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在中东为什么而战?_石油论文

大国在中东为什么而战?_石油论文

大国在中东争夺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大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欧、俄、日同美国在中东地区展开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争夺。

争夺主导地位

冷战后,美国一直独揽中东和平事务和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近来受到欧、俄、日的挑战。欧盟不甘充当只出钱而无政治发言权的角色,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力争取得主要位置,以整体合力同美对抗,成为美的主要竞争对手。希拉克总统在短短7个月内3次出访中东,阐述法和欧盟的“新阿拉伯政策”,力图打破阿以和谈僵局,重新启动和平进程,发挥了“先锋作用”。在调解阿以冲突中,欧盟协调行动,采取一致或相近立场,对阿表示了同情和支持。欧盟公开批评内塔尼亚胡的“武力谋求安全”论,坚持以阿应遵守安理会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在已达成协议基础上恢复以与阿有关各方的谈判。欧盟介入中东受到阿拉伯国家欢迎,美由于袒以立场导致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在阿拉伯世界信誉跌落。俄主动与欧盟一起平衡美的主导作用,其大国政治地位在中东明显回升。日本也试图参与大国争雄。经过这番较量,美在中东的“领导地位”发生了动摇。

抢占石油市场

1996年,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石油市场成为大国争夺中东石油市场的热点。伊朗等三国在中东石油市场地位举足轻重。欧盟15国石油年消费10%从伊朗进口,12%从利比亚进口,意大利所需石油绝大部分来源于利。日本对该地区石油依赖有增无减。俄在那里也有重大石油利益。因此,美的“东遏”政策受到多方抵制,欧盟反应尤为强烈。1995年克林顿政府命令美公司撤出伊朗并宣布对利比亚继续制裁后,法、德、意、英等国迅速取而代之,在伊、利石油领域扩大投资数十亿美元。它们看好伊拉克石油市场,纷纷派公司进入。欧盟拒绝美提出孤立伊朗的要求,坚持同其接触,开展经贸合作。“达马托法案”一出笼,立即遭到欧、俄、日、澳等国强烈谴责。英政府带头要求欧盟对美采取报复性措施。欧盟宣布欧洲不受美制裁法律约束,并向世贸组织提出起诉。土耳其首先冲破这一治外法权束缚,同伊朗签订为期22年总金额达200亿美元的购买天然气协议。俄也宣布将向伊朗提供8亿美元的石油设备,并磋商共同开发里海石油和天然气。“达马托法”的破产表明美在这场石油市场争夺中败给了对手。

控制区域经济

控制区域经济是大国在中东争夺势力范围的手段之一。俄利用地缘政治优势,以黑海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发展同伊朗、土耳其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恢复同叙利亚等邻近阿拉伯国家传统经济合作,开拓出口市场。欧盟积极同地中海东岸国家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计划到2010年实现“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欧盟想借此渠道返回被美挤占的传统市场,获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同时维持该地区稳定,避免难民潮和宗教极端势力涌入欧洲。美国目前的利益重心是维护其海湾盟国和石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安全,发展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经贸关系。美力图控制“中东北非经济会议”,挤压欧盟。日本在中东采取不事声张的务实做法,等待机遇。

竞争军火市场

世界军火市场2/3在中东。美是世界最大军火商。美不断制造“两伊威胁”论,刺激海湾君主国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同美签订大宗武器购买合同。沙特和阿联酋军费开支均超过国家总开支1/3。沙特是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军火市场60%被美占领,40%由英、法平分。美、英、法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埃及等国军售争夺激烈。土耳其是法、德、美武器购买大户。在美的支持下,以、土签订一项6亿美元合同,为土改进164架F-4战机。俄是伊朗最大武器供应商,向伊出口中“同军事有关的设备”占85%以上。伊宣布今后两年内将从俄购买10亿美元的军品,未来10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40亿美元。叙利亚现在获得的武器中90%来自俄。可以预料,阿以冲突不消除,中东将继续是大国谋求军火暴利的大市场。

总的看,大国在中东争夺中,欧盟攻势最猛,俄咄咄逼人,日跃跃欲试,美的作用和影响明显减弱。它们彼此既争夺又相互借重,有摩擦又有合作,是对手又互为伙伴关系。摩擦和争斗的趋势在发展,相互制衡的因素在增长。在中东“一超多强”并存、美国主导的大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标签:;  ;  ;  ;  ;  ;  ;  

大国在中东为什么而战?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