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并用,促进“德性”文化的养成论文

读写并用,促进“德性”文化的养成论文

读写并用,促进“德性”文化的养成

谢先丽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德性文化,讲究天地合德,讲究“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以和为贵”。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优秀典例,调动学生读的思考和写的实践,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根植于学生心中,将传统文化美的外在形式传承下去,就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命力,开出更为娇艳的花朵。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让传统文化中“义”的思想和优美的形式载体的继承与发扬。

“义”是我国传统文化推崇的重要思想。“义”古体写作“義”,从“我”从“羊”,《中庸》谓:“义者,宜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义之本训为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则善矣。……从羊者,与善、美同意。”所以“义”字本义为正义,指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义”在传统思想中是天地间的至理,“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非要怎样不可,也没有一定要反对的东西,一切只求合于义)其道德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舍己为人的精神;“义”体现在行为上,可以是慷慨仗义,可以是见义勇为,可以是舍生取义。

“我常到这里买菜,回家煮给女儿吃。在这里,我能通过种植者,直接了解到蔬果的情况。”林熙在3年前当了妈妈,如今为女儿准备饭菜,她尤其注重食材的来源是否安全。

对“义”的精神赞歌,在语文课本中是处处可见可感的。比如《烛之武退秦师》,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烛之武的不顾个人恩怨,在国家安危面前义不容辞,只身退敌师的孤胆英雄形象。这种“义”很直接,很容易感受,但有更多的“义”,是需要教师指引,经过一定的思维过程才能领悟到的。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后,在评价荆轲时,学生就会疑惑了: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荆轲的行为实际上是妄想用一己之力来阻挡历史的脚步,这岂不是螳臂当车?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眼中的荆轲总是一个英雄的形象,这是不是违背了历史规律?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荆轲的精神本质,就会发现,千百年来人们称颂荆轲其实就是因为他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不可能有把握全局的历史观,对于英雄,对于“义”,有自己朴素的看法。在弱肉强食的背景下,人们推崇的“义”更多的是扶助弱小,反抗强暴;是牺牲自己,成全正义;更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与果敢。细细品读易水送别一段,不难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里感受到这种悲壮。

这种演化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之“义”,只要用心体悟,在语文教材里的许多文章中都有体现。比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到梁启超先生在演讲里提到 《箜篌引》里的狂人的四句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里到底有一种什么感觉,使作者在听演讲之后的二十余年,在“黄沙弥漫,黄流滚滚的渡口”,仍会“哀从中来”?细细思考,就会发现,狂人的行为里其实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之“义”,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义”,何尝不是梁启超先生一生“悉于国耻事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披肝沥胆,“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的“善变”的一生的写照?这样的精神感召,怎不让身为学生的作者在多年后忆及先生,“哀从中来”?

情绪管理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尽快摆脱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幼儿时期作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黄金时期,理所应当引起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结合笔者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浅谈几点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这种大“义”,是根植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大树上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士大夫们穷尽一生,前赴后继去践行的。从孔子的“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的奔波开始;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不愿苟全性命,而愿“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执着延续;一直到《无问东西》里年轻的沈光耀,“出身豪门,是特别有前途的一个人。但因为时代的背景,他决意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奔赴一场劫难,却像是去赴一场盛宴”的继承;甚至到今天,我们无数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科技实力……他们崇尚大义,知其不可而勇敢为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书写了动人的传说。

这种“义”,除了舍生取义,还可以是为人仗义。比如《鸿门宴》里的项羽,虽然因为“妇人之仁”而错失良机,造成了楚汉之争的新局面,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鸿门宴》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气质,足以让司马迁在《史记》里将他放入“本纪”中?足以让后世的诗人们一再吟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细细品读课文细节,不难发现,撇开谋略的考虑,从做人来看,他对待告密者曹无伤的轻蔑,对待刘邦的宽大,对待樊哙的惺惺相惜,都是因为“义”字当先,不愿意暗箭伤人,不屑于仗势欺人,而选择心怀坦荡,光明磊落。所以,虽然失了江山,但却得了人心。

优秀的传统文化常常托身于美丽动人的文辞中。动人的文辞,常常先于思想就征服我们了的眼睛。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热播,不正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栖身的重要枝叶——古典诗文的热爱吗?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其外在的形式美吸引人去阅读,再去思考,从而更能吸引人去领略其内在的意蕴美。通过诵读思考,学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精神之美;通过仿写体验,更可以将这种美的附着体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的美在模仿与借鉴中感受得才更深刻。比如学到《滕王阁序》这篇文质兼美的骈文,除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怡人的美景和年轻人的奋发向上精神,更是让学生见识了传统文化的形式美。于是,笔者让学生们借鉴第一段仿写一段骈赋,题材不限。学生写出来的赞美学校和城市的文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荆楚要地,江城名校。背倚天地,首接壹方。临长江而拥东湖,扼汉口而挹武昌。钟灵毓秀,师长显儒雅之范;人才荟萃,学子展敏慧之才。灯火星罗,才俊棋布。学府踞街铺之汇,英才品文理之妙。绮丽楼屋之耸立,气凌广厦;芳菲草木之密布,融光万物。名扬四海,声震八方;纵横三镇,桃李满园。指点江山,王师尊之雄姿;激扬文字,翟学神之英貌。红楼旭日,绿柳闹春;葳蕤学子,志在天下。(王师尊为老师,翟学神是班级同学)

日出江上,波涛映进残阳;月落湖畔,清水闪烁婵娟。墨水遥应龟山,汉水并渡长江。高校林立,楚才尽展风骚;名府纷沓,俊杰全汇今朝。三路并起,四通八达。倚天险,靠赣湘。享神州之风光,聚华夏之秀色。江城揽景,惟楚有才。

一般资料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受伤至就诊时间、损伤因素、病变部位、合并症、CT表现分型及其他治疗措施等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9月27日,中国水利报社2012年度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利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水利部纪检组组长董力主持会议,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宁,水利部党组成员刘雅鸣、总规划师周学文出席会议。

江滩寄清风于湖旁,龟山纳阴凉于江上。昔乃首义之星火,今则崛起之灵光。滚滚长江,悠悠千年腾奔万里;婉婉东湖,漾漾百年揽尽风光。晨光与飞鹤齐驱,晴川共芳草一色。书声朗尽,响彻江流两岸;曲声唱晚,声穷湖广三江。

二中赋

“义”还可以是顾全大义,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蔺相如的忍让和廉颇最后的悔过;还可以是坚守正义,比如《苏武传》里手持旄节,坚贞不屈的苏武;还可以是重情重义,比如李密的《陈情表》里对祖母的拳拳之心,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里对侄子的哀悼之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对妻子的缱绻之思,无不真切地诠释了“多情未必不丈夫”。

江城赋

荆楚故地,鄂省新都。九省通衢,泽及百湖。临长江而揽东湖,抚群山而倚湖湘。湖光山色,天地灵秀聚于楚;诗华辞美,文采风骚归于鄂。黄鹤展翼,楚地自古留诗篇;雄鱼翘首,鄂都何时不风流?千桥跨江,万莲踏湖;俊杰星罗,英才棋布。波潺潺兮分两岸,风飘飘兮拂三镇。

学校以学生骨干成长成才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党建带团建,抓好特色党建、团建活动,探索建立在共青团、学生社团、年级和班级四维一体基础上的学生骨干培养机制,提高育人的质量和实效。在党建、团建工作中切实加强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感动校园”——西政年度人物评选为载体,树立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活动组织和评选中熏陶一批学生骨干,通过先进人物的事迹宣传,影响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1) 淮海经济区城市绿化状况对国内旅游收入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相比较而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远不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都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15].但是,绿化覆盖率主要表征绿地空间规模与城市建设空间的关系,更侧重于绿化的生态效益,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则侧重于城市居民人均可以享有的绿地多少,是一种间接衡量绿化的指标,代表绿地产生的社会效益指标[16].这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的数据结果相吻合.

综上可见,“义”作为传统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们教材中有意突出的一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精神精髓的景仰,何尝不有助于我们今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思考,然后在生活中揣摩践行,无疑是有助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化的。

而学习《陈情表》后,学生都为这篇文章文辞的委婉凄切打动,笔者就让学生自己设想一个情境去写一篇劝诫的文言文,学生的表现也没有令我失望。有诙谐地劝同学不要晚上熬夜白天睡觉的,有劝同学不要老去老师那里偷拿卷子或者多买教辅超越大家的,有劝老师不要占课的,有劝学校搞好食堂的,有劝家长戒烟的,还有劝虎园不要下车的……从身边的生活到社会热点,无不涉及。以一小文分享之:

上父书

女培言:自吾少年,承蒙汝情,教吾经典,诵吾诗书。有诗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以教子女之敬父母也。循汝教化,吾品行笃正,力求勤奋刻苦,以报父母之恩。汝曾教言:严于律己乃立身之本也。每逢喧闹,或遭诱惑,皆不能忘本心,方能成大器。吾遵汝言,克己守规。

吾入青年,而汝早已不惑。然汝染烟恶习,时不能断。一日八九不觉多,二日一包尚嫌少。吞云吐雾,自得其乐。然烟雾弥漫,扼人咽喉;余烟缭绕,三日不绝。汝知否,时时抽烟瘾难断,口口吸入致肺癌?于己无利,于人亦害。吾常吸汝余烟,晕头转向,不能见其光;昏天暗地,难以显其芒。

吾切思之,汝之年渐老,烟之瘾愈大,而汝之体日衰。吾见汝青丝渐成白发,直板腰成佝偻,每每痛心不已。思汝之厚望,吾恨不能三更灯火笔耕不辍,故望汝亦谅女之心切。吾有鸿鹄之志,不求功名,只争朝夕。每欲耍懒,思汝之告言,遂严格律己。不知汝思否,汝何不能严于律己,思吾之深劝,克制烟瘾?

吾与汝乃亲脉血缘,情深意笃,汝教吾勤学,吾劝汝戒烟,不亦两全其美?自古东流水,一去载千愁。吾今愁汝生白发,爬皱纹,多咳嗽,恐吾难报养育之恩。故汝只念,汝每握烟时,躬亲思矣:奚以抽烟为?吾得何益为?女儿安心否?恳请谨记:女儿呼,需亲听!女儿求,需亲允!

文章情真意切,言辞动人。实践证明,在仿写中,学生,在斟酌字句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融文辞之美与思想之美的不易,更在咬文嚼字中揣摩文质兼美的可能,从形式到内容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如果又能从中学会将好的思想用美的形式表达,窃以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作者通联:武汉市第二中学]

标签:;  ;  ;  ;  ;  ;  ;  ;  ;  

读写并用,促进“德性”文化的养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