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护理安全管理论文_赵 欣

心血管!科护理安全管理论文_赵 欣

赵 欣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R19

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213-01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也在向高脂肪、高糖、高盐方向发展,而且生活节奏过快,脑力劳动者逐渐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及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成为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全面护理措施,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康复效果,相应地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职业过程中不允许可承受范围之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目前,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几率逐年增高,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血管疾病易突发恶化,比如情绪波动、精神紧张、过度进食以及天气原因和各种感染等,增加了护理的操作难度。WHO总干事在2003年12月所作题为"保健质量:患者安全"的报告中,号召所有成员国家队患者安全问题给予最密切的的关注,采取切实的措施监控医疗差错和患者的安全问题,加以相关研究,以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1],因此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保障护理安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行为,使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安全得到提高,成了现代护理的工作重点。

1. 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患者因素

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为年老、多病、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体位性低血压以及自杀等意外。再加上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产生护理隐患。

1.2环境因素

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床旁椅放置不妥、地面不干燥、光线过强或过暗等均容易使患者受到伤害。

1.3设备因素

设备、设施使用不当或现存的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曾有报道,某医院护士连上三次尿管均脱出,结果经调查,并不是该护士有技术问题,而是这批尿管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1.4药物因素常使用强心、镇静、扩血管等特殊药物,如使用不当或健康教育不到位很容易使患者受到伤害。

1.5护理人员因素

心血管内科急危重患者较多,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知识、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2. 加强护理工作

2.1检查方面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特点,病发时间、主要症状,住院和用药情况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观察方面

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病情、进食以及二便进行观察,并对危重患者每日按要求记录。①病情危重的患者:心内科常见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患者,护士必需将这些病员安置在监护室,便于及时观察和抢救,强调工作中的预见性,要求准确、全面、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治疗效果,协助生活护理。抢救物资必需保持完好、成备用状态,以利于抢救急需,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②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他们常伴有其他疾病,行动不便,易发生摔倒、坠床等意外,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加强入院宣教,做好应有的防护设施,密切巡视病房,必要时留陪伴,防止意外的发生。

2.3药物方面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药物治疗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常用的一些降血压药、镇静药、扩血管药、洋地黄类制剂等不良反应较大,因而必须详细向患者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控制用药速度和量,且用红色高危标识标记,要求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加强巡视、随时倾听病员主诉、以免发生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跌倒、摔伤、洋地黄中毒、诱发或加重心衰及心律失常等意外。

2.3心理方面

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加上家属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部分病员失去信心,甚至有自杀等不良行为。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运用语言或案例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理层面上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2]。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 加强管理

3.1提高人员素质

心血管内科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为了适应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对护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职业道德和学科业务能力的长期培训和医德教育,增加护理知识,提高医疗道德水准,不断地提高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3.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风险鉴别能力,减少护理中的危险和差错。通过学习法制知识,增强依法行医、依法行护意识,明确护理人员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履行责任。增加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3重点环节的管理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①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区域包括门窗、厕所、开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这些是病员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专人管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这些时间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或比较繁忙,对病员的关注相对较少,易发生意外,我科通过在特殊时段增加护理人员的"弹性排班"来协助工作,中午派2~3名护理人员上班,夜间采取双班或吊班,节假日必需排够上班人员加强防范,避免患者发生意外。②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机体抵抗力较低,易发生院内感染,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手卫生工作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4. 体会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护理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诊疗技术、心理、环境、药物等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WHO.Qualityofcare:patientsafety[EB/OL].[2006 -11 -01].

[2] 张燕红,陈淑娟,郑宪萍,等.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3.

论文作者:赵 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0

标签:;  ;  ;  ;  ;  ;  ;  ;  

心血管!科护理安全管理论文_赵 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