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论文_周晓芳

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论文_周晓芳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 061000

【摘 要】目的:探究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研究对照方式,抽取我院硬式内镜损坏器械200例进行研究比较,观察我院器械使用损坏度和灭菌情况。结果:研究后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程度及灭菌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器械维护和消毒灭菌均合格。结论:分析硬式内镜器械损坏因素有利于更好的对损坏器械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硬式内镜器械正常使用。

【关键词】硬式内镜;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硬式内镜是治疗用的输尿管镜、胸腔镜、腹腔镜、胆道镜、宫腔镜、关节镜等。器械精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器械损坏会造成医院很大的经济损失,加强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洁、消毒及灭菌质量的管理,会降低器械损坏的频率而减少医院经济开支[1-2]。因此,本文针对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硬式内镜损坏的器械200例进行研究比较,硬式内镜器械损坏中出现的情况有①腹腔镜目镜:使用过程中发现镜片内起雾,视线不清晰,在工程师检查下为镜头密封胶老化进水,能进行修理。②膀胱电切镜目镜:在电切术使用过程中,护士错误连接目镜及各种导线,护士在检查各种导线连接过程中绊倒,线路缠绕致电切镜掉地,目镜弯曲,视线弯曲不畅,检查后能进行修理。③鼻窦内窥镜目镜:在整套器械常规进行终末处理后,因目镜直径小于篮孔,护士在放置过程中有倾斜现象,导致目镜滑出,视线变模糊,是为光玻璃柱部分断裂,检查后建议更换目镜。

1.2损坏因素

1.2.1硬式内镜器械使用、处理的环节多,经手人员多,出现损坏无法判定损坏原因:如背对背交接,中间交接环节多,不易掌控;手术前和手术中经手的人员多。

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护士和手术医生未经过专业系统化培训,对腔镜镜头和器械的结构不了解,功能不熟悉,操作不当造成损坏。在使用腔镜操作过程中,擅自简化操作程序,甚至应急时就不规范操作,想当然认为操作正确,导致目镜损坏。护士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未及时分离各个部位的连接线,未按无菌原则处理导线,腔镜终末处理时,未使用操作台或器械车、以及带网孔的腔镜专用运输篮筐,致腔镜目镜滑出或卡坏。

1.2.2灭菌方式的改变:有些腔镜器械原先采用戊二醛浸泡灭菌,后又改为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导致器械外绝缘层变形或脱落。而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能更换灭菌方式,避免器械表面绝缘及镀层和灭菌物质起化学反应,导致器械绝缘层变形或脱落。

1.2.3硬式内镜管理人员不固定,更换频繁,出现问题,不易责任追究到人,这也是硬式腔镜器械损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维护内镜缺乏认知 护士没有把维护内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只对内镜做简单的维护,未注重细节管理,对潜在的损坏因素评估不足,缺乏观察力和预见性。

1.2.4没有合适的运输工具及装载网筐。大部分硬式内镜器械都有绝缘层,若不分层摆放和固定,堆放在一起,互相之间碰撞,易造成器械绝缘层划损,硬式内镜器械比常规手术器械长,没有运输工具,徒手直接取送,稍有不慎滑倒或被碰撞,易损坏。或者运输工具过小,器械不能平放,运输过程中易损坏。对科室和专业人员培训考核不当 护士缺乏腔镜维护及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专业素质较差,没有按照正确的规范进行操作,对精密光导系统缺乏理解,不能做到轻拿轻放、固定存放。

1.3防范措施

1.3.1规范硬式内镜的交接,使用科室医生手术结束后与手术室腔镜专管护士一起检查镜头及器械的完好性,确认没有问题双签字,经污梯交于消毒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清点并检查腔镜目镜及器械的完好性确认签字。加强内镜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在使用内镜器械前要认真学习器械操作使用的相关说明,做到熟读看懂,认真听内镜厂家工程师讲解内镜器械相关结构及在术中使用、清洗、包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器械清洗前的拆分、消毒灭菌方式及包装前的组装方式,目镜清洗和维护方式等具体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 经硬式内镜器械的厂家确认,能够通过高温、高压的器械首选高压灭菌,对不能通过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应采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方式,没有特殊情况不能更改灭菌方式,避免器械损坏,提高灭菌正确率,做到安全可靠又环保。器械进行热力消毒灭菌时应控制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或者是国家卫计委认可的消毒灭菌药械。

1.3.3配置合适的装载网筐和运输工具,根据硬式内镜器械数量和长短,量身定做多层网筐,内置硅胶防护垫,能保护固定器械及附件,器械能规范摆放和固定、并且能够一目了然,避免意外碰撞、器械放置不稳定而摔坏,防止腔镜目镜松动脱轨或损坏。锐利器械采用保护套,不常用的器械单独包装,放置到容易拿取的地方,利于器械运输、固定存放方便使用。

1.3.4安排专业的人员管理 设置专职专岗的专业人员管理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设备并负责交接和参与手术,使用后交与消毒供应室专业人员进行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保养。消毒供应室专业人员到手术室跟台手术,了解器械的用途、结构等并经过严格的专业性培训或进修,有高度责任心和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能掌握硬式内镜器械的用途、拆洗及安装的方法。

2结果

2.1两组硬式内镜器械的损坏程度

对照组的各项硬式内镜器械有54例,损坏率为27.00%,经研究观察,研究组的各项硬式内镜器械有50例,损坏率为2.50%,而各项硬式内镜器械的维护能力均达到100%合格率。

2.2两组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灭菌情况

经研究观察后,研究与对照组各采样的30例进行监测,两组均无细菌生长,清洗整洁,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均合格率为100%。

3讨论

膀胱镜和腹腔镜的腔镜器械容易损坏,易藏污纳垢是侵入细菌性较高风险的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功能完完善备用状态及灭菌水平[3]。硬式内镜手术器械与普通手术器械相比,管腔长而细,结构复杂,不规范保存就会生锈及损坏,而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会导致灭菌失败,灭菌不合格的器械使用与患者,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4-5]。因此,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及硬式内镜器械交接制度,分工明确后,增加专职人员的责任心及慎独精神,利于发现器械损坏因素并加强防范,避免重复发生器械损坏的情况。

回顾性分析采用研究对照方式,抽取我院硬式内镜损坏的器械200例进行研究比较,观察我院器械使用损坏度和灭菌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硬式内镜器械的损坏程度与维护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分析是:根据医院器械使用需求,定期检查医院所使用的器械,安排工程师定期培训,器械的使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加专职人员系统化的专业培训,防止在术中使用不当或误操作导致器械损坏。定期对器械进行维护保养,并进行跟踪检查,发现器械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换,保障手术能顺利完成。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经研究观察后,研究与对照组各采样的30例进行监测,两组均无细菌生长,清洗洁净度高,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均合格。其原因分析是:专业人员能够做到按正确的方式进行清洗,避免了清洗方式不当或不及时造成的器械污染,不轻易改变灭菌方式,按照硬式内镜正确的灭菌方式进行灭菌,利于延长器械使用期限。正确的清洗方式同样能有效的降低器械的损坏程度,增加器械的使用寿命;配备合适的装载网筐和运输工具可以避免器械在清洗消毒灭菌和运输过程中损坏。能全过程的控制器械损坏,确保器械处于功能备用状态,使科室做到增收节支,避免给医院经造成不必要浪费,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但本研究并未对两组硬式内镜器械后期医院所得观察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因此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硬式内镜器械的防范措施,可有效的保证硬式内镜器械的合理使用,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益,降低患者在术中受到感染的几率,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翠莲,叶春芬.硬式内镜损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J].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专刊,2012,10(26):251-252.

[2]江婷,夏小莲.精细化管理优化硬式内镜器械处理的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2):1356-1357.

[3]赵碧春,贾智华.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855-856.

[4]刘芳,包装图册在硬式内镜集中化管理中的质量控制[J].江苏医药.2014,40(21):542-543.

[5]张有英,吕青.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硬式内镜器械的细节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52-253.

论文作者:周晓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论文_周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