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民意调研报告论文_庄懿,杨晖,杨孙泓

庄懿 南京师范大学 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杨晖 南京师范大学 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杨孙泓 宿迁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

在政府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延迟退休政策急需实行的背景下,我们在江苏南京对不同职业人群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态度进行了调研,通过建立EVIEWS模型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剖析了不同职业人群反对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措施:女性延迟退休时间应该短于男性、年限最好控制在三年之内、对同意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员工的子女在就业政策上给予优惠、在激励人们同意延迟退休的过程中可以增加退休金比例的方式、控制房价泡沫式增长、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企业员工;EVIEWS回归分析;反对原因;改进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最初制定的国家大包大揽养老体制使得养老制度需要转轨,留下巨大的空账,养老基金存在缺口,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不少群众都对这一话题表现得尤为重视,2013年人民网联合清研咨询、优数咨询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59%的受访者认为废除退休双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

在此前提背景下,为了能使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顺利开展实施,我们在南京地区针对国企员工、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反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原因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分析,总共收集到116份有效问卷,余下来我们将调研所得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二、影响企业员工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态度的因素分析

2.1Eviews回归分析

本模型把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类型、收入、工龄作为自变量,把同意或反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工作单位类型、态度(同意/反对)变换为虚拟变量,将年龄、收入、工龄取组中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图一 影响态度的因素回归分析

图一回归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性别、工作单位类型对态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工龄、年龄、收入对态度的影响显著,工龄越大越不同意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年龄、收入与态度成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收入越多,越同意延迟退休政策。虽然模型显著,但是模型拟合度不高,可能是由于样本数据量太少以及调查的是一个截面数据。

2.2模型多重共线性分析

由于工龄与年龄之间先验性的认为存在共线性,对着两者进行相关系数回归,发现模型拟合度为58.13%,变量显著,工龄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线性,但通过减少模型中的工龄或者年龄都会降低模型的拟合度,故我们保留了工龄与年龄。

三、企业员工反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原因分析

图二 反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原因投票结果

图二展示了四种不同类型企业员工反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原因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从岗位性质这一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员工与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基层岗位的员工普遍反对延迟退休,因为他们处于基层岗位,绩效低,劳动程度大,一旦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便推迟了他们晋升的机会,阻碍了他们拿到更高的报酬。而那些老一代的员工则普遍希望延迟退休,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呆几年。从同意与反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原因这一角度分析,私营企业与个体户及自由者之间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对于持反对意见的人而言,大部分人希望安享晚年,与家人共度年老的时光,享受天伦之乐,摆脱工作的困扰。对于持赞同态度意见的人来说,大多是希望能减轻儿女的负担。另外,从能接受退休年限来讲,国企员工与个体户及自由者之间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三年之内可以接受,甚至希望是1-2年。从性别的差异这一角度的分析,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与个体户及自由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在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的企业员工的调查中,同意女性提早退休的占比55%,而在个体户及自由者的分析中,同意女性较早退休的占比80%,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的女性员工对退休政策的同意程度相较个体户及自由者而言较轻。

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制定意见

此次调研我们加入了为实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顺利进行的对策调查,反对人群中29%的人更倾向于以子女就业优惠政策来消除反对的态度,其中63%希望优惠政策为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反对人群中18%赞同子女教育优惠,这其中更倾向于出国优惠和同等分数段内优先录取的方式,该类人群都在30岁以下。持该类意见的群体的反对原因中都选择了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且过半认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年轻人就业有影响,由此可见,在我国家族观念文化的熏陶下,父母多数是为下一代着想,且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

持反对态度的人群中21.43%的人希望增加退休金,其中希望增加比例高达50%的人占了33%, 这可能是由于理性人的假设,对于利益总是追求越多越好,才会出现此种情况,52%选择了退休金增加比例在20%以下。

不同意人群中17.86%的人选择了购房优惠政策,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比超过50%,同时具有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工龄普遍偏小,工作压力大,希望可以早点领退休金的特征,其中80%左右的人希望通过贷款利息下降和房产税减免的方式,说明我国房产税率和贷款利率在民众心中仍是较高水准。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房价飞涨,南京同样如此,在房地产日益膨胀的情况下,原本就收入不高的民众收入增速跟不上房价上升的速度。

余下14.29%的人选择了医疗优惠,普遍支持身体状况不允许、工作压力大的反对原因,认为养老保障制度必须要完善,医疗费用可报销比例要增加。

针对以上模型回归以及原因分析,我们对于国家在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意见:①女性延迟退休时间应该短于男性,大多数人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女性早于男性退休使得女性能提早顾家,料理家事,同时也使得男性可以更安心于工作,将家务事交于女性,而更乐意延迟退休来贴补家用。②关于渐进式退休年龄政策的年限,最好控制在三年之内。争取在三年甚至更少的时间内实现这一政策。③对同意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员工的子女在就业政策上给予优惠,在一个弹性的限度内,如员工可以自己选择延迟退休时间,选择延迟退休的时间越长,子女就业就更有优势,同等条件下越有限录取,以此来激励同意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④在激励人们同意延迟退休的过程中可以增加退休金比例的方式,比例可取在20%以下,在三年内延迟退休时间越长,退休工资增加越多,采用分等级比例,比如延长退休一个月,退休工资增加1%,延长两个月再退休,退休工资增加2%,以此类推。⑤我国一方面要控制房价泡沫式增长,另一方面在供给侧改革中可以针对收入低、拥有不动产小于三处的群体给予较低的贷款利率等,既可以消灭我国过多的房地产剩余,又可以促进延迟退休政策实行。⑥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快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医疗保险优惠政策,优化养老保险结构,可以将其与延迟退休时间联系起来,越晚退休其退休后享受的待遇越好,或者所能报销的医药费用比例更多,这样可以鼓励人们都延迟退休,人们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同意延迟退休,并能在退休后更好的享受生活。

五、参考文献

[1]索寒雪.全总调研“延迟退休”反对意见集中反馈[N].中国经营报,2013.10.28(A01)

[2]李琴.彭浩然.谁更愿意延迟退休?——中国城镇中老年人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5(2):124-133.

[3]张亚玲.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浅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5-48.

[4]董翔燕.理性看待延迟退休年龄政策.[J]经营管理者,2014(17):258.

论文作者:庄懿,杨晖,杨孙泓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南京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民意调研报告论文_庄懿,杨晖,杨孙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