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以康马县为例论文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以康马县为例

张哲宇

(西藏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需求由物质层面逐步在向精神层面转变。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既具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又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要地。西藏人民的幸福安定关乎我国的国家稳定与富强。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西藏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人民的关注点逐步向文化上转移。因此,在西藏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西藏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断发掘民族文化精髓,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成为西藏发展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民众需求;民族文化

我国《十三五规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提出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送地方戏、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读书看报、少数民族文化服务、参观文化遗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全民健身服务[1];加强以县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立总分馆制度,整合城乡的资源,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广播服务要更贴近民众的生活;推行全民阅读机制的建设,重点推行农家书屋的更新工作、在民族地区要推动少数民族的出版物和双语出版物的发行;推行全民健身、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育健康锻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在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的西藏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2]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队伍的建设、健全设施网络等方面促进在西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长久以来的目标,我国中西部的民族地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一步完善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民族地区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一、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康马县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南部与不丹王国接壤,作为边疆县的康马县平均海拔4300 米,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康马县的面积为6176平方公里,东西长108 公里,南北长78 公里。人口数量约为4 万人,康马县县域内居住有藏族、回族、汉族。其中以藏族人为主,占总人口百分之85以上,现有 8个乡、1 镇、47个行政村。

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由文广局、文化广电服务站、电视台、电影放映队、民间艺术团、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机构提供。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现阶段康马县4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取得优秀成果,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在康马县47个行政村的覆盖。在文物保护方面,全县境内共有30 处文化保护点,其中属于自治区级重点保护的有4 处,2017年康马县争取专项资金对南尼寺、艾旺寺、地理寺、郎东庄园进行文物抢修与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康马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 项分别是南尼果谐、曝拉谐庆。2017年组织开展了以“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和“非遗进校园”活动15 场,受益人数达到6000多人次。在广播电视方面,2017年国家投入200 万元建设70米的铁塔,康马县实现了广播全覆盖;“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在47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在文艺文化活动方面,2017年康马县积极开展文艺文化活动共完成“四讲四爱”巡演、自治区文化厅举办的扶贫攻坚巡演、“笑星汇”演出、3.28 文艺演出、康马县喜迎党的十九大专场文艺演出等各类主题文艺下乡巡演活动共70多场次,受益干部群众达到56000多人次。

二、公共文化供给模型

在政府单一制供给中,县一级的文化广播电视局的工作人员是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拥有国家正式编制,由于工作繁忙和部分工作人员驻村,因此面临着人手紧缺的问题。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工作人员多数为兼职人员,这些兼职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知识。在乡村缺乏文化辅导员,有些行政村甚至还没有设置文化辅导员;农家书屋工作人员基本为兼职人员或一些驻村工作队的人员兼任。乡村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由村委负责。

图3-1 公共文化供给模型

通过调查走访也得知民众基本没有参与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测评,缺乏帮助政府提升服务质量的意识。许多民众认为应该知足,尽管有些服务自己并不十分满意但是也不愿意提出自己的意见。政府因无法评估民众的满意度,只能以每次活动参加的人数多少和场馆的接待人数作为考评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一个标准。西藏地区人口较少,且藏族人民热情好客,一般有文艺演出或者电影下乡等活动都会蜂拥前往,遇到无法欣赏的作品时,公共文化服务往往就会变成一种“茶花会”成为民众们聊天的场所,失去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电站锅炉炉内燃烧产物对受热面的传热以辐射为主、对流为辅。燃烧产生的烟气具有光学厚度,高温烟气的辐射能在空间所有方向上被吸收与反射[10-11]。在BRL设计参数下,燃用设计煤种,对于固定炉型,炉内理论燃烧温度不变。由能量守恒定律,炉内辐射换热量越大,炉膛上部受热面烟气所携带的热量越少,此烟气温度越低。把进入炉膛上部受热面前的烟气温度定义为屏底温度,则屏底温度反映炉膛辐射吸热量与尾部受热面对流吸热量比例的变化。

在模型中可以看到当民众接收到公共文化服务后应该产生两种反馈。第一种反馈是对本次供给的满意度进行反馈,是对本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一种考评机制,对是否继续供给和供给程度进行参考。第二种反馈是民众需求的反馈,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时对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期待表现。此模型形成一种循环,目的是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应民众需求,做到供给及时有效。

勘查区位于和什托洛盖中—新生界断拗型盆地的中东部。区内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赋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赋存A煤组煤层)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地层(赋存B煤组煤层)。

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康马县目前对公共文化服务重视度不够,又因康马县处于西藏地区维稳工作的重心,且公共文化服务的考评机制较为单一,许多公共文化设施无形中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

三、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之处

(一)康马县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的影响

康马县首先要做到的是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保证各级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人数稳定,且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建立岗位考核制度。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把编制作为鼓励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奖励,要将兼职人员转变为全职人员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乡村一级中“农家书屋”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现阶段的重要阵地,一定要设立专业的文化指导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职位;发挥大学生村官、驻村队伍和文化志愿者这些群体的作用,要建立文化指导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与大学生村官、驻村队、文化志愿者的交流机制,让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真实有效。作为民族地区的康马县一定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凸显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康马县应当建设专项资金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员。

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马燕霞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要根据民众需求采取适合的供给方式和适合的供给内容”[3]理解,绘制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型:

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县一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有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但是乡镇一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多数为兼职,如在乡镇的公共文化站工作人员很多还兼有其他工作且大多是专业不对口,经常会导致民众的文化活动暂停或者延后。乡村一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依靠村委组织,但是村委对文化建设没有足够的意识,重视程度不高,活动的组织基本是靠村里的个别文艺骨干,导致文艺活动创新度低下,成为了只要求数量不去关注质量的服务;驻村工作队虽然会承担部分乡村文化建设的职能,但是驻村工作的重心重点并不是文化建设且经常要忙于乡村其他工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如果供给主体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当公共文化服务的接受者在接受这些服务时会产生不良情绪,如果长期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接受者逐渐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失去信心。

(二)康马县供给模式的影响

康马县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为单一的政府供给,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如康马县建设“农家书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可以使得每个行政村无论离县城距离远近都可以建立农家书屋。但是,单一制供给模式也存在着缺陷,如“农家书屋”建设已经完成,却存在“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低下,“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新速度较慢等情况。公共文化服务是受供给主体和供给模式影响的,当供给模式僵化后会直接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

(三)需求表达机制尚未建立

公共文化服务所服务的对象为民众,其服务内容应当以绝大多数民众的选择为衡量标准,这就造成一种困境,民众的需求往往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且每个人的需要也不会完全一致。从个人公共文化需求角度上是无法正确判断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表达”往往会被忽略。

在康马县文化广播电视局调研发现,工作人员很少收到民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表达。在与民众进行交谈时发现,康马县民众大多没有意识去表达自己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还处于“提供什么服务就接受什么服务的状态”。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对症下药”取决于公共文化服务接受者的评定,如果接受者与供给者之间失去交流与互动,会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变成一种“形式服务”,所以公民的参与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会显得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企业要想在竞争的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切实提升自身自动化的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智能技术的创新并且做好实际应用,才能保证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四)未建立供给满意度评价

康马县2018年已经兑现每个文化站5 万元的经费并为每个文化站提供设备、文艺下乡活动举办70多场、电影下乡1500多场、为每个行政村每村发放1 万元的活动经费,可以看出康马县政府重视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方面的投入。但是在与民众进行交谈时,发觉民众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并不是全部认可,如一些民众认为在文化站中没有供她们排练《南尼果谐》的舞蹈排练室;“农家书屋”找不到民众所需要的书籍;一些上了年纪的藏族民众认为文艺下乡应凸显藏族的文化,电影下乡也应当多放映一些藏语电影,因为有些汉语影片藏族人民接受度较为缓慢。

其中公共文化供给内容是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所影响。公共文化供给主体按照非盈利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组织、第二类是指的是文化企业组织、第三类指的是民间社会组织。供给的方式一般分为:单一的政府供给模式、混合供给模式(由政府和文化企业组织、民间社会组织共同完成)。

(五)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力度不够

在康马县“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中调查得知,尽管每个乡镇建立“文化站”都已经过去一年时间,但是来文化站活动的人群总是固定人群,很少有新鲜面孔出现。而在“农家书屋”调研得知,农家书屋使用者一般为在校学生使用,一些涉及农牧的书籍很少有人翻看。

与相关工作人员和民众交谈得知,许多民众并不知道存在“文化站”、“农家书屋”等这些机构。许多藏族民众眼中,一般政府开办的场所都是严肃的办公场所,很少会有“文化站”、“农家书屋”这些机构的存在。第二是许多民众尽管路过“农家书屋”、“文化站”但是并不知道可以免费享受服务。再者西藏地广人稀且交通不便,使得一些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不理想。

优质护理是护理体制和结构的改变,以患者为中心,对护理流程进行了细化和优化,让护理的效果更加突出。此次研究中,护理模式得到了深化改革,加强护理职责的落实,提供优良的护理服务内容,提升护理水平,对护理责任进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病症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的住院结果得到改善,这些都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转变,对优质护理模式进行了创新和纠正,提供了更好的住院环境,让患者的住院体验更加的舒适和温馨,减少了住院导致的紧张和不适感。

四、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改善措施

(一)供给主体的改进

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与临床检验实际工作有一定脱节,主要表现在:(1)教学计划和内容中公共科目所占课时过多,临床课程比重太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不足。(2)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堂教学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没有把临床实例很好地引入到教学中来。此外,现代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而当前课堂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明显偏少。

目前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只有单一的政府供给,而非盈利性的文化企业组织供给和社会民间组织供给还未建立。根据美国行政学家登哈特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中主要观点:政府的服务对象是公民,政府在工作中应该追求公民利益。登哈特认为政府并不是“掌舵人”,政府所承担的角色应该是“调停者”,这就需要政府要建立公民与政府之间以及公民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互信关系。新公共服务理论并不是要直接给民众提供服务,而是组织各方力量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强调公共责任的承担,政府要做到引领长远战略规划的作用。[4]康马县政府应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不能只单纯的从服务人数和服务次数进行考评,应当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的考评标准。应发展本地区的文化企业和扶持社会民间组织,将原先的政府性单一供给转变为混合供给。康马县文化广播电视局要建立连接群众的通道,使得供给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交流互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公共文化服务专业性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保障。如今西藏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在人才上面临着现有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数量不足和缺乏公共服务专业性人才等问题。

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的价值逐渐显现。许多地区的农民没有积极参与到农村土地确权中的意识,但是当地政府以及一些团体已经开始从事农村土地确权的宣传,实际操作也存在某些操作不合理的情况,这会对后续农户进行土地流转造成严重的阻碍,让一些本身弱势的农民受到一定的打击,甚至会成为影响农民谋生的问题[3]。

康马县尚未建成有影响力的文化类企业且民间社会组织供给力量薄弱,现阶段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以政府的单一制供给为主。

2.1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

(三)建立民众需求表达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所服务的对象是全体民众,但是由于每个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不同,会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使得各级政府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时,存在机械性的完成任务,较少考虑民众的真正需求。

在西藏地区统计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更是面临着困难,一是民众还未培养起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述说自己需求的意识。二是各级政府接受民众述说渠道只有机构门前的信箱等较少渠道,但因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使得信箱可以采集到的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和建议的信息少之又少,难以让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进行有效的判断。

所以在康马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要根据地方发展特点,乡村可以让“农家书屋”管理员和文化辅导员统计村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意见,一年两次汇总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意见,并与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文化志愿者、村委进行开会讨论,选取10 条可以代表大众需求的建议进行上报到乡镇。乡镇收集每个行政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意见进行综合评审,开会讨论选取其中20 条能代表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建议进行上报到县级。县级根据上报回来的信息,做出工作部署。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目前,大多数爱好者手中的单反和无反相机使用的都是与APS-C胶片相同尺寸的数码传感器,尺寸约为24x16mm。而全画幅传感器的尺寸则与35mm胶片相同,约为36x24mm。换句话说,全画幅传感器的面积是APS-C传感器的2倍多。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工作

现阶段在西藏康马县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应当放在让民众知道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的是什么;让民众明白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是无偿的。

乡村一级可以在村民大会上进行介绍公共文化服务具体内容,着重介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工程“农家书屋”,帮助民众完成书籍的借阅;乡村文化辅导员和“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要积极主动的为民众宣讲,重点是要帮助民众完成几次活动的参与。乡镇一级可以通过广播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并在文艺演出和电影下乡等活动中介绍本镇的公共文化服务都有哪些基础设施和近期的活动内容。县一级要运用媒体手段通过电视台进行宣讲,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基础设施和近期活动可以快速的传达给每一位民众。

五、结语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西藏的大力投入,各个援藏省份的倾力帮扶,西藏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如何使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让西藏的公共文化服务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康马县是我国西藏地区的一个边境县,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研究康马县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提高康马县民众的文化素质,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可对西藏其他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产生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EB/OL][2017-3-1].http://www.gov.cn/xinwen/2017-03/01/content_5172248.htm.

[2]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西藏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2015-2-25].http://www.xizang.gov.cn/.

[3]马艳霞.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3):137-143.

[4]杨政昌.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前沿,2008(05):104-106.

[5]李国新.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责任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6,35(04):4-8.

[6]刘佳云.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2):39-46.

[7]柯平,彭亮.欠发达地区民族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以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8,38(05):12-18.

[8]白维军.流动公共服务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J].民族研究,2017(03):14-26+122-12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Border Minority Areas——Taking Kang Ma County as an Example

ZHANG Zheyu
(School of Management,Xizang Minzu University,Xianyang,Shaanxi 712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China,people's needs are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material level to spiritual level.Tibet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border of China,with its locally unique culture,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lace of our country.The happi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Tibetan people are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of our country.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ibet's economy and the inclination of China's policies,the happiness index of Tibetan people has been rising,and the focus of Tibetan people has gradually shifted to culture.Therefore,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Tibet's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a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ibet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Tibet,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people's needs;national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Q24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673(2019)01—0009—05

收稿日期: 2019—01—07

作者简介: 张哲宇(1995— ),男,山西长治人,西藏民族大学17 级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黄 军

标签:;  ;  ;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以康马县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