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论文_徐容1,梁云香2

徐容1 梁云香2

(1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2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1)

【摘要】目的:对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得50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方法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症状完全缓解率、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在症状完全缓解率、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20-02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ll-inverse retinoic acid and arsenic trioxide 1Xu-Rong 2 Liang-yun xiang

1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ianyang city, mianyang 621000,China; 2Guangyua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guangyuan 628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 trans-retinoic acid combined with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ere selected from the hospital between May 2016 and May 2017,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of total trans-retinoic aci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nd the treatment of total trans-retinoic acid and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dicators such as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total relief time of symptoms, and normal time of blood coagul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ndicators of complete remission of symptoms, complete remission of symptoms, and normal time of blood coagula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in combination with arsenic trioxide treatment of incipient acute early young granulocyte leukemia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the health and lif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with great help,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All-trans retinoic acid combined with arsenic trioxide; Primary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诸多类型中,有一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那就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该病发病病情危急,致死率高。在传统临床治疗中,多采取单独使用化疗手段作为诱导缓解的方法,但是,该疗法的缓解水平有限,患者病情复发的几率大,在早期的临床治疗中,病情危急程度和临床致死率仍然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医学领域针对白血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逐渐的深入,医学研究领域已经对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了研究,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本文通过选取于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为18岁~68岁,平均年龄为(43.58±4.69)岁,其中临床表现为皮肤勃膜出血的患者10例,临床表现为发热的患者1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为19岁~68岁,平均年龄为(43.42±4.39)岁,其中临床表现为皮肤勃膜出血的患者11例,临床表现为发热的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PML两组患、RARa融合基因检测,全部检测为良性。所有患者均符合FAB标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临床特征与血小板、骨髓早幼粒细胞数等一般资料比较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方法治疗:患者每次口服15mg全反式维甲酸,每日3次。连续服用时间依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当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或者患者服药出现全反式维甲酸综合征,立即停药。

给予实验组患者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方法治疗:在500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入0.1%含量的三氧化二砷溶10ml,患者需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此外,患者每次需口服15mg全反式维甲酸,每日2次。连续服用时间依据患者病情而定[2]。一般当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或者患者服药出现全反式维甲酸综合征,立即停药。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症状完全缓解率、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3]。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值)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差异对比

经过治疗,在症状完全缓解率、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主要集中在皮肤反应、头痛等方面。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特殊亚型,其发病率高,并且在所有发病患者中,死于早期出血的患者比例大概在20%左右,致死率很高。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易位患者占了95%以上,会产生嵌合基因PML-RARa,编码PML/RARa融合蛋白。在本实验观察的所有5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PML-RARa融合基因均显示为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有正常核的患者仅占15例,占比为20.00%。当然,这个检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准确,其受到染色体检查水平敏感度不如分子水平敏感度有关,同时也与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条件有关。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败絮并,是通过对PML/RARa融合蛋白的调节,对RARa和PML起到诱导分化的作用,三氧化二砷能够促使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在拿动物做实验研究阶段,已经表明,将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二者联合起来应用,可以起到协同分化的促进作用。同时可避免交叉耐药性,进而能够更加促进两者之间的敏感性。在临床实践的相关报道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本研究中,将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联合使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际疗效,比单纯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或三氧化二砷的实际疗效要好。这就显示出了联合用药的优势。从而能够更早的减轻炎症,纠正凝血障碍。

一直以来,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临床不良反应也是被广泛关注的课题,全反式维甲酸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RAS,三氧化二砷的临床不良不良反应多与全反式维甲酸不良反应类似,但是不良反应效果较轻。二者联合使用,是否会加重不良反应的毒性,是否会对患者产生更大的伤害,到目前为止,还是临床实践中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50例患者的临床对比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联合反应的临床不良反应并不比单纯使用一种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要更增加毒性,而且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是可以调控的。通过适当程度的处理,其不良反应可以逐渐的消除。但是受到样本小的局限性,针对不良反应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的支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症状明显,即明显的出血现象。全反式维甲酸针对肿瘤细胞而言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和调亡,但是单一使用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4]。而三氧化二砷通过干扰巯基酶的辅助作用,能够对肿瘤恶性细胞的繁殖进行破坏,促进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的调亡过程,从而降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致死率。

综上所述,传统临床治疗中,多采取单独使用化疗手段作为诱导缓解的方法,但是,该疗法的缓解水平有限,患者病情复发的几率大,在早期的临床治疗中,病情危急程度和临床致死率仍然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医学领域针对白血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逐渐的深入,医学研究领域已经对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得50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对比实验,整理症状完全缓解率、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对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董中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8例临床分析[J].智慧健康,2017,3(15).

[2]马永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9):145-146.

[3]吴晓丹.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

[4]陶晓明,冯翠,李虎生,等.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26(1):18-21.

论文作者:徐容1,梁云香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论文_徐容1,梁云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