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的本质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本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过程,就是逐渐搞清这个问题的过程。现在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依然存在着一个思想解放的问题。而且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解放。”

要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思想创立者们的初衷和意图。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思想源于16—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个时期,正是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到迅速暴发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剥削最严重的时期,表现在工人劳动时间长,工资水平低,劳动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无保障等等。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商品货币关系在欧洲一些国家迅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追求商业利润的利己主义、追求货币财富的拜金主义也空前发展起来,商业精神毒化了整个社会空气。面对这种环境,一些有良知的,同情劳苦大众和社会责任心很强的学者挺身而出,针对时蔽,提出了与他们愤疾的社会现实完全对立的社会理想目标。这些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者们,虽然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的年代,但提出的理想目标却几乎是相同的,他们设想的未来目标包括,①人人劳动,没有寄生现象,比如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早著作《乌托邦》的作者莫尔理想的社会是劳动的普遍化,《太阳城》的设计者康帕内拉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巴齐里阿达》的作者甚至提出了在未来的社会里,不劳动是对人的一种惩罚:谁犯了错误,就得清闲几天!②大大缩短劳动时间,每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 莫尔提出了6小时劳动,康帕内拉更把劳动时间缩短到4小时。 他们认为劳动时间的缩短,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从事学习和科研活动。③人人平等、自由,无穷富之分。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痛恨社会压迫、社会不平等和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向往“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的社会。为此,莫尔提出了消灭城乡差别的问题,康帕内拉和摩莱里等人提出了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问题。巴贝夫甚至为了争取“福利必须让大家普遍享受、必须均等分配”的“绝对平等”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④消灭私有观念,实现社会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无不对当时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金钱拜物教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篾视,在他们的文章中,都包含了对这类现象的激烈批判和鞭挞。付立叶的“和谐社会”理想,就是对当时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竞争和人们之间相互忌恨的“不和谐”现象的对立物出现的。⑤社会财富的极大涌流。莫尔和康帕内拉的《乌托邦》和《太阳城》以及欧文理想的《合作社》,都由由于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都有很高的生活消费水平,每个人可以很随意的从“公共仓库”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本质,就是要全面解决劳苦大众的生活境遇,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为他们争取平等和自由,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一句话,就是要从多个角度提高劳动阶级的生活质量。如何实现这些理想呢?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认为,首先,应当消灭私有制度。他们几乎一致认为,私有制度是罪恶之母和万恶之源,是培养私有观念的“学校”,是导致贫富对立和社会不平等的终极原因。莫尔指出,消灭私有制是保证人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他说:“我深信,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么大多数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之下。”其次,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从早期的莫尔到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对商品货币关系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付立叶列举出了商业的三十六大罪状。认为商业社会是一种颠倒的社会,商业与私有制度一起共同孕育了社会道德的败坏和人类极端的个人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设想了许多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具体办法和方案,比如,举办“公共食堂”建立“公共仓库”和“劳动交换市场”,成立“法朗吉”和“合作社”等,排除商品交换关系和货币的作用。他们甚至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用于货币的金银不仅不再受到推崇,而且被用于生产最不干净最不名誉的东西,——便桶溺器和脚镣手铐等。再次,消灭家庭。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认为家庭是私有观念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欧文的说法,婚姻制度与私有制、宗教是“三位一体”的祸害。在莫尔的《乌托邦》岛上,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被纯粹的经济单位所替代,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甚至实行了公妻制度。

显然,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消灭私有制度、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和家庭的主张,以及建立“公共食堂”、“公共仓库”、“合作社”、“法朗吉”的措施,与他们上述理想目标相比,都是第二位的东西,仅具有途径、手段的意义,而且从现在的观点看来,有些主张和措施是脱离实际的,比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主张,建立“公共食堂”的措施,就是完全脱离人类发展实际的;有些主张和措施则完全是荒唐的,比如公妻制。另有些主张和措施则不一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所必需的,比如建立“合作社”、“法朗吉”的措施,就不一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必由之路。再比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就不能消灭私有制度,在社会主义初期就试图消灭“私有”的制度,不仅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必要途径和手段,而且有背于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是无可指摘的,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集中反映了他们那个时代人类的愿望和追求,是他们所设计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但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很大的曲解,人们总是过多的强调他们关于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措施和“制度”的构想,颠倒了这些构想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忽视了他们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方面,比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过的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制度”,以及我国五十年代末期的“公共食堂”办法,就是颠倒两者关系,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以前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全面研究、阐释和批判,把社会主义发展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严密、系统的科学体系。马克思肯定了从莫尔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差别,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

从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就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但是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是相对于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而言的,在很大意义上仅仅是指政治上或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权利,而社会主义的平等要求已经不再限于政治权利方面,也不仅仅限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而是扩展到个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会主义者要加以消灭的不是阶级特权,而是阶级差别本身。社会主义的平等观,不仅是与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相对立的,而是更全面、更深刻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平等的实质是阶级差别,是阶级社会的必然伴生物,不消灭阶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类平等。因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

(二)社会主义就是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重视人的性格、智慧的全面发展,当妇女和儿童走出家庭,变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工人时,马克思一方面感到这是“最可怕最痛苦最可恶的形式”,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家庭解放的曙光。他认为,尽管女工和童工现象,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造成毁灭和奴役的祸根,但在适当条件下,必然会反过来变成人道发展的源泉”,由于妇女儿童走出家庭与生产结合,可能会给她们带来学习、教育的机会,从而会成为“生产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手段”。

马克思对旧式分工所造成的对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表示关注,他认为在旧式的分工下还不是生产者支配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奴役生产者,带来了人的“肉体和精神的畸形发展”。“人的畸形发展与分工齐头并进”,使人“变成畸形物,压抑工人全面的生产志趣和本能”。而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受分工奴役的不仅仅是工人,还包括社会的其他阶层:资本家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所奴役,律师为他的僵化的法律所奴役,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局部性所奴役,为他们终身束缚于某一专门技能本身所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两位伟人认为,应当改变这种严重影响人全面发展的现象,必须“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能力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并最终使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对资本雇佣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表示极大的义愤,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都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资本积累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更牢。”雇佣工人成了资本的奴隶,完全按照资本的意志,在资本的压迫下劳动,自然也就谈不上人的性格和智慧的全面发展了。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所理想的最重要目标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每次谈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时,都要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目标,这表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是“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以达到“每人‘按需’自由的使用”。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不仅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向往的目标,更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理想。

总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为了人,就是为了人本身,就是为了争得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使全人类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马克思知道,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最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之一,就是他发现了社会生产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性作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存在是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联系的,因而阶级的消灭,从而阶级差别的消灭和人类的平等,最终依赖于生产力高度发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阶段,任何统治阶级的存在,从而阶级差别的存在,“将成为时代的错误”,那时,阶级和阶级差别必将最终被“消灭”。

马克思同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最终也只能依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畸形发展的旧式分工的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奴役、压迫和剥削现象,说到底都是与生产力的不够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指出,当生产力水平迫使人们还必须把劳动作为谋生手段,从而奴隶似地依赖于社会分工和雇拥劳动时,人们是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才会“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马克思感到,生产力的发展,在已往的社会条件下,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是受限制的,狭隘的剩余价值生产目的,使生产资料的本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生产和社会福利的两个杠杆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因为生产力和产品要不先转变为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不允许生产力发挥作用”。因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生产力从资本主义限制下解放出来,即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都是服从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即都是为了争得人的平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极大的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服务的。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始终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的。这就是说无论是在什么社会阶段,无论我们在不同的时期政治、理论的任务有什么不同,都不能偏离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都不能忘记了社会主义的这个本质。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是大得人心的,他不仅赢得了广大劳苦大众的支持,而且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同情,因而在世界的不少国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就是在辉煌的胜利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最根本也是最简单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认识偏差,在很长的时期里,不是通过不断地提高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而是一味的长期纠缠于诸如阶级斗争、公有化程度、计划经济、商品货币关系之类的问题而不能自拔,实际上是忘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为了人,为了人本身。忽视了人,就难免失去人心。在这方面,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有着十分惨痛教训的。

邓小平同志是最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提出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领导人。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源于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更一再教导全党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他在多次谈话中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为了“消灭贫困”,“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在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就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党的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人民的富裕生活”,针对多年来在社会主义标准问题上的混乱认识,他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为全党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生活,我们党浴血奋斗了几十年,终于赢得了在全国的胜利,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了使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平等、全面发展和富裕的生活,一句话,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的深厚的生命力之所在。

标签:;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