-建设-运维-移交整个过程制定项目治理与管理的标准,供政府实施机构参考。将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决策前的分析预测与项目期望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对发现偏差并找出偏差出现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本项目的其他阶段或其他类PPP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1.2 城市基础设施PPP 项目信息失真失实理论根源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项目的4个阶段可用性信息的不确定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进行相应的项目治理制度化安排。不确定性是指某一事件或活动的实际结果可能偏离估计或预测值的情况。Marshall和Ritchie从项目自身因素考量导致不确定性的原因可以分为:项目设计、时间视角、可用信息、项目执行方式[6]。显然,当不确定性的风险较高时,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决策将付出巨大的信息甄别成本,进而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项目相关信息的可用性可以有效降低政府部门决策者的不确定性决策风险。项目管理者普遍认为,不确定性风险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决策阶段发生的概率最高,并且随着时间延续和可用性信息逐渐透明与累积,不确定性风险会逐渐降低。Samset指出,可用性信息与不确定性风险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呈现反向增减的过程[7],如图2所示。

H 1—合同不完备性;H 2—政府控制权移交;H 3—监管手段落后;H 4—信息不对称。

图1 实际可用性信息与不确定性分布的关系

图2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不确定性风险及可用信息交互关系

(1)建设阶段。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项目进度与资源配置计划进行工作安排,在符合社会公众最迫切需求的前提下完成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工期目标,具体包括项目立项、可研、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等。从政府与社会资本签订合同到项目建成交付运营过程中,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信息交互与关注的重点。

如图2所示,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准备与建设阶段是实施项目治理的最佳时机。实施项目治理可有效减少与控制不确定性风险。在项目运维与移交阶段随着可用性信息增加,不确定性风险将显著降低。可用性信息与不确定风险分布反向增减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中是一个悖论。因此,虽然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可用性计划不能详尽项目的规划与决策,但是随着项目的推进,通过累积项目可用性信息可有效减少不确定性风险。

2 PDCA 循环管理下的学习累积路径

本研究主要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 Tools 4.0对语料进行检索分析。

综上,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准备-建设-运维-移交4个阶段中,实际可用性信息与不确定性分布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运作过程中,x 曲线代表社会资本在4个阶段所处的信息优势,y 曲线表示政府紧跟其后的原因在于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缺失、信息资源收集的投入。由此,可将导致两者之间的信息量差距的阻碍因素分为四大类:H 1合同不完备性;H 2政府控制权移交;H 3监管手段落后;H 4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仍然停留于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内容和完成上级的有关布置任务,组织生活活动方法陈旧或形式化,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在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常流于形式而难出实际效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工党支部的政治影响力。

综上,PDCA循环管理方式与价值理念融合于“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准备-建设-运维-移交4个阶段中,采用PDCA学习累积路径破解“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维过程中可用性信息和不确定性分布之间的不匹配悖论,可以提升项目治理与管理的水平,最终促进项目成功。

H 1—合同不完备性;H 2—政府控制权移交;H 3—监管手段落后;H 4—信息不对称。

图3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治理PDCA学习累积路径

3 结语

PPP模式下运用 PDCA(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管理方法,对城市基础实施项目进行有效的项目治理与管理,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在PDCA循环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制定策略、积累知识,可为项目提供更好的治理与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为我国建筑行业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新发展、新动力与新机遇 。其中,PPP模式作为新兴的投融资建设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缺口,而且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综合管理运营效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必须予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信息可用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冲突。有必要总结破解项目可用性信息与不确定性悖论的PDCA项目治理经验,以此提升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管理与治理绩效。

“雅行教育”是高台县西街小学现阶段正在大力推行的德育教育模式,要求学生践行雅言、雅行、雅思、雅量、雅趣、雅致。可以这样说,雅行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要求的民族化、传统化,两者既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姜安印.“一带一路” 建设中中国发展经验的互鉴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 2015, 29(12): 84-90.

[2]姚瑶.“一带一路”融资亟需引入市场机制激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12-18 (23).

[3]孙洁.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私合作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5.

[4]李公祥, 尹贻林.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PPP 模式的运作方式选择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1): 50-53,58.

[5]韩涛, 茅于轼.茅于轼: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同时进行[J].城市开发, 2006 (4): 32.

[6]SAMSET K, VOLDEN G H.Front-end definition of projects: ten paradoxes and some reflections regar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oject govern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6, 34(2): 297-313.

[7]RITCHIE B, MARSHALL D V.Business risk management[M].New York:Chapman & Hall, 1993.PMT

*基金项目: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17JWZD15)。

收稿日期: 2019-07-18

作者简介:

邓斌超(1985—),男,管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项目治理与博弈。

尹贻林(195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公共项目治理。

王亦虹(1974—),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PPP项目治理。

标签:;  ;  ;  ;  ;  ;  

“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治理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