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消费的市场壁垒_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消费的市场障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障碍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指导意见》, 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之后,各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一系列旨在鼓励个人消费的措施和办法,但反应平静。事实上,90年代后,国内大中型城市不同程度地推广个人信贷消费,覆盖的消费对象几乎包括所有的大件耐用消费品,但至今为止的各种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信贷消费对启动消费市场作用甚微,换言之,消费信贷存在市场障碍。

理论上,消费信贷于消费者于银行于社会好处多多:对消费者而言,消费信贷意味着享受明天;对银行来说,在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消费信贷,无疑能降低经营风险,改善资产质量。那么,为什么理论上理想化的状态会举足艰难?进一步,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信贷消费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目前通货紧缩及市场疲弱的矛盾?中国的消费市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购买力不足?还是消费欲望下降,或者别的?

事实上,国内学者对此已展开过深入研究,较具代表性的消费市场不景的原因是:居民收入信心下降、消费品出现断层以及投资渠道狭窄,只是为什么储蓄猛增却信心下降,整体收入不高却消费品产生断层尚无定量的论证。由于消费不仅仅涉及量化指标,而且与购买模式、消费偏好等因素息息相关,这样,科学及规范的面对消费者的抽样调查似乎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手段。

今年6月, 原点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在广州实施的一项调查(分层多级抽样有效样本450户)结果具有实证价值,从抽样框来看, 广州是国内最具消费代表性和时尚性的城市,其市场容量之大,收入水平之高,变化速度之快,辐射功能之强均领先其他城市。同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更表明,广州居民银行存款余额高达2000亿,即使按1000万人口(包括郊县及流动人口)计,人均亦达2.0万,这样,可以肯定地认为, 透析广州消费者及消费市场的特征及趋向,对于判断信贷消费的市场障碍及中国消费市场的内在矛盾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图1 广州人对信贷消费的了解程度

一、抽样调查的一些结果

本项调查涉及到有关信贷消费的多个层面,站在专业的角度,问题的焦点在于此种购买模式如何推广市场,换言之,提供信贷的银行和销售产品的企业该如何制订营销策略。由于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因此,消费者的状态和意见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如何将消费者行为放置于宏观经济环境中作为总量分析的单元,情况会有所差别,下面,我们首先对调查的基本结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认知程度

对中国人来说,信贷消费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亦是一种享受明天的消费模式。90年代后,国内大中城市开始推出信贷消费,主要又是针对高档家用电器,此种购买模式才开始引起大众关注。调查表明,就认知而言,大多数广州公众对信贷消费已有所了解,其比例高达七成,其中比较了解的比例接近三成,个中原因,和今年以来媒体的广泛宣传密切相关。

2.接受意向

认知是接受的前提,但并不等同于接受。从营销学的角度,接受一种购买模式是消费者理性选择的结果,它更多地反映出一种消费欲望而并非购买能力。调查表明,尽管年初以来各路商家施展浑身解数,力鼓消费者使用信贷消费,但总的来看收效不大,在表示已经尝试过信贷消费的广州近两成居民(家庭)中,只有4%左右为今年的“初试者”, 在八成没有尝试过的人士中,65%的乐意尝试,只有15%表明相反的态度,即是说,大多数广州公众具有接受信贷消费的意向,并且不受背景影响。

图2 广州人对信贷消费的接受程度

3.基本要求

信贷消费是一种超前消费,或者说预支明天的消费,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节俭形成矛盾。当然,文化亦是可渐变的,从西方消费史来看,开创信贷消费时代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调查显示,广州人对信贷消费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利率合适”、“贷款期限灵活”以及“降低申请条件”。所谓利率合适,是指消费者对银行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的接受度,理论上,目前银行名义存款利率已相当之低,贷款利率亦会相应下调。

图3 广州人对信贷消费的主要要求

4.需求障碍

对需求的容量以及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差距的判断,有助于分析消费者本身和消费环境所存在的障碍。西方国家个人信贷业务占信贷总额五成以上,对照此种标准,国内目前还微不足道。调查表明,大多数广州人把目前收入偏低视为信贷消费的发展障碍,这一结果客观上印证了市场规律及消费法则,也说明提倡信贷消费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图4 广州人看信贷消费的发展障碍

5.适用去向

信贷消费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方式,一般针对较为特殊的消费对象和消费内容。就消费对象而言,要求信贷者有较为固定的收入来源及预期支付能力,就消费内容来说,住房、家电、小汽车等耐用大件消费品为首选内容。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公众认为买房最适合选择信贷消费,其次为买车及高档家具,不过,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教育、旅游等服务亦成为信贷消费的主要内容。

图5 广州人看信贷消费的适用范围

6.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是衡量信贷消费程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不同消费对象及不同商品,信贷额度差异明显。但本项调查表明,不同的商品,广州消费者对其信贷额度的要求差异不大, 如商品房的平均值为66%(信贷资金占购买总额的比重),居家装修为53%, 这一结果反映出一种保守的消费态度,即广州人对信贷消费的慎重心态。

图6 广州消费者对几种商品信贷额的要求

7.作用评价

消费者对某种消费政策的评价往往是主观的,但主观的“累加”会反映一种客观态势。至6月底,中国居民储蓄额直逼6万亿,显然,提倡信贷消费的直接原因是分流储蓄,鼓励消费,启动经济,但调查表明,广州公众对信贷消费的此种功效评价偏低。

图7 广州人看信贷消费对启动经济的作用

8.消费信心

消费信心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调查表明,自1996年以来,广州居民的消费信心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如果以1996年年中为100%,那么,1999年年中则下降至78.8%,考虑到利率下调、 股市变动等突发因素,实际的情况可能更低。

图8 近几年广州居民消费信心指数

9.消费热点

90年代后,制造消费热点一直是中国产业界热炒的主题,这几年更期望成为启动经济的突破点,然而,世界消费史却表明,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消费者行为逐渐理性,消费无热点已成基本的消费市场规律。调查表明,未来3-5年,广州居民普遍认同教育、餐饮、婚庆、家政、住房和旅游将是“无热点”消费中的“热点”。但象餐饮、婚庆之类的所谓的“一次性”消费并不适合信贷支付方式,即使象旅游,“玩”完后还要付款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图9 广州居民认同的消费热点

10.收入预期

收入预期与信贷消费的关联密切,一般认为,收入预期信心下降是制约目前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不过调查表明,对于下半年及明年的个人(家庭)收入预期,广州居民整体结果倾向于较为乐观,其中年龄、职业对其态度的影响较大,换言之,在收入预期上,社会分化态势相当明显。

图10 广州居民中短期收入预期态度

二、信贷消费的市场障碍分析

从理论上说,市场容量包括人口、贷币支付力以及购买欲望等三类变数,在人口既定的条件下,由经济因素决定的货币支付能力和由文化因素决定的购买欲望便凸现出来。对目前信贷消费的市场障碍作分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货币支付能力

货币支付能力是指一种现实的购买能力,自然亦受预期因素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信贷消费的最大顾虑是目前收入偏低、未来收入不乐观以及利率较高,换言之,货币支付能力有限。

理论上,对一个发展中大国,居民收入不高既是既定事实,又成为基本特征,但是,相对于消费支出,几年来我国居民的储蓄总量变化却显得反常,并且不随利率下调而减少,相反,以高于收入增长的速度递增。广州的情况更加如此,至今年6月,居民储蓄余额超过2200亿元, 数目之大,很难和“目前收入偏低”相吻合,那么,面对如此高额的居民储蓄,如何评价“目前收入偏低”以及收入不高是信贷消费的主要障碍呢?

调查进一步显示,广州居民家庭中,约20%的储蓄额在10万元以上,约10%的在25万元以上,约4%的家庭在100万元以上,换一种说法,即使就储蓄而言,20%的家庭占有80%的总量,由于“绝对富有”的小部分家庭和“绝对贫困”的大多数家庭的消费现状及期望迥然不同,从而导致所谓的消费品断层以及“没钱人买不起,有钱人已买够”的消费格局。即是说,对于大多数人及家庭而言,货币支付能力确实有限,高额储蓄规模与他们关联不大。

这一结果亦可推断至全国6万亿城乡居民存款。资料显示, 在这看似庞大的存款中,大约三成为公款私存(据《共鸣》杂志1999年第5 期),这一部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存款显然难以形成规模化消费。另据《1998年社会蓝皮书》报告(P228),剩下的70%又有1.2 万亿高度集中在不到2%的人手中,显而易见,这些钱转化为消费的必要性不大。 剩下的存款中,占人口70%的农村居民的正常存款约为1万亿, 这一部分资金,由于储户分散,单位储额不大,储蓄用途单一,很难整合为规模消费。最后是城镇居民掌握的2万多亿存款, 这几年来各种各类调查显示,至少超过一半预期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急需,这样,真正可能形成消费力的储蓄不过1万亿元,而这1万亿元和十几亿人口及其无穷膨胀的加工业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支付能力不足应该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主因,当然亦成为信贷消费的障碍。

因此,笼统地以储蓄总量为依据来认定货币支付力不成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消费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货币支付能力不足,并且表现为现实的支付能力不足,而不是别的,任何夸大人们支付力的意图均是对基本事实的漠视,当然, 这不包括占总人口约5%的那一部分人,亦不包括公款私存的那一部分人(可能两部分人有重叠)。事实上,这两部分人的存款可能高达3万亿元,但人口不足1千万,显然,期望这3万亿元储蓄款转化为私人消费非常有限, 而让它们分流成为投资(公共消费)的机会极微。这不仅仅是腐败或者“暴露自己”的问题,深层的症结在于从理论学说到政策体系,我们没有一个自圆其说的能追求增值(利润)的类似“资本”的载体,尽管40年前亦有人提出过“社本”,但那不过是一种“无奈”罢了。不过,有一点很清晰,要把这巨额的“少数人”的储蓄转化为投资首先要做的是界定“产权”,然后便是培育资本。只是很难设想对这些巨富者的财富进行产权界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总体上,由于购买能力不足,加之预期信心下降及消费观念调整,人们在消费上,包括信贷消费方面存在顾虑就不足为奇。

2.购买欲望

购买欲望更多受制于文化因素,一般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然而,近几年来,尽管物价在不断下降,“害怕消费”却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现象,显而易见,要求一个“害怕消费”的消费者来选择信贷消费,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进一步,表现在消费欲望方面的障碍因素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消费观念。数千年来小农经济模式在消费上的理想状态为丰衣足食,由于农业经济受制于气候等无控因素,为了保险起见,最佳最理性的选择是“节俭节欲”。建国以后更是为支持重化工业的发展,采用一套无孔不入的行政办法来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相应地,在意识形态上,无限地强调艰苦奋斗,消费为耻,节欲为荣。(这种情况一直到前几年才有所收敛。)因此,从消费史看,目前中国的消费主体(同时又是私人物品的决策主体),无不经历过节俭节欲的洗礼,如果说受教育会使人们更容易改变观念,那么,对绝大多数受教育不多且应付生计的人,改变一种观念绝非一蹴而就,更何况,没有什么比改变观念的惯性更大。事实上,一系列调查亦表明,“消费观念落后”成为广州人看信贷消费发展障碍的第三大因素。因此,是时候检讨数千年来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所谓的消费观念的导向政策了。消费是消费者的事情,没有什么理由要求消费者树立某种观念,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

二是消费环境。理想的消费环境是一种消费者自主消费的状态,而现实的情况差距遥远。具体来说,各种各样不断翻新的收费(尤其是垄断性公共品)实质上是削减消费者的货币支付能力,而假冒伪劣商品(服务)的泛滥及无孔不入已导致消费心态的麻木和扭曲,在一个无假货不正常的消费市场上,又如何创造新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比如信贷消费中所涉及的银行服务,调查表明,贷款利率过高,条件苛刻,期限单一,手续复杂是消费者普遍的意见,如果把信贷消费只是作为一种姿态性政策性的措施推广,而不是真正面对消费者,其本身便构成消费环境的负面因素。又如人们首选信贷消费的对象,如商品房和小汽车,其消费环境中的负面因素显而易见,以小汽车为例,居高不下的关税使人们花3-5倍的费用才能享受国外同档次的产品(服务),背后保护的绝对不是什么民族工业,层层加码的各种各样的税费和停车费使人感觉到消费不是享受还是一个包袱,而路面状况,尽管每年投资之巨,修完又挖,挖完再修,你仍旧无法掩盖一个念头,行车不如走路,至少在广州如此。

三是消费信心。调查表明,1996年以来,广州居民的消费信心连续下降(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全国城镇居民整体情况类似),个中原因,人们大都归结于收入信心下降以及未来不确定因素太多,比如说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及其社会变化带来的不可测支出。从消费学的角度,消费信心下降的主因是收入预期下降,但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广州居民中短期收入预期信心却呈上升趋势,通俗一点说,预期钱会增长但消费继续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此种不可思议的反常?显然,只能是消费环境中的外生因素,所谓消费中的外生因素,本质上涉及到消费者主权,即消费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对消费者主权的侵犯,或者构成威胁。改革开放20年累积成就的背后并没有解决体制中的深层矛盾,相反,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风险加大,消费者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如何消费本来是消费者本身的理性决策,但在目前的环境中成为不定因素。进一步,涉及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支出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不仅变得显性化,而且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由于人们对体制改革缺乏明确的预期,从而抑制了消费信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信心下降既是收入预期下降的结果,又是对制度创新所付出代价的反映和担忧。

这样,把信贷消费的市场障碍外延到中国消费市场不景的症结,原因亦相当简单:从支付能力来说,收入分配的扭曲,或者干脆说权力市场化的结果削弱了绝大多数人的购买力;就购买欲望而言,社会不确定因素增加加大了消费成本,侵犯了消费主权,压抑了消费信心。换言之,信贷消费的发展以至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既取决于经济增长,又受制于制度创新。

标签:;  ;  ;  ;  ;  ;  

信贷消费的市场壁垒_信贷业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