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眩晕疾病临床分析论文_祁顺来

祁顺来 青海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810007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眩晕疾病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医院收治的300例高原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耳鼻喉科(A组)150例,内科(B组)1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不同病种进行统计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A组发病率以美尼尔的发病率为最高,为68例,占45.33%,位置性眩晕次之,为62例,占41.33%。B组发病率以血管性眩晕的发病率为最高,为54例,占36%,颈性眩晕次之,为52例,占34.67%,高原性眩晕为13例,占8.67%,功能性眩晕10例,占6.67,系统相关性21例,占14%。结论 高原地区的眩晕患者周围性眩晕以美尼尔的发病率为最高,位置性眩晕次之,中枢性眩晕以血管性眩晕的发病率为最高,颈性眩晕次之,在高原地区门诊就诊的眩晕患者需要多方面的考虑病因,仔细询问病史,还要重视并掌握神经耳科的检查,避免耽误诊疗。

【关键词】高原地区;眩晕;临床分析

近几年来,伴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原地区,对于长时间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区就会出现神经、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的疾病,出现对缺氧环境的不适应,称为高原病,一般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但世代高原地区的人由于高原地区的环境及气候的特殊性,亦会出现高原的疾病,现我们选取高原地区眩晕疾病来进行探讨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医院收治的300例高原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耳鼻喉科(A组)150例,男性73例,女性77例,年龄33~76 岁, 平均年龄47.54±5.25岁,内科(B组)150例,男性70例,女性80例,年龄32~80 岁, 平均年龄49.47±5.56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不同病种进行统计并进行临床分析,对眩晕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的等级,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眩晕的病程及特点、是否有伴发症状、眩晕的诱因、持续的发病时间、是否有合并的相关疾病、既往是否有相关的疾病等。

A组主要是周围性眩晕的患者主要包括美尼尔氏病、位置性眩晕、突发性耳聋、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B组主要是中枢性眩晕的患者,主要有血管性眩晕、颈性眩晕、高原性眩晕、功能性眩晕、系统相关性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病例数统计,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

2结果

2.1A组发病的病因及比例

A组发病率以美尼尔的发病率为最高,为68例,占45.33%,位置性眩晕次之,为62例,占41.33%。

3结论

眩晕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症状之一,临床对于眩晕疾病的诊断非常复杂,患者对眩晕症状的叙述亦相差很大,一般眩晕患者就诊多个科室,其中以脑病科、耳鼻喉科和心内科最常见。眩晕一般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即真性眩晕,主要是前庭器官功能病变,发作时有明显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感,发作比较突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头部和体位的改变可加重眩晕症状,大多数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可伴有耳鸣及听力的下降;中枢性眩晕即假性眩晕,主要是前庭核和中枢脑部联系的病变,发作时可有旋转性或无旋转性,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程度轻重亦不定,大多伴有脑部损害,自主神经症状常常不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周围性眩晕以以美尼尔的发病率为最高,为68例,占45.33%,位置性眩晕次之,为62例,占41.33%,中枢性的以血管性眩晕的发病率为最高,为54例,占36%,颈性眩晕次之,为52例,占34.67%,高原性眩晕为13例,占8.67%,功能性眩晕10例,占6.67,系统相关性21例,占14%。青海人民医院有调查研究美尼尔的发病率为最高,占39.3%,血管性眩晕次之,占27.6%。王氏[1]研究表明,前庭周围性眩晕为神经内科眩晕门诊中的第二位,其中良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占在3000m海拔以上的高原占67.14%,比例颇高。血管性及颈性眩晕在高原的中枢性眩晕中占主要位置,且发病率有增高并趋向年轻化[2]。高原地区的眩晕主要与缺氧导致的一系列内分泌变化有关,而导致眩晕的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个分支供应的内耳动脉,内耳小动脉在解剖学上极度的弯曲,血流的速度比较缓慢,因此比较容易发生各种微循环的疾病,并且很容易受到药物、音响、缺氧等刺激的影响导致中枢性或者是周围性眩晕。除此之外,系统相关性的眩晕比例亦比较高,本研究占第三位,系统性的眩晕受全身多种疾病的影响,如高血压、高血糖、脑梗死、肺心病、冠心病等,首先在高原地区冠心病非常多见,高发的呼吸道疾病亦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其次,在高原地区的环境特殊,比如缺氧、饮食习惯、温度的变化等,虽然现代的医疗意识较前比较高,但仍比较淡薄,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患者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变高。关于颈性眩晕,在椎动脉的神经中伴随着交感神经,发生颈椎骨质增生、颈部肌肉张力过高、颈小关节错位都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椎动脉的痉挛收缩,从而产生眩晕,加上高原地区的温差特别大,头颈部容易受寒,引起肌张力的增高甚至痉挛,若患者的年龄大,平时的日常生活和活动都会引起或加重颈性眩晕,增加发病率,因此,在高原地区的人们平时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适量的进行颈部运动和预防保健。

综上所述,高原地区的眩晕患者周围性眩晕以美尼尔的发病率为最高,位置性眩晕次之,中枢性眩晕以血管性眩晕的发病率为最高,颈性眩晕次之,在高原地区门诊就诊的眩晕患者需要多方面的考虑病因,仔细询问病史,还要重视并掌握神经耳科的检查[3],避免耽误诊疗。

参考文献:

[1]王兰桂,杨春丽,杨占银.高原地区门诊以头晕为主症患者病因分析[J].高原医学杂 志,2015,25(01):17-20.

[2]宋其良,宋娟,谢晓娥,等.高原地区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康复理疗对策[J].西南军区,2015,17(02):153-155.

[3]韩军良,赵刚.应重视眩晕患者床旁检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1):48 -51.

论文作者:祁顺来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高原地区眩晕疾病临床分析论文_祁顺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