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RC模式下的老年人行为模式研究论文

CCRC模式下的老年人行为模式研究

谭婷旭1唐立华2 Tan Tingxu1 & Tang Lihua2

(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掌握老年人生活行为的规律,研究CCRC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行为模式以及空间需求变化,并着重分析了居住在CCRC的老年人三种主要行为模式即起居行为,休闲行为,就医行为。基于移动状况分析老年人的起居行为,基于行为类型、活动人数、空间及时间分析老年人的休闲行为,基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支付能力分析老年人的就医行为。有助于对未来养老社区的空间设计能够更好的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 CCRC ;老年人 ;起居行为 ;休闲行为 ;就医行为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增长的国情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质量。而在设计领域其焦点也从关注构筑老年人无障碍居住环境和建造相应的基础设施转为关注老年人的居住生活方式,生活行为,进行以老年人为核心的人性化居住生活方式设计。

3:7灰土拌合→分层铺摊→碾压夯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与整形→混合料碾压→接缝处理及养生→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整形→混合料初压复压终压→聚氨酯胶水涂底→黑色橡胶颗粒搅拌→摊铺黑色橡胶颗粒→碾压成型→测量放线划分区域→搅拌EPDM彩色颗粒→EPDM颗粒摊铺→碾压成型。

1 CCRC

在目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下,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也称呼为“养老社区”[1],它主要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共同为老年人设立,是集合了居住、餐饮、医疗、娱乐、文化、学习等各种功能的养老场所[2]。而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即为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完全自理、需要半护理以及全护理的年长人士在这里都能够获取相对应的居住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对居住和配套服务的要求。完全自理、需要半护理以及全护理的年长人士在这里都能够获取相对应的居住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对居住和配套服务的要求[3]

2 CCRC中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需求

2.1 老年人的特征

衰老是指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从年龄、生理、心理和社会四个方面都有表现。其中,年龄是界定老年人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4]。从生理上说,最明显的体现是老年人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例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变得迟钝[5]。体现在心理方面的衰老就是情感不稳定、兴趣爱好减少、易焦虑不安、适应能力减弱、敏感多疑、容易自卑、易出现偏激心理等不良情绪。社会方面则指人因生理、心理上的衰老发生社会角色的变化,逐步退出社会主力群体,社会地位下降。

2.2 CCRC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需求

2.2.1 基于移动状况的老年人起居行为分析

①从年龄层次来看,高龄老人的行动能力要比轻老年人差,且感知能力的退化更为明显。因此,高龄老人被动就医行为的概率要高,就医行为产生的概率也比年龄较低的老年人要高。

从休闲伙伴人数来看,居住在养老社区的老年人的休闲行为多以2-4人的小群体组团进行,人数较多的群体活动一般是由交际、组织能力较强的老年人、社区负责人或专业机构等进行组织,通常难以自发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性休闲活动[9]

按移动状况来说,完全自理老人移动能力较强,受身体限制小,被称为“自主移动”老人[6]。这一类老人生活行为较为丰富,选择的起居场所类型多样,除了起居厅之外,居室、餐厅、客厅及走廊、户外活动场所等能够停留的场所都有可能成为完全自理老人的起居场所。部分自理老人须乘坐轮椅移动,在某种情况下还需要护理人员的陪同移动,被称为“轮椅介护移动”老人。相较于完全自理老人而言,部分自理老年人在居室内的主要行为类型相差不多,但活动场所变化不如完全自理老人,其所出入的空间类型减少,只能适当地进行社交、休闲娱乐行为,且大部分只能在居住楼层中进行的,除了就寝、就餐外长时间在起居厅停留。并且这一类老人对于通行的要求增加,出入空间必须保证地面障碍较少甚至无障碍。完全不能自理老人一般身体状况极差,无法乘坐轮椅,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卧床不起,被称为“卧床不起”老人,这一类老人它的主要起居场所为卧室。因此,这一类老人对于卧室的要求相较于前两类老人要高,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床上用品特别是枕头和床褥等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同时卧室必须做好通风处理,光线也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状况进行处理。

当地种植的大田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等。当前除了冬小麦播种有少量用肥需求,当地已经基本进入用肥淡季。受化肥价格持续高位影响,加上农产品的价格低,当地农民用肥量有所减少,尤其在施肥结构方面,因尿素的价格大大高于往年同期,所以很多农民尿素的使用量大大降低,相应地,复合肥的使用量有所增加。

光头哥作为美食老饕,在本月初曾前往菲律宾宿务游玩数天。让他感触最深的是,菲律宾当地的很多美食,除了好些小吃外,其实都是为旅游业而诞生的,当地人根本“吃不起”。

从休闲活动空间来看,首先,活动群体的分布受活动空间形态的影响,如老人单独活动多在线性的交通空间,而2-4人的小群体组团活动则多在临近养老社区边界的开敞空间,大规模的聚集活动则更偏向于选择空间尺度较大的公共空间。其次,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问题,其休闲活动空间的范围较小,通常以养老社区及其步行可达地方为主,总体来说活动距离呈衰减规律。另外,养老社区中的休闲设施分布对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空间结构也造成了影响,表现出跳跃式、集中的空间不连续的现象。

从休闲行为类型来看,社区老人一般会选择体耗较小,花费少的休闲活动。经调查,其休闲行为大致可分为体育锻炼、文娱兴趣以及学习活动等类型。社区老人的体育锻炼活动一般是剧烈程度低,且能在社区活动区域内进行的。老年人的锻炼方式通常会兼顾健体和休闲。大部分老年人选择的体育锻炼活动是散步,其余选择了做操、球类运动等。在文娱兴趣的选择方面,社区的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选择的休闲活动类型差异较大。男性老人更偏爱棋牌、体育观览、唱歌等,女性老人更喜欢看电视、听收音机、做手工、烹调、聊天等[8]。学习活动是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调查研究表明,男性学习活动的参与率高于女性,但总体上老年人对于学习活动的参与率不高。学习活动类型通常为看书、看报纸或学习画画、书法等以及社区组织的讲座或社区配套的老年大学等。

图1 老年人休闲行为类型占比图

图2 老年人文娱兴趣占比图

图3 老年人体育锻炼占比图

图4 老年人学习活动占比图

基于上述内容,本文将引入Pareto分析法、Hamming距离测度、加权平均算子方法构建智能变电站装配式建筑造价评价模型。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角色也随之变化,退休后老人的闲暇时间极大增加。因此,休闲活动就成为老年人满足其晚年生理和心理双重需求的重要手段[7]。与年轻人休闲模式不同的是,老年人的休闲方式种类较少,且常处于固定状态,其休闲的伙伴、场所、时间大多都是固定的。因此,分析老人的休闲行为模式,可从其休闲行为类型,休闲伙伴人数,休闲活动空间,活动时间等角度来分析。

从休闲活动时间来看,老年人通常进行体耗小的休闲活动时间较长,其中聊天在老年人日常休闲占的时间比重很高,老年人喜欢在家中或休闲场所与老友、邻居等聊天,三五成群地聊些日常琐事。另外老年人长时间或独自外出都会让子女、社区担心,因此这些因素也都决定了老年人休闲行为的时间短、距离近。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是患病率的预测因子。随着年龄的增加,病理性衰老和退行性疾病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不断增加,他们需要定期主动或被动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10]。一般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就医行为大概率为主动就医;而选择居住在CCRC的老年人的被动就医的概率较高,养老社区会组织社区老人定期检查,集体就医,移动困难的老人也能享受医生上门治疗的服务。目前研究表明,我国CCRC中老年人的就医行为具有三个特点,即被动就医的概率比选择其他养老方式的老年人高,就医地点一般选择社区配备的医院。另外,老年人的就医行为受其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经济支付能力等的影响。

2.2.3 基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支付能力的老年人就医行为分析

起居行为在老年人的居住生活方式中极为关键。起居行为在通俗意义上指人们在日常作息中所发生的的一切行为。因此,老年人的起居行为及起居环境的选择是与他们的身体状况有着紧密关联的。

2.2.2 基于行为类型、活动人数、空间及时间的老年人休闲行为分析

②从性别来说,许多研究表明女性老人通常比男性老人使用更多的医疗服务。男性老人在身体微恙时的忍受程度要比女性老人高,且他们认为看病麻烦、费钱,通常都会选择自我调理或听之任之,直至身体严重不适才选择就医。

③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影响人们对医疗知识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心程度比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高,对医疗机制认知的更多,能够更好的接受健康教育的干预,其自我保健的意识也会越强。

④从支付能力来看,收入被认为是医疗可及性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11]。居住在CCRC的老年人一部分是退休工资较高,能轻松负担养老社区的费用和自己的生活费用,这类“高收入”老年人更愿意接受医疗服务,自愿接受更恰当的药物和治疗,并且对于学习医疗知识的渴望度更高;还有一部分是自身收入不高或没有,由子女负担养老社区费用的“低收入老人”,这类老年人通常主动就医行为的概率较低,并且不愿意花费大量的钱在医疗救治上,对于医疗知识的关注度也较低[12-13]

3 结语

本文根据对具有共性的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适用于居住在CCRC的老年人其日常生活行为发展的节点,对关键节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归纳出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发现老年人起居行为在日常生活行为中比重最大;且因为大部分老人独居或与别人合住居住在社区,通常会觉得孤独,没有安全感,所以休闲行为在日常生活行为中的比重仅次于起居行为。就医行为相较于起居和休闲行为发生的概率最低,且自愿就医和关注医疗知识的老年人更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CRC将成为未来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模式之一。对于CCRC的老年人所面对的居住环境如何达到宜居,本文提供了设计依据,让未来基于养老社区的住宅设计能够更好的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

◎青霉素 使用要注意是否过敏。其实引起过敏的不是青霉素,而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杂质产生的过敏,一般价钱贵的杂质少些,不能清楚是否过敏的建议还是用头孢。常见的有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阿莫西林舒巴坦酯片,克拉维酸和舒巴坦能对付细菌的耐药性。

参考文献:

[1]孙伟,王莉静.养老社区规划与设计[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常璐.辽宁省养老社区中景观的适老化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7.

[3]左思.基于美国CCRC模式下的我国养老社区设计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16.

[4]刘 怡.适用于老龄化社会的地铁导视系统色彩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9.

[5]余运英.老年人心理与行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

[6]单奕.老年人生活照料[M].海洋出版社,2017.

[7]林文洁,吕晓.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社区托老所空间设计研究[J].时代建筑,2012(06):42-47.

[8]潘子一,汪德根.基于家庭结构类型的城市老年人休闲行为与感知差异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7,19(06):18-25.

[9]王琪延,罗栋.北京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04):23-28.

[10]Millán-CalentiJC,TubíoJ,Pita-FernándezS,etal.Prevalence off unctional disability inactivities of dailyliving(ADL),instrumen tala 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 DL)and associated factors,aspredictor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Arch Gerontol Geria tr,2010,(3):306 310.

[11]景巍,杨柳,刘凯,齐宜维.浅谈老年人就医行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93-94.

[12]张继娟,杨舒然,赵蕴.国内外养老居住空间及配套设施的适老化设计研究进展[J].湖南包装,2019,34(01):16-19.

[13]中南林学报:1.张译,杨帆,曾维忠.网络治理视域下森林碳汇扶贫模式创新——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39(12):148-154.

Study on the Behavior Patterns of the Elderly under the CCRC Model

Abstract: Through field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paper grasps the rules of life behaviors of the elderly,studies the life behavior patterns and spatial needs of the elderly under the CCRC model, and analyzes the three types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in the CCRC . The main behavioral patterns include living behavior, leisure behavior, and medical treatment behavior. Based on the mobile situation, the elderly's living behavior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behavior type, numbers of activities, space and time, the leisure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is analyzed. The medical treatment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ir age, gender, education level and ability to pay. It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of space design in future old-age community, so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 CCRC; The elderly; Living behavior; Leisure behavior; Medical treatment behavior

DOI: 10.16771/j.cn43-1247/ts.2019.11.004

中图分类号: TS66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260(2019)11-0016-02

基金项目: 2019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09CZW007):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理性机制与定制模式下的实证研究(19BG13)

作者简介: 谭婷旭(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居产品设计,E-mail:522741248@qq.com

通讯作者: 唐立华(196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E-mail:378905343@qq.com

引文格式: 谭婷旭,唐立华.CCRC模式下的老年人行为模式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11):16-17.TAN Tingxu , Tang Lihua. Study on the Behavior Patterns of the Elderly under the CCRC Model[J]. Furniture & Interior Design , 2019,(11):16-17.

(责任编辑:张 杨)

标签:;  ;  ;  ;  ;  ;  

CCRC模式下的老年人行为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