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43例效果观察论文_赵晓霞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北京 102200)

【摘要】 目的:对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因为胎粪污染导致发生窒息的新生儿43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复苏方法,观察组采用新法复苏。对两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成功率、病死率、转新生儿科治疗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时间、转新生儿科治疗数等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胎粪污染导致窒息的新生儿使用新法复苏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病死率,降低新生儿因为窒息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新法复苏;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116-02

新生儿窒息是由生产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发生缺氧的过程[1]。新生儿窒息的主要病理和生理改变为低氧血症、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症等,是导致新生儿致残致死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容易导致新生儿发生脑瘫以及智力障碍[2]。新生儿的窒息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且很多窒息都是由于胎粪污染所导致的。本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因为胎粪污染导致发生窒息的新生儿43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复苏方法,观察组采用新法复苏。对两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成功率、病死率、转新生儿科治疗率等进行比较。旨在对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年12月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因为胎粪污染导致发生窒息的新生儿43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患儿,男12例,女10例,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30.4±2.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复苏方法。观察组21例患儿,男12例,女9例,产妇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为(31.2±2.7)岁,观察组采用新法复苏。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复苏方法,当发现羊水中出现胎粪污染时,对新生儿使用吸耳球或者吸痰管进行吸痰。胎粪粘稠时可考虑气管插管。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新法复苏,新生儿出生时羊水内有胎粪污染,且有呼吸抑制肌张力差和(或)心率小于100次/分。即无活力,应立即气管插管儿吸引胎粪.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成功率、病死率、转新生儿科治疗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时间、转新生儿科治疗数等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述。

表1两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成功率、病死率、转新生儿科治疗率等的比较[n(%)]

3.讨论

新生儿的窒息是导致新生儿出现死亡和残疾最为主要的原因,而胎粪污染导致的新生儿窒息也极为常见。相对于传统的复苏来说,新法复苏在复苏过程中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密切的观察,反复对新生儿的肤色、呼吸以及心率等进行观察和评价,保证新生儿的活力[3]。而且建立有效的呼吸是窒息新生儿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产妇在分娩时,护理人员就应该准备好抢救窒息所需要的器械,防止发生意外。本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因为胎粪污染导致发生窒息的新生儿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新法复苏与传统复苏的成功率与新生儿的病死率差异不大,但是通过新法复苏对窒息患者进行抢救,抢救所需要的时间更短,转新生儿科治疗的患儿更少。随着新法复苏的推广,一定会提高我们对于胎粪污染导致窒息的新生儿的求救水平,降低新生儿因为窒息所导致的致死致残率。

综上所述,对胎粪污染导致窒息的新生儿使用新法复苏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病死率,降低新生儿因为窒息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文豪,竺智伟,邵洁浙.江省49家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培训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9(3):196-200.

[2]李秋平,封志纯.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1):875-877.

[3]谭玮,丁香平,周锦龙等.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4):256-258.

论文作者:赵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4

标签:;  ;  ;  ;  ;  ;  ;  ;  

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43例效果观察论文_赵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