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巴马的外交遗产_奥巴马论文

论奥巴马的外交遗产_奥巴马论文

试论奥巴马的外交遗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马论文,遗产论文,试论论文,外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16)02-0001-14

       奥巴马的两届任期剩下不到一年了,在这最后的几个月里,他既不大可能在外交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也不大可能遭遇严重挫折。因此,现在已经可以总结他的外交遗产了。

       一、全球收缩,局部扩张

       在二战以后的美国外交史上,大凡经过了战争,接下来的总统都会实行战略收缩。原因是清楚的:一则战争期间美国总要在外交战略上实行过度扩张;二则战争总使美国过度消耗。因此,战略收缩就是唯一的选择。例如: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实行战略收缩;越南战争后,尼克松也实行战略收缩。如今在经过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后,奥巴马同样实行战略收缩。布什的战略是由美国充当世界警察,不仅在中东实行民主化改造,而且要在全世界拓展民主和自由;奥巴马的理念是,美国不当世界警察的领导。布什尤其是他的新保守派团队,依仗军事优势,频频使用武力;奥巴马则慎用武力,他认为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用军事手段来解决,二战后美国代价最惨重的教训,就是在没有国际支持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地匆忙介入战争,奥巴马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他的名言是:“不要因为我们有最好的锤子,就以为什么问题都是钉子”。①布什好包打天下;奥巴马虽然一再坚持,美国没有衰落,但他意识到美国力量的局限,对于美国传统介入很深的地区,如欧洲、中东,奥巴马政府更多实行“离岸平衡”的政策,由该地区的国家自己负起地区安全的主要责任。他认为“叙利亚、乌克兰和中非共和国的冲突不是该由我们来解决的”;在乌克兰问题上,该由欧洲国家负更多责任。

       但奥巴马在全球实行战略收缩的同时,却在局部地区实行了战略扩张,那就是“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政府认为,布什政府对中东投入过多,对亚太关注过少,美国在这里的影响力相对下降,而中国则伺机崛起;而且大致在2010年前后,美国战略界已经大致达成共识,中国是在未来几十年中对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最主要挑战。奥巴马在“亚太再平衡”方面主要采取了5项措施:一是实行军事力量的重新部署,把60%的水面舰只、潜水艇、作战飞机部署在亚太地区。两任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哈格尔都先后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宣布,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美国还与盟国一起,频繁地在黄海、东海、南海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二是加强美国的同盟体系,尤其是美日同盟。继克林顿和布什以后,奥巴马继续推动美日同盟的调整,终于解除了对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限制,安倍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新安保法。②三是积极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来平衡中国。奥巴马政府努力把亚太地区扩大为“印太”地区,竭力提升印度的战略重要性,打造美印“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加强两国的军事合作。四是介入中国与邻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尤其是持续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军事化。五是达成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个多边协定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1.8万种商品的关税减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保护、投资规则、政府采购、国有企业、透明度与反腐败、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奥巴马政府努力主导和推动TPP有三重目的:扩大美国出口,提振美国经济;强化美国对国际经济体系的主导权;制订国际贸易的新标准、新规范,以此来制约中国。对此,奥巴马直白地坦承过好几次。他在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又表示:有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地区的规则制定者就不是中国,而是我们。③现在这个协定包括12个签字国,另有一些国家也跃跃欲试,希望加入这个协定。

       “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奥巴马留给下任总统的一个遗产。由于美国战略界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已有基本共识,下任总统不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不论使用什么说法,都会继续实行。

       二、调整反恐战略,结束两场战争

       小布什的战略是全球反恐战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是小布什留给奥巴马的遗产。奥巴马在竞选中就与这个战略拉开了距离,执政后即着手加以调整。上任之初,奥巴马便将海外反恐的战略重点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试图告别小布什时代的“暴力反恐”战略,转向军事、外交、政治和经济等手段多管齐下的“综合反恐”模式。2010年8月,美国完成从伊拉克撤军。2011年6月29日,奥巴马公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强调反恐不再是美国整体安全战略,“反恐仅仅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将本土列为反恐最重要“战场”,战略重点由“域外反恐”转向“境内防恐”优先。这一变化表明,在美国的总体安全评估中,恐怖主义的威胁下降。根据新战略,美国将不再采用大规模战争的方式进行反恐,而是使用无人机攻击、特种部队作战等手段,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④2013年5月23日,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国防大学就反恐战争发表演讲,正式宣布:“这场战争与所有战争一样必须结束。这是历史昭示我们的,是我们的民主制度要求我们的。”⑤全球反恐战争作为美国的一个战略阶段正式结束。

       奥巴马反恐最突出的成果是美国海豹突击队在2011年5月1日击毙了“基地”组织的头目本·拉登。布什在“9·11”恐怖袭击后曾立誓要追杀本·拉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他没有做到,现在奥巴马做到了。“冤有头,债有主”,如今奥巴马为“9·11”恐怖袭击的3,000多名遇难者找到了冤头债主。此外,美国还根据精准定位击毙了其他一些恐怖组织的核心领导,如“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首领贝图拉·马哈苏德、“伊斯兰国”组织二号头目法迪勒·哈雅利等。但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无人机和特种部队袭击常常伤及无辜,激怒了当地人,把他们推回到塔利班的影响范围,使反恐的战果打了折扣。美军还对“伊斯兰国”组织发动了近万次空袭。但奥巴马坚持不出动地面部队。2013年,奥巴马多次表示,不会向叙利亚派遣地面部队。2014年,美国调整对叙政策,开始针对“伊斯兰国”发动空袭。奥巴马当时称:“我不会让美军作战人员在外国土地上战斗。”美国军方几次提出,如果空袭效果不彰,美国也许不得不出动地面部队,但每次都遭到奥巴马的否决。最后奥巴马只派出了50名军人帮助库尔德人与“伊斯兰国”组织作战。如今,美国表示支持沙特和阿联酋向叙利亚派遣地面部队打击“伊斯兰国”组织,但美国自己拒绝派出地面部队的立场没有改变。

       当然,对于奥巴马在反恐方面的得失,人们是可以提出质疑的。奥巴马在竞选时承诺,他当政后16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军。也许是为了履行这个诺言,美军走得匆忙了些。他曾宣布要将伊拉克负责任地交给它的人民。但今天看来,在美军撤出伊拉克时,奥巴马政府对形势估计不足,仓促撤兵,善后措施欠缺,伊拉克政府未能填补美军撤出后的权力真空。“伊斯兰国”组织因此乘虚而入,发展壮大起来,攻城略地,控制了伊拉克近1/3的土地和诸多石油资源,发行自己的货币,推行变态的法律法规,开展社会服务,建立了国中之国,并支持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奥巴马政府对此不能说没有一点责任。当然,叙利亚内战也为“伊斯兰国”组织提供了天赐良机。

       在从阿富汗撤军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吸取了伊拉克的教训。奥巴马采取布什在伊拉克的做法,先增兵,稳定形势,再撤军。在他任期的头两年,将驻阿美军数量增加了2倍。在2010年11月北约里斯本峰会上,才决定开始减少驻军,并将执行战斗任务的期限从2011年延长到2014年。2014年11月,奥巴马又决定将美军在阿富汗的作战任务延长至2015年。2015年10月15日,奥巴马又宣布,在2016年大多数时间内美国将在阿富汗保留近万名驻军。到2017年他卸任前,阿富汗仍将有5,500名美军,包括空军力量、情报人员、战斗顾问和特种部队。显然,奥巴马在阿富汗比在伊拉克谨慎多了。再者,奥巴马政府意识到,要消灭阿富汗塔利班是不可能的,阿富汗现政府仍然脆弱,所以一直主张阿富汗实行民族和解,呼吁塔利班跟政府讲和。为此,阿、美、中、巴基斯坦四国已经举行了数次会议。一个有利的因素是阿巴关系的改善和巴基斯坦的合作。在美国,许多人都认为巴基斯坦是问题的制造者,至少是问题的一部分。现在,巴基斯坦正在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阿富汗总统加尼已经拉近了阿巴两国的关系;而且经过这么多年,巴基斯坦可能也已经意识到,一个稳定的阿富汗对巴基斯坦局势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基地”组织的残余势力依旧藏匿于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阿富汗正在又一次成为“伊斯兰国”等跨国恐怖组织的庇护所,所以,“伊斯兰国”与塔利班的关系也令有关各方十分警惕,阿富汗仍然是反恐的前线国家。

       三、伊核问题取得突破,朝核问题僵局依旧

       2015年7月14日,经过国际社会长达1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最后20多个月的艰苦谈判,伊核问题六国——美、中、俄、英、法、德终于与伊朗就核问题达成最终全面协议,这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件大事。它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降低了中东地区核竞赛的可能,成功地防止了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同时也提供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重大、棘手的国际问题的经验。协议对今后10年内伊朗的核计划实行严格的限制措施,以换取国际社会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协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2231号决议,认可了伊核协议,有条件地终止了先前通过的多个制裁伊朗的决议(不包括武器和导弹部分)。同日,欧盟外长会议也解除了对伊朗的相应制裁。

       伊核协议的达成是美伊双方互有需要的结果。从美国方面说,对伊朗的制裁未能遏制伊朗的核开发,实际上在内贾德执政时期伊朗的核能力大大增强了。从伊朗方面说,长期的制裁严重制约了伊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使其政治和安全环境恶化,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孤立。改革派鲁哈尼之所以能在2013年选举中胜出,就是因为伊朗民众不满经济制裁和国际孤立,把选票投给了鲁哈尼,希望他能使核危机降温,谋求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鲁哈尼当政后立即调整了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呼吁恢复伊核问题谈判。奥巴马政府不失时机地改变其打压态度,开始认真地与伊朗进行谈判,双边、多边谈判穿插进行,国务卿克里在伊核谈判上花费了比任何外交问题都多的精力,他在最后关头简直就像常驻日内瓦。

       美国国内的共和党人,以及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美国在中东的逊尼派盟友坚决反对这个协议,认为它给予伊朗的太多,从伊朗得到的太少,不能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内塔尼亚胡的话最典型:这个协议对伊朗是个美梦,对世界是场噩梦。但奥巴马不为所动,他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采访时说,与伊朗的协议同1972年尼克松访华出于同样的战略逻辑,暗示未来伊朗可能像中国那样,走上与此前截然不同的道路,使美国从中获得战略利益。⑥协议达成后,国会中的共和党人群起反对,但参议院的民主党议员成功地阻止了反对伊核协议的法案,这意味着奥巴马克服了国会的阻挠。10月,伊朗议会正式批准了协议。10月18日协议生效。奥巴马下令开始采取措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但同时表示,美国政府针对伊朗人权问题以及支持恐怖活动的制裁依然有效。解除对伊朗的长期制裁必将有助其经济发展。协议达成后,欧洲国家领导人“扎堆”访问伊朗,寻求商机。伊朗也不断对外国企业投资出台优惠措施。伊朗地区影响力的增长对中东这个混乱地区将产生怎样的地缘政治影响,抑或导致中东地区结盟实行重新组合,值得进一步关注。

       2016年1月,奥巴马又宣布对涉及弹道导弹的伊朗公司和个人实行制裁。这也是奥巴马的一种“再平衡”政策,再平衡国内的共和党人,再平衡竭力反对该协议的以色列、沙特和其他逊尼派国家。这表示奥巴马对伊朗没有全盘妥协。但是,新的制裁只涉及个别的公司和个人,与原先的全面制裁性质不同。

       奥巴马是一位非常现实的总统。他倾力解决伊核问题,但对于朝核问题,情况就大不一样。2008年12月,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已经陷入僵局,朝鲜又于2009年5月、2013年3月、2016年1月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并多次进行了使用弹道导弹技术的卫星发射。奥巴马认定朝鲜无意弃核,就对朝核问题采取了所谓“战略容忍”或“战略耐心”政策,在朝鲜看来是“恶意搁置”政策,实际上把朝核问题边缘化了。现在美国又对中国施加压力,似乎朝核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中国,而中国却无所作为,这就有失公允了。

       四、美古复交,“伸手”政策又一成就

       奥巴马在2009年1月的《就职演说》中对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喊话:“如果你们愿意松开紧握着的拳头,我们将伸出手去。”⑦伊核问题是他“伸手”政策的一个成果,美古建交则是这个政策的又一体现。1961年,正是奥巴马出生那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宣布与古巴断交,并对古巴实施了严苛的封锁和禁运。50多年来,美国总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对古巴的政策一直未变,冷战的结束也没有对它产生多少影响。小布什政府甚至把古巴列为全球6个“暴政前哨”之一。在这方面,古巴裔移民是一股主导的力量。长达几十年的制裁虽然使古巴经济遭受了上万亿美元的损害,但它没有带来美国希望看到的“政权更迭”,相反,被孤立的是美国自己。1992年以来,联合国大会多次以压倒性多数谴责美国的制裁措施,认同美国对古巴政策的只剩下了以色列等个别国家。尤其重要的是,美国对古巴政策在拉美地区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2012年4月,美洲国家峰会在哥伦比亚举行。与会各国领导人集体对美国施压,要求美国改变不合时宜的对古巴政策。2013年11月,奥巴马在迈阿密这个古巴裔美国人集中的地方表示,美国对古巴的政策需要“改进”。2014年3月,奥巴马访问梵蒂冈,与教皇讨论了美古关系缓和的诸多细节。同年12月,奥巴马和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启动美古关系正常化谈判。2015年1月,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宣布了缓和美古关系的具体措施,涉及探亲、公务、教育、医疗、人道主义援助、出口限制等12个领域,还放宽了美国人去古巴的出境限制、从古巴带回的私人物品限制、向古巴汇款的限制,等等。2015年7月1日,两国宣布正式复交。同月20日,分别在对方首都重开大使馆,恢复中断了54年的外交关系。

       奥巴马对古巴政策的改变既源于他的理念,也是民意的反映。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1月的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奥巴马与古巴重建外交关系,66%的受访者支持取消对古巴的制裁。《华盛顿邮报》与美国广播公司的联合调查显示,74%的受访民众支持结束赴古巴的旅行限制。⑧古巴裔移民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改变。在美国的200多万古巴裔移民居住集中,60%以上生活在佛罗里达州南部,参与政治生活积极,投票率高,对于佛罗里达州的选举人票能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而该州又是一个大票仓。古巴裔形成了强大的游说力量,他们在国会中的代表人物又个个神通广大,历任总统对这股势力都不能小觑。但随着代际更替和新移民的涌入,年轻的古巴裔移民意识形态倾向渐趋薄弱,支持改善美古关系渐成主流意见。⑨奥巴马的“伸手”政策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奥巴马在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说:“对古巴的50年孤立政策未能推进民主,反而削弱了我们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他对国会议员说:“你们想巩固我们在这个半球的领导地位和可信度吗?那就承认冷战已经结束,解除禁运吧!”⑩

       美古重建外交关系还不是两国关系的完全正常化,古巴要求美国全面解除对古巴的封锁和禁运,关闭关塔那摩基地,停止一切颠覆活动;美国则敦促古巴“改善人权纪录”。美国国内的保守派势力,尤其是古巴裔保守派国会议员还有相当的政治影响,他们还会阻挠美古关系的改善,但奥巴马已经为两国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2016年3月,奥巴马将对古巴进行历史性访问,显然他要在这最后一年把美古关系继续向前推进。

       五、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峰会达成协议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就在努力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机制,但一路走来颇为艰难。布什政府又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给国际社会拨了一盆冷水。在2008年大选中,奥巴马就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新政”当作一面旗帜。在2009年的就职典礼中,他曾别出心裁地将绿色作为就职典礼的主色调。入主白宫以来,奥巴马更是通过各种渠道在各个场合极力倡导发展绿色能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重新占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高地,在创建新的国际机制中起到引领作用。但国内共和党的反对一直十分强烈,奥巴马在第一任期通过相应立法的尝试因遭到共和党的狙击而没有成功。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又因为国际社会缺乏共识、准备不足,无功而返。在第二任期,奥巴马与克里国务卿同心协力,继续努力。2013年6月,奥巴马出台了“全国气候行动计划”,其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发电厂的碳排放,并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在气候外交和国际气候谈判中,奥巴马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

       在这方面,中美两国的合作殊为重要。2014年11月,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两国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中国阐述了原先没有明确阐述过的减排目标;美国提出了比先前更高的目标;双方同意带动其他国家一道制定有力度的行动目标,在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富有雄心的协议。这一联合声明给了国际社会一个巨大的推动,也给了奥巴马总统一个鼓舞。从2015年年初到8月底,奥巴马政府平均每4.5天就会来出台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举措。8月,奥巴马推出“清洁电力计划”,限制美国发电厂的碳排放量,成为迄今美国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最重要”一步。(11)2015年9月,在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再次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坚定推进落实国内气候政策,决心携手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达成一项富有雄心、圆满成功的巴黎成果,为巴黎气候峰会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氛围。奥巴马出席了巴黎会议的开幕式,在致辞中表示,美国意识到自己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责任,同时呼吁各国领导人共同努力,使会议取得成功。他还与中国、巴西、印度等国领导人进行电话沟通。当然,巴黎会议最后达成的历史性协议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所缔造的,但奥巴马总统也作出了他的努力。

       六、中东一团乱麻,美国影响力下降

       中东是一个各种矛盾纠缠在一起的是非之地:巴以冲突、恐怖主义、核扩散问题、宗教与世俗的矛盾、民主与极权的矛盾、教派冲突,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式都不能完全表述中东错综复杂的形势。奥巴马政府虽有意减少美国在中东的投入,但他起先对中东还是充满了热情,希望有所作为。2009年6月4日,奥巴马在开罗大学所作的演讲把穆斯林们说得热血沸腾:“我寻求美国与穆斯林世界基于互利和互敬的新的开始”,“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不是互相排斥的”,“伊斯兰教一直是美国历史的组成部分”,(12)如此等等,令穆斯林激动不已。可是7年多来,除了伊朗核问题的政治解决外,奥巴马在中东的政策连连遭受挫折。

       首先是巴以和谈。2007年底,小布什政府重启了巴以和谈。一开始颇有势头,但强硬派内塔尼亚胡重新执政后,和谈变得更加困难。在奥巴马政府任内,和谈时断时续。2010年9月,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双方拉到谈判桌旁,试图在一年之内达成一个最终协议的框架,但没有成功。2013年7月,克里国务卿在连续6次访问中东后,巴以恢复了中断3年的和平谈判,计划在9个月之内就边界、安全、耶路撒冷、难民和犹太人定居点等最终地位问题达成协议,结束巴以长达60多年的冲突。但内塔尼亚胡在定居点问题上毫不妥协,继续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扩建6,000多套定居点住房,致使谈判再度破裂。奥巴马政府对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极为不满,美以关系恶化,伊核问题谈判更使美以关系雪上加霜。以致内塔尼亚胡越过奥巴马政府,直接与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来往,到国会发表演说反对伊核协议。奥巴马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公开指责内塔尼亚胡“破坏”美以关系。奥巴马眼看巴以和谈无望,从此不再把它放进议事日程。巴以之间的袭击和武装冲突仍时有发生。

       2011年1月,当埃及爆发了民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骚乱、罢工等反政府活动,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时,美国面临抉择:是继续支持穆巴拉克,还是支持民主运动。经过一番权衡,奥巴马政府选择了后者,因为这符合美国的价值观。2013年7月,塞西将军推翻了在民主运动中当政的穆尔西,奥巴马政府仍采取坐视态度。但随着穆巴拉克去职,美国从1979年以来在中东地区最忠实的盟友一去不复返,美国对埃及的影响力大大削弱了。利比亚情况更糟。北约对利比亚进行了轰炸,帮助反对派结束了卡扎菲的独裁统治,结果却带来了国家的混乱和动荡。一部涉嫌诋毁伊斯兰教与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引发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2012年9月11日晚,发生了袭击美国驻班加西领馆的事件,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以及三名美国人遇难。这是33年来美国驻外大使首次死于武装袭击。希拉里·克林顿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今天许多美国人都在问,实际上我也问自己,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这怎么会发生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发生在一个我们帮助免遭摧毁的城市。”(13)幸好美国在这个国家卷入不深。总之,迄今为止,美国在“阿拉伯之春”运动中没有什么收益,只有损失。

       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把叙利亚当作一个正面的例子来讲,说美国正在领导国际社会努力在这个分崩离析的国家中寻求持久和平。但实际上,在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一再进退失据。2011年叙利亚内战开始不久,奥巴马就亲口说,巴沙尔必须走人。但反对派实在是不成气候,有的还与恐怖组织有瓜葛;后来奥巴马又亲口说,化学武器是红线,结果在叙利亚发现了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奥巴马正在为难,不知道如何应付,普京帮他下了台阶,提出了“化武换和平”的建议,以叙利亚交出化武、国际社会销毁了事,中国还参与了销毁行动;但即使在2013年9月处理化武时,奥巴马仍坚持巴沙尔必须下台。现在奥巴马政府终于同意举行关于叙利亚的国际会议,并改口说巴沙尔的去留要由叙利亚人民来决定。2014年9月,奥巴马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认:“我们还没有任何战略”。然后出台了一个“叙利亚训练培训计划”,打算耗资5亿美元,训练和装备叙利亚温和派叛军。奥巴马称,这是“在美军无须在中东进行另外一场地面战斗的情况下摧毁‘伊斯兰国’组织的最佳选择”。10个月后,到2015年10月,奥巴马政府被迫承认这个计划失败,取而代之与库尔德人合作。因此共和党人指责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没有章法。但如果真把巴沙尔政权推翻了,叙利亚可能是又一个利比亚,形势会比现在更加糟糕。而随着伊核协议的达成,国际上与得到伊朗支持的叙利亚巴沙尔政府进行接触以结束该国内战的意愿显得越来越强烈了。现在,在联合国主导下,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的和谈终于开始了。但愿这场导致25万人丧生和1,100万人民流离失所的内战早日结束。

       海湾国家是美国传统的盟友。2015年5月中旬,奥巴马邀请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元首到戴维营举行峰会,安抚这些对伊核协议不满的逊尼派盟友。不料,6个受邀的国家中仅有卡塔尔和科威特的国家元首出席,有的国家派出的是副元首,沙特甚至是内政部长。这些盟友如此不领情,大概是白宫始料未及的,也是在以往不能想象的。事情不大,足见盟友对美国离心倾向的增强。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美国对埃及、利比亚等国的民主运动的支持使海湾的君主国提高了警惕;第二,海湾国家都反对伊朗核问题的全面协议,它们更担心对伊朗解除制裁后伊朗势力崛起,会打破现在中东地区脆弱的平衡;第三,美国与海湾逊尼派国家在巴沙尔的去留上出现分歧,美国已经软化了对巴沙尔的立场,而海湾国家仍坚持巴沙尔必须立即下台;第四,美国对以色列施压被海湾国家看作是美国作为一个盟国不可靠的证据,它们担心美国正在慢慢撤离该地区,让海湾各国自谋出路。

       要说奥巴马中东政策的成败,不能不提到的一点是美国避免了再一次卷入一场地面战争。在经历了“帝国的过度扩张”之后,奥巴马政府在中东小心翼翼,投入持续削减,美国的影响力成正比地下降,这看来也是正常的。奥巴马政府本来就无意把中东的事态都掌控在美国手里,现在美国影响力下降,也在情理之中。经过了7年多的实践之后,奥巴马当初在开罗大学发表演讲时的热情已经消退,美国长期以来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正在结束,中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后美国时期。美国的《外交》杂志已经在讨论“后美国的中东”了。这也是下任总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总之,奥巴马的外交在许多方面都与布什政府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基本上是对前任政策的修正。下任总统会怎样对待奥巴马留下的遗产,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①The White House,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Commencement Ceremony",May 28,2014,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4/05/28/remarks-president-united-states-military-academy-commencement-ceremony。奥巴马这七年多中已经任命了四位国防部长,由于在伊拉克、阿富汗、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等问题上的分歧,由于在如何使用军事力量问题上的分歧,奥巴马与他的国防部长常有分歧。已经卸任的三位国防部长,盖茨、帕内塔和哈格尔都立即对奥巴马政府进行批评。哈格尔甚至使用了非常强烈的措词说,“白宫试图毁了我”。John Hayward,"Former Defense Secretary Chuck Hagel Says White House Tried to 'Destroy' Him",December 19,2015,http://www.breitbart.com/big-government/2015/12/19/former-defense-secretary-chuck-hagel-says-white-house-tried-destroy/。

       ②陶文钊:《冷战后关日同盟的三次调整》,载《美国研究》,2015年第4期。

       ③The White House,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Remarks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AsDelivered",January 13,2016.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6/01/12/remarks-president-barack-obama-%E2%80%93-prepared-delivery-state-union-address.

       ④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trategy for Counterterrorism",January 11,2011,https://www.whitehouse.gov/blog/2011/06/29/national-strategy-counterterrorism.

       ⑤"Remarks of U.S.President Barack Obama at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May 23,2013,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may/23/obama-drones-guantanamo-speech-text.

       ⑥Thomas Friedman:"Obama Makes His Case On Iran Nuclear Deal",July 15,2015,http://www.kansascity.com/opinion/opn-columns-blogs/syndicated-columnists/article27320869.html.

       ⑦The White House,"President Barack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January 20,2009,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president-barack-obamas-inaugural-address.

       ⑧Danielle Renwickand Brianna Lee "U.S.-Cuba Relations",August 4,2015,http://www.cfr.org/cuba/us-cuba-relations/p11113.

       ⑨张文宗、董春岭:《美国选举与关古关系正常化》,载《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1期。

       ⑩The White House,"President Barack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January 20,2009,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president-barack-obamas-inaugural-address.

       (11)清洁电力计划要求到2030年关国发电厂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2%,该行政命令遭到主要煤炭产地西弗吉尼亚州、主要石油产地得克萨斯州和一些大企业的反对,它们认为排放限制将对美国经济产生毁灭性影响。2015年10月,由该两州为首的27个州和一些大企业启动了司法程序。2016年2月9日,最高法院裁决该行政命令暂缓实施。如果下任总统是共和党,很可能取消或修改这项行政命令;即便是民主党总统,看来也可能作出妥协的安排。

       (12)The White House,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Cairo University",June 4,2009,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cairo-university-6-04-09.

       (13)《“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acHaJRi4oyGrvm9txmGwcOuTK9WIQH2tKeeweyHwukxUsFbiSx21ggdPaUm0v6YI95s3nyYMzoegpf0Szn-D_.

标签:;  ;  ;  ;  ;  ;  ;  ;  ;  ;  ;  ;  ;  ;  ;  ;  

论奥巴马的外交遗产_奥巴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