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论文_刘慧娟

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论文_刘慧娟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刘庄完小 2740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一席倾诉的空间,激发学生言真情、写真话的欲望和冲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美好愿望。我们提倡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哪一篇好文章是缺乏情感的,也没有一位能写好文章的人对周围事物是麻木不仁的。作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不能只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

一、情感在气氛和情境的熏陶中共鸣

好作文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同时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那真挚的情感。然而现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语言枯燥,让人读之如同嚼蜡,其中虽有文采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是缺少感情投入,从而导致所写的文章基本上是东拼西凑,这样必然是呆板乏味、没有滋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写作之前就具备了丰富的情感,这样在写作中才会以“情”驭文,以“情”蓄势,以“情”炼字,最终达到文情并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以情施教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和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以情促知、知情交融的教学效果。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情绪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情感起着关键性的激发和调节作用。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课堂中,正是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的思维在语音和声调的感染下畅想,情感在气氛和情境的熏陶中共鸣。学生们闭目静思的神情告诉我,这种情感的力量已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此时洋溢于整个教室的,是一种与教师的心境完全协调一致的崇高的美。

二、作文评分要鼓励创造性

写作,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可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缺乏,作文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缺乏生气,缺少新意。这都是评分制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特别在考试中作文,都会出现立意求同,选材一致,结构公式化的现象。评分标准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摒弃这种现象,就得转变教育观念和文化观念,在评文过程中,对文中表现出的有创造性思维的给以鼓励,适当加分。即对那些立意新颖的、结构奇巧的、语言有特色的要给以鼓励。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出精美的文章,从而避免作文的千篇一律、公式化倾向。对于一贯写作出色的学生,教师当然不会吝惜表扬、赞美之词,让这些学生继续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那么对于那些并不出色的文章,甚至有些词不答意的文章又该如何评价呢?我认为此时教师更应该慷慨大方地把赞美之词赠给这些学生。在批阅这些学生的作品时,教师手中有笔,心中更应有一面“放大镜”,把他们不多的优点尽可能“放大”,并“大张旗鼓”地给予热情鼓励,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在课堂上经常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在课后更应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让教师的热情鼓励像一把扇子,煽亮学生原本如萤火般微弱的自信之火,让它逐渐演变成熊熊大火,把对写作的热情融入到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三、用感情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们在作文引导时,如果热情洋溢,用感情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他们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文学是人学,人离不开生活,因而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新的感受,是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作文前,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去校外参观访问,自然是体验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情感,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写作文,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创设写作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创设写作情境,就是教师把学生引导到生动的创作环境中,激发写作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诱发对写作对象的热爱,然后作文。要引导学生在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突出思想意义。作文的立意至关重要,我们常说的立意是否正确,主要是指作文中的感情是否正确。正确的情感首先应该是真实的。因此,要启发学生写真情实感,要表现对祖国、人民、家庭、父母的热爱之情,要表现奋斗的乐趣,朋友的情谊,人生的感想等。

四、评价融入情感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美好的希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内因。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改中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在懂得这一道理之后,我在评改作文时不管学生作文中出现怎样的情况,总是冷静地提醒自己:热爱我的学生吧,给他们以自信,给他们以希望。评语中要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表明自己是否被作者表达的情感所打动,是否赞成这种情感。在作文评价时,就应像琴师抚琴一样,和缓地触动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琴弦,或安慰之,或兴奋之,或鼓励之,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在平等的对话中、在情感交融的理解中获得启迪,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在批改和讲评时必须得尊重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要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多就少改的原则。情感的产生总是渗透着深刻的理智因素,对于写得好的,自然应予以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对于写得较差的,也要善于发现优点,发现进步之处,对其进行鼓励,并指出写作的方向,不要一味批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论文作者:刘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论文_刘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