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183天准备期的核国家_国际原子能机构论文

日本:183天预备期的核国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的核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1995年3月,日本《宝石》杂志刊载了一篇“深层报道”,题为《核大国的证明:日本能用183天造出原子弹》,披露了日本这个“没有核弹头的核国家”的核内情……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本的“严密监视”

明镜般的水面,反射着苍白的水银灯光。凝视水下,可清楚地看到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个个细长状的金属容器。这里,便是位于茨城县东海村日本“动燃”集团(核动力装置和核燃料开发事业团)核废料再处理工厂一角的核废料贮藏池。这个贮藏池的大小,和市民体育馆的25米游泳池差不多。贮藏池的顶棚和两侧,均安装有大型的起重吊车。池内深达10米以上的水中纵向排列着的金属容器里,塞满了日本国内核电站用过的核燃料铀。通过对这些核废料的再处理,提取出的核裂变材料钚239可供制造数十枚原子弹。

贮藏池旁边安放着几台监视摄像机,每天24小时注视着水面。摄像机上有严格的封记,只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派遣的常驻监察官员才能打开。再处理工厂的任何职员都不许触碰。工厂方面的人员介绍说:“贮藏池就象一个围棋的棋盘,每个特定的格子里都详细地登记着其中的核废料是从哪个核电站运来的。如果贮藏的核废料位置有一点点变动,监察官员立即就会察觉。”

进入再处理工厂,需要经过两次检查。此外,每进一道门还要出示如地铁月票大小的身份证卡片,当核实无误后才可放行。厂内还设立了严密的监视网,以防止职员偷偷地把核材料钚或铀带出去。

根据1970年生效的核不扩散条约,象日本这样的非核武器国家承担了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监察的义务。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监察又称“核保障措施”,目的是防止有关国家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掩护下,暗地里秘密研制、开发核武器。近年来,该机构在有关朝鲜和伊拉克核监察问题上的活动十分活跃,但日本人恐怕尚未意识到,被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最大的核监察目标的,既不是朝鲜,也不是伊拉克,而是拥有大量核材料钚的日本。

日本科学技术厅原子能局核燃料科科长森口泰孝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核监察官员在日本。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世界上的核监察每年总共约8000人/日,其中日本占到2500人/日,可以说日本整年都泡在核监察之中。在世界各国中,大概只有对德国的监察达到这种程度。”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察对象国共有100多个,而在一个日本身上便耗费全部精力的四分之一以上。日本国内的100多个设施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在监察名单之中,其中倍受关注的重点,就是东海村的核废料再处理工厂。

海外对日本的核疑虑

一位现在东京某大学执教的原日本外交官说:“在出席联合国召开的国际会议时,曾吃惊地听到有的发展中国家说日本肯定已经拥有了原子弹。而更多的国家则抱有这样的疑虑,即认为日本尽管现在还没有但将来终归是会拥有原子弹的。”在国际政治权力的理论中有这样一个等式:“经济大国=军事大国”,而军事大国不能不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上许多国家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来看待和评价日本的。

朝鲜半岛的南北对立,使得韩国对北方的核疑虑十分强烈。然而,韩国舆论界从来没有忘记提醒国人:“日本将以北朝鲜的核武装为借口,着手研制自己的核武器。”一位原驻汉城的日本特派记者说:“韩国对日本的军事大国化及其核武装,比对北方的戒备心理要强烈好几倍。”根据韩国某报社的社会舆论调查,有近70%的人认为:“日本将在不远的将来实行核武装”。韩国权威性的《朝鲜日报》一年前发表的一篇社论指出:“正在脱离美国控制的日本将会很容易地独自研制自己的核武器”,而“这对北朝鲜的核开发更具有刺激作用”。

韩国还出版了一本名为《土槿花开了》的未来幻想小说,描写朝鲜南北双方共同开发原子弹,以对付日本的下一次侵略行动。该书的主要情节是:1999年秋,统一后的韩国独占了对西伯利亚的开发,对此日本认为自己受到威胁,遂准备对韩国发动战争;韩国则以南北方共同开发的核导弹实行报复,对日本伊豆七岛的御藏岛实行了核打击。这部三卷本的长篇小说自1993年8月初版以来,至今已销售了大约160万册。

在日本人看来,由于韩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曲折的历史经历,其对日本核武装抱有特殊的敏感心理或许还可以理解,而更令日本难堪的是,作为日本战略盟友的美国也怀有同样的戒心。美国国内流行着一种看法,朝鲜的核疑虑正由于美朝间达成了有关协议而逐渐减弱,相反,现在日本尝试走出“核禁区”的努力则正在成为更大问题。在美国国防部和联合战略部队司令部这类官方、军方的正式机构中,不时可以听到这样一种充满警惕的声音。美国前驻东京特派记者哈里逊在《华盛顿邮报》1993年10月31日星期日版的评论专栏上写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核开发和中国增强军备,进一步增大了日本将来实行核武装的可能性。”在美国国会的公开听证会上,美政府有关人士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心。

可见,甚至连与日本保持战略同盟关系的美国,对日本非核政策的依赖程度也如此之低。尽管日本一再宣称“广岛悲剧不容重演”,表白自己将奉行“无核三原则”,但这些并没有改变世人对日本的看法。因为公开宣布的政策意图是一个晚上就可以改变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力”。

在核武装技术准备上,日本已可以说“OK”

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技术国家和核电力国家,这个事实是其他国家对日本抱有核疑虑的最主要原因。日本军事评论家前田哲男判断说:“日本以前的工业能力就呈现出可以在一年内制造出核武器的态势。近年来,所需的时间进一步缩短。只要有某种愿望,日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核武器掌握到手里。”

日本自卫队和武器研制、原子能利用等有关方面的协作,构成了这样一幅使日本走上武装的技术流程图。

实现核武装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有四大要素:1)核弹材料;2)核弹头制造;3)运载工具和平台;4)控制系统和民防体制。在上图中,列举了各项要素所包含的技术内容,以及可转用于建设核武库的实用技术和企业、设施的名称。从中不难看到,仅就日本现有的核产业、航天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所拥有的技术能力而言,横在日本面前的“核门槛”是相当低的。如前田哲男指出的:“从日本的技术水平上讲,可以说日本已经建立了‘没有核弹头的核体制’”。

西方国家为防止核扩散,在所谓的“伦敦指导原则”名义下,开出了一张对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加以限制的项目清单。当日本人看到这份清单时,可能会发现其中不少东西正是自己公司制造的产品。

日本一家民间性质的原子能研究机构——原子能资料情报研究室代表高木仁三郎指出:“日本就如同现在就现实地拥有了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有8公斤的钚就能造出原子弹;如果钚的纯度很高,有四、五公斤也就可以了。从检查出核材料被偷出到制造核弹,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大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实际上大约只需要两、三周的时间。这就是说,一旦日本决定制造核武器,只要一个月或者两、三周的时间就能把它造出来。”

183天内成为“小学生”级的核国家

世界上现有的核武器国家,就其水平而言,各自处于不同的阶梯上。日本研究人员佐藤达也形象地将其区分为从“幼儿园”到“大学生”五个不同的层次。1)“幼儿园”水平仅试制了几枚原子弹,但可能并未进行过真正的核爆炸试验。

2)“小学生”水平制造出了数十枚原子弹,并进行了实际的核爆炸试验。但只能以大型轰炸机携载核弹,正在尝试核弹头的小型轻量化。

3)“初中生”水平至少拥有100枚以上的核弹头,并在核弹头的小型轻量化上取得成功,可使用战斗轰炸机和短程导弹携载核弹。

4)“高中生”水平制造出氢弹,部署了洲际导弹和潜射导弹等远距离弹道导弹。

5)“大学生”水平象美国和前苏联那样,建立了强大的战略核力量体系,拥有数千枚远距离弹道导弹和数百亿吨当量的核弹头。

佐藤认为,仅仅造出原子弹实际上并无多大军事意义,如果它不具备在对手(敌国)头上爆炸的实战能力,那它本身很可能成为一件具有极大危险性的自杀性武器。有了核武器而不进行真正的核爆炸试验,还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武器”。这类“幼儿园”水平上的核国家,除了可以产生心理上的威胁外,几乎没有真正的军事价值。高木仁三郎所说的日本只要一个月甚至两、三周时间就能造出核武器,其水平不过是“幼儿园”级的。

1993年7月,当时的南非白人政权承认它曾制造过6枚原子弹,已经以解体的方式加以销毁。同时,还公开了自己的地下实验场。南非造出的原子弹,重量为3~4吨,只能用大型轰炸机携载。在日本自卫队中,有关人员曾以此作为谈笑的材料,认为“这不过是装饰起一座可供每天参拜的神龛而已”。

拥有可造数百枚原子弹的钚

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核水平,佐藤作了如下估计。他认为,巴基斯坦现有的水平比南非稍高一些,处于“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印度又高于巴基斯坦,勉勉强强取得了“初中生”的入学资格。而以色列更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前面,其核弹头正在实现小型化,从而能在其自主开发的导弹上携载,因此可以说它已经是“初中生”了。现处于“高中生”阶段上的核武器国家,有英国、法国和中国。而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超级核大国,则是“大学生”的水平。

日本要走上核武装的道路,近期内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佐藤的判断是:从技术能力所提供的可能性上讲,如果现在日本决定实现核武装,仅须183天时间就可以成为站在“小学低年级”阶绨上的核国家,即在半年内,日本就有能力制造出数十枚核弹头,并开始着手对核弹头的小型轻量化。

50年前,投到广岛的原子弹所用核装药为铀235。天然铀本身是一种稀有的矿物资源,其中能作为核装药的铀235含量仅为0.7%,其余部分为铀238。由于铀238不能产生核裂变链式反应,使用天然铀须提高其中的铀235含量。这一操作过程称作“浓缩”。发电用的轻水反应堆使用的铀燃料,其浓缩铀程度只须达到3%,而用作核武器装药则要求浓缩到90-95%。浓缩铀需要很高的技术,因为铀235和铀238就象一对连体儿,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无法通过添加药物的方法使其分离。铀的浓缩通常采用离心分离法,其原理与洗衣机利用离心力对衣物脱水过程相似,即通过超高速运转(每秒转速达2万圈,详细性能属高度机密事项)的离心机逐次提高铀的浓缩度。日本“原燃”也建成了同样方式的民间性浓缩工厂,于1992年在青森县六所村开始运行。

从天然铀中浓缩出铀235所需的工作量计量单位为“SWU”。据美国公布的数字,每年制造100千克的武器级高浓缩铀,需要22~23吨SWU;这些高浓缩铀便可用于制造5枚广岛级原子弹。“动燃”和日本“原燃”两家铀浓缩工厂虽然是为生产核电站用的低浓缩铀而建造的,但从理论上讲,只要按同一过程重复操作,把供核电站用的低浓缩铀(浓缩度为3%)提高到武器级的高浓缩铀(浓缩度为90%以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动燃”浓缩设施具有200吨SWU/年的能力,日本“原燃”浓缩工厂则正在逐年增加设备,其能力最终将达到1500吨SWU/年。

钚239是和铀235并列的另一种核武器材料,它是在核反应堆中生成的人工材料,通过对核废料进行再处理而取得。投到长崎的原子弹,其核装药用的就是钚239。一座100万千瓦的核发电站大约会产生30吨的核废料,从中可提取不足1%,也即约200千克的钚。用这些钚能制造20枚以上的长崎型原子弹。对核废料的再处理方法有多种,现在一般采用的是催化剂提取法。这种方法将核废料在浓硝酸中溶解后,再放入化学药品加以分离出铀和钚。使用这种化学方法的工艺过程虽然较为复杂,但与浓缩铀235的物理方法相比则容易得多。日本现在运行中的唯一一家核废料再处理工厂是“动燃”集团在茨城县东海村的工厂。每年有约90吨的轻水反应堆使用过的核废料在这里得到再处理,共计可生产出600千克的钚。

这家工厂并不是专为提供制造核武器的钚而建造的,而是通过再处理,从核废料中回收没有燃烧完、还可再一次使用的铀燃料,同时,提取在再处理过程中新生成的钚,经过加工再作为核反应堆的燃料,从而提高燃料的重复使用效率。“动燃”方面的人士强调:“从再处理工厂提取的钚,将作为开发中的下一代核反应堆和高速增殖堆的燃料来利用。为防止其转用于制造核武器,提取的并不是纯粹的钚,而是与铀掺杂在一起的。”日本科学技术厅原子能局燃料科科长森口泰孝也说:“从核电站轻水堆用过的核废料中提取的钚,其纯度只有60%~70%,很难用于军事目的,因为武器级的钚239纯度要求在90%以上。”对此,高木仁三郎则提出了相反的见解,他说:“美国国防部在二十年前的报告中就写道,核反应堆级的钚也完全能够用于制造核武器。尽管在这方面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但对日本这样的高技术国家来说,并不会形成多大的障碍。”实际上,美国早在1962年就使用核反应堆级的钚进行过核试验。所以,美国的说法似更能令人信服。

更值得一提的是,被列为日本国家开发项目的“动燃”高速增殖堆本身也存在疑点。以市民和学生为主建立的反核组织——“日本核武装忧虑会”成员山崎久隆说:“高速增殖堆的外层再生区能够生成纯度为90%以上的钚。这种设施正计划在东海村建造,而其一旦完工,可以说日本差不多完成了走向核武装的准备态势。在美国、法国等已中止了同类高速增殖堆开发的情况下,而惟独日本决心将此事干到底,不能不使人们对其内心深处的考虑提出疑问。”

今年1月,“动燃”再循环设备试验设施(RETF)在东海村工地开工,其功能是对“常阳”增殖实验堆和“文殊”高速增殖堆(均属“动燃”)用后的核废料进行再处理。该设施预定于2000年4月投入运行,届时,日本将成为除现核武器国家之外唯一拥有高速增殖堆用核燃料再处理设施的国家。

据日本科学技术厅长官田中去年11月发表的《1994年度原子能白皮书》,现在日本国内钚的拥有量已达4684千克。仅这些数量,便可供制造数百枚原子弹。德国等其他被认为具有潜在核能力的国家,正在朝不拥有钚或减少钚拥有量的方向发展,而日本的做法则相反,一直在不断地贮藏越来越多的钚。

日本将怎样起爆核装置和进行核试验?

拥有制造核弹的材料是实现核武装的第一道技术性障碍,对日本来说,这道障碍已经轻松地跨越过去了。下一道技术性障碍便是核弹头的制造。从技术上看,制造核弹头比拥有核材料的难度要更大一些。佐藤达也认为,如果说日本能在183天内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核武器国家,那么,这183天时间的大部分将花费在跨越这一道障碍上。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对核起爆装置的设计和开发。

核弹的起爆装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枪法”,又称压拢型;另一种是“内爆法”,又称压紧型。投到广岛的那枚原子弹(外号“小男孩”)采用的是“枪法”起爆装置。这种方式是把作为核装药的浓缩铀分为两个半球形,一起装入圆筒状金属容器中,再填进起“引信”作用的高性能炸药;通过炸药爆炸产生的高压力使高浓缩铀材料迅速合拢,进入超临界状态,从而产生链式裂变反应,形成核爆炸。而投到长崎的那颗原子弹(外号“胖子”)采用的则是“内爆法”起爆装置。这种装置用的是一金属球体,其中心是海绵状的钚239,周围放置着炸药;通过同时引爆炸药瞬时产生的内聚冲击波和高压力,压缩钚239使之达到超临界状态,形成核爆炸。核武器专家认为,就性能和效果而言,“内爆法”优于“枪法”,同时也更易于控制,因此最近制造的原子弹几乎都采用“内爆法”。特别是钚弹,由于它不能以“枪法”起爆,只能采用“内爆法”。特别是钚弹,由于它不能以“枪法”起爆,只能采用“内爆法”起爆装置。

“内爆法”起爆装置的设计中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是其所需的常规炸药。这种起爆方式要求把快速燃烧和慢速燃烧的常规炸药巧妙地组合搭配在一起,在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引爆所有的炸药。如果在定时上有任何一点点差错,就会大幅度地降低爆炸产生的压缩效果,从而使核爆炸的威力减小一半。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运用高级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模拟是不可少的。对日本这样的高技术国家来说,虽然有制造这种精密起爆装置的能力,不过这也并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正在暗中开发核武器的国家,都先后在这一道障碍面前遇到了困难而踏步不前。几年前,伊拉克在伦敦开设了一家挂着贸易公司招牌的机构,试图从美国电子厂家购进能应用在核起爆装置上的超高速电路开关。这是一种以百万分之一秒的极小脉冲促成起爆的器件,通常用于石油勘探。在美英两国的共同搜查下,这一秘密引进计划未能实现。据说由于自身开发面临着各种困难,巴基斯坦也在尝试引进同样类型的器件。对日本来说,即使解决了研制核起爆装置的难题,也还存在着另一桩麻烦的事情,这就是通过核爆炸试验来验证其实际性能。最好的试验方式是在核试验场进行实际的核爆炸。国土狭小的日本把核爆炸试验场建在哪里?这是日本走上核武装的第三道技术性障碍。

军事评论家前田哲男认为:“今天,是不是一定要进行实际的核爆炸试验尚存疑问。例如,已经实际拥有核武器的以色列就一次也没进行过实际的核爆炸试验。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的模拟试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代替实际的核试验。”

综上所述,日本现已具备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核武装的强大的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预想中的种种技术性障碍,对日本来说均不是不可跨越的。在实现核武装的问题上,关键在于日本统治集团能不能作出和怎样作出政治上的决断。如果日本明确地选择了核武装的道路,那么,将会在国际上形成比朝鲜核问题更为巨大的冲击波。中国、韩国和亚洲各国将会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日风潮,美日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急剧恶化。佐藤达也认为,由于国际国内政治上的种种制约因素,日本政府内部将很难就公开成为核武器国家形成一致意见。按他的说法,从技术能力上讲,日本可以在半年(183天)内成为“小学低年级”水平的核武器国家;而从政治能力上讲,日本仍然还处于“幼儿园”的水平。

标签:;  ;  ;  ;  ;  ;  ;  ;  ;  ;  

日本:有183天准备期的核国家_国际原子能机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