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预防与治疗分析论文_杭海军

社区高血压预防与治疗分析论文_杭海军

(广陵区头桥镇红桥卫生院 江苏 扬州 225108)

摘要:目的:分析我卫生院高血压预防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1-6 月来我卫生院门诊服务的56 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法分成配合组(观察组)30 例和不配合组(对照组)26 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过系统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后,1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31%,对照组由于不配合治疗及预防,6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3.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导致的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为避免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就要对高血压病进行及时、系统的治疗,采取有效措施对并发症加以预防。本研究为了探讨治疗高血压病及预防并发症对策,从本院抽取一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 年1-6 月收治高血压患者56 例,男32 例,女24 例,年龄48~68 岁,平均(53.2±11.4)岁,病程0.5-6 年,平均(3.6±0.8)年。按照随机法将他们分成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26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为配合治疗,对照组为不配合治疗,不配合者是指不听从劝告,拒绝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定时测量血压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观察组30 例通过系统的治疗及预防并发症后,1 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26 例中,6 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分析

3.1 高血压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容易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临床上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积极防治高血压病,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人体的危害。预防高血压病,可以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也就是原发预防,是指虽存在着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疾病,如肥胖、有高血压遗传史等,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如控制体重、合理安排膳食、禁烟限酒及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尽量将有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二级预防也就是继发预防,是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为了不加重病情或者减少复发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合理用药、咨询疾病知识等;三级预防是患者在发生重病时要及时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3.2 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措施分析

3.2.1 改变麻木思想,提高认识

一部分的高血压病患者,平时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对疾病的防治存在着麻木思想,不重视科学、系统的治疗。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心理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现代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已替代了传统的生物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各级卫生组织通过各种媒体向高血压群体进行了相关的知识教育,同时介绍了多种防治措施,但一部分患者文化水平有限,思想麻木,没有深入认识高血压病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虽然血压已经到达诊断标准,但根本没有将其放在心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观察、不体检、不治疗,即使已发生明显症状也不重视,最后到了器官器质性病变才有紧张感,这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还有的老年患者,患高血压病已有多年历史,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没有出现自觉症状,就不服药控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只是在身体感到不适时才简单服下降压药物,从而损害到了靶器官。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社区医务人员应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改变他们的麻木思想,提高认识,及时控制病情,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2 科学、规范治疗

只有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科学、规范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于一级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一些病程不长的患者,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绝大多数患者均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若血压控制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加上小剂量的降压药,都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若控制血压时需要增加降压药物,则应避免损害到靶器官。由于每例患者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存在着差异,在选择降压药时,要按照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心血管状态、是否发生并发症等科学选药。对高血压的治疗可采取阶梯疗法,也就是在治疗高血压时,开始先使用一种不良反应少、作用缓和的药物,若效果不理想,再联用2 种的药物,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在使用药物时,要尽量选用单一、价格合理、长效及不良反应少的药物,药物剂量由小剂量逐渐增加,若某种药物效果不是很明显,可以和其他药物合用。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科学、规范地用药后,大部分患者血压基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应注意,血压正常后不可马上停药,还要接着服用一段时间,再逐量减药,直至小剂量药物就可让血压保持正常范围为止。服用降血压药应长期坚持,在加用其他药物时,要交代患者不可让血压骤然下降,避免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或者加重头晕、头昏症状。在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时,首先要考虑到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合理使用药物有效控制血压,保护好人体的重要器官,尽量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3.2.3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对高血压疾病重在预防,只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病的进一步认识,才能防范于未然。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面对生活。高血压患者除了要服用药物控制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非常关键。人一旦出现紧张、激动、惊慌等不良情绪时,会产生心悸、血压上升等不良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脑血管疾病。因此,临床上将高血压病称为心身疾病具有一定的道理。高血压患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不如意事情时,应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待缓和下来再冷静处理。患者还可根据个人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多进行户外活动,放松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均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3.2.4 合理安排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要科学安排膳食,少进动物脂肪,严格控制体重,尽量少吃熏烤食物、动物内脏、肥腻食物及高胆固醇食物,可有效防治肥胖、高血脂及高血压等疾病。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不抽烟,少饮酒、咖啡、浓茶等,也不可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保持清淡饮食,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均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病。

3.2.5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提议高血压患者在午后锻炼比较合适,由于冬天的早晨天气比较冷,受到寒冷刺激后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且上午是最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间,特别在早晨做剧烈运动,容易发生卒死。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在17:00 左右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但有利于控制血压,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社区对于存在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群体,应鼓励他们积极预防,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治疗,加强自我保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从各个方面加强对疾病的防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主编.高血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9.

[2]马仙惠,刘风歧.高血压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11,5(3):56.

[3]杨巧媛.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14(5):359

论文作者:杭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社区高血压预防与治疗分析论文_杭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