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坚守、走向民族教育深处论文_白玛泽仁

志在坚守、走向民族教育深处论文_白玛泽仁

白玛泽仁 (甘孜县城关第三完全小学 四川 甘孜 626700)

【摘 要】 关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地势偏远、经济落后、文化制约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为例,意在只要坚持不懈,我们的民族教育一定会得到大的发展

【关键词】 坚守 民族教育 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1-004-02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位东经98°~102°,北纬28°~34°之间。西连西藏,北接青海,东临四川省阿坝州和雅安市,南与四川省凉山和云南省毗邻。总面积为153870平方公里,是四川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藏族自治州,也是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四川省甘孜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帮扶民族地区学校,让民族地区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校教育资源。乡村、牧区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不断缩小,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思想武器,但民族教育又存在着诸多问题。

1、环境因素

少数民族学生从出生起就与其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关系,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形成了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的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观点及知识能力等。而其中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素质﹑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到孩子受教育的质量。大量的事实研究及我自己的观察,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有一定发展,但好多农村地区的学生居住在比较边远的地方,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学生知识面窄,思想封闭,容易产生满足感,缺乏积极进取之心,所以进步较慢。

2、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有些家长自己没接受过教育,

思想落后,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知识,就让孩子辍学在家帮自己干农活或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就来补贴家用让他们出去打工,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的学习时间。这种情况在我初中时经常遇到,没学期开学班里就有同学不来,所以感触颇深。

3、多数少数民族从小到达说的是自己的语言,进入学校所有的科目都要用汉语教,所以学起来比较吃力,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竞争力比较弱,学生自身就不怎么重视教育,好多学生还没上到高中就弃学了,而留下的同学也是比较优秀的,加上竞争力比较小,所以不是所有同学都努力学习,只有少部分真正渴望学习,想走出去的同学努力奋斗,所以最终走出去的学生很少,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4、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而特殊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从事民族教育事业教师的光荣性﹑艰巨性﹑复杂性。 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兼有多种社会身份,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承担着多方面的社会责任,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学生的一举一动,所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发展民族教育应注重的问题

当前,民族性教育在教育理论上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倍受冷落的现状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不重视民族教育是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症结所在,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问题负主要责任。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学习

民族教育地区同样有汉族地区学生学习各类书籍,对于民族地区的教师除了要教好这些知识外,还要不断向其他民族地区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民族教育方法,为我所用,将本民族的教育推向前进。尤其更应该向有民族文字地区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记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文字的编排方式,字型类别,字体意义等内容,来创造自己所在民族的文字。作为没有民族文字地区的管理者,应该成立专门的民族文字工作小组,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民族文字的创造工作。最终将自己创造的民族文字服务于自身的民族教学。留下民族文化的根,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除了要学好汉语科学知识外,回到家还要向长辈学习,学习民族口头语言,学习民族文化。然后带到学校来与其他同学交流,教给老师本民族语言,服务于教师的民族文字创造工作。

2、传承与保留。

民族教育应该传承与保留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满足民族社会和民族个体的需要,担负培养民族社会成员等功能。收集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编制汉语书籍,在学校中进行教学。将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精髓由校园向社会传播,发扬光大民族文化。保留下先组留下给民族地区人民的崇高的精神财富。让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再增光彩。

3、创新与应用

"中西结合,西学中用"、"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在学习与传承之间如何取舍给我们指出了明显的方向。但在汉语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我们坚持"汉民结合,民汉互用"的双赢理念。将从汉语中学到的知识与民族文化中的某些东西结合在一起使用,创出新的文化,以使民族文化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满足民族文化的变化需求,捍卫本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应有作用。

4、回归

民族教育不仅担负着将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而且还应承担起把民族文化回归于本民族的责任。为的是让民族文化同世界文化一起成长、进步,不断提高民族的人口素质,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面貌。作为民族学校教育者就应该给民族学生一个温暖的家,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将民族地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由学校向社会推进。学习--传承与保留--创新与应用的过程,最终都要回归到我们的民族教育上来。为的是要让民族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能有一席之地。别让民族文化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回归到民族文化应有的价值轨道上来。莫使腐朽文化腐蚀了民族文化的根基。

民族教育是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对民族教育的付出都是对教育现代化最大的贡献。我深信民族教育的明天有现代化做翅膀将会飞得更远、更高。

参考文献

[1]、《关于对我国民族教育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张布和2010-10-28

[2]、《民族教育学研究对象和体系浅见》李红杰,北方民族 1992年

[3]马林英,罗凉昭.凉山彝区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

论文作者:白玛泽仁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志在坚守、走向民族教育深处论文_白玛泽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