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做好“四四”工作深入落实“一推两带”_农民论文

吉林省做好“四四”工作深入落实“一推两带”_农民论文

吉林市做好“四个四”深入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市论文,深入开展论文,双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吉林市在“一推双带”活动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全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与土地分离,提高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的规模效益和农业产出率、收益率,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推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创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经商,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生活宽裕;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引导农民在转移就业中吸取城市先进文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村容整洁;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促进民主管理。力争到2006年底实现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8万人。

一、完善“四个网络”,打牢“一推双带”活动工作基础

1、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以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农村各类农民教育、技术推广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每个乡镇重点建设一处集农民教育、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于一体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城乡职业培训体系;统筹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培训农民工和农村后备劳动力,构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 (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教育培训体系。2006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数量要争取达到30万人次。

2、完善农村能人典型网络。制定各级能人标准,对现有农村能人进行复评,并着重从思想和能力素质、产业规模、社会贡献、经济收入等方面,培养、选拔一批能人,扩大能人队伍。开展“农村转移致富能人”评比表彰活动,推出能人典型,大力宣传转移致富能人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

3、完善城乡共建网络。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帮助农村发展产业项目、改善环境面貌、建设基础设施,培训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一组织指导国家级文明单位和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与相对落后村屯结对共建,并适时召开城乡共建活动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好城乡结对共建工作。2006年要实现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与农村村屯新结共建对子 100个。

4、完善农村劳动力管理网络。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的建立、归档和管理,准确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强化市、县、乡三级劳动就业机构的信息和中介服务职能,完善信息和中介服务网络;开放城市公共职业机构,向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

二、建立健全“四项制度”,强化“一推双带”活动组织保障

1、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工作职责,要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搞好本部门、本系统“一推双带”活动的规划部署,指定相关处室负责这项工作,成员单位间定期通报情况,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合力;大力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宣传开展“一推双带”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形成浓厚氛围;在全市各行政村建一个科普活动站,建一个科普宣传栏,培养一名科普宣传员,广泛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年龄和知识优势,在“一推双带”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以“五到农家”为载体,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提高致富本领。

2、建立领导包保制度。确定包保责任、包保内容和包保方式,县(市)区级领导要包保到乡,乡领导要包保到村,村领导要包保到户,一级包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帮助包保对象谋划出路、协调资金、发展项目、提供保障,并将包保成效与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奖罚挂钩。

3、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投入,落实阳光工程地方配套资金,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方式;积极向国家阳光工程办公室争取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经费。

4、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完善目标管理制度,把转移前培训、选树能人、转移劳动力、城乡共建等任务分解量化,对各项任务指标进行调度、检查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各级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组织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经常深入各地调查研究,及时调度“一推双带”活动进展情况,专题研究解决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指导各地开展好“一推双带”活动。

三、搞好“四个结合”,促进“一推双带”活动深入开展

1、搞好专业培训与基础培训的结合。以职业技能和农业科技为重点,适当集中培训经费,重点开展订单和定向培训,逐步由初级、传统技能培训向中高级和现代职业技能培训过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未升入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入大学的农村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培训期限一般不少于三个月,培训内容由受训者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选择。

2、搞好典型引路与全面发动的结合。注重发现和总结一批转移致富的先进典型,发挥好典型的引路作用。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优势,深入宣传“一推双带”活动的目的、意义,宣传中央、省、市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各项政策,组织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科技人员组成宜讲团、报告团,深入村屯、深入农户,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走出去”的好处,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摒弃“小富即安”、“恋家、依赖、打怵”等陈旧观念,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氛围,动员和引导更多的农民群众投身到“一推双带”活动中来。

3、搞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结合。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扶持农村经济组织加快发展龙头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动员社会各界投资创办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推双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4、搞好推进转移与完善服务的结合。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切实保护女工和未成年人权益;开展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接受教育问题;进一步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管理制度,构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机制。

标签:;  ;  ;  ;  ;  

吉林省做好“四四”工作深入落实“一推两带”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