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_吝利平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710061

摘要:目的:对认知行为干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今100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两组均进行常规心脏介入手术,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程规范化的行为认知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性的常规护理。手术3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创口处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手术后两个月内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创口处并发症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将两组患者所有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以及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强化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心脏介入术后;护理效果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 +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1]。近几年,认知行为干预广泛应用于医学各科,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通过改变患者固有思维方式与信念与错误的行为来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打消消除患者不良认知行为与情绪。提高护理效果,促使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将康。2017年6月至今,我院对100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全程规范化的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本次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6月至今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并且患者本人或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各包含50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4例和16例,年龄范围是42--57岁,平均年龄(47.4±4.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1例和19例,年龄范围是44例和59岁,平均年龄(46.8±4.7)岁。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领导批准,并且全部患者其性别,年龄,体重,居住地,文化程度,病情均无显著差异,对比度精准。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给予祭出常规护理,并由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全程认知行为干预,主要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患者在手术前后都后有较重的心理压力,如对未知治疗方法严重的恐慌,甚至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除进行常规的护理更要时刻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时要保持良好的护理态度。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对于患者诉说的问题要耐心倾听。掌握其内心感受,状态以及内心活动。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态度切记温和亲切。切不可激进求成。循序渐进,使其紧绷的情绪得以舒缓。对于患者的主动诉求要尽可能的满足。(2)认知干预。首先鼓励患者释放自己的情感,敢于对医护人员倾诉自己对疾病的认知与术后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在建立好关系,患者信任医护人员之后及时向患者传递正面的最新的医疗信息。帮助患者意识到自身对疾病与治疗方法的不良认知与术后康复知识障碍。使患者能够及时配合医护人员纠正错误认知,提高对术后创口处的自我护理以及整体护理效果。(3)行为干预。向患者简单介绍心脏介入术后与创口护理注意事项。简单介绍心脏介入手术相关知识。发放自制术后护理手册。每天由责任护士督促并检查护理情况与干预成果。采集数据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并对尚未掌握的患者进行个体指导,纠正仍然偏差的认知。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术后三周将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分发至患者手中,对患者术后护理知识进行测评,内容包括术后注意事项,创口注意事项,饮食禁忌,自我护理等15个问题。及格分为60分。若未到60分则为未掌握。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给予全部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掌握人数为41(82.00)例,对照组患者的掌握人数为31(62.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对比(,分)

3.讨论

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对心脏介入治疗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降低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和抗拒行为,强化了患者的自我调节,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3]。

研究显示,给予全部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掌握人数为41(82.00)例,对照组患者的掌握人数为31(62.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认为,对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强化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霞.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19):1751-1752.

[2]张坤.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理学特点及其不同治疗方式对患儿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马彦华,顾焕萍,贺启莲,等.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干预模式研究[Z].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大学医学院.2016.

论文作者:吝利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_吝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