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_卢云霞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_卢云霞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 广西梧州 543001

【摘 要】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性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人对自身的健康也更加注重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完善,在临床中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也越来越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对食管癌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在初期并没有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从而使食管癌发病速度加快,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食管癌;应用护理

随着生活快节奏的兴起,人们生活习惯不规律和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导致我国疾病发生率在逐年的增加,食管癌就是其中最高发病率之一。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症状是初期难以咽下干的食物,发病晚期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完全胃肠外营养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给予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可以有效的为患者提供所需营养。但是长期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不仅会使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和肠道细菌移位,还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2]。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肠内营养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得到了医学研究者们的关注,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既可以维护肠粘膜屏障和消化功能,还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因此,本文通过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

医学研究者们传统观点认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手术后,消化吸收功能抑制以及早期肠内营养能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所以在消化道肿瘤手术后一直被列为禁区。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经研究发现,在患者手术后1天到2天胃功能就可以恢复正常,大肠功能在患者术后3到5天也可以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吸收功能、消化等在大肠术后几小时也可以马上恢复。研究表明,术后动力抑制主要影响的是胃和结肠,小肠蠕动功能在患者手术后4小时或者8小时就会恢复,并且其的吸收功能在无蠕动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由此可见,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内对实施肠内营养,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营养物质也可以正常吸收。在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食道癌患者的术后机体的营养情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很好的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目前,早期肠内营养已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

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

2.1 早期肠内营养的时机选择

对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时机选择一直存有争议,关于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一直说法不一。据报道研究显示,患者手术后6小时给予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日;患者手术后12小时给予营养支持,可以保护肠粘膜屏障,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患者手术后18小时给予肠内营养,没有明显的腹胀、呕吐、腹泻等情况发生;患者术后24小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多耐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的小肠在6—12h之后,就具有消化和吸收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调节患者肠内的菌群平衡,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问题,同时对于并发症发病率可以有效降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能够有效促进肠部蠕动及激素的释放,维持肠道黏膜保护肠道的功能,避免发生细菌移位,起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据研究显示表明,过早的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不仅会导致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的情况发生,还会造成患者过度的紧张,从而影响患者休息,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认为手术后24小时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合适时机[3]。

2.2 肠内营养的支持途径。

空肠造口和空肠管是我国目前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的主要方式。空肠管是比较符合自然与无创原则,而且医护人员操作简单,适用于短期肠内营养的患者,空肠管留置时间可达到1个月,空肠造口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风险,容易发生合并空肠造口瘘和肠梗阻的风险,较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由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禁食时间相对较短,选择空肠管比空肠造口更容易实施,也更为有利,现在临床上大多采用空肠管喂养方式[4]。

2.3 早期肠内营养输注方法及输注要求。

2.3.1输注方法:临床上主要常用的方法是间歇推注、输液泵维持滴注、间歇或持续重力滴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输注泵持续泵入,研究表明,采用场内营养泵进行输注,可以保证营养液输注的速度和温度,从而可以减轻患者腹胀、腹泻等一些症状,可有有效的提高输注质量[5]。

2.3.2输注要求:患者在手术后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循由少到多、从慢到快、从稀到浓的原则进行输注,从而可以让肠道能够更好的适应。营养液滴入时温度要在38 ~ 40℃之间,要严格控制好温度[6]。开始时要先输注温糖水盐水,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如无不适,则可以给予患者营养液,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营养液由少到多的增加。当患者可以耐受全量的肠内营养时,可以停用静脉营养,患者在进食后,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进食量逐渐减少空肠管输入量,空肠管保留到手术后12天,检查患者没有胃排空障碍及吻合口瘘就可以拔除[7-8]。

3. 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及预防

实施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为恶心、腹泻、腹胀等,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方案,要把患者需要的营养液的成分、渗透浓度、速度以及温度等都写到方案里,从而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9]。

4. 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同时对患者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留置胃管以及空肠管营养的重要性,让患者和家属对早期肠内营养有一定认可,从而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确保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10]。在患者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胃肠道有无反应和测量胃肠内残留量,如发现患者不适要立即停用[11]。在营养管及胃管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采用双重固定法,确保营养管畅通的情况,妥善固定营养管和胃管,从而防止患者翻身或者治疗时发生滑脱情况。在营养液护理方面,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要及时更换纱布及输液管,从而确保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

5.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食管癌患者在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维持肠粘膜屏障功能,还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6.小结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给机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和肠道功能结构的完整,有效的抑制肠道细菌移位,从而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12]。同时,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安全并且费用低。肠内营养操作简单,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比如腹胀、腹泻等等,与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营养液温度、输入速度等多因素有关。因此,在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手术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13]。

参考文献:

[1]游定慧.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0(10):160-160.

[2]祝红杰.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6):5465-5465.

[3]王晓莉,徐秀群,徐颖颖.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J].江苏医药,2014,40(21):2662-2663.

[4]徐应蓉.食管癌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1):180-181.

[5]邵云.老年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江苏医药,2015,41(20):2495-2496.

[6]张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6,0(1):132-132.

[7]张艳华.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价值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7):133-135.

[8]黄春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J].全文版:医药卫生,2016,0(3):73-73.

[9]杨庆玲.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9):189-191.

[10]李晓芳.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康复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0(32):115-115.

[11]朱慧.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的效果观察[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6,0(5):94-94.

[12]凌红霞.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应用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75-178.

[13]刘慧,叶剑.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37-138.

论文作者:卢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_卢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