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与精彩时刻--从同班三种不同活动看高中英语课程总结艺术_同课异构论文

精心设计与精彩时刻--从同班三种不同活动看高中英语课程总结艺术_同课异构论文

精心地设计,精彩的瞬间——从三节同课异构活动谈高中英语结课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英语论文,精心论文,瞬间论文,异构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课异构活动是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所谓“同课异构”是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

笔者听了不少的同课异构课,发现授课教师都能从各自独特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展示同课异构风采。有的教师以引人入胜的导入瞬间抓住学生的心,有的教师以新颖有趣的竞赛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有的教师则步步深入引领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同课异构课中与众不同的表现。

但笔者发现在各教学环节中,导入部分成为大多数教师设计的焦点,而结课部分往往被忽视或由于授课时间分配的不均匀甚至被删减。其实,结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结课主要围绕总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教学难点展开,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发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条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良好的课堂结尾如同锦上添花,能起到温故知新、意犹未尽的作用,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昂的兴趣,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下面笔者对同课异构活动中三种不同的结课方式进行剖析,以期发现问题,并寻求有效的结课方式。

一、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校英语公开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社《高中英语》选修7 Unit 4“Sharing”的阅读课。课文描述了澳大利亚志愿者Jo的一封介绍她在PNG做志愿者经历的信件。对课文进行了全面梳理、理解后,为巩固或拓展阅读内容,A、B和C三位教师设计了各自的结课活动。

案例1

回放:Now we will have a short dialogue between Jo and you,a senior high student.Try to use the informarion in the text to help you and ask questions.Next,I will invite four pairs of students to perform.接着,A教师就组织了长达8分钟的讨论。随后,两组学生站起来对话;因该活动很难持续,计划四组学生的对话活动被缩减为两组。

分析:因A教师为从教两年的新教师,还不敢在公开课中尝试新课程理念下的一些活动,而运用了这种较为保守的方法。其实,对话活动只要操作得当,也可以有效地进行。这次活动未真正开展起来的原因如下:

(1)A教师的指令语不够清楚,学生不能清晰地明白活动的具体内容。指令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起着引领的作用,简洁明了、涵盖活动内容的语言能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并有效开展活动。可A教师的指令语空泛,学生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2)活动前的铺垫不够,活动之间有脱节现象。A教师在进行结课活动之前没有有意地设计与结课活动相关的问题,处理完课文的细节问题后,就径直进入该环节,显得有点突兀。

(3)活动操作不当。由于该班学生基础较薄弱,教师没有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范,也是导致对话活动不能很好开展的原因之一。

建议:(1)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呈现学生在对话活动中要运用到的一些问题或句子,待学生活动时再次呈现给学生作为对话的参照。学生操作起来就有据可依,而且从学生的心理角度而言,对已经出现过的问题往往不会焦虑。

(2)对话的内容可以适度延伸。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挖掘出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题目,使活动既与课文内容贴切,又适当地拓展延伸。

(3)教师的指令语可以细化到具体的任务,对话内容和范围要有所限制。如上面的指令可改为:You must be interested in Jo.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to ask Jo about the village school and something about Tombe? You can refer to the form or the questions we talked about just now.Next,I will invite four pairs of students to perform.

案例2

回放:We are very lucky to invite Jo to visit our hometown.Now you show Jo around our hometown and introduce our famous scenic spots.I'd like you to form a group of four:Jo,you and two of your classmates.Ten minutes later,I will ask two groups to perform。

分析:B教师的教龄为7年,对新课程的理念有所了解,敢于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语言组织有一定的功底,课堂驾驭能力较强,学生的角色表演把结课部分推上了高潮。但仔细分析该部分的结课设计,里面还存在着一些缺憾:

(1)角色扮演话题的设计游离课文内容之外。学生表演时都津津乐道于介绍各自的旅游景点和风俗习惯,而没有提及Jo作为志愿者的内容。该课的主题内容是Jo作为志愿者支援落后地区的教育,那么作为结课环节的设计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体现。B教师设计的话题虽然学生谈论起来没有什么障碍,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但没有抓住课文的主线,无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角色人物设计不合理。笔者认为,B教师的角色活动中的人物设计欠合理。为凑足四人一组,教师设计了两个同学的角色,角色重复。实践证明,在活动中另一同学几乎无话可说,处境尴尬,这一角色可以删除。

(3)分配的任务内容不清晰。B教师没有在活动前说明每个角色的基本操作内容,只给出了大概的框架,导致学生言之无物。

建议:(1)教师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时一定要抓住课文内容的主题,围绕中心挖掘素材,也可超越主题、深化主题,使表演内容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体验情感,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2)设计人物角色时应以课文的人物为依据,也可根据学生操作的可行性设计。教师要研读教材,认真分析角色,引领学生在课文理解时仔细体会角色的语言和性格特点,必要时呈现板书,为英语学习能力中下层面的学生提供语言依据,降低焦虑。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把上面的结课任务修改为:We are very lucky to invite Jo,a volunteer teacher,and Tombe,her student,to visit our hometown.Now you show Jo around our school,telling them something about your study and your wish(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college,you'll do as Jo does in our poor area).Then show them around our hometown and introduce our custom and scenic spots.If necessary,use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Now,I'd like you to form a group of three:Jo,Tombe and you,a senior student.Ten minutes later,I will ask two groups to perform.

案例3

回放:Bad news for you.Jo is seriously ill and she has to go back home.Now it's very urgent for us to find a responsible volunteer to replace Jo.So in our class who will be the most honourable one to be chosen? Give your reasons.Next,I'd like you,four students a group,to have a discussion to choose one to volunteer in PNG.

分析:当C教师抛出问题后,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话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积极地讨论,课堂氛围很好。讨论后,学生纷纷举手,推选自认为班内最为合适的同学,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笔者认为该结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C教师设计的话题简单而有深度,易操作又深受学生欢迎。话题的设计与前面的内容紧密联系,衔接自然,紧扣主题,以volunteer为主线,展开讨论,问题难度不大,但又能突出课文主题,可见C教师吃透了教材、动足了脑筋。

(2)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C教师能以自己班内的学生为挑选对象,让学生自己推选,这无疑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寓情感教育于结课部分。该话题讨论长达十几分钟,其实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都在自我或相互进行着情感教育,学生必须要给出成为一个volunteer的素质,如devoted,warm-hearted,diligent,kind,hard-working等等。这些由学生自己说出的词语所带来的效果远比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要好得多。这也许会在某些学生身上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其情感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因此,笔者认为,这堂阅读课的结课部分设计、操作均合理、成功。

二、结课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结课部分时,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立足教材,挖掘内容,拓展延伸

有些教师为追求结课设计的新颖,挖空心思创设活动,纵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总有形散神也散的意味。教师要研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和事物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结课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立足教材、挖掘内容。教师设计的结课活动要以课文内容为主线,可以就是否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目的,设计简单的问题,旨在检查是否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课文内容。随后,设计有梯度性的题目,或理解程度加深的题目。这些题目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度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部分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2.形式多样,激活课堂,活跃气氛

结课和其他教学环节一样,需要教学的艺术和科学。教师不能拘泥于某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倦。我们可以应用各种方法,激活课堂。

(1)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悬念的作用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英语课的结尾合理地设置悬念,能够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铺垫。例如,必修3 Unit 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第一课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内容:身无分文的Henry莫名其妙地得到了百万英镑,那么Henry将如何花这些钱?他后来的命运将如何呢?当课文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After Henry got the money from the two brothers,what will happen to Henry?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对该问题进行了大胆预测,同时也对下节课产生了向往,悬念为继续学习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2)归纳总结,唤起识记意识

较好的归纳总结最好安排为巩固练习的内容,采用谈话、问答、画表等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活动进行归纳总结。说明文和议论文常可采用归纳总结法。在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选标题或列标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3)影视欣赏,引起视觉与听觉共鸣

用播放相关图片、音乐、电影片段等电教手段结课,可调动学生的感官,使之全身心地去体会和感悟异国风情。接近结课时,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不同程度上已出现疲倦,此时,教师设计精彩的电影片段或美妙的音乐欣赏,都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例如,必修4 Unit 1“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介绍了Jane如何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黑猩猩研究。有个纪录片恰好介绍了Jane的一生,我们可以在结课时剪辑一个Jane自己回忆年轻时期情况的片段,长约4-5分钟,让学生既在影片中巩固了所学内容,又同时得到了听觉、视觉放松。

(4)音乐渲染,余音绕梁

音乐犹如“内在的海洋”,虽无汹涌的波澜,却能渗透人的灵魂,使人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教师要寻找与课文内容贴近的歌曲,不能随意地播放英文歌曲,否则就失去以音乐来结课的意义。例如,“Welcome to the Earth Summit”以一首杰克逊的歌曲“Earth song”来结课,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人类滥伐森林、恣意污染环境、无情屠杀动物所带来的后果及危害,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5)竞争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下课之前的7-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开展适当的活动调节大脑,既可消除疲劳,又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巩固。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辩题的问题,如“Is it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Do you agree...?”等,把学生分成两组,记录各自发言的次数,最后评出优胜组。以这种竞争的方式激励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6)才艺展示,加强素质教育

用学生的才艺表演来结课,包括谜语、笑话、诗歌、随想、英文歌、绕口令、小幽默或脑筋急转弯等,体裁不限、内容丰富。这种简短、活泼的表演,既能展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又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例如,学完“Healthy Eating”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设计海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提倡健康饮食,效果甚好;或让学生自己设计标语,以简洁易记的方式表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7)拓展延伸,唤起学生思维意识

延伸就是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很多知识只要精心挖掘,都会有更深层的意义呈现。学生往往会在拓展延伸部分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情感升华,或培养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用英语去表达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在结课时,教师也可以布置续写故事、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等,将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可以实现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

三、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真正发挥结课的功能,求得结课的实效,结课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和谐完整性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既能紧扣教学内容,又与课堂导入语自然巧妙呼应的结课,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切忌前后不当或狗尾续貂。

2.灵活多样性

课堂结尾的设计要讲究艺术,力求新颖别致、有的放矢、余味无穷。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可以用话语来结束,或总结归纳,或首尾呼应,或画龙点睛,或布置任务,或知识迁移,或设置悬念,或名言警句;亦可以是小活动,或习题练习,或竞争竞赛,或小组辩论,或课文续编。切忌千篇一律或画蛇添足。

3.趣味生动性

教师在设计结课活动时要考虑课型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趣味生动的结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4.目标突出性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结课活动,切忌主次不分或主旨不清,不要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而不着边际地设计结课活动。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挖掘教材的内涵,才能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体现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结课形式。

四、结束语

完美的结束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达到“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水到渠成、自然贴切、中心突出、言简意赅、令人回味的结课活动,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我们教师应讲究形式多样,注重生动活泼,使结课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使结课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标签:;  ;  

精心设计与精彩时刻--从同班三种不同活动看高中英语课程总结艺术_同课异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