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论文_朱海涛,朱余龙,丁德刚

(射阳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P<0.05。结论:采用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关键词】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232-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别进行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3月—2017年2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区间在22~79岁,平均(39.9±3.2)岁,病程时间在0.2~3.2年,平均(2.2±0.3)年。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区间在21~76岁,平均(38.1±3.5)岁,病程时间在0.1~3.4年,平均(2.1±0.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值得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手术),患者进行全麻成功后,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取腰椎后正中为切口,长3cm,经C壁透视位置,显露出L5/S1节段无误,沿患侧棘突切开韧带及肌腱,用骨膜剥离器将患侧肌肉从棘突和椎板上作骨膜下剥离,显露患侧椎板间隙至关节突外缘,经填塞止血后放入椎板牵开器显露手术野。用椎板咬骨钳咬除患侧L5下关节突、椎板下缘及S1上关节突内侧缘部分骨质,紧靠外侧纵行切开黄韧带,显露硬脊膜及外侧的神经根,切开突出的纤维环,用髓核钳取出髓核,减压充分后进一步减压患侧的L5神经根管[2]。术区以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彻底止血,放置橡皮引流管一根,分层缝合。

观察组进行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经C壁透视定位,标记棘突中线,于L4-5间隙左侧旁11cm处标记穿刺点,麻醉后经穿刺点置入导丝,顺导丝旋入套管。C壁透视套管正位于椎弓根线,侧位于间盘后缘,采用通道缺壁将神经根及硬膜囊挡在身后内侧,4mm环钻行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开窗,采用髓核钳取出髓核,采用消融电极多点消融、电凝。镜下观察无出血,退出内镜,缝合伤口,纱布包扎。

1.3 诊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包括手术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本次治疗疗效判定如下,痊愈:腰痛、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恢复状况较好;有效:腰痛、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恢复状况良好;无效:腰痛、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无变化,经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恢复状况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本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其中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则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因素主要为髓核水分降低,造成椎节失稳、松动,纤维环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由于长期反复外力,也会造成轻微损害,进而加重退变程度。在成年后,由于椎间盘缺乏血液循环,且自行修复能力差,造成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纤维环,引起椎间盘突出。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常规手术方法(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手术)以及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方式切口较大,患者伤口痊愈较慢,预后较差。采用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伤口较小,手术后愈合时间较短,且瘢痕较小,对于年轻爱美的女士,更符合美学标准。本次研究进行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两组患者,在包括手术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来看,观察组所采用的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优势,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涛.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5):569-571.

[2]吴春生.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7,37(5):89-90.

论文作者:朱海涛,朱余龙,丁德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论文_朱海涛,朱余龙,丁德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