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市泡沫的内涵、成因及治理_股票论文

也谈股市泡沫内涵、成因与治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泡沫论文,也谈论文,内涵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股市泡沫内涵

泡沫原指形成于水汽中的物理现象。其内部是虚空的,很容易破裂。用于股市,则形容股票内在价值不足,超过了合理水平,过高的股价迟早会象水汽中的泡沫一样破裂下跌。因此,股市泡沫指股价超过了有内在价值支持的水平,股价中含有无内在价值支持的成份。但股票内在价值是什么?如何衡量它对股价的支持?有内在价值支持的股价受哪些因素影响?

股票内在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股东权益即净资产;二是由股东权益产生的收入。股票内在价值可通过市场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转化为价格从而形成有内在价值支持的股价。市场所要求的股票投资回报率由国库券或银行存款利率和股票风险报酬率组成。如果设国库券或银行存款利率为i,股票风险报酬率为r,并设股东权益(净资产)为k, 由股东权益产生的收入为D,有内在价值支持的股价为p[,v]。则

n D[,t] K

P[,v]=∑───────── + ───────

t=1(1+i+r)[t] (1+i+r)[t]

当n→∞时,

n

D[,t]

P[,v]=∑────────

t=1 (1+i+r)[t]

由上式可知,有内在价值支持的股价P[,v]由股票收入流量D[,t],国库券或银行存款利率i和股票风险报酬率r决定。但股票收入流量由公司当年财务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决定;国库券或银行存款利率由货币政策、国民储蓄和新股发行等决定;而股票风险报酬率由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股市政策(制度安排)等引起的风险大小决定。如果设股份有限公司当年财务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分别用f、g表示,货币政策、国民储蓄和新股发行分别用m、s、n表示, 政治经济危机和股市政策(制度安排)等引起的股市风险用h表示。则:

P[,v]=(D,i,r)=(f,g,m,s,n,h) ①

二、股市泡沫成因的理论分析

股市泡沫即股价中含有无内在价值支持的成份形成于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估和对股价支持衡量标准的低估,或者说形成于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上升的过度预期和股价支持衡量标准下跌的过度预期。

根据上述①式,有内在价值支持的股价P[,v]是合理的股价水平。 股价超过了合理水平,即是股票收入流量D的高估、 国库券(银行存款)利率和股票风险报酬率r的低估所致。或者说是对企业当年财务情况f、企业未来发展情况g、货币政策m、国民储蓄s和新股发行n以及政治经济危机与股市政策h等因素实际值的过度预期所致。 它在股票投资中形成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在直接搜集与分析上述股价影响因素的数据和信息(基本面分析)时形成过度预期。二是投资者在运用股票投资技术分析原理(建立在价格与成交量反映一切基本面信息及其能量这一基础上)对上述股价影响因素及其能量进行追踪、分析(技术面分析)时形成过度预期。

则P[,b]>0,即P>P[,v]

可见,当投资者对股票影响因素的预期值与其实现值相等,股价将正好位于有内在价值支持的水平。此时,股市无泡沫。而当投资者预期过度,股票市场价格将高于有内在价值支持的股价,股市形成泡沫。

三、我国股市泡沫成因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我国股市不同程度地出了泡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上市公司当年财务情况的过度预期

。表现对当年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估。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投资者对放松银根、减税等经济政策效果的过度预期。总需求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有一个滞后过程,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产生预期效果。投资者对此认识不足,对当年经济增长和企业财务情况预期过度,给股市增加了泡沫。二是上市公司信息保密性不够。信息在没有公开之前出现了泄露,容易产生谣传和夸张,从而产生过度预期。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泄露较为严重,许多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信息在公开披露之前,市场早有传闻,其股价也已大幅上涨。由于谣传和夸张,股价中包含有过度预期和泡沫成分。

2.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情况的过度预期

。表现为对上市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率的过度预期。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未来发展难以准确估计,想象空间很大。这往往使投资者对有前景的企业过度看好。如近年市场对科技股,资产重组股的恶炒便是例子。无论效益好坏、实际情况如何,凡是科技股,重组股统统大幅上涨。显然市场存在对科技类和发生购并、重组的上市公司发展前景的过度预期。二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透明、低透明。上市公司报表存在财务虚假、隐瞒和遗漏(财务黑箱);财务数据中收入、成本与利润来源不明晰,披露不充分;财务分析定性不定量等都是不透明、低透明的表现。这使投资者不能真实、准确和全面地了解与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从而导致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过度预期。

3.利率下调的过度预期

。近几年,我国连续下调了五次利率。除最后一次即第五次下调之外(该次利率下调信息的保密性工作做的较好),其余四次下调之前投资者都不同程度地对利率下调产生了过度预期。由于利率下调并没有象投资者预期的那么低,每次利率下调信息公布后,股市开始下跌,以对前期的炒得过高的股价(泡沫)进行调整。

4.技术分析过度预期

。由于价格与成交量反映一切基本面信息及其能量,同时由于市场的非完全有效性,基本面信息及其能量不能立即反映而是逐步反映于股价,因此通过股价与成交量的分析确实可以事后判断、分析与追踪股票基本面(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等)变化。但由于股价与成交量信息滞(事)后于基本面信息,它的运用有可能脱离,甚至远离基本面变化,夸大基本面信息能量,从而造成股价过度上涨。我国股市投机现象较为严重。市场对基本面信息提供和分析不够,而对技术面分析提供过多。一些机构利用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甚至虚假信息)独谋或合谋操纵股市,诱使投资(机)者利用技术分析预期股价,跟庄跟风,致使股价持续和过渡上涨,导致股市泡沫。

四、我国股市泡沫治理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对股市泡沫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缩短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时间。我国股市这几年,在中报和年报披露前几个月,投资者都要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预期,以业绩为题材进行炒作。上市公司外部环境的改善、内部管理的加强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启动有可能使半年的生产经营成果发生很大变化,投资者往往由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业绩披露充满想象。如果增加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次数,缩短财务信息公开时间,这将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到上市公司最近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降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盲目想象。可考虑除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中报、年报外,还要求增加季报甚至月报的披露。这将大大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预期的准确度,防治股市泡沫。

2.提高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度。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与经营信息披露不透明、低透明状况,首先,应加大力度惩处上市公司和注会审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虚假编造、隐瞒和遗漏财务和经营信息现象,提高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应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不断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以充分、全面和准确地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第三,财务分析要求定量。对配股和资产重组除要求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与定性分析外,还要提供各项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

3.加强上市公司和政策信息的保密性。信息保密可以避免信息泄露所产生的谣传与夸张,从而避免股价过度预期和泡沫。我国上市公司信息保密度极低,市场传闻纷纷,内幂交易严重。对于这种情况,一是要加强内幂人员证券知识和法规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内幂人员素质。二是要加强监管。股价一有异常波动,就要责成上市公司说明原由。如有信息泄露,立即查明泄露环节和有关内幂人员,并进行严厉惩处。我国虽建立了股价波动预警机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查处一起内幂交易。这说明股价波动预警机制还需完善,监管工作也亟待加强。同时,也要加强经济政策(如利率下调等)信息的保密工作。

4.规范咨询机构咨询内容。目前证券咨询机构对股价技术分析过多,而对上市公司财务、生产经营情况及投资价值等基本面分析不够。这种现状只要持打开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其它媒体便知。上市公司及其投资价值分析谬谬无几,每天大幅版面刊登各家技术分析甚至庄家(操纵者)分析报告。过多的技术分析预期往往把投资者引向寻找庄家(操纵者),从而形成过度预期。因此,有必要规范证券咨询内容,要求咨询业加强基本面特别是企业财务和生产经营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与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等基本面分析报告,控制纯技术分析报告数量,从而控制股市泡沫。

标签:;  ;  ;  ;  ;  ;  

论股市泡沫的内涵、成因及治理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