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谢德秀

(凉山州冕宁县中医院 四川冕宁 6156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诱发急性胆囊炎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近年来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试验样本,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25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建立研究模型,对患者感染状况进行分析,梳理患者病例资料后分别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样本中有52例(20.80%)研究个体出现感染情况,对受试个体的年龄、性别、病史、白细胞计数等7项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证实所有观察因子均是急性胆囊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项研究要素间无关联性,是致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有糖尿病史的老年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且诱发感染的因素多,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诊疗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Xie Dexiu

Central hospital,mianning county,liangshan prefecture.Sichuann Mianning 615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Selection methods:in recent years to the hospit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as the test sample,carding analysis of case data,selected 250 patients with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search model,analyze the patient infection status,after combing cases data line,respectively,the single factor and multiple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the study sample in 52 cases(20.80%)of the study appear infection status,for the individual's age,gender,history,white blood cell count seven risk factors such as single factor analysis,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all observed factor is a risk factor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infection(P < 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ven factors,which w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disease.Conclusion:for older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diabetes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with higher risk of infection,and induce infection factors,need to tak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Key words]:acute cholecystitis;Risk factors;Correlation analysis

急性胆囊炎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临床上对于其病理学特性的研究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当致病菌进入人体胆囊组织后将诱发胆囊管病变,随着病菌的增殖和发展最终诱发急性胆囊炎病症,有统计数据指示,该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在男性、女性个体中发病几率不均衡,女性群体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群体;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患者多主诉阵发性右上腹疼痛,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将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胆瘘、胆囊穿孔等病症;有学者指出,急性胆囊炎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感染症状,但在治疗中对胆囊进行了手术切除,这将引起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感染性疾病,多数患者伴有发热、恶心等自觉症状,部分感染患者甚至出现白细胞水平迅速升高,给后续治疗和病情转归带来挑战[1]。我院在该病的诊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来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和档案信息,对符合研究条件的25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各个危险因素在诱发急性胆囊炎感染中的致病作用,现将具体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7年12月期间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试验样本,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排除精神异常、妊娠期妇女等特殊群体,挑选出25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在征得患者或家属许可后建立研究模型,对患者感染状况进行分析,梳理患者病例资料后分别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样本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85:165,;年龄范围为30~73岁,在既往病史方面,有99例患者有糖尿病史,有47例患者有肝硬化病史。对所有研究个体均进行了胆囊的手术切除治疗,并且严格按照临床病理学程序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

1.2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在手术后的体征状况及自觉症状等指标水平的波动情况评判患者的感染情况,具体评判标准如下:(1)术后观察患者术口愈合情况,若切口肉眼可观察到呈现出红、肿的症状,且患者能明显感觉到术口热、痛等异常情况,则证明患者术后感染;(2)在对手术深部切口进行穿刺试验时能够引流出脓液等炎性物质,则可证明患者术后感染;(3)在术后患者切口自行裂开,患者持续高温,体温超过38T,且术口伴有溃烂流水现象,则可判定患者术后感染;(4)对患者术口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发现细菌培养呈现阳性,则可断定患者术口感染[2]。

1.3方法

对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档案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中严格依照全国临床检验的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推进,借助国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进行病原菌的检测,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对所以研究个体进行药敏试验。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手术室及病房均采用“6S”管理模式,避免治护环境对研究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由感染科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每天填写感染情况检查表,确保记录信息的准确有效与完整。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以%表示,行χ2检验,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状况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接受全面的病理学检测,检测发现有79例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呈现明显升高现象,有94例患者的体温出现异常情况,体温有明显的升高情况。对所以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有52例患者出现了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0.80%。

2.2单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情况等7项研究因素均是引发急性胆囊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高脂类食物的摄入量不断增加,在体内油脂代谢过程中给人体肝胆等器官造成较大负担,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凑的加快,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都给身体内循环造成破坏,因此综合多种因素促使了急性胆囊炎发病率的不断增高[3]。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上发病急,一旦发病需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发展中将给人体内循环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有统计数据指示,该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在男性、女性个体中发病几率不均衡,女性群体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群体;国外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结果已证实,胆囊组织的病变与雌激素的分泌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这也解释了胆囊炎病症在性别间的不均衡性-女性发病几率远高于男性[4]。胆囊炎患者往往伴随胆结石,随着结石的逐渐增大,需要借助手术进行切除,这将增加了术后患者感染的风险性,因此临床上对于单纯的胆囊炎患者仅需要做消炎利胆治疗,而对于伴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则作手术切除治疗。但由于术后患者往往有着较高的感染风险,为后续的治疗和病情转归带来了较大挑战,在临床治疗中往往不受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接受[5]。因此,对于诱发胆囊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研究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病情的转归[6]。

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接受全面的病理学检测,检测发现有79例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呈现明显升高现象,有94例患者的体温出现异常情况,体温有明显的升高情况。对所有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有52例患者出现了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0.80%,结果指示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术后的感染率仍保持了一个较高水平,增加了患者术后恢复的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女性患者自身生理特征及机体免疫力均较男性患者较差,尤其是对于伴有其他病史的老年妇女患者,其综合身体机能差,往往在术后成为了感染的对象,加之病原菌的接触较为频繁,也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性。

通过对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情况等7项研究因素均是引发急性胆囊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为了提高本次研究的科学准确性,避免在研究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研究结果不实,本次研究基于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又对患者的7项基线资料做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情况等7项研究因素之间无关联性,是诱发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急性胆囊炎病症在老年患者群体中的较高发病率,随着人体机能的衰退,各项免疫力减弱,所以一旦老年人罹患急性胆囊炎将增加了治疗的不确定因素,若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将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性。

本次研究结果与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即年龄超过40岁且具有糖尿病或其他病史的女性是罹患急性胆囊炎且合并胆囊结石的高发群体,这与女性雌激素的分泌有着密切关联,也与男女在日常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性有关,这些差异性也造成了女性在胆囊炎的发病概率及术后感染的概率方面均高于男性。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自主神经发生功能性病变,造成了胆囊收缩功能受限,从而为病菌的积累和增值创造了一定得空间,因此本次研究结果指示有糖尿病史的老年妇女罹患急性胆囊炎的概率及术后感染的概率均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有糖尿病史的老年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且诱发感染的因素较多,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诊疗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明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40):7954.

[2]张开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04):54-55+61.

[3]金菲亚,刘秋霞,刘慧,夏永泉,尹泽亮,李书会.急性胆囊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0):2279-2281+2285.

[4]刘永霞,李学红.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分析[J].新疆医学,2016,46(05):584-586.

[5]高聪,张宇,刘兵,唐立.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胆管损伤临床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9(01):82-85.

[6]沈建伟,邵志江,珊巴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J].山东医药,2018,58(02):46-48.

论文作者:谢德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急性胆囊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谢德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