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IT产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潜力_通信论文

俄罗斯IT产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潜力_通信论文

俄罗斯IT产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发展潜力论文,现状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1·512 【文章标识】A 【文章编号】1009-621X(2002)04-0010-(09)

一、俄罗斯IT产业特点与现状

苏联曾是一个世界科技大国,在它解体之后,虽然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科技资源,但连续数年的经济危机,使科技投入锐减,科技资料和现代化设备严重不足,研究人员薪金过低,大量流失,科技实力下降。俄罗斯在科技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认识到已无法全面保持前苏联的科研阵地,必须缩短战线,将力量集中到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上来。经数百名专家讨论、鉴定,20多个部委协商,俄罗斯政府于1996年7 月确定了新的科技重点发展方向:基础研究、信息技术与电子学、生产技术、新材料与化工产品、生物系统技术、交通运输、燃料与能源,以及生态学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他们认为,这些重点领域对形成新技术基础——21世纪初高度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2001年发表的新闻公报指出,近年来,IT产业已经成为俄罗斯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在1995年至2000年间,俄IT领域的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5%以上,最高时曾达25%。俄罗斯软件协会的调查显示,包括外国企业的当地法人在内,2001年俄IT产业出口额总共是2.2亿美元,预计2002年将达到3.2亿美元。虽然出口额与印度的62亿美元相比有很大差距,但俄罗斯企业的IT产品出口还刚刚起步。(注:栾海:《俄加快通信和信息化步伐》,www.crstc.com,2002年7月24日。)

下面,我们从通信业、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的研制、软件开发、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几个方面来具体考察俄罗斯IT市场现状:

(一)通信业

俄罗斯近几年在通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今后几年还将继续加快这一工作的步伐。

1.移动通信业

俄罗斯移动通信业发展迅速。在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中,有74个主体拥有蜂窝式(移动)电信网。据俄通信和信息产业部透露,近几年来,俄罗斯移动电话用户每年以两倍速度增长,超过了数年前所作的预测。俄罗斯一家名为www.sotovik.ru的专业网站称,2001年俄罗斯移动电话用户达784万户,比上年的340万户增长131%。 通信和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普罗宁宣布,俄罗斯新增移动电话用户中88%属于全球通(GSM)制式,其他分别为AMPS增长7%,NMT增长3%,CDMA增长2%。预计2002年全年俄罗斯电信企业的收入将增长35%—37%,仅上半年电信服务经营商的收入就增加了27%。(注:《База Данных Рынка Cотовой Cвяэи》,www.sotovik.ru,2002年9月15日。)

目前,俄罗斯全国有50个以上的移动通信公司,其中,移动电话系统公司(Moble TeleSystems,500多万用户)、维姆贝尔电信公司(Vimpelcom,380万用户)和MegaFon公司(200万用户)是俄罗斯的三大移动通信服务经营商。上述移动通信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国用户的68%。即便这样,该地区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也仅为5%。应该说, 移动电话在俄罗斯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是用户最集中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普及率也并不高,莫斯科为20%,圣彼得堡为10%。目前,这些移动通信公司正在将业务向大城市以外的地区拓展。俄通信和信息产业部第一副部长鲍里斯·安东纽克2002年10月22日在“国家信息社会发展战略:经验、问题、前景”国际峰会上发言时指出,2001年俄移动电话用户增加了1倍,目前有1100万,估计2002年年末将达到1300万。再过一年半,俄罗斯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用户数量将持平。(注:《Poccия пpиMeT yчacTиe BO BCeMиPHыX фopyMax пo BoпpocaM paзBиTия иHфopиa циOHHOгO cooбщeCTBa B 2003 г B ЖeHeBe и B 2005 г B TyHиce—пepBый зaMглaBы МиHCBязи》,www.prime—tass.ru,2002年10月22日。)

俄罗斯国内的移动通信网设备均为欧美通信设备厂商的产品,模拟与数字设备混杂其中,可谓“七国八制”。目前尚无自己的独资或合资手机生产厂家,手机都是进口货。

2.电信业

在电信业发展方面,俄罗斯却面临很多艰巨的任务。据统计,俄罗斯现有人口约1.44亿。2000年时俄罗斯拥有的普通电话共计约3120万部,目前每百户家庭拥有58部电话,全俄有600万人在排队等待装电话。俄罗斯农村人口约有3900万,其中约1000万人无电话可打,一半以上的农村医院、学校、生活服务机构不通电话。2001年,约200万个电话号码投入使用,增幅达到43%,但是农村地区的电话号码数量只增加了3%。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通信问题,俄官方机构拟根据2010年前俄农村社会发展规划,筹资420亿卢布(1美元约合31卢布),力争从现在起到2010年前使农村地区的电话数量增加200万部。

3.卫星通信

俄罗斯国有通信卫星由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太空通信公司负责管理。俄通信和信息产业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太空公司已掌握了中、东欧卫星通信市场上约25%的通信业务,其在世界卫星通信市场所占的份额约为1.6%。在全球卫星通信企业中, 太空通信公司的综合实力居第15位。为了增强竞争力,该公司拟在2001年至2005年间与俄应用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共同研制新一代“特别快车”通信卫星,力争在2005年将其在国际卫星通信市场上的份额扩大到4%,从而跻身世界10大卫星通信企业之列。 (注:栾海:《俄加快通信和信息化步伐》,www.crstc.com,2002年7月24日。)

据俄通信和信息产业部部长雷曼介绍,2000年通过的俄罗斯国家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规划正在按计划执行。这一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在2005年前部署9 颗“特别快车”系列通信卫星。“特别快车”卫星重约2.6吨,设计寿命为10年,配有17个从C波段到KU波段的转发器,所有转发器均可被国内外用户长期订购。“特别快车”卫星将定点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上,用于数字电视传送和无线电通信。迄今俄已部署了3 颗“特别快车”卫星,另外6 颗该系统的卫星将于今后两年内陆续发射升空。在这6颗卫星中将有数颗新一代卫星——“特别快车—AM”, 使用寿命可达12年,其信号传播功率将会增大。预计,首颗“特别快车—AM”通信卫星将于2003年年底进入太空轨道。(注:栾海:《俄加快通信和信息化步伐》,www.crstc.com,2002年7月24日。)

(二)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的研制

俄罗斯现代计算机生产是伴随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的计算机商业活动的诞生而作为一种组装生产出现的。

1.俄研制出世上首台“人脑”计算机

俄罗斯几位科学家2001年声称,他们已研制出了首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功能的“神经”计算机,而且这种计算机的智商几乎与人脑毫无二致,因为它完全基于人脑细胞的工作原理制成,智商程度高出此前研制的所有计算机。

上述科学家之一、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会员维塔利·瓦尔特塞夫表示,他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神经生理学及神经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才研制出了这种新型计算机,使它的思维水平几乎完全达到人脑的标准。与此同时,瓦尔特塞夫也警告称,这种新型计算机一方面代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另一方面一旦被滥用也极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敌人,从事一系列恶劣的犯罪活动,甚至有一天使人类面临毁灭。(注:《俄研制出世上首台“人脑”计算机》,www.pdazone.com.cn,2001年9月14日。)

2.俄研制出万亿次超大型计算机

俄罗斯科学院2001年宣布,俄专家历时一年零3 个月研制成功一台运算速度每秒达1万亿次的超大型计算机,其运算系统内装有768个“阿尔法-264”型处理器,存储能力7680亿字节。 这台计算机的综合性能足以跻身全球超大型计算机30强之列。目前,这台超大型计算机已接入俄科研机构的内部电脑网络,科研人员通过遍布50个地区的网络中心站和30个高速计算中心使用这台超大型计算机,并将有力地推动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经济、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超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大力支持。该计算机1000万美元的研制费用均由政府预算划拨。俄政府把研制超大型计算机视为高新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并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目前,美国超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2万亿次。为尽快缩小在这方面的差距,俄政府已决定再投资2000万美元,力争在2003年研制出含有1500个处理器,运算速度每秒达5万亿次的超大型计算机。(注:《俄罗斯开发出每秒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www.gvcgc.com,2001年8月5日。)

3.俄开发出能用眼睛操作的电脑

全俄实验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电脑系统,操作人员可在不触及鼠标和键盘的情况下,用眼睛的位置变化指挥电脑完成简单的工作。这种电脑可为一些残废人带来便利。

上述系统的硬件为安装在电脑显示器上的一个摄像机,软件为电脑内部的“图像标准尺度数据库”和专门的程序。显示器上的摄像机专门拍摄人的眼部图像。电脑中的程序则以每秒25至30幅图像的速度,将人眼的尺寸扫描成数码信息,存入图像标准尺度数据库。当操作员匀速转动头部时,其眼睛位置就会发生变化。随着摄像机的拍摄,眼睛位置、尺寸的变化信息会不断被存入数据库。与此同时,程序可根据数据库中连续变化的眼睛信息,计算出人眼的运动轨迹,之后再根据预先设定的轨迹——指令对应程序,完成相应的操作。在实验中,俄科研人员能够用眼部变化指挥上述系统玩扑克。(注:《俄开发出能用眼睛操作的电脑》,www.ctizj.com,2002年1月29日。)

俄科研人员还将进一步开发此类设施,以期研制出更加简便快捷的电脑操作系统。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说,这种操作系统将是其得力的“帮手”。

(三)软件开发

在当今世界软件大战中,俄罗斯可谓腹背受敌:前有美国、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等软件大国的迎头堵截,后有西方高科技公司的人才墙角之争……如何迎接机遇带来的挑战,如何留住人才并发挥既有优势,如何加入软件外包竞争行列,这三方面的课题严峻地摆在了俄罗斯政府和科技界面前。虽说与前苏联曾经的显赫地位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和科技一落千丈,但俄罗斯人完好地保存了引以为傲的数理人才并继承了让西方国家眼红的大型工程经验。俄罗斯在世界软件大战中不甘服输,夹缝中求生存。

1.发展优势

俄罗斯是传统的数理大国,长期以来他们在数学和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积累使得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中达到了相当高度,其他国家难以快速跟进。俄罗斯曾在航空航天和核武器方面与美国争霸,俄罗斯靠的不是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手段,而是优异的项目组合实现结构的最佳布局以弥补自身劣势。如今,紧跟时代步伐的俄罗斯软件产业也开始实现职能转变,他们不再简单地盯着为国家战略利益服务的单一任务。在航空航天和核工业领域遗留下来的人才汇聚成了软件人才的宝库,俄计算机等大型工程计算和信息处理领域的人才非常优秀。因此,欧美国家竞相争夺俄罗斯数学人才。最显著的趋势是美国势力正大举涌入俄罗斯,他们借助资金和技术优势蚕食着俄罗斯软件产业的核心部分。

俄罗斯数学人才向世界推出各种软件模型。最新的成果可以读取嘴唇动作,然后转换成为声音和文字的“唇语识别软件”,这在世界尚属首创。它不仅可用于间谍情报活动的“唇语识别”,还可以成为盲人的会话手段。这是一项可以创造巨大市场的技术。有报道说,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计划用5年时间开发这项技术。只是当日本还在预研之时,俄罗斯的软件天才们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正如世界著名科学权威伊瑟·戴森(Esther Dyson)在给《纽约时报》的文中写道:“俄罗斯软件师不是单纯的软件师,他们是以软件开发谋生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们擅长于解决复杂的重大技术难题。他们不是简单地随波逐流,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性,因此客户可以放心地把他们的方案付诸实践。”(注:张里:《俄罗斯软件不相信眼泪》,《程序员》,2002年7月16日。)

2002年9月, 俄罗斯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能自动编程的计算机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令计算机程序设计工作的复杂性降低7-10倍。主持该项产品开发的科研人员、 技术学博士叶夫根涅夫介绍说,这种计算机软件是人工智能产品,目的是让那些非编程工作人员能够自己设计程序,新软件的工作原理依靠鉴定程序与项目程序的结合。在进行编程时,一个大程序分成几个子程序,每一个子程序具有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被分为“机械”和“控制”两个部分。软件的使用者将子程序的数据及“机械”和“控制”两部分列入表格,系统将自己选择数据,并进行编程。每一个表格是项目程序的主体,由它得到的信息资料运用于鉴定程序。(注:《不用专家设计程序俄国开发自行编程软件》,《程序员》,2002年9月5日。)该方法降低了编程的复杂性,使编程任务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目前计算机编程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

在纽约华尔街,俄罗斯人的数学能力同样有目共睹。20世纪90年代初,一批俄罗斯人加入了利用计算机分析纽约股市的行列,他们本来是计算火箭运行轨道的工程师,对股价行情的预测与计算出来的飞行轨道十分相似。为此,美国的对冲基金和投资资讯公司聘用了俄罗斯程序设计人员。

即便在苏联刚解体的困难时期,俄罗斯的大学依然培育出高质量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领域。俄罗斯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遍布西方的软件公司,深厚的数学功底使得俄罗斯软件开发人员在掌握程序开发时更具有灵活性。因为他们的技术和工程实力,新一代的俄罗斯软件人才赢得了国际间的刮目相看。

俄罗斯编制出口软件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时像Sun Microsystems之类的公司在俄罗斯设立了软件开发中心,消息立刻流传开来。俄罗斯劳动力成本低廉,美、德等国缺少IT专家,经济低迷时期对管理费用的削减等因素促使西方公司将俄罗斯软件师作为软件外包的资源。然而,软件外包在俄罗斯的规模仍然较小,年均产值在6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之间,但是有人说这是国家增长最快的商业, 俄罗斯最大IT企业俄罗斯信息产业系统公司总裁卡拉钦斯基说:“我们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迟早会耗尽,我们需要其他形式的出口。俄罗斯用了30年也未曾建立起一个新的出口产业,现在是我们干事业的时候了。”(注:《CTpyKTypa ayдиTOPии,yзлOB,pыHKa иHTePHeT-ycлyг》,www.cnews.ru.)

同印度一样,俄罗斯是通过低水平的编译和软件试验的“面包黄油”工作来建立威信的。印度企业现在已经转向系统集成和IT业务咨询。俄罗斯也希望逐步输出成品软件以提高附加值。

俄罗斯IT产业迅速崛起,并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在全球IT产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俄罗斯受外国委托的软件开发项目近3 年增长了近3倍,直逼印度和中国。(注:《CTpyKTypa ayдиTOPии,yзлOB,pыHKa иHTePHeT-ycлyг》,www.cnews.ru.)欧美企业看好俄罗斯IT人才低工资、高学历和富有独创性的优势。美国高科技企业委托俄罗斯进行最先进的研究开发项目,美俄两国争取建立一种以石油和IT为核心的新型战略关系。

2.行业特点

俄罗斯软件产业目前呈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势头强劲。俄视角软件公司2000年成立, 之后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并很快赢得了波音公司和IBM公司这两大客户。现约有员工300人,年营业额为1000万美元,承接了很多的软件开发项目。2002年的利润增长率为60%,预计明年为55%。俄罗斯这种新的软件公司正在急剧增加。俄罗斯信息技术发展基金会主席韦利霍夫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俄有1万家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年产值36 亿美元。今后俄软件市场年增长率将为25%-28%。未来两年年产值将达50亿美元。

作为日本贸易振兴会的一名调查员,日本电信电话数字公司结算业务课课长石冢昭浩2002年走访了俄罗斯25家软件公司。他说:“与擅长标准编制程序的印度人相比,俄罗斯人的研究开发能力很强。从设计到规划,我们倾向于把综合性软件开发工作交给俄罗斯企业。”(注:AлeKcaHдp HapиHbяHи:《Poccия:зKcпopT MoзгoB》,i2r.rusfund.ru.)

俄罗斯软件公司一致的自我评价则是,俄罗斯企业的弱点在于推销能力差,而且规模小。

2001年秋天,俄罗斯软件协会成立,开始加强对外宣传、企业培训,同时寻求政府的支持。俄罗斯的软件产业正由群雄割据的草创时期走向发展时期。俄罗斯人研发能力强这一优势将为其赢得许多综合性的软件开发项目。

(2)技术独立。 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等美国高科技企业正在加强在俄罗斯的IT研发体制。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在半导体集成等硬件方面的技术竞争中远远落后于美国,但是可以弥补运算速度慢这一弱点的软件却非常先进。据说,俄罗斯拥有想法与欧美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

俄罗斯的教育继承了传统,把重点放在了数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而不是前苏联时期直接与商业挂钩的应用研究。俄罗斯在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安全防卫、电子分析和图像识别等技术方面具有优势。

波音公司在超高速客机开发项目中也采用了俄罗斯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技术。在波音公司是主要承建单位的国际宇宙空间站建设中,俄罗斯企业负责开发一部分空间站的应用软件。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正在裁减各国分公司的员工,但俄罗斯分公司增加员工的计划却没有改变。

美俄两国在2002年5月举行首脑会谈时,举行了一次IT圆桌会议,磋商了改革俄罗斯IT产业现状和调整制度的措施。美国政府认为,这些措施是俄罗斯IT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美国民间企业扩大与俄罗斯的商务往来,与美国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美俄两国政府和民间企业有可能携起手来,加强双方在IT领域的合作关系。

独立的技术将为俄罗斯软件开发产业带来无比商机。

3.制约因素

俄罗斯日益壮大的软件产业正对数十亿美元的全球IT市场虎视眈眈,准备分享其利润。依靠拥有庞大的廉价高科技劳力,且以往在科学方面成就惊人,俄罗斯有望成为全球IT领域的重量级参与者,有一天将挑战印度等传统的IT产业巨擎。但由于该国在海外的形象问题,且软件盗版比例居高不下等,可能对其雄心造成掣肘。

(1)俄罗斯的政治动荡和经济紊乱阻碍了该国获取国际的认同。对西方而言,俄境内的恐怖事件、暗杀活动、金融崩溃和公司欺诈行为要比它的电脑技术更为出名。但我们应该看到,一切都在逐渐好转。况且,全球IT产业的疲软可能助俄罗斯软件公司一臂之力,迫使西方客户多与该国做生意,因为对二级市场廉价海外服务的需求依然强劲。

(2 )俄软件公司的一些欧美客户对于俄罗斯模糊的版权法尤感不安。根据美国商业软件联盟统计,盗版约占俄罗斯企业软件的87%。但俄罗斯将于近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将使其花更大心力遏制盗版。

(3)另外,政府缺乏明确支持IT产业的策略和融资方案,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俄罗斯软件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的发展

谈到俄罗斯的互联网,人们没有太多印象。在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的今天,俄罗斯在互联网领域的默默无闻确实让人感到遗憾。

1.网络化进程慢了一步

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网络化的进程起步着实晚了一些。2001年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网民人数仅占人口总数的2.3%,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将近60%。俄罗斯的企业家曾大声疾呼,如果不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到2050年俄罗斯的网民数量也只能达到总人口的1/5。(注:《PoccийcKий пyTb B иHфopMaциoHHыe TexHoлoгии 21 Beka》,www.computerra.ru,2001年1月29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俄先进信息技术的普及还远远不够,金融、信贷领域易出现波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等。

此外,俄罗斯电信业的落后也束缚了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俄罗斯国内绝大多数电话线路是脉冲式的,就笔者亲身体会来说,每次拨号上网都要费时五六分钟,有时甚至要十几分钟以上,掉线也是家常便饭。这与宽带网普及的多数欧美国家无法相比,在俄罗斯利用宽带上网的用户不到互联网用户的19%。(注:孙勇军、马剑:《俄罗斯紧追互联网进程》,《环球时报》,2001年6月29日。)在俄罗斯上网费用比较高, 在莫斯科的上网费平均每小时0.9美元,其他城市则更高, 这让普通老百姓对互联网敬而远之。2001年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俄网民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其中莫斯科网民人数约占全俄网民总数的1/4。此外,约有35%的俄罗斯人认为,上网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

据IDC和世界银行统计,目前俄罗斯微机的千人拥有量仅为30台(美国—630台,德国—360台),显然这也是制约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因素。

2.开始融入网络世界

不过近年来,俄IT领域也出现了令人振奋的现象。据统计,近5 年来,俄罗斯网民数量猛增82倍。专家预计,到2006年俄网民人数将再增加约15%。2001年3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身先士卒”,做客俄著名的新闻网站,通过互联网和全世界网民进行交流,这在俄罗斯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注:孙勇军、马剑:《俄罗斯紧追互联网进程》,《环球时报》,2001年6月29日。)。另据IDC 信息技术市场高级分析员Simon Baker预计,俄罗斯2002年互联网路由服务收入将增加10%,达到6亿美元。他认为,这个幅度不大的增长主要是源于上网费用的降低。(注:《Дoxoды OT пpeдocTaBлeHия ycпyг дocTyпa k ИHTepHeTy B Pocии B 2002 г.BыpacTyT Ha 10 пpoц дo 600 MпH дOлл-пpoгHoзы зKcпepTOB》,www.prime-tass.ru,2002年10月23日。)

3.网站大多亏损

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俄罗斯网络公司的数量也初具规模。到2000年年底,俄境内已有近千家互联网服务公司开门营业。与中国互联网业不同,俄罗斯大部分网站功能很单一,要么是新闻,要么是免费电子邮件服务,要么是搜索服务,类似国内新浪、搜狐这样提供全套信息服务的综合门户网站很少。

然而经营俄著名搜索网站“漫游者”、综合性网站“斯特拉纳(国家)”等大型网站的企业一直亏损。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网站规模大,成本高,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注:栾海:《俄重视便捷安全的网络支付》,《解放军报》,2001年5月22日。)

“欧洲莱科斯”网络公司的俄罗斯公司战略部主任谢布兰特认为,俄境内的亏损网络公司大多正处于成本回收期。其中,大型网站开始扭亏为盈的时间不会早于2004年,而小型网站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如果小网站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达到规划目标,投资者将可能对其丧失信心,使网站面临关闭。少数在俄盈利的网站多为专业性强的小网站,比较有代表性的为“电影”网和介绍、销售电子产品的“3D新闻”网。这类专业性网站的特点是,网站制作成本低,工作人员少,一般不超过10人,网站所提供的收费信息和服务适销对路,颇受广告商的青睐,网站的月交易额达数千美元。此外,部分兼做其他生意的网站经营公司也可实现总体上的盈利。

(五)电子商务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仅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而且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它将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一增长点。

电子商务EB(Electronic Business )是以提高商业效率和商务便利为目的而涉及的所有电子信息技术的集成,即利用电子化的手段来完成整个业务流程和交易活动。电子商务包括通过网络来实现从原材料与零部件的查询、采购、产品的展示、订购到出品、存储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商务活动在内的完整概念。

1.发展状况

近年来俄罗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其在世界互联网销售总额中的份额却微乎其微,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发展速度差异明显,B2B的发展速度远高于B2C。1999年俄电子商务交易额B2B不超过4000万美元,B2C不超过100万美元,而当时世界电子商务市场的容量约为950亿美元,也就是说俄罗斯所占份额不足0.05%。然而到了2000年,俄罗斯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38亿美元,2001年则达到3亿美元,约占GDP的0.1%。2001年,俄B2B和B2C的交易量分别占俄电子商务总交易量的90%和10%。在B2B交易中,网上半成品销售所占份额比成品销售份额高约3倍。据估计,到2004年俄B2B市场交易额将达50亿美元。另据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专家的大胆预测,俄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00%,达223亿欧元,到2004年将占各公司交易总额的12%。(注:《ЗKOHOM ичecKaя зффeKTиBHOCTb иHTepHeTa》,www.etcom.ru,2001年11月20日。)

尽管互联网已成为俄罗斯重要的广告宣传媒体,但是与整个广告市场的总收入相比,俄网络广告收入所占份额极小。预计3年后, 俄广告市场的总收入将达14亿美元,其中网络广告收入约占2%。

2.制约因素

电子商务的规模与网民人数的多少密切相关。尽管俄罗斯上网人数在逐渐增加,但与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相比,俄网民比例和电子商务规模依然较小。电子商务增长目前面临着以下一些制约因素:

——国土辽阔,人口分散;

——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IT人才流失严重;

——网络支付系统发展程度低;

——金融、信贷领域易出现波动;

——网民比例不高;

——居民信息文化水平低,网上购物用户少;

——国家经济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低;

——法制保障不健全;

——债务相互拖欠;

——缺乏统一准确的货物发送系统等。

3.开发新型网络支付系统

网络支付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消费者和商家的切身利益。目前,俄罗斯IT企业和银行正在努力开发便捷、安全的网络支付系统。

(1)“电子平台”支付系统

俄罗斯的“电子平台”(CyberPlat )公司最先在俄境内开发出了网络支付系统。该系统可接受维萨卡、万事达卡、JCB等国际信用卡。并且,该公司与俄另一家极具竞争力的同行业企业STB公司签署了协议,“电子平台”支付系统可兼容STB系统的国际信用卡。

(2)“电子接口”网卡支付系统

为了维护消费者和商家的重大经济利益,防止合法用户的信用卡密码被网络黑客破译或窃取,俄罗斯“自动卡”公司最先开发出了“电子接口”(e-Port)网卡式支付卡。这种卡的面额分为7美元和21美元两种,其使用方法与上网卡相似。在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用户便可在网页上填写电子帐单。支付完成后,用户可及时修改密码,以防万一。当密码遭人非法使用时,小面额的支付卡可将合法用户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电子钱包”支付系统

俄“现金支付”(PayCash)和“网络货币”(WebMoney )网站相继推出了专供合法用户网上购物的“电子钱包”支付系统。网民从上述网站下载“电子钱包”应用程序后,便可获得归个人所有的“钱包”编号。借助“电子钱包”程序,网民可以在指定银行开设电子帐户。当网民通过信用卡转帐、电汇、邮汇等方法将钱汇入电子帐户后,银行便在该电子帐户中制作一个含详细储户信息的数据文件。在与指定银行和网站联机注册的网上商店中购物时,网民只须输入“电子钱包”的编号即可。商店会根据编号调阅银行帐户中的数据文件,从中取款转帐。之后,商店会根据数据文件中的储户信息,将货物准确地发送给“电子钱包”的合法拥有者。

(4)智能卡支付系统

为了给网络支付系统的防护门再上一把锁,俄罗斯储蓄银行和俄最大的网上食品店XXL.ru正在共同开发带有微处理器的智能(smart )网上购物卡及其支付系统。按照设计方案,采用电子交易安全系统(SET)协议的智能卡具有128比特信息量的密码。 卡中装有含合法持卡人信息的微处理器。为实施网上购物,持卡人须为自己的电脑安装一个显微阅读器。在与指定银行和支付系统开发商联机注册的网上商店中,持卡人可在选定某商品后将智能卡放入显微阅读器。该装置可与网上商店的接收系统相匹配,将需要支付的金额直接划拨到“售货员”的智能卡中。不久,消费者将通过个人电脑的反馈系统得到数字“购物小票”,作为凭证。商店将依据顾客的智能卡微处理器中的信息最终将商品送到合法持卡人的手中。上述支付方法可非常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目前,这套新系统的开发工作已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注:栾海:《俄重视便捷安全的网络支付》,《解放军报》,2001年5月22日。)

10多年前,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人们都认为俄罗斯将会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领域中占据重要的角色,而IT产业则被认为是俄罗斯通往高科技领域“第一世界”的重要支撑。因为俄罗斯不仅拥有大批在数学领域颇有研究的科学家与工程师,而且该国相对落后的计算机产业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然而,对于俄罗斯顶尖的技术人才而言,谁也没有想到其IT产业发展的今天,非但没有成为“个中翘楚”,反而有大批IT人才和企业家不得不到海外去寻梦。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俄罗斯IT产业今天的局面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原本苏联就是一个与美国并驾齐驱的高科技大国,其对高、精、尖技术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因此俄罗斯现在仍承袭了苏联的传统,十分强调顶尖科学的研究,而忽略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从而导致技术太过尖端脱离了市场,而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又无法从资金上支持技术开发和研究。

阻碍俄罗斯IT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由于国家性质的巨大转变,使该国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都不稳定,对技术人才来说没有理想的研究和发展条件,因此大部分顶尖IT人才都离开了自己的祖国。

2.根植于俄罗斯人内心的民族性的观念——追求辉煌的技术成果,拒绝做平常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实事在作怪。这是一种超级大国的观念,他们不甘心在技术上落后于人,去捡其他强国的残羹冷炙。

“俄罗斯人不擅长商业运作。”一位纽约的软件技术专家如是说。他们许多人在受教育时就被要求思考很复杂、顶端的问题,创立者都必须有远大的目标和宏伟的计划,这使他们缺乏做普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经济的头脑,或者是不愿意从事一般的程序编制工作,他们认为像那种使印度IT产业飞速发展并使印度占据IT产业领先地位的那些一般的技术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此俄罗斯的IT技术已经脱离了市场的需求。这就造成事实上,与印度IT产业的兴盛相对比,俄罗斯处境尴尬。印度的技术人员乐于接受美国的现成的尖端技术,以此作为迈向成功的里程碑;而俄罗斯人则丝毫不理会实用性问题,当他们忙于自己伟大的计划时,头脑中最新的“创意”其实在美国早已屡见不鲜。

由于这种大国思想与其经济衰退的现实矛盾,俄罗斯的企业在本国普遍缺乏投资者和商务及其管理人才。因此俄罗斯的企业家们不得不到海外去建立公司或雇佣这方面的管理人才。

3.俄罗斯人的冒险精神也是阻碍其IT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他们认为比做简单工作更有价值的是不断进行挑战,并声称:不想做工资的“奴隶”。然而世界上许多大的企业都是从先做“奴隶”发展起来的。他们还认为只有俄罗斯自己的科技才能带来经济上的成功,而不仅仅是追求生存。例如俄罗斯的一位高级IT设计员就曾拒绝了美国投资商的请求,因为美国政府限制了编写安全密码程序的范围。(注:黄粤:《俄罗斯IT业眼高手低》,《国际金融报》,2000年12月27日。)

当然,时至今日,俄罗斯人也逐渐意识到市场营销与商务管理等实际知识与绝对的科技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俄罗斯人有信心将自己的尖端思想与欧美先进的商业运作实践很好地融合起来。但这必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俄罗斯IT产业的潜力及其发展前景

IT产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市场空间巨大,这种市场空间来自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自各国政府的重视,来自不断增加的IT产业投资,来自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演进。

俄罗斯,一个正在复苏的大国向全世界展示着其广阔的市场机会。特别是IT产业,俄罗斯更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为其IT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普京总统主政后,俄罗斯出现了1999年以来连续3年的经济增长,即使是在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依然达到了5.5%的增长率。由于经济好转, 俄罗斯的国际信用评级已经提高,从而增强了外国投资者在俄投资的信心。(注:张茂州:《俄罗斯:中国信息产业企业发展的新社会》,《通信信息报》,2002年6月11日。)

由于长期的动乱以及经济危机,俄罗斯的IT产业基础还十分薄弱,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使俄政府痛下决心要大力发展IT产业,同时政府采取了较为开放的市场政策以吸引外资的流入。一个正在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复苏经济的俄罗斯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可能将成为全球IT企业投资的热土。

1999年之前,俄罗斯一直偏重于重工业的发展,IT产业的基础十分薄弱。1998年8月的一场经济危机更使各个电信公司的投资减少、 利润下降,俄电信业的发展十分艰难。但1999年之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改变了俄罗斯电信业的低迷状态,同时也带动了整个IT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1年俄罗斯为全民提供的电信服务总量增长了40.4%,而移动通信用户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50%。目前,移动通信网分布在俄罗斯74 个联邦主体,移动通信用户达到800万,普及率达到了5.3%,而在2000年底,俄罗斯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并且值得注意的是, 俄罗斯移动通信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昂贵的移动资费之上的。目前,俄罗斯移动电话的月租费都在20美元左右,通话费每分钟0.4美元左右。相信,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规模化的形成,移动资费的降低水平,将进一步拉动移动通信的市场需求。此外,俄罗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将使俄罗斯的移动通信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虽然,俄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俄政府并不满足目前的电信业现状。俄罗斯通信和信息产业部计划在10年内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330亿美元,使普通电话从2000年的3120万部增加到2010年的4770 万部,移动电话从现在的800万部增加到2220万部,互联网用户从350万增长到2610万。并且,俄罗斯也正准备发展3G产业,届时,俄罗斯将大量引进国外的通信设备和技术,并且不排除国外电信运营商介入3G产业的运营。因此,这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和制造商都是一次实现国际化战略的良机。

在通信产品领域,俄罗斯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水平落后,发展相对滞后。在1999年之前,俄罗斯所有的通信产品全都依赖于国外进口。虽然在1999年之后,俄罗斯开始在国内组装和开发本国通信产品,但总的来说其通信技术装备制造产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在俄罗斯销售的通信产品主要是由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生产的,其中西门子的电话机、手机等通信产品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了主要的份额。此外,也有大量的“水货”进入俄罗斯市场。这说明目前俄罗斯消费者比较看重的还是手机的价格。因此,我国的手机制造商完全有机会在这一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另外,俄罗斯的计算机产品生产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目前,俄罗斯的网民大概只有350万左右,政府正致力于社会的信息化工程,奋起填平“数字鸿沟”,政府、学校、企业以及个人对PC终端都将会有很大的需求。而目前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IBM、COMPAQ、TOSHIBA等知名品牌,价格都十分昂贵。因此,对于联想这样急于开拓国际市场的PC巨头,俄罗斯也是一个不错的目标市场。

近年来,俄IT领域出现了令人振奋的现象,如IT产品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此外,俄IT教学工作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水平,IT人才的专业水平符合该领域的发展需要。总之,一个经济正在复苏的俄罗斯大国,一个与中国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大国正在向中国的IT企业展示着无限的商机。

标签:;  ;  ;  ;  

俄罗斯IT产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潜力_通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