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党建品牌创建路径探究论文_石淼,王文俭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党建品牌创建路径探究论文_石淼,王文俭

石淼 王文俭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中国国家发展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应适应形势,及时调整。本文以大连市优秀党建品牌(一级品牌)——“‘满天星’党员微公益”建设为例,探讨“互联网+”思维下的党建品牌建设及党务工作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党建;党建品牌

课题项目: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XDJ2015-B058】

“互联网+”的概念,写入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把“互联网+”作为结构调整、模式升级的重要工具。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加快并完善党建品牌建设,是摆在新时期下基层党建工作者面前的首要课题。

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党建工作特色发展、高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驱动。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党建品牌培育和创建方面下功夫,既梳理了成熟经验,找出了工作差距,也不断通过创新实践,形成了新时期下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方法对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用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喜欢的语言体系,发挥党建品牌的功能,也值得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这思考和探索。

在大连市高校工委的支持和鼓励下,运用“互联网+”思维,笔者所在团队创建并完善了“‘满天星’党员微公益”这一党建品牌,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以此为例,探讨“互联网+”思维下的党建品牌建设路径。

一、把好时代脉搏,发挥互联网优势

目前在校的学生多以“95后”为主,他们思维活跃,乐于尝试,特别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应该说,他们见证并深刻体会了互联网文化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党支部,充分认识当前形势,深刻理解工作主体的变化情况,把握好时代脉搏,跟得上青年人脚步。以“‘满天星’党员微公益”为例,在建设之初,针对互联网碎片化、扁平化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的全时、全域、全覆盖的优势和多年来党建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先进做法,我们提出了以“融聚爱心,迸发力量”为宗旨,以“满天星”微文化线上载体和“微公益部落”线下载体为平台,依托学院全体教工党员、学院全体研究生党员、学院全体本科生党员三大群体,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业教师与党务工作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MOOC学习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空间和碎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化零为整、辐射全域的党建品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设计符合学生语言体系的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

“95后”学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有其较为独特的语言体系。同时,他们的成长过程也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与前几代人不同,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善,因此他们更注重对社会的奉献和对公益事业的倾注。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者,应该抓住他们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活动内容,并用稳定、高效的组织方法,确保活动的有效、持续。以“‘满天星’党员微公益”为例,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我们设计了“四大活动”,深受青年党员和学生的欢迎。

“四大活动”包括:

1.“圆梦微心愿”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满天星”微文化线上载体征集微心愿,从中选出30个最需要帮助实现的微心愿,依托党员活动室下设的“微公益部落”,组织各支部成员发挥力量通过自身微行动或号召更多人士,帮助许下微心愿的人圆梦微心愿。

2.“夕阳微天使”活动。以线下活动为基础,鼓励学生通过支援敬老院的方式,关爱老人,关心社会。

3.“IT微指令”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网上预约、网下处理,学校师生提供义务电脑修理、系统升级等服务。要求所有教工党员指导科技类社团,义务指导学生开展和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为所在科技类社团学生开展和参加1次科技类竞赛。

4.“3+1微助力”活动。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综合考核的方式,联合一名教工党员、一名研究生党员、一名本科生党员,三名党员共同帮助一名学习困难的本科生,采取学习讲解、学习督导、学习陪同等方式,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成绩。

三、创新管理机制,保证活动效果

在机制保障方面,也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适应程度,利用互联网的管理手段,敢于创新,积极探索。以“‘满天星’党员微公益”为例,我们创建了“五个机制”,从效果来看,这些机制对党建品牌的顺利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

“五个机制”包括:

1.“党员微课堂”学习制。在微信平台开设“党员微课堂”,每个月组织各支部党员参加网络学习、观看红色电影,线下进行主题讨论,提高党员理论水平。

2.“微公益服务日”责任制。每周三为“微公益服务日”,所有学生党支部成员均需佩戴统一标识,做一件让身边同学感动的事,并通过自媒体等互联网形势进行宣传,重新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3.“微公益部落”定岗制。在网上建立“微公益部落”,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到公益服务中来;将学生党员与各个部落相对接,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扩大党建品牌的效果和影响力。

4.“微公益服务卡”积分制。开通网上公益服务卡,要求学生党员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党员微公益”活动,并通过网络签到、网络反馈等方式,为其确认和评分,通过累计积分,确定服务等级,并作为今后党员考核的重要参考。

5.“党员微故事”激励制。每个月通过“满天星”公共平台推送优秀党员事迹,发挥身边榜样的引领作用。

总之,“互联网+”并不单是技术的革新,更多的是思维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对于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更要把握好时代脉搏,理解青年学生语言体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在全社会“互联网+”的大潮中,敢于转身,善于转型,稳中求进。

参考文献:

[1]林耀华.关于网络时代中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5(14).

[2]何期,王勇凯.微博平台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15(04).

[3]闫树.“微文化”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

[4]黄楚新,王丹. “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 新闻与写作,2015(05).

作者简介:

1.石淼,男(1970年-),辽宁阜新人,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2.王文俭,男(1986年-),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指导员。

论文作者:石淼,王文俭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党建品牌创建路径探究论文_石淼,王文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