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生活看初中化学教材的加工技巧_金属材料论文

从学生生活看初中化学教材的加工技巧_金属材料论文

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初中化学教材处理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教材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技巧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材是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媒体,教师对教材的领悟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加工”,使之适合学生发展。然而,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认为“剪裁”和“加工”教材就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对教材进行简单改变,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活动设计上,而很少考虑教材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肤浅,没有领悟教材编排意图,更没有从学生生活的视角去分析教材,使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流于形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即是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要为改造社会生活服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教师处理教材,实质就是要从课程的高度理解和把握教材,用课程标准来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把“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两相融通起来,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一、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化学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

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化学教材处理的过程,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经验的生长点,即儿童的认知水平处在何种程度,需要何种情感体验,有哪些技能需求,兴趣和动机在哪等,找到了这些,就找到了教材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在化学教材处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下面三个基本理念:

(一)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初中化学教材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世界”中找到“影子”,这些“影子”如同知识“介质”,会拉近学生思维与化学知识间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循着“化学源于生活”的思路,从学生生活的视角去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化学教学以生活的本色。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联系起来。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材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为例,探究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对学生而言,“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是陌生的、生活中不常见的,但是学生对“松花蛋”和“食醋”并不陌生。教师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如果把“为什么有苦涩味的松花蛋蘸了食醋以后就变得鲜美可口”作为学习、探究的主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以生活化的取材和生动活泼的编排,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习活动置身于“松花蛋”中的碱与“食醋”中的酸发生反应这样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的动机,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归属和固着新知识,而且还能够对所学知识赋予其意义。用“化学源于生活”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实质上是将学习内容有机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可以感知的环境之中,其目的就是把教材内容“生活化”,这是一个把化学知识情境化的过程。

(二)化学高于生活

化学源于生活,同时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化学知识也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发展,随之也高于生活。同样,化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可能的未来生活。如果化学教材处理取向仅仅定位为“生活化的化学”,只是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就会落入常识的范围,看起来很热闹,实则缺乏有效的化学学科知识教学与化学思维活动,课堂教学就会表面化,化学学科的味道就没有了。因此,教师要循着“化学高于生活”的思路,在繁杂的内容中梳理出化学核心知识,设计核心问题来开展教学,走出“生活化的化学”层面,实现学生的思维重构,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以短短的200多个文字介绍了“金属与氧气反应”。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比镁、铁、铝、铜分别与氧气的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回答:①四种金属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温度是否相同,哪种金属的温度更高?②你认为铁丝的粗细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没有影响?③氧气的纯度与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什么影响?④四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哪种金属最剧烈?⑤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它们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呢?⑥生活中我们用金、铂等金属加工首饰,这些金属是否和氧气反应?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概括得出:影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因素有金属本身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以及金属与氧气的接触面积;Mg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Fe升温后能与氧气反应,Au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因此,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Fe>Au。这样,学生超越了日常生活中对金属的一些零碎的、常识性的认识,获得了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般规律。用“化学高于生活”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实质上是将化学知识从具体的情境中分离抽象出来,成为概括性的知识,其目的就是由“现实原型”向相应的“化学模式”过渡的过程,这是一个化学化的过程,即“去情景化”的过程。

(三)化学服务生活

“生活世界”是“化学世界”的根基与源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与意义最终要回到“生活世界”。为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整合,使化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的学习情景,让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体验感知与观察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化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这些有意安排的环节让学生在无意中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化学,让化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在学习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时,教材设计了如下讨论环节:①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②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而在应用“气体的溶解度”时,教材设计了给鱼塘里的鱼增氧。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妨增加“鸡蛋羹”的做法。“鸡蛋羹”几乎是家里必做的一道菜,但是许多人做出来的“鸡蛋羹”不但有蜂窝眼,而且口感比较老。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鸡蛋羹”制作时“最好是温开水,而不能用冷水”,因为冷水中溶解比较多的气体,加热时会在蛋羹形成许多“气室”即蜂窝眼。增加这样的内容,学生会感觉到化学不但有趣,而且有用。用“化学服务生活”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实质上是将获得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是“去情境化”之后的一个“再情境化”的过程。

二、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化学教材处理的基本技巧

活用教材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出来的全新的理念,它赋予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灵活性。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为例,来说明学生生活视角下的化学教材处理的基本技巧。

(一)重组调整

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一节化学课的教学过程常常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为此,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重组调整,包括教材内容的重组调整、顺序的重组调整、形式的重组调整等等,通过重组调整,让课堂教学的每个板块成为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问题。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环顾家里面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壶、刀、水龙头、电线等都是金属材料;而学生学习上涉及的金属用品也不少,如笔尖、不锈钢尺、圆规、金属文具盒、订书钉、回形针、铁夹、眼镜架;衣服上的金属拉链、金属纽扣,随身带的硬币;教室里铝合金门窗、多媒体设备上的金属材料、电灯、课桌椅上的铁钉等等。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找一找金属材料、课上看一看金属材料、学生说一说使用这些金属材料是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在这里,“找金属”、“看金属”、“说金属”浑然形成了一个教学板块。同样的,教材中的“金属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金属与合金”可以分别独立成块。显然,教材中涉及的“马踏飞燕”、“沧州铁狮子”等有关金属的开发、使用历史就可以调整到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去学习。

(二)扩展延伸

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收入所有能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信息。教材扩展延伸就是对教材的重难点适当扩加个案、增添实验、设计活动,激活教材。对于教材所涉及的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可以作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并使之更生动和更易理解;对于教材所涉及的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点,可以增加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对教材中的活动难度过高内容,设计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活动来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对教材作适当的扩展,决不能被认为可以任意增加教材的分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前提必须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认识合金的特性,知道合金的性能更优于纯金属”是课题“金属材料”的一个重点。保险丝就是用武德合金制成的,家庭电路中为什么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到保险丝,为此,在处理这部分教材内容时,可以增加一个演示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分别把“武德合金”、“铜丝”、“铁丝”安装在电闸盒中,当电路中发生短路或超载,电流过大,导线便会发热时,观察“武德合金”、“铜丝”、“铁丝”的变化,由此让学生理解“武德合金用50%铋、25%铅、12.5%锡和12.5%镉制成的,它的熔点是70℃,比所有成分金属熔点都低”。这样扩展的实验内容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三)替换更新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为此,对于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远离学生生活与知识背景的素材,可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素材去代替教材素材。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内容的生活化和实验用品的生活化来把实验和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这样的替换更新,更能发挥实验的作用,体现出实验的魅力。

“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硬铝片和铝片的颜色与光泽,将黄铜片和铜片、硬铝片和铝片两两互相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是课题“金属材料”中的一个实验。按照教材提供的样本,学生不容易把课本提供的标准的“黄铜片和铜片、硬铝片和铝片”与生活中的这些金属原型联系在一起,由此获得的合金的知识也常常是“惰性”的知识。为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的“黄铜钥匙”、“硬铝钥匙”替换教材中的“黄铜片”、“硬铝片”。这样的处理,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铜、铝的单质硬度较小,不适合做锁和钥匙”,“生活中用到的铜钥匙原来都是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单质的硬度大”。

(四)删繁就简

新课程提出“用教材教”,教材只能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与参考,而非唯一依据,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果。删繁就简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不同的群体经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除或减少,让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删繁就简,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起到准确快速传达信息的功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删减的内容要不影响每单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中考不考的内容就可以删掉。

课题“金属材料”有一张“资料卡片”:“金属之最”;对合金,教材还呈现了表8-2“一些常见的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这些内容比较繁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学习,如“一些常见的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时,可以选择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不锈钢”、“18K黄金”作为合金的代表学习,其余内容可以删减,让通过课后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删繁就简,排除了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一个例子,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教师处理教材时,要积极审视教材,用好这个例子;要敢于加工教材,超越这个例子;要大胆自选教材,走出这个例子。教师要通过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合理演绎、科学整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的个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书本知识生活化,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教学体系,使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标签:;  ;  ;  

从学生生活看初中化学教材的加工技巧_金属材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