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出新 厚积薄发论文_邹 莉 赵春娟

求真出新 厚积薄发论文_邹 莉 赵春娟

邹 莉 赵春娟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小学 256300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文章写出新意。而现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假话、套话、空话,不仅内容千人一面,而且材料雷同。如何把学生引向多彩的生活,去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呢?我在教学中推出了“周记改日记,用我眼,表我语”的活动,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中出新意。

一、体验生活,捕捉素材

生活是五彩的,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泻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要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原来的周记使很多生活中的素材随水流逝,而日记则无形中成了一个素材本。每个学生都能以当天发生的事情或生活日记或观察日记,都能以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学完了语文课《长城》了解到了长城的危机,学生日记中就有了《长城的呻吟》;学完了活动课《玩硬币》,就有了《一堂有趣的活动课》。学生手中的写作素材不仅来自于课堂中,更多的来自于生活中。《观战》描写的是同学中的战争,《粽子的风波》写的是与妈妈之间的误会,《奶奶,我想对你说》则写的是奶奶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向奶奶抗议的事情……每次日记批阅,我都有一种走进学生心灵的感觉。和孩子们一起品味生活,是一种享受。

二、说真话,吐真情,写出个性

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能说真话、吐真情呢?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调动多种感官体验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风雪雨露,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其次,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诉真情,写放胆文。只有诉真情,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学生习作中也就有了以下精彩的语言:“妈妈呀,女儿已经10岁了。女儿也有一颗爱美之心呀!”“开始扎的小辫像两只小鸟,一个飞得高,一个飞得低,不过我觉得倒挺美。”“不久,妈妈的‘圣旨’到了。”(李晨《我也爱美》)“今天,我们学校门口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客人’。”“不过,我得向我家的财政部长申请。”“为此,我和妈妈签下了买小鸡的合同。”(庄新园《买小鸡》)“女中豪杰,女中豪杰,我们班可真有一位女中豪杰。你知道她是谁吗?”(邹帅《观战》)

读着这些孩子们的话,我感到了一种童真童趣。“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这不正是叶老先生所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希望吗?

三、多练笔,勤积累,厚积薄发

1.以读促写。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大量读书,快速作文”的实验中,看到学生们读书的兴趣,我不失时机地在班内开展了写读后感的活动,让学生们针对书中的人物、事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评价分析,在读后感评析中,对能提出个人看法、有独特见解的进行鼓励表扬。同时,读书记录也成了一个素材积累本,或摘抄,或写感受,都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2.抓契机多练笔。要抓住活动作契机,指导学生把感受写出来。活动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我们实验小学,少先大队活动、中队活动、学科性活动等层出不穷,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如本学期的参观气象站、野炊等活动的开展,我都引导学生进行“把感受写出来”的写作指导课,让学生们去感悟生活,去描述对生活的热爱。有时,我也会随机进行写作指导。如看到高年级同学写的《有种感觉叫……》,我也及时在班内进行了范读,并让学生练笔;家长会前,开展了《敞开我的心扉》练笔活动,让每个学生写一写自己对父母的心里话;还有结合社会,练笔《在“非典”的日子里》等。这些小练笔都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接触得多感受也就深,发自内心的话语达到了600字以上,其中有一半同学的习作达到了800多字。多练笔勤积累,为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评价,品味成功

1.天天有“笑脸”。合理的评价是一种催化剂,会给予学生写作的动力。在每日一篇日记的批阅中,我都会认真品味,凡是抒发自己内心感受的,我都以“笑脸”迎接他们。有的学生擅长描写,针尖大的事也能描写得绘声绘色;有的同学擅长写内心感受,短短几句写出了对某人、对某事的看法,属于随笔;还有的学生“底子薄”,但我只要看到你有进步,就会给你个“笑脸”。在我看来,让孩子们多得些“笑脸”要比得“哭脸”好得多。当然,这也要看学生本身是否自己在努力。

2.评语。画龙点睛的评语,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真棒”,“如果你把……写一写,会更好”,“多观察,多体会”这样的评语,会给学生以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3.日记讲评。“一周一讲评”是我班本学期课改的一个措施。每周一的语文课,便是我们班的日记欣赏课。在这一课上,会有很多的佳作“登台亮相”。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学生向别人显示的欲望,又给了别人某种启示。王帅同学在自己的一篇习作在班内朗读后,一发不可收拾,写出了数篇优秀日记,成为每周必读的“小作家”。张晨同学在听了别人的日记后,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为什么没有我的日记呢?通过日记讲评课,听了别人的文章,我才知道我的日记有以下不足:一是感受少,二是选材不用心,三是好词句太少。今后,我一定要尽量多写感受,争取早日让同学们听听自己的日记。”

总之,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重视的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厚积薄发、勇于发现、写出个性,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论文作者:邹 莉 赵春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求真出新 厚积薄发论文_邹 莉 赵春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