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农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实行这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这一重大指导方针,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农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偏颇。许多乡镇干部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看不到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和保证作用,视精神文明建设为可有可无,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一是无用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在短期内难见成效,不象经济工作能立竿见影;二是自然论,认为经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可以好;三是先后论,认为先抓物质文明建设,后抓精神文明建设;四是代价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定带来思想道德的滑坡。这些认识,造成许多地方对精神文明建设叫得不响,说得不硬,抓得不力,做得不实。

2.政策措施不配套。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普遍都很重视,各地有规划、有措施、有优惠政策、有激励机制等,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却缺少激励各级领导下功夫去抓的政策措施。许多地方在选拔考核干部时,往往只看经济指标和业务指标,不重视甚至忽略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绩。在经济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就给予重奖,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再大的力气也没有奖。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向群众解释清楚的反常现象。例如,见义勇为致伤致残,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却无法解决;一心一意为公一辈子,老来生活没有保障等。这些现象,形成的反差很大,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正面价值导向显得苍白无力。

3.工作力度不够。不少领导干部把发展农村经济看作是“硬任务”,把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则视为“软任务”。在他们看来,物质文明搞不好是不行的,而精神文明抓多抓少、抓好抓坏,甚至抓与不抓,都无关大局,对发展经济下的功夫很大,对抓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是讲道理的多,实际抓的少。领导没有切实负起责任,使用的办法和措施也不力,工作没有实实在在到位。

4.思想教育滞后。近些年来,由于忽视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一大批农民群众基础文明素质低下,他们中的有些人既不懂理论,又不懂法律,也不懂科技,就连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也被抛弃了。而且这些人的不良言行和举止,又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加上一些学校和家庭只重视学生成绩的好坏,忽视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难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投入不足。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与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在精神文明的人力投入上,领导往往只是挂挂名,下面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设有兼管人员的,多数是兼而不管,上下没有形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网络体系;在财务投入上,在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投入要大一些,但就全局来讲,投入所占的比例太小。在经济发展较差的地方,特别是集体经济薄弱的地方,可以说对精神文明建设基本没有投入。有投入,才有产出。没有足够的投入,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有满意的效果。

二、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

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否则,将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强调战略性,突出针对性,拿出扎实有效的措施,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级党委,特别是乡、村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牢固树立“两手抓”的思想,彻底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一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精神文明建设要经常研究,经常部署与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计划和短安排,拿出实在有效的措施,避免盲目性和短期行为。二是要纳入目标管理。要建立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个人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做到两项目标任务一起下,两个成果一起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考核评比,实行奖惩兑现,并把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晋职晋级和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依据。三是健全工作机构。各级都要设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机构,保证人员、经费、办公场地的落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部门专门抓。在农村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抓精神文明的网络体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的作用,成立“计划生育协会、禁赌会、红色理事会、教育促进会、扶贫互助会”等,通过它们来广泛开展工作,必定会受到农民的欢迎。

2.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总的来讲,农村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实行民主管理,依法治村,不断改善生存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有爱国意识、集体观念、艰苦奋斗的精神、致富的知识、遵纪守法的习惯。具体来说,加强教育,还必须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培训。要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校定期地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充分唤起他们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的热情。培训要紧紧围绕“抓根本、学真经、添本领”来进行,结合实际,把大道理讲实、讲活、讲透。要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室抓好对农民进行实用致富技术的培训。要建好乡、村文化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二是要抓好干部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教育广大干部党员在带头执行政策、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管是计划生育、完成统征统购、农税提留,还是处理民事纠纷,解决遗留问题,只要干部党员带了头,群众的工作就好做得多。如果干部党员的思想素质差,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干群关系不好,那么,群众的工作就很难做。三是要建立健全制度,实行依法治村。要建立健全村里的各项制度,如干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村民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规民约制度等,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约束。通过制度来管人,以理服人,依法治村,使村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3.开展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工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把千家万户动员起来,选择适当的载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具体开展活动中,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各地的实际结合起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地方,可以广泛地开展评“三户”(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和创“三村”(安全村、文明村、小康村)的活动,开展“禁赌”和打击封建迷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教育农民既要装满钱袋子,又要充实脑瓜子。经济发展处于一般水平的地区和地方,可以结合农村“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厕、改水、改灶、改房、改善环境),开展以除病灭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等,教育农民树立国家集体观念,激发大家向先进学习,加快发展。经济贫困的地区,可以开展如何解放思想,如何挖穷根等讨论活动,激发农民克服畏难情绪,艰苦奋斗,寻找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二是要与“达五好、奔小康”结合起来。到本世纪末,农村要全部达小康,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党员中,可以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要求党员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在青年中,可以开展青年带头奔小康活动;在妇女中,可以开展“双学双比”(学科技、学文化、比成绩、比贡献)活动;在民兵中,可以开展“参建参治”(参加建设、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在一般群众中,可以开展“学习实用致富技术”活动。三是要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起来。我们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现在,地区与地区之间,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的发展都很不平衡,可以广泛开展“献爱心、富帮穷”活动,通过先进地区帮落后地区,先进村帮落后村,致富户帮贫困户,以厂带村等活动,让大家感家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大家努力为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4.宣传典型,以点带面。真实生动地宣传表彰能够体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类先进典型,把宣传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变成人们相互教育、相互启迪、共同进步的过程,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优化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典型。通过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检查、交流、学习、考核、评比等活动,发现好的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并加以推广,使大家比着先进找差距,加倍努力赶先进;二是宣传、表彰典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或文艺演出、开座谈会、作报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弘扬高尚的精神。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三是建立典型示范区。身边的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人们信得过,学得起来。有意识地培育一些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供大家参观、学习,能够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标签:;  ;  ;  ;  ;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