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论文_毛冰

关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论文_毛冰

浙江省 313300

摘要:园林绿化工作属于综合化特点的建设性工作,设计者要结合绿化景观的特点,来使用不同类型的植物达到差异化的园林装饰效果,绿化景观不仅具有美化园林的作用,同时还能提升园林的整体生态化水平。很多城市规划工作都将城市园林建设工作当做重点内容,在完善园林绿化系统时,需要在科学配置工作理念的引导下,合理运用植物,通过植物构成的绿化景观来维持园林的基本功能,现对园林植物配置相关的工作展开研究。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园林绿化;绿化景观

1植物配置的价值体现

植物配置的科学合理性,能够确保整个园林系统的统一协调,对于园林绿化工作来说,植物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其实际作用在于提高园林体系的物种丰富度和美观度,赋予园林景观更多的活力;大量的植被覆盖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建设的作用,美化工业体系,同时也是辅助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角度,园林绿化工程属于最关键的环节,确保园林体系的统一规划,能充分体现出城市对艺术的和文化的追求。另外,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化生态环境。为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们提供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营造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特立独行的园林绿化也是城市彰显个性的主要表现。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范围的扩张,大面积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高层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环境的破坏。部分城市由于污染严重,甚至出现了酸雨、荒漠化等问题,针对此,植物配置能够发挥出其实际功效。植物具有防风固土、改善空气质量等基本功能,故此在生态环境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此外,植被还能够活跃城市气氛,为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通过大面积覆盖绿色植被,能够在城市中形成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体系,增强对恶劣天气的抵抗能力,且降低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维系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众所周知,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和有害气体,释放出干净的氧气,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空气的温湿度,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多样化的植物配置还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舒缓情绪。结合上述所说,优质的城市环境可以起到放松心情、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首先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绿化施工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一些客观的自然条件,提前对植物做好调查,科学合理地选择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种植的各种植物种类。从而避免因为成活率低而浪费社会资源。

2.2建设初期确定主题效果及所具备的功能特性

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的种植与建设工程不同,其具有相应的时效性,为了能够保证植物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出现死亡,必须要在园林绿化设计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体现园林绿化施工的效果,还能够体现出园林自身的文化内涵,真正地体现出城市发展的精神面貌。

2.3保证园林的经济适用性

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表达城市自身的艺术之美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应该以经济实用性来约束园林绿化建设,从而避免发生资金与资源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节水型的园林景观,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减少一些对水资源要求较高的草坪植物种植比例,多选用一些乔木与灌木植物。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生物的多样性发展,还能够更好地保证社会生态效益。

3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3.1植物配置缺乏新意,层次感欠缺

在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配置主要以草坪与灌木为主,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草坪与这些灌木非常普遍,能够降低园林绿化的成本。可是,因为只考虑当时建设的成本,而不能够使园林绿化设计达到美化城市的要求,更不能够达到改善城市空气的效果,从而造成了园林自身功能的单一性。并且,这种严重缺乏植物配置的设计,导致园林的自身观赏性严重下降,一些游客不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从而导致园林绿化失去了真正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植物配置单一,缺少亮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园林设计者为了能够使建设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会经常采用一些规模化园林绿化建设的模式,希望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从而帮助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规模化的园林绿化建设,导致很多的园林景观千篇一律、缺少自身的亮点,也不能够通过这些景观来体现出城市的形象。

3.3地域特色不显著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开始注重自身的城市形象建设,而园林绿化又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可是,一些具有文化历史的古城在其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经常会放弃自身的文化特色,引入一些新颖的事物,而对于自身的地域特色不够重视,这样也会造成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4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措施

4.1园林植物间的相互协调

对于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配置要求,必须要讲究植物之间的协调,这样能够降低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真正地发挥植物自身的生态价值。其中,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设计人员没有掌握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导致将一些不能够共生的植物进行配置,不仅降低了植物的生长能力,还会增加植物遭受病虫害的风险,最终影响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例如,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配置时很多植物都会抑制另一种植物的生长,如刺柏、桉树、松树等,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植物种类与习性的研究,按照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原则进行配置,从而更好地提高城市园林的建设效果。

4.2与景区类型及文化主题氛围相适应

对于不同的园林景观,其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也要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对园林景区内的植物景观进行配置搭配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景区的自身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同时从当地的环境氛围出发,这样能够使景观的自身空间结构、色彩搭配关系得到有效的保障。

4.3合理使用本地植物

对于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来说,其所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些园林植物配置时,往往本地植物会比其他地区的植物生命力更顽强。所以,配置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选用本地植物,从而提升园林内植物的成活率。对于当下比较热门的园林花境植物配置,需要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能够使景观更加自然、灵活,因此选择的植物种类也需要更加丰富,还要加强对整个景观的层次感与立体感,真正呈现出一种高低错落的感觉。

4.4充分利用植物色彩

在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对于植物自身色彩的应用也要结合园林绿化景观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从而给欣赏者一种良好的视觉享受。因此,在园林植物的色彩搭配上,不仅要保证整体植物的丰富多样性,还要体现园林的和谐。要结合不同的季节进行不同的搭配,不断地优化植物的色彩,选择丰富的植物种类来提高色彩的多样化,从而提升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效果。

4.5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持

基于生态学原理进行园林植物配置,必须要从物种与群落的层次上进行选择,要按照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进行,这样才能够提升园林植物的生态多样性,使园林绿化景观最终更加稳定。因此,可以多选择一些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的植物,以一种合理的控制种植密度,进行多种植物的不同组合,真正地提高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结束语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实现植物的优化配置,不但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能充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李菊彩.关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0):1787.

[2]周虎庆.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15):683.

论文作者:毛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关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论文_毛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