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历史概述_心理学论文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历史概述_心理学论文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史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心理学论文,中国古代论文,思想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管理心理学思想的深刻认识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六大原则,并对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构想,把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内容分为八个方面:人性论,激励心理论,人际关系论,选才心理论,用才心理论,领导心理素质论,决策心理论,经营心理论。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中国,古代,人性论,人际关系

1 引言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崇高的美德,不但构成了内涵极其丰富的华夏文化,而且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促进现代化进程有巨大的价值,并且认识到,过去被认为与传统文化无缘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积淀的综合体现,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优秀的管理是优秀文化的结晶,不同的文化背景所成的管理理论,所使用的管理措施是不同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皮得J·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任务、责任、务实》一书中曾讲过:“管理的根深植于文化、社会、价值、传统、风俗、信念、政府与制度中”。“管理越能利用社会传统、价值与信念,则管理的成就就越大。”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为了尽快地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措施;另一方面,更要加强我国的管理理论建设,使之具有中国特色,这就要依托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而在华夏文化宝库中,有着非常珍贵的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国内学者和企业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运用。著名学者卡恩在其著作《世界发展史—1979年及以后》中,提出了“后儒家假说”,并从“群体成员具有帮助所认同的团体的倾向”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假说对在东亚的企业及其它组织具有正面效应,从而加速了这些国家及地区的现代化进程。[1]霍夫汉斯和卡尔德在其著作《东亚锐锋》中,阐述了儒家伦理中的管理心理学思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大桥武夫著《用兵法经营》,阐述了兵法中的管理心理学思想对经营成功的巨大作用。著名的企业家如印尼的林绍良,新加坡的郭芳枫,香港的包玉刚,霍英东,台湾的王永庆,泰国的陈弼臣等,更是研用一致,把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心理学思想直接用到经营管理之中。在中国大陆,中国企协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多次召开学术讨论会进行有关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探讨,并出版了论文集。我国心理学界也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荀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古代人力管理的心理学思想探讨”,“古代人性善假设与管理对策”等文章相继发表,从不同侧面进行挖掘,整理,使璀灿的传统文化重放异彩。但就目前的研究看,对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探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难以形成“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体系。本文拟就如何开展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提出构想;(1)关于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原则的构想;(2)关于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史纲(试拟)的构想。

2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原则的构想

关于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作者依据这一内容的研究特点,提出了“六大”原则的构想:

2.1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研究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总原则,必须坚持。要坚持好这一原则,还需要明确几个观点:(1)不作历史虚无主义者。那种把历史说得一无是处的观点,本身就是不懂得,不尊重历史的表现。(2)不作厚古薄今论者。历史是有许多辉煌之处的,但不要因此就认为今天的东西皆出于历史,进行牵强附会的联系。历史具有阶段性、继承性、发展性,但不具有照搬性。我们要作“历史启示论者”,而不要作历史崇拜论者。(3)研究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不能脱离历史,妄自杜撰。(4)要用辩证唯物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和每一个观点,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 古为今用的原则

喻古是为了昭今,研究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就是为了给我国现行管理提供历史上有价值的思想和成功的范例,使我们在管理中少走弯路。

2.3 以事论人的原则

在进行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系统研究时,应遵循“以事(思想)论人”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确立一个观点后,把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的类似观点都集中起来,既进行纵向的比较,看观点之间是否有继承性、发展性,又进行横向比较,对比观点之间的差异性,从中寻找正确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观点。

2.4 双重管理文化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传统文化精粹中,蕴含着大量珍贵的管理文化。在研究中把这一宝贵的管理文化遗产同现代的管理文明相结合。

2.5 双重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既要为建立我国管理心理学体系服务,又要为我国现行管理实践服务。前一个服务,是解决管理理论的问题,后一个服务是解决管理实践的问题。

2.6 双重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管理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与管理实践的变化,有时是同步的,有时又是不同步的。因此,如何使思想的发展与实践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无论对管理心理学思想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史纲(试拟)的构想

在上述六大原则的基础上,对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体系进行以下八个方面的构想。

3.1 古代人性论与管理。这一部分集中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人性观对管理的影响。具体包括:

(1)“性善的独立人”人性假设与管理,主要内容有:a.“性善的独立人”人性假设的内容;b.对“性善的独立人”采取的管理措施。

(2)“性恶的自私人”人性假设与管理,主要内容有:a.“性恶的自私人”人性假设的内容;b.对“性恶的自私人”采取的管理措施。

(3)“性欲恶的自私人”人性假设与管理,主要内容有:a.“性欲恶的自私人”人性假设的内容;b.对“性欲恶的自私人”采取的管理措施。

(4)“性恶的自为人”人性假设与管理,主要内容有:a.“性恶的自为人”人性假设的内容;b.对“性恶的自为人”采取的管理措施。

(5)“性三品”人性假设与管理,主要内容有:a.“性三品”人性假设的内容;b.对“性三品”采取的管理措施。

(6)“天资之材”人性假设与管理,主要内容有:a.“天资之材”人性假设的内容;b.对“天资之材”采取的管理措施。

(7)“情欲人”人性假设与管理,主要内容有:a.“情欲人”人性假设的内容;b.对“情欲人”采取的管理措施。

3.2 古代激励心理论与管理。这一部分集中对我国古代在管理中如何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进行阐述。具体包括:

(1)“所欲给之,所恶去之”[2]的满足需要型激励。主要内容有:①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的激励法;②“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的激励法;③物质奖励和思想教化相结合激励法。

(2)“赏有功,罚有罪”的行为改造型激励法[2],主要内容有:①“赏,罚适度”;②“欲不可去与欲不可尽”,③“导欲与节欲”相结合,④“欲物相持而长”。

(3)“交相利,兼相爱”的利、誉激励,[3]主要内容有:①“兼爱感动下属”法,②职,权,利三位一体法,;③心理动力法;④物质损益法;⑤提高志向法;⑥经济利害法。

(4)“行其所想,致其所欲”的心理动力诱发型激励。[2]

(5)“赏同罚异”促进型激励。主要内容有:①赏罚分明,适应人情法;②考课法;③成就法;④正反强化结合法。

(6)“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心理调谐型激励[2]。主要内容有:①“上下同欲”法;②“仁爱士卒”法;③“置于死地而后生”法;④适当的物质刺激法;⑤惩罚。

(7)“改之所行,在顺民心”的疏导型激励[2]。主要内容有:①通塞法;②仁爱法;③爱之有度法;④“赏罚—需要”对应法。

(8)“有欲而后为”的诱导型激励[4]。主要内容有:①目标设置法;②欲望强化法;③“隐—微—显”活动周期加速法;④以情导欲法;⑤导欲入轨法。

3.3 古代人际关系心理论与管理。这一部分集中分析,探讨古代管理者如何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协调人际关系,具体包括:

(1)“人和”的人际关系论[5]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和为贵”;②爱人;③中庸;④重义;⑤孝道;⑥平等。

(2)“服民心”的人际关系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治之径,礼与刑”;②“明分”;③“积文学,正身行”;④正法以齐官;⑤正反强化,软硬结合。

(3)“兼爱”的人际关系[7]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视人若己;②用爱感化下属;③处事公道;④善疏通;⑤“交相利”。

(4)“循名责实”的人际关系论[2]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循名责实”;②“以力”服人;③保公利,灭私利;④以法度为行为准绳。

(5)“谦让”的人际关系论[6]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宽容;②“无为而治”;③“贵言”;④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6)“同欲”的人际关系论[1]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同心;②关怀爱护下级;③尊重下属的见解。

(7)“通塞”的人际关系论[2]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公道;②“顺民欲,合民情”;③“仁一,法二”。

3.4 古代选才心理论与管理。这一部分对历史上各个时期成功的选才思想进行探讨,具体包括:

(1)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与人才管理。

(2)人才选拔的“七大”原则与人才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动机,效果相结合;②破除等级界线;③取其所长;④论资与破格相统一;⑤常与变相统一;⑥从实践中选择人才;⑦人才选拔的“四不”原则。

(3)人才种类的划分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从人才修养水平的角度划分种类:A.态臣;B.篡臣;C.功臣;D.圣臣[2]。②从人才的才能类型划分种类:A.清节;B.法家;C.术家;D.国体;E.器能;F.藏否;G.伎俩;H.智意;I.文章;J.儒学;K.口辩;M.雄杰[4]。③从人才起作用的形式角度划分种类:A.有成才者;B.有奇才者;C.有教才者;D.有不才者。

(4)识才之术与人才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实践考核法;②“诊断”识才法[2];③“八观六验”法[2];④“八观五验”法;⑤“求贤”三法[3]。

(5)取才之法与人才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千金买马骨”的取才方法[2];②“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取才方法[3];③“四能”取才法[8];④“六方”取才法[8];⑤“考绩”取才法[6]。

(6)克服识才中的偏向与人才管理,主要内容有:①“七缪”除偏法[9];②“四忌”除偏法[3]。

3.5 古代用才心理论与管理。这一部分集中分析,探讨古代管理者使用人才的心理与管理效果的关系。具体包括:

(1)用才的“十大”原则与人才管理,主要内容是:①任人唯贤;②公道;③疏导;④知人善任;⑤高薪养廉;⑥诚信待人;⑦用人所长;⑧资望结合;⑨试之以事;⑩德才兼备。

(2)用才的心理依据,主要内容有:①依据人的不同心理品质;②依据人的不同性格类型;

(3)公层次用才,主要内容有:①人才的“九层次”论[10];②人才的“六阶梯”论[10];③人才的“八材”论[11]。

(4)用才的方法,主要内容有:①“无为”用才法;②善用被忽视或被压抑的人才法;③善用“四方才”有用才法;④“舍短取长”用才法[12];⑤“取之至宽而用之至狭”的用人法[3];⑥“四要四不要”的用人法[13];⑦“六要”用人法[14];⑧“动态”用人法[15]。

3.6 古代领导心理论与管理。这一部分集中分析,探讨不同历史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的领导心理学思想。具体包括:

(1)领导素质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领导品德修养论;②才德一体论;③心理素质论。

(2)领导职能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决策;②用权;③确立目标;④选用人才;⑤制定法规;⑥明确下属的职责;⑦营造和睦的管理气氛;⑧激励下属;⑨对下属进行考核。

(3)领导艺术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领导者的协调艺术;②领导者的激励艺术;③领导者的用人艺术;④领导者征服艺术;⑤领导者的感情投资艺术;⑥领导者驾驭形势的艺术;⑦领导者的决策艺术;⑧领导者的用权艺术。

3.7 古代决策心理论与管理。这一部分着重探讨历史著名人物的决策心理学思想,具体内容包括:

(1)决策条件论与管理,包括:①全方位收集决策所需的信息;②因势而变,因变制胜;③领导集团同心协力。

(2)决策心理依据论与管理,包括:①从实现集团目标出发;②从满足本组织成员需要出发;③从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动动机出发;④从个体差异出发;⑤从首战必胜的心理出发;⑥从特殊客体的心理状况出发。

(3)决策原则论与管理,包括:①审慎原则;②主动原则;③机变原则;④集中原则;⑤乘势原则;⑥公利原则;⑦“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原则;⑧稳中求进原则;⑨以退为进原则;⑩分步实施原则。

(4)决策种类论与管理,包括:①固本型决策;②攻心型决策;③隐蔽型决策;④智慧型决策;⑤永逸型决策;⑥因宜型决策;⑦风险型决策;⑧险而后勇型决策;⑨出奇型决策;⑩避实击虚型决策。

3.8 古代经营心理论与管理,这一部分主要对著名历史人物有关经营心理学思想进行探讨,分析,具体包括:

(1)经营心理依据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乘时进退的应变心理;②诱其入围的暗示心理;③学而不沽的欲得心理;④造势引发的从众心理。

(2)经营原则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去其无用之费原则;②用财少而为利多原则;③节财养俭原则;④待乏原则;⑤时效性原则。

(3)经营策略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欲夺固予”;②“以予为取”;③“乐观时变,待乏积蓄”;④“欲长钱。取下谷”⑤“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⑥“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⑦“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⑧薄利多销;⑨重职业道德,保证信誉;⑩“以末易其本,以虚荡其实”[14]。

(4)经营技巧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取之有术,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②:与天为而为;③施以小利;④“先予后取,取之有序”;⑤末战先算,知己知彼”;⑥兵贵神速;⑦贱买贵卖;⑧:“能知取予之道”;⑨有耐心,善等待;⑩通权变,出奇制胜[6]。

(5)经营竞争模式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同心”;②“分治”;③“伐谋”;④“造势”;⑤:“审慎”;⑥“速战”;⑦“诡道”;⑧“迂回”;⑨“用间”;⑩“机变”。

(6)经营者素质论与管理,主要内容有:①良好的智能结构;②具有智、勇、仁、强;③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良好的行为风格。

上述八个部分涉及了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构成了一个较系统的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体系。但由于古代心理学思想非常丰富,本文的构想肯定是挂一漏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标签:;  ;  ;  ;  ;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历史概述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