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投资利益的平衡_企业经济论文

论投资利益的平衡_企业经济论文

论投资利益均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来自现实的假定

1.政府对企业控制强度交替变化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行政权力和经济权力方面实行的分权改革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地方政府进行投资管理和经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地方政府本来有能力做得很好的工作不必经过中央政府的层层审批,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运转效率。但这种在政府行政序列之间展开的行政性和经济性分权对企业制度改革并无实质性意义,尽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着各种摩擦和讨价还价,甚至在同中央政府“谈判”时,地方政府站到了企业一边,但这只不过是由于企业的发展同地方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而已。企业仍旧没有完全摆脱政府部门直接的行政性控制,所不同的是控制主体的转移。

因此,一般说来,当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宽松,供求大致平衡,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而企业经济效率低下时,政府为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给经济注入活力,倾向于弱化行政控制强度,并变换行政控制方式来扩大企业自主权,如税前还贷、承包制等,使企业经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职工利益相联系。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初期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有效、规范的利益制衡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作用日益明显,为了防止宏观失控,政府便倾向于强化对企业行政性控制的强度。

2.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形式多样化

政府部门经济权力下放以后,企业相应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企业职工收入形式也由单一工资收入转向多样化和复杂化,这是因为企业攀比行为不可能完全通过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来实现,在企业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后,追求其它收入形式就成为可能。具体表现在:①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政府部门不可能把握生产经营具体过程,客观上给企业反经济核算提供了条件,企业可以乱摊成本、隐瞒生产能力或设有两本账应付上级部门,以变相增加劳保津贴和奖金收入。②挪用生产基金搞住房建设,任意提高住房标准。③发放上至冰箱、电器下至衣服鞋帽等各种实物,有的企业甚至提供免费午餐。④企业内集团消费高档化,表现为提高非生产设施标准,购买豪华大客车和高档小汽车等。⑤子女顶替,不仅保障职工福利,还使其子女共享“大锅饭”的益处。

3.行业不同,劳动量——收入率存在着差异

攀比行为屡禁不止,难以扼制,从静态上看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企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存在着很大差异。假定在劳动者不存在行业选择的条件下,存在三类行业:

第一类行业为基准行业X,其劳动量——收入率等于全社会职工平均劳动量——收入率。该行业中,职工付出的劳动量为Ux,职工获得的劳动报酬即职工收入为Wx,并假定在一定时期内,政府调控手段较为稳定,全社会国有企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不变,即:

全社会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劳动量——收入率=全社会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全社会国有企业职工劳动量=Wx/Ux=X行业职工收入/X行业职工劳动量

第二类行业为A行业,该行业职工开始付出的劳动量为UAo,职工获得的劳动收入为WAo,并且WAo/UAo<Wx/Ux。在同X行业劳动量——收入率比较之后,A行业职工付出的劳动量为UAT,职工劳动收入为WAT。

第三类行业为B行业,B行业起初职工付出的劳动量为UBO,职工获得的劳动收入为WBO,且WBO/UBO>Wx/Ux。同X基准行业劳动量——收入率比较之后,职工付出的劳动量为UBT,职工劳动收入为WBT。

将上述三类行业劳动量——收入率加以归纳得如下关系式:

WAO/UAO<Wx/Ux<WBO/UBO

下文将进一步论述,经过行业之间劳动量——收入率比较之后,A行业和B行业将自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来同政府讨价还价,其相互作用和较量的结果会促使A行业和B行业劳动量——收入率趋向于Wx/Ux这一平均值。

二、利益均衡运行机制

1.利益均衡

均衡这一名词来自物理学,物理学意义上的均衡是指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外力的作用,用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使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主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时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均衡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经济力量的对比不断发生变化,直到各种经济力量达到平衡为止。均衡一旦形成之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则会有其它的力使它恢复到均衡的位置。正如一个孩子荡秋千,如果给这孩子一个外力使他离开均衡位置,地心引力将立刻有使他恢复到均衡位置的趋势一样。在本文中利益均衡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上看,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较稳定的条件下,不同企业或不同行业之间职工劳动量——收入率分布不一样,劳动者必然会相互比较劳动支出和劳动收入,并在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变相改变劳动收支方式或调整企业行为,同政府部门讨价还价,从而不同企业或不同行业劳动量——收入率存在着平均化的趋势。利益均衡的第二层含义是从时间分布的角度看,在技术总体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全社会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劳动量——实际收入率存在某一稳定值,而全社会国有企业职工劳动量——名义收入率存在着波动,当劳动量——名义收入率大大低于这一稳定值时,企业效率低下,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倾向于放权,从而劳动量——名义收入率上升;当劳动量——名义收入率大大高于这一稳定值时,会诱发通货膨胀,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倾向于收权,从而劳动量——名义收入率下降。本文着重探讨第一层含义上的利益均衡机制。

2.利益均衡运行机制

(1)A行业同X行业比较后,其职工劳动量——收入率的变化趋势。

已知,初期A行业劳动量——收入率低于X基准行业劳动量——收入率,即WAO/UAO<Wx/Ux。

1.如果WAO=WAT=Wx,根据已知条件WAO/UAO<Wx/Ux,则有UAO>Ux,即在A行业和X行业职工收入相等的条件下,由于A行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较低,从而A行业职工付出了更多劳动。因为不存在行业选择,A行业职工不能自由流入获取同样收入可以付出较少劳动的X行业,所以必然会造成职工劳动积极性降低,具体表现为工作责任心下降、消极怠工、迟到早退、无病请假等,因而付出劳动量有减少趋势,即UAO>UAT,进而A行业劳动量——收入率有上升的趋势,即WAO/UAO<WAT/UAT。

Ⅱ.如果UAO=UAT=Ux,根据已知条件WAO/UAO<Wx/Ux,则有WAO<Wx,即在A行业和X行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量的条件下,由于A行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较低,X行业职工会得到较多的收入。因为A行业职工难以进入等量劳动可以获得更多收入的行业,且企业不存在工资调节权,因此企业将要求政府“让利”,或提高产品价格、或补贴、或变相提高生产成本,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职工浮动收入,从而A行业职工收入上升,即WAO<WAT,进而A行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有上升的趋势,即WAO/UAO<WAT/UAT。

(2)B行业同X基准行业比较后,其职工劳动量——收入率的变化趋势。

已知,初期B行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高于X基准行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即WBO/UBO>Wx/Ux。

1.如果WBO=WBT=Wx,根据WBO/UBO>Wx/Ux,则有UBO<Ux,即在B行业和X行业职工收入相等的条件下,由于B行业劳动量——收入率较高,B行业职工获取同样多收入可以付出较少劳动,B行业职工付出的劳动不仅低于A行业,而且还低于X行业,即UBO<Ux<UAO,由于存在着行业行政壁垒,其它行业劳动者难以进入B行业,B行业内部不存在就业竞争压力,自然B行业职工不会主动增加劳动量付出,政府部门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和社会公平原则,将会提高企业产量计划指标,敦促企业扩大生产能力,迫使职工增加劳动量,使UBT>UBO,从而达到B行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下降的目的,即WBO/UBO>WBT/UBT。

Ⅱ.如果UBO=UBT=Ux,根据WBO/UBO>Wx/Ux,则有WBO>Wx,即在B行业和X行业职工付出劳动量相等的条件下,B行业职工收入不仅大大高于A行业,而且还高于X行业。由于投资领域存在着行业行政壁垒,B行业短期超额收入△WB=WBO-Wx,会转化成长期行政性垄断超额收入,考虑到社会收入公平原则,政府部门自然不会坐视不顾,它会通过增加税种、提高税率、减少企业利润留成比例以及社会摊派等手段将这部分超额收入拿走,从而使B行业职工收入减少,即WBO>WBT,自然B行业职工劳动量——收入率将会降低,即WBO/UxBO>WBT/UBT。

3.利益均衡的缺陷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利益均衡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支撑经济运转的四大主体:调节主体、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生产主体,并没有真正成为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以形成有效的四元利益制衡机制,而是在利益分配上演变成两大主体,一是以调节主体为依托,调节主体与投资主体合一,其载体是政府部门,表现为利税合一,支配投资主体行为方式的动机,主要是高于企业投资效益之上的政府投资效益或行政部门投资效益;二是以生产主体为依托,生产主体与经营主体合一,其载体为企业职工,表现为企业作创新或守成决策的经营主体,其利益不是同企业创新利润相联系,而是同职工利益绑在一起,支配企业领导人行为方式的主要动机是包括自身利益在内的企业职工利益,这种利益的追求手段不是通过有效改善经营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或组织制度创新、扩大企业经济规模来实现,而是通过资源掠夺式经营,或同政府部门讨价还价来满足。

这种二元主体结构的利益制衡,从个别效果来看,它是政府某一部门同某一企业两种力量即行政力量和经济力量相互作用和较量的结果,但从整体效果看,它取决于全社会国有职工实际总收入与其总劳动量的比值,无论个别企业或行业劳动量——收入率怎样偏离这一平均值,最终政府部门与企业两种力量相互摩擦、较量的结果,会使个别劳动量——收入率有自动恢复到全社会国有职工劳动量——收入率水平的趋势。

这种利益均衡的缺陷在于,低于全社会国有职工劳动量——收入率水平的企业或行业,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来自企业或行业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竞争,而是消极地或被动地发展生产,以向政府部门增加有利于企业职工收入的筹码,从而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收入增长的惯性有可能使劳动量——收入率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进而导致收入增长率快于生产增长率;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企业或行业,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来自对超额收入的追求,而是政府部门的超经济强制,它的代价是企业活力减少,生产下降率快于收入下降率。

三、投资行为的放大

1.政府与企业两大主体边界模糊

由于政府管理企业的方式主要以行政控制为主,主要产品价格制定权和投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政府手里,因而企业的盈利和亏损表现为政策性盈利和亏损,以及经营性盈利和亏损,前者与企业生产的客观条件相联系,后者与企业的主观努力相联系。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企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即使同一行业的企业,其地理条件、劳动力素质及构成、技术设备水平、产品品种与规格,以及新厂和老厂等都有很大差别,行政部门不可能用同一尺度进行比较和评价,这必然导致政策性盈亏和经营性盈亏难以区别,正是这一边界不清构成了企业与政府讨价还价的基础。由于利益边界不清,它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经济效率低下。

2.企业创新功能弱化

创新是指生产过程中要素的优化组合,它包括生产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或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发现和掌握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行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市场经济中,创新及创新扩散效应可分解为三个步骤:为谋取超额利润通过投资进行创新;为分享超额利润通过投资进行模仿,即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的推广;其余采用旧方式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为了生存下去被迫进行适应,即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等进一步的扩大或更大规模地模仿,这一切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发生的。创新、模仿、适应,伴随着超额利润的独享、分割、消失,不同企业或行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也由旧的均衡过渡到了新的均衡,在旧的均衡——不均衡——新的均衡这一转化过程中,总供给增加了,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也不断提高。

由于企业利益结构的缺陷,企业家并不同创新利润相联系,而是同企业职工利益绑在一起,在利益均衡过程中,企业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不是通过其它企业为参与利益分享自行投资进行模仿、适应等竞争手段而消失,而往往是以政策性盈利或政策性亏损为由被政府无条件剥夺。收入平均化不是投资结构自组织的结果,反而成为调整投资结构的前提,一方面市场上需要运用收入不均作为结构调整的信号和推动力,一方面行政分配又不允许收入不均存在。如果说利润平均化是以企业创新获取超额利润来促使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高级化,那么“利益均衡”则是以生产率降低、产业结构低级化为代价,迫使政府“让利”,以搞活企业。行政性“让利”的不稳定、非规范、非法治化为企业种种不合理行为提供的机会令政府部门防不胜防,从而使企业创新机会成本提高,内在地弱化了企业创新功能,使投资结构趋向于平面扩张。

3.投资扩张行为的演化

利益均衡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部门与企业职工两大主体利益边界相互侵犯的过程,作为兼调节主体与投资主体于一身的政府总是存在着力图使企业少投资、多产出的倾向,以使企业职工创造更多剩余产品用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作为兼生产主体与经营主体于一身的企业职工总是存在着力图用各种手段增加收入和减少劳动量付出的倾向。利益边界不清,必然导致投资约束软化,这会使创新功能弱化的企业发现,争取到政府部门的投资,实现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是实现企业职工增加收入的最佳途径。具体表现在:(1)通过投资,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为企业建制升格、企业升级、增设企业领导岗位,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2)政府投资是通过利润再分配形式实现的,企业可以无偿或变相无偿占有更多物化劳动,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节约职工活劳动支出。(3)通过投资可以借机扩大企业非生产性设施的建设,改善企业集体福利条件。(4)可以以各种名义发放奖金和实物收入。(5)能获得一定的扩大就业支配权,等等。政府与企业利益边界模糊,使企业争取投资越多,增加企业职工利益的机会就越大,从而大大强化了企业投资扩张的欲望,在追求职工收入最大化的内在动力驱动下,追求投资最大化就成为企业投资行为的基本特征,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相对短缺就演变成体制性的投资绝对短缺。

政府投资一旦形成,就转化为由企业占用的政府资产,政府潜意识里默认企业等量资产占用为社会作出等量贡献,表现为企业资产占用规模同企业行政级别相联系;占用规模越大,越易取得更多投资;同类企业倾向于以等量占用为攀比基础,要求等量投资。从而使投资最大化演变成资产占用最大化,进一步强化了资产存量刚性。

标签:;  ;  ;  ;  ;  

论投资利益的平衡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