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安组织中亚战略研究--以阿拉木图中心为例_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论欧安组织的中亚战略——以阿拉木图中心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拉木图论文,中亚论文,为例论文,战略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欧安组织进入中亚的前提

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各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大国角逐的场所。历经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中亚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并被国际社会承认。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既有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同时也离不开以美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欧安组织)等西方国家和组织对这一过程的参与。西方国家较早地介入了中亚事务,其活动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科技等各个领域。这种介入既有各种正式、官方的途径,也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非正式方式。国际组织是西方国家影响中亚国家局势发展的重要载体,欧安组织就是这样一个全面介入中亚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国际组织,其活动基本已被中亚各国政府所接受,其效果已逐渐被中亚民众所认识,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欢迎。

欧安组织的前身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CSCE)①,是在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产生的。冷战时期,美苏都是欧安会的成员国,作为东西方力量对抗妥协的产物,欧安会成立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安全与合作,而其最终所体现的是欧洲国家试图将传统的“均势”理念应用到美苏两极针锋相对而又势均力敌的国际格局之中,建立一个能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同时又能自主表达欧洲声音、逐渐增加欧洲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国际组织。随着冷战的终结,欧安组织的成员国及其活动目标都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苏联解体后,尽管俄罗斯仍然拥有不容忽视的核力量和国际影响力,但地缘政治地图的改变无疑为欧安组织扩大其在中亚这一俄罗斯传统后院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冷战结束后,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推动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转型的进程,并把对外活动的重点放在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接触、合作上,原来没有加入欧安组织的东欧国家先后加入。同时,在独立后极欲脱离俄罗斯的传统控制、在国家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困难的中亚国家也接受了正热切等待向中亚渗透的欧洲国家提供的帮助,欧安组织随即进入中亚。在中亚国家独立后的第二年——1992年,中亚五国无一例外地全部加入了欧安组织。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欧安组织,这使得欧安组织不但摆脱了原来在美苏夹缝中的生存状态,而且大大降低了原苏东地区对欧洲安全的威胁。为了进一步巩固中亚这一欧洲外延地区的安全以及扩大它与欧洲的合作,欧安组织将这一地区作为冷战后维护安全与促进合作的重点。上世纪90年代前期,欧安组织在该地区的活动主要是为中亚各国提供经济援助,以此作为与中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扩大该组织在中亚影响力的手段。在这一阶段,欧安组织在中亚的活动尚未形成明确的战略,其活动也缺乏长远性和稳定性,其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须根据中亚国家的当前需求进行调整。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欧洲国家提高了对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认识,政治家对中亚地区的重视在学术界引发了积极的反应,对该地区的研究日益深入,这为欧安组织制定中亚战略提供了智力上的支持。

表1 欧安组织扩大一览表

资料来源:OSCE Handbook(Vienna:Secretariat of OSCE,3rd,2000),pp.169~171(经作者整理)。

简言之,欧安组织的中亚战略是既重视与各国之间的友了合作关系,又在战略层面上将中亚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力求在关注各国发展趋向的同时维护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从而实现欧安组织成员国的利益。就其在中亚的利益追求而言,其着眼点是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引入中亚社会,引导中亚国家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最终使中亚国家脱离俄罗斯的传统影响,使西方国家在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能源等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与保障。在西方国家看来,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完善健全的民主制度、运转顺利的市场经济体制仍是当今世界转型国家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而只有当中亚国家采用了它们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时,欧洲国家在中亚利益的实现才具备坚实的基础。因此,欧安组织在与中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时,尽管也注重与各国政府建立密切的联系,但它主要关注的方面是各国在民主化进程上走了多远,而不是一届政府的领导人是谁。由于意识到中亚地区的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欧安组织的战略就是力图通过各种温和的手段来引导中亚国家逐渐实现这一目标,是一种以软实力为主要动力的战略。

从总体上看,欧安组织与中亚地区间的合作重点是安全和社会发展。欧安组织在中亚的活动不同于美国和俄罗斯,它没有谋求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政治优势或支配权,而是以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为宗旨,进而实现维护欧洲安全和稳定的目的,这使欧安组织没有与中亚国家发生利益上的冲突。欧安组织在中亚的活动对中亚国家保持稳定和谋求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每年对中亚各国投入大量资金以解决其国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实在的好处,受到中亚各国政府和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欢迎。

表2 欧安组织驻中亚五国的办事机构的建立及经费情况

资料来源:欧安组织资料。

注:2004年,整个中亚地区的预算经费总额为1015.2万欧元;2005年,整个中亚地区的经费总额为1112.05万欧元;2005年,欧安组织在世界所有的地区代表处的预算经费总额为1.228649亿欧元。其中,中亚地区所占比例为9.05%。

对中亚国家来说,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构成了中亚各国多元外交(均衡外交)的重要内容。中亚各国独立后,极欲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通过与世界上各类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既可以摆脱原苏联的传统影响,又可以增加各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能见度”,同时还可以为本国的制度变迁和国家转型吸引外部力量的支持,因此重视与欧洲重要发达国家发展关系无疑是这种多元外交战略中的题中之意。

而且,中亚民众有较强的亲欧倾向。他们羡慕欧洲国家的生活和文化,认为自己的民族特点更接近于欧洲民族,甚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人。中亚民众的这一情绪在哈萨克斯坦表现得比较突出:从民族构成上看,根据1999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哈萨克斯坦国内的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30%,乌克兰人占3.7%,日耳曼人占2.4%②,而这些人认为自己就是欧洲人,崇尚欧洲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他们的这种价值取向又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周围的其他民族,使得整个中亚地区存在一种欧洲情结。

事实上,中亚各国人们之所以对西方国家持一种容纳和支持的态度还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长期以来,中亚地区就是各种文明汇集的地方,由于外部力量的频繁进入,各种文明在这里彼此交融、相互渗透,使得中亚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各种文化都有可能在中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因此对于欧洲文化,中亚国家与民众并不持一种敌视和怀疑的态度,反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

另外,自19世纪80年代沙俄全面征服、统治中亚以来,俄罗斯文化在这里扎下了根,众多俄罗斯人生活在中亚就是历史留给这一地区的遗产。俄罗斯人对自身的认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欧洲”与“欧亚”两种地缘政治思想之争。前者主张俄罗斯应该拥抱欧洲,将加入欧洲大家庭作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而后者则认为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应该欧亚兼顾,在两者之间采取平衡的外交政策。俄罗斯文化的长期传播无疑也影响到了中亚人们的身份认同。在中亚,许多人认为既然苏联和俄罗斯都自认为是欧洲国家,那么曾作为苏联一部分的中亚地区也应属于“欧洲国家”这一地理范畴。在这种历史认识的影响下,在目前的哈萨克斯坦,所谓的“欧亚”(Евраэия)这一概念在社会各界非常流行。这就为欧安组织在中亚一展身手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基础。

即使那些并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人的人也并不反对与欧洲接近。他们认为,随着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欧安组织和欧盟,欧洲国家的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会扩散到中亚。而中亚国家在地理位置上与欧安组织区域的接近将给中亚国家带来不少的利益。尽管这种实用主义态度并不具备亲善欧安组织的感情基础,然而这种态度还是有利于欧安组织在中亚活动的展开。这些都使哈萨克斯坦对欧洲事务持相当积极的态度。

目前,哈萨克斯坦正在积极竞选2009年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而争取欧洲国家的支持则是它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无论其成败如何,也不管动机何在,这一事实本身就充分证明了哈萨克斯坦对欧安组织的向往,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欧安组织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

二 阿拉木图中心在哈萨克斯坦的活动

哈萨克斯坦于1992年正式加入欧安组织。 1998年7月23日,欧安组织常设理事会通过了第243号决议,决定建立欧安组织驻阿拉木图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工作。该决议明确指出了中心的工作重点③:(1)中心按照欧安组织章程和规定履行中心的义务,促进欧安组织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具体内容涵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公民权利以及政治安全和稳定等方面,尤其要促进中亚地区各个国家间的合作;(2)加强和促进中亚国家同欧安组织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同时鼓励中亚国家同其他国际组织及其机构之间的合作,增加欧安组织与中亚各国权威人士、著名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流;(3)执行欧安组织各机构指派的任务,就中亚局势及各国发展情况与中亚国家政府进行磋商,并力求与各国政府达成共识。

阿拉木图中心在哈萨克斯坦的活动涉及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个中心虽然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总体而言其重点集中在促进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实现欧安组织规定的目标,中心既积极寻求与哈政府、议会、地方政府等权力机构的合作,同时又与各领域的专门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例如,它同哈萨克斯坦总统下属的人权委员会、中央选举委员会以及国家环境中心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此外,中心还与一些非政府组织,特别是有关环境和人权方面的非政府组织保持着密切互动和联系。下面就阿拉木图中心在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政治和安全领域所展开的活动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经济领域

1.协调哈俄贸易,支持哈萨克斯坦中小企业的发展。哈萨克斯坦目前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阶段,尽管近年来哈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然而,在哈的经济发展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仍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不仅是哈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缓解哈就业压力、发展对外贸易的经济主体。哈俄两国在经济上存在密切的传统联系,因此鼓励哈中小企业发展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就构成了阿拉木图中心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苏联解体后两国在政治、经济体制上的种种限制和差异,两国间的经贸联系存在较多障碍,也严重束缚了哈中小企业对俄贸易的发展。因此,中心积极组织哈俄两国机关工作人员、地方领导、商业代表和海关人员就两国间贸易现存的问题进行对话,为双方寻找解决办法牵线搭桥。经过中心的努力,限制哈俄经贸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得到了一定解决,这对促进哈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还推动了双方对相关体制的创新。

2.支持哈萨克斯坦发展生态旅游业,使其成为哈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哈萨克斯坦在生态旅游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国家财力的限制,这一极富开拓空间的领域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该产业在哈发展缓慢。为此,中心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市场调研、进行小规模的市场试验,协助该国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在旅游资源潜力较大的农牧地区,中心的活动切实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一些小型旅游公司的组建。从中心组织的市场调研、小规模试验的成效来看,其工作不仅细致、具体,而且还有远期规划。旅游业既易于带动偏远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也使欧安组织拥有更多介入当地社会的机会。

3.帮助哈政府培养经济官员,改善和提高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水平。经济活动的进行不仅手续繁琐,需要经过政府的层层审批,而且一些政府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而企业往往成为政府腐败的重要受害者,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限制了中亚国家经济的活力。例如,哈国内一些稍具规模的连锁超市、加油站一般都是由政府官员的亲属开办的。为了规范经济活动,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中心采取积极措施减轻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束缚,督促政府增加经济管理的透明度。为此,该中心组织实施了一些大型的经济监察项目,监测国家对企业的约束程度。同时还组织对地方经济法官的培训活动,增强他们对业务知识的掌握和改进工作方法,以使其在经济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由于经济法官这一职务是近几年才在哈萨克斯坦出现的,因此,大部分经济法官缺乏经济法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中心的这一举措无疑具有建设性作用。

(二)政治领域

尽管中亚各国在独立之后模仿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三权分立、多党制和代议民主制等制度形式。然而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制度惯性的存在,中亚各国的民主制仍然是残缺不全的。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根本就不具备清晰、明确、坚定和成熟的民主精神,因此那些体现民主精神的制度实践,如选举、政党竞争都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情形的存在既不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同时也不利于这些国家转型的顺利进行。

在欧安组织的中亚战略中,推进中亚国家政治体制向民主方向发展是其政治领域的优先方面,也是保证欧安组织及其成员国在中亚地区利益得到稳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最终保证。从此原则出发,欧安组织在中亚各国积极开展政治领域内的各项活动,其中又以欧安组织驻中亚各国中心在选举方面的工作最为突出。

在参与监督中亚各国的选举活动时,欧安组织规定了各中心必须予以遵循的几项原则:(1)中心在选举方面开展的工作是为了使选举能够真实地反映选民的意见,使选举能够在平稳、有序和公正的环境中进行,保证选举结果能真实反映选民的自由选择;(2)在监督选举过程及相关工作中,必须把保持各国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上,注意不在各候选人中作出自己的选择,甚至对其进行偏袒,从而使中心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3)中心要站在选民的利益上,使选举真正成为中亚国家政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民选举使民众感受民主制度的益处,逐渐使民主理想和价值深入民心。以阿拉木图中心为例,在选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帮助哈萨克斯坦国民树立民主意识、帮助改善选举体制和选举法、以中立者的身份维护选举过程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力图通过这些工作使中亚国家进入民主进程顺利运行的良性循环。

欧安组织认为,总统或议会选举是最容易检验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程度的指标,因此阿拉木图中心在选举问题的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总统和议会选举上。欧安组织对1999年总统大选、2004年议会选举和2005年总统大选的过程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在选举之后做了认真评价④。

针对1999年哈萨克斯坦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欧安组织于1999年1月和10月分别建立了驻哈萨克斯坦总统选举观察团和议会选举观察团。通过对这几次选举的考察,欧安组织认为,哈的选举过程没有达到欧安组织所确定的标准,没有很好地反映民意。为此,阿拉木图中心、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ODIHR--the Office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Human Rights)和常设理事会启动了一系列圆桌会议来帮助完善哈萨克斯坦的选举法。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03年。

圆桌会议协商的目标是完善选举法,帮助哈萨克斯坦重建公众对政治体制和选举体制的信任。参加一系列协商会议的有国家机构、议会、各政治党派、公众和欧安组织代表。会上讨论的问题有: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在观察选举最终报告中的建议,选举委员会的独立性,计票的透明度以及其他选举程序问题,媒体在竞选过程中的作用等。会议重申了有关竞选辩论、上诉和处罚的法律规定。会后,中心向哈议会提出了有关选举的许多建议,其中比较重要的建议包括:(1)阻止地方当局干预选举过程,对类似干预将给予严重处罚;(2)保证整个选举过程的绝对透明,尤其要确保选票分发过程、选票填写过程、回收过程以及各级计票过程的透明性,并保证选票统计的可重复性。为了杜绝选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中心建议对计票时间规定严格的期限;(3)监督媒体在选举期间对有关选举情况的报道,防止媒体操纵民意,同时确保各候选人均有同等的机会通过媒体向选民宣讲自己的竞选纲领和政策计划;(4)确保国际观察员和民主观察员在不妨碍选举公正、公平和透明进行前提下,有自由监督各级投票、计票和制表过程的权力⑤。

通过中心的积极推动,哈政府在2003年7月4日公布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为了对草案进一步达成共识,中心曾资助哈萨克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到华沙对原来的草案进行修改提供了全部的经费。该委员会最后达成的决议于2003年9月提交给议会。

2004年8月10日,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在哈中央选举委员会的邀请下组建了选举观察团,对2004年9月19日哈议会下议院选举进行了全面观察,并在选举后对整个选举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作了认真细致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哈议会选举过程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结论,并向哈中央选举委员会建议进一步完善选举法⑥。同时明确指出,“哈萨克斯坦已经表达了对2009年欧安组织轮值主席一职的兴趣,本次选举将是一个证明其符合民主选举过程的重要机会。其权威人士多次表达了他们进行民主改革的愿望……欧安组织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将继续协助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人和公民社会完善其选举程序。”⑦

以上事实说明了哈萨克斯坦政府愿意接受欧安组织对其国内选举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并积极主动地进行选举改革。对2005年的总统选举,欧安组织同样进行全程观察,也公开了考察报告。报告认为,哈选举中尽管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上还是对这次选举给予了肯定⑧。

(三)安全领域

中心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安全问题上,表现在以下方面:加强法律在打击犯罪方面的功能;加强边界安全;铲除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的根源;促进不同文化、民族、种族间的对话,以更有效地维护哈萨克斯坦的社会稳定;加强武器控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亚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加强各国在打击跨国犯罪及恐怖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等影响中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稳定的势力方面的合作(欧安组织比什凯克研究院多次举办了以中亚各国官员为主要对象的培训班,就边界、宗教和民族冲突等问题的管理进行培训)。

为了实现以上这些目标,阿拉木图中心组织欧安组织成员国向哈萨克斯坦提供必需的边境管理设施,增强其控制边界和打击有组织国际犯罪的能力。中心还资助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 (the Kazakhstan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under the President of Kazakhstan)主办有关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国际会议,加强中亚各国与国外研究中亚安全专家之间的对话。同时,为了打击日益猖獗的、以中亚地区为通道的国际毒品犯罪,该中心积极向哈政府建议加强海关工作,重点稽查毒品贩卖和走私活动,争取切断以阿富汗为源头、以欧洲为终端市场的毒品走私通道。

1.禁毒。欧安组织在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整个中亚地区来说意义重大,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欧安组织议会讨论会上曾肯定:“(由欧安组织)支持建立打击贩毒活动的机构是非常重要的”⑨。欧安组织在禁毒方面的工作有⑩:(1)在打击毒品走私等中亚地区共同面临挑战的问题上促进地区合作;(2)开展公众知识普及活动,包括对年轻人进行有关打击毒品交易和吸毒方面的教育活动;(3)协助完善国家立法,促进批准和完全履行联合国有关毒品问题的条约和欧安组织在这方面的文件;(4)协助培训边防和海关工作人员,提高法官素质,促进立法。欧安组织强调打击贩毒问题是中亚地区目前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只有通过联合行动,在地区层面上协同一致才能更好地实现。

2.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极端主义思想可以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找到,尤其是如果那里有尚未解决的政治和经济难题、政治不稳定或者民族关系紧张。”(11)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在中亚活动频繁,欧安组织对反极端主义、反恐怖主义、维护中亚以及其他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给予极大关注。欧安组织认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用军事手段从根本上消除的,应该通过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消除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存在。此外,欧安组织通过长期有效打击贩毒、洗钱和走私武器等活动以遏制恐怖组织资金来源。

3.打击人口贩卖。打击人口贩卖也是欧安组织的任务之一。据欧安组织官方网站报道,阿拉木图中心、欧安组织反人口贩卖特别代表、哈萨克斯坦外交部于2006年5月18~19日在阿斯塔纳共同举办打击中亚地区人口贩卖的地区性会议(Regional conference on combating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in Central Asia),其目的是将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集中起来商讨在中亚地区打击人口贩卖问题(12)。

(四)社会领域

1.环境问题

首先,大力促进奥尔胡斯协定(the Aarhus convention)(13)的贯彻。环境知情权是奥尔胡斯协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哈萨克斯坦一些地区的放射性污染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阿拉木图中心已绘制了阿克套市的专用地图,标注了有放射物质存在的危险地区,中心计划也为其他地区绘制这类地图。目前,中心计划根据奥尔胡斯协定制定监测指标,这将帮助哈萨克斯坦政府贯彻执行奥尔胡斯协定。

其次,促进中亚各国合理利用水资源,以缓解水资源缺乏可能带来的危机。在中亚,水资源比石油、天然气资源更重要。中亚的水资源主要由几条内陆河提供,分布不均。中亚的几条较大河流都属于跨界河流,如阿姆河、锡尔河等,这使淡水资源在国家间的分配成为中亚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为了缓解水危机和各国间的矛盾,欧安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密切合作,组织谈判、建立机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同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阿拉木图中心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中亚经济专门项目以及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合作,建立了楚河、塔拉斯河委员会,起草有关楚河和塔拉斯河水量分配的基本文件,并将建立一个处理水资源问题的跨国委员会(14)。

另外,关注咸海问题的解决,促进中亚国家间关系的发展。欧安组织很早就对咸海问题给予关注。鉴于联合国对咸海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和资金投入,欧安组织大部分活动是协助联合国及其机构的工作,如1996年10月30日在塔什干举行的专家对咸海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讨论会(15)、 1998年9月17日在塔什干举行的解决环境问题讨论会(16)等。当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国的通力合作,欧安组织希望“水也可以成为(使中亚各国)合作的工具”(17)。

2.人权问题

欧安组织在人权方面的工作包括:(1)维护妇女权利。性别平等是西方民主的基本价值观之一,是尊重人权的表现,也是对中亚地区传统文化最具挑战性的方面。中心大力鼓励女性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欧安组织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通过哈萨克斯坦女性非政府组织在各地开展鼓励妇女参与政治的活动,提高妇女的综合能力,确保女性在参政过程中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待遇。中心还在阿拉木图州为妇女建立了一所地区性政治领导学校。这些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女性积极参政,提高了公众、媒体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可;(2)促进媒体发展。传媒自由是西方民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欧安组织的一贯主张。欧安组织认为,传媒自由在民主和人权方面有积极影响。发达、自由的大众传媒体系是一个民主自由国家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一个较为专制的国家逐步向民主过渡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中亚地区的现状来看,传媒事业落后,传媒自由受到严重束缚。随着近些年政治体制的改革,传媒自由有所改善,但仍有不良因素存在,2006年9月欧安组织媒体自由代表对哈萨克斯坦国家领导的报告中指出该国的传媒法需要进一步完善(18)。可见,欧安组织把在中亚国家发展自由的传媒事业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其具体做法是,第一,完善传媒法。中心积极致力于完善哈萨克斯坦媒体立法,为国家领导人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其目的是对现行传媒法律进行修正。参加这一工作的有当地的新闻工作者、非政府组织、法律专家以及国家机关的代表。中心积极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如全球言论自由运动、保护言论自由阿迪尔索兹国际基金会(19)等。中心出版了现行媒体和广告法须遵守国际标准的备忘录。第二,给予信息支持。为了方便新闻工作者获得信息,中心专门开设了一个网络服务部,向新闻工作者免费提供网络资源和办公用品,还设立了一个提供传媒专业书籍的图书馆,包括各种欧安组织有关传媒自由的出版物。为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中心组织国际传媒标准培训。中心与当地机构合作出版刊物,内容包括传媒的国际标准和实践,新闻工作者的伦理准则、权利和自由等。例如,中心与阿迪尔索兹国际基金会、英国驻阿拉木图使馆合作出版了期刊《哈萨克斯坦大众传媒的立法与实践》;第三,给予法律援助。中心与哈萨克斯坦法官联盟共同举办研讨会,增进媒体记者和法官之间的了解与合作。2003年,由阿迪尔索兹国际基金会发起,在欧安组织媒体自由代表的支持下,中心组织地区内在法律和传媒方面的专家,建立了专门服务于新闻工作者的法律咨询处,为新闻记者和编辑提供法律帮助。该咨询处是哈境内唯一的、独立服务于传媒界的机构,为新闻工作者在遇到法律诉讼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提供专门的法律信息和建议,并有传媒专家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这提高了传媒界利用法律武器排除官方和社会干扰的意识和能力,为建立西方标准的新闻自由起了很大作用,促进了独立于官方媒体之外的自由媒体的发展。这种情况有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不利于政府对舆论的控制,因而引起一些官方机构的不满。

三 结语:欧安组织中亚战略的启示

在影响中亚地区的众多国际力量中,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正是这种关注使人们相对忽略了另一股强大而又温和的力量——以欧安组织为代表的欧洲势力对中亚事务的介入。

欧安组织在1992年把中亚五国全部接收为成员国后,对中亚事务的介入不但日益深入,而且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超越了对要不要介入、如何介入及怎么介入等基本问题进行摸索的初级阶段。它对自身在中亚各国及整个地区的利益范围、活动目标以及政策措施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洞察。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基于这种对自身利益及中亚需求基础上的中亚战略已经给欧洲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收获。其中,欧洲国家致力于与中亚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以实现互利的形象已初步树立起来,中亚国家政府和民众对欧安组织在中亚的活动也因此持一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欧安组织所取得的这种成果在相当程度上归因其中亚战略所具有的特征。

以欧安组织在哈萨克斯坦的活动为例,该组织的活动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需要和中亚国家的具体国情,并尽量使自身的工作符合中亚国家的法律规定以争取官方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该中心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往往非常有效。在某些较为敏感的领域,如中亚各国的政府和议会选举,往往会在此期间出现争议,对于这类问题,欧安组织首先是通过与政府、民众团体的对话,完善选举法和制定保证选举公正、透明的一系列措施,即建立一套符合西方标准的选举体制,随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监督选举过程、选举。后的计票工作,在争议产生时在各方之间进行积极调解和斡旋;不使用激烈的言辞来评价选举结果,而是建议争议各方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欧安组织对中亚事务的介入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在介入的方式上,欧安组织不采用驻军这一方式,而是通过在中亚各国首都建立中心这一温和的“软驻扎”形式全面渗透到中亚的各项事务之中,以实现其战略目标;不但重视与官方合作,也重视民间的共同参与,相当多的活动是与个人或非政府组织一起进行的,并从官方到民间分层次地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方法,避免与中亚国家政府、与公众产生直接冲突;其次,在介入的内容上,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本、技术和发展经验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解决中亚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活动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影响中亚国家的国家发展方向和进程;再次,在活动的效果和影响方面,由于欧安组织切实地为中亚地区解决现实问题,化解各种潜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存条件,因此,在中亚地区拥有较高的声誉,不但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也受到了广大普通群众的欢迎。这有利于欧安组织更好地实现其既定目标和宗旨,并在中亚进一步发展扩大;最后,欧洲国家意识到中亚地区局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尤其是自2001年九一一事件以来随着各种外部力量进入中亚,欧安组织意识到大国利益在中亚的错综复杂性和重叠冲突性,在追求属于自身利益的同时,尽量与其他在这一地区广泛活动的国际组织(如北约、欧盟和联合国)进行有效的合作,争取就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达成共识,以谋求或捍卫自身的利益。当然,在这些组织中,一些组织的利益原本就与欧安组织有很高的重合度。

欧安组织在中亚各国的活动非常具体,但其实质是以西方民主逐渐改变中亚社会,因为它始终认为民主意识、民主的国家体制是促进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欧安组织在中亚各国的工作并不是去扶植一个政府,或扶植一个领导者、候选人,也不是扶植一个机构,而是希望“扶植”一种国家运行机制——民主,并希望它能够不断趋于完善,达到西方标准,最终实现中亚与欧洲在政治上的一体化,达到欧洲安全在中亚的完全实现。

注释:

①1995年1月1日,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正式更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②http.//www.centrasia.ru/cnt.php4?st=2.

③OSCE Permanent Council,179th Plenary Meeting,Agenda item 3,Decision No.243.July 23,1998.

④Republic of Kazakhst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19 September and 3 October 2004 OSCE/ODIHR Election Observation Mission Final Report,Republic of Kazakhst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4 December 2005 OSCE/ODIHR Election Observation Mission Final Report.

⑤欧安组织比什凯克研究院资料。

⑥欧安组织研究院资料:Republic of Kazakhst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19 September and 3 October 2004 OSCE/ ODIHR Election Observation Mission Final Report.

⑦同上。

⑧欧安组织研究院资料:Republic of Kazakhst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4 December 2005 OSCE/ODIHR Election Observation Mission Final Report.

⑨Opening address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blems of Drug Trafficking in Central Asia",Kazakhstan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under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Almaty,19 December 2003.

⑩同上。

(11)Ms.Beata Martin --Rozumilowicz,"Opening Remarks",Roundtable on Combating Extremism,1~2 July 2004.

(12)http://www.osee.org/atmaty/item-6-18753,html.

(13)《奥尔胡斯协定》于1998年在丹麦奥尔胡斯市由欧洲与中亚共35个国家共同签署。该协定被视为“环境知情权”的革命。

(14)欧安组织研究院资料:Ролъ и значени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соглашений и конвенций в разрешении проблем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водных ресурсов и исполъзвания трансграничных рек бассейна Аралъского моря и Централъной Азии.

(15)http://www.osce.org/item/16047,html.

(16)http://www.osce.org/item/5086,html.

(17)Rui Lopes Aleixo,Chairperson of the Forum and

Deputy Co--ordinator of the Portuguese OSCE Chairmanship,added:"Water also serves as an instrument for co--operation,sharing of good practices and exchange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At website of http://www.osce.org/item/6740,html.

(18)http://www.osce.org/item/20712,html.

(19)哈萨克斯坦国内保护言论自由阿迪尔索兹国际基金会,建于1999年4月12日。“Adil Soz”为哈萨克文“Адил соз”的音译,含义为“言论自由”。

标签:;  ;  ;  ;  ;  ;  

欧安组织中亚战略研究--以阿拉木图中心为例_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