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张峰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张峰

摘要:随着建筑与大型设备基础日益增多,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处理不好,常常导致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和贯穿性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抗渗性。基于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000m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产生水化热不能及时散热加上混凝土的干缩量累聚,经常给温凝土造成型纹,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是强度级别高,水泥用量较大,因而收缩变形大。由于几何尺寸不是十分巨大,水化热温升快,降温散热也较快。因此降温与收缩的共同作用是引起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控制裂缝的方法不像块体混凝土那样,要采用特别的低热水泥和复杂的冷却系统,而主要依靠合理配筋,改进设计,采用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浇筑方案和浇筑后加强养护等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裂性和避免引起过大的内外温差而出现裂缝。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合理选择材料

对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的情况,提前进行预防,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会使用的材料要具备一定的特性,比如说,水化热低,水化热不集中等。因为进行施工的时候,一旦水化热非常集中,就不容易给混凝土进行降温,同时会产生大面积的裂缝。所以说,在进行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抗压性测试。对材料反复进行审核,如果出现不合乎规定的材料,要及时的更换,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2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制

需要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配这两种方法来确定混凝土的合理配合比,在试配阶段,要按照设计强度的要求,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用量以及水泥水热化。众多试验表明,水泥用量要尽可能的保持在450kg/m,以防建筑裂缝出现。而且大体积混凝土拌制还要掺外加剂、粉煤灰等物质,由于这些物质的投放量需要精准,因此,需要有专人进行投放,且每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需要30分钟时间。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都可达到上千立方米,有的甚至能够达到上万立方米,因此,混凝土进行拌制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集中拌制,通常可以采用商品混凝土。

2.3混凝土的运输

根据路线的比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in,对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或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不得浇筑到作业面。要求从每个搅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辆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

2.4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通常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者推移式连续浇筑的方法,不能随意留取施工缝。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毫米,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毫米。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按照温控技术的要求保温养护,要遵循以下规定:第一,进行保温养护,要使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达到温控指标的要求;第二,要根据温度应力确定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不能少于15天;第三,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如果混凝土浇筑后一个小时内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以采取二次压光或者二次浇灌层的方法进行处理。

3.某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实例探析

3.1工业厂房背景

某发电公司拟建设两台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其中汽轮发电机为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基座底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底板宽度方向最长为19m,长度方向最长为55.385m,底板厚度为3.5m。底板、汽机基座各柱、支墩混凝土采用C40,挡墙采用C40 P6。

基础施工在承台面和柱与墙的交接处各设置一道施工缝。其余均一次成形。

3.2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用

该工程选用42.5级普通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MX=2.5,级配合格;碎石粒径为531.5,级配合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合格;缓凝高效减水剂NF,膨胀剂采用HPE低碱型混凝土膨胀剂。

3.3混凝土浇筑

该工程的混凝土采用斜面分段分层踏步式推进法浇筑,斜面坡度为混凝土振捣时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混凝土坍落度160~180mm时浇筑高度与浇筑长度的比值一般在1:6~1:8之间。按照比值浇筑的长度最长为28m,混凝土的斜面长度为28.22m。按每层浇筑混凝土的厚度300mm。混凝土表层覆盖一次需要161m3混凝土,根据上面计算的泵车输送量80m3/h,2小时可以覆盖一次混凝土表层。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次层混凝土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有可能会出现泌水现象,在侧模留设孔洞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形成的泌水排出坑外。以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混凝土浇至设计标高后首先用木抹子按照设计标高收平。待混凝土表面能站人时再用铁抹子抹光2~3边,直至混凝土表面不会出现铁抹子的纹印。

3.4混凝土振捣

该工程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和振捣时形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段布置振动棒,前面为泵管出料口布置一台,中间布置两台,后面为坡脚处布置两台。振动棒作业时,采取快插慢拔方式,插点要均匀排列,按顺序进行,不出现漏振,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500mm),为了使上下层相互结合,要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且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0mm。混凝土浇筑包括浇灌和振捣两个过程,砼的匀质性和振捣的密实性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浇筑砼时,仓面要注意砼的倒、平、捣的施工方法。

3.5混凝土的养护

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内降外保的养护工艺,当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时,启用内部降温系统。混凝土于终凝前开始收平表面后开始养护,并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再加盖双层草袋;为了避免混凝土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缝,对于塑料薄膜无法盖到的地方用三层湿草袋覆盖并经常保持湿润。由于该底板混凝土浇筑期在冬期施工阶段,考虑气温骤降、表面失水等不利影响,对基础底板表面的覆盖养护保持了28d以上。

3.6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缝按设计要求沿挡墙底部留置一道水平施工缝,留置起来容易产生漏水现象,为了解决此矛盾,决定在施工缝位置安装止水钢板的同时,配制等强微膨胀抗渗混凝土进行技术处理,避免出现漏水隐患。

结束语

目前随着建筑和大跨度施工工程的不断增多,大体积混凝土也被人们应用的十分广泛,不仅满足了工程施工的要求,还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但是,在工程施工的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还是存在着许多施工难点,这不但对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对建筑结构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就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志强,任贺江.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8.

[2]周建林.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7.

[3]林建祥.论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2.

论文作者:张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张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