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

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

王雁苓[1]2002年在《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型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网与研究型课程的结合,将充分体现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原则,较好地完成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在校园网中建立“数学研究型课程学习网”这一专门为研究型课程学习服务的网站,能够完成从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确定课题、实施研究、成果评价等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基本过程,并且能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收集资料、协作学习的能力,为将来开展真正的科学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应用多媒体技术和校园网技术,还可以解决目前数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中所遇到的无教材、无理论依据的问题,为实施这一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的环境保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学生应用“研究型课程学习网”,实现了在数学研究型课程学习中自主地确定课题,方便地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研究型课程的矛盾。笔者亲历实践过程,充分领会了这种教育理念,并对高中数学研究性课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本选题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实用的高中数学研究性课程学习的网站,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有趣性和有价值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地探索数学方面的直接经验,丰富和发展现有数学课程的理论,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

徐永琳[2]2008年在《在微积分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国内外数学教育界普遍关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多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但在高等师范院校微积分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却较为薄弱,具体实施中更存在诸多问题,故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可行性的探索十分必要。本文拟对高师微积分探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研究,并试图揭示影响微积分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微积分教学质量。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1.整理国内外本课题相关理论文献,追溯一般探究性学习理论的发展历史,介绍国内外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微积分学科的特点,对微积分探究性学习进行界定。2.介绍与探究性学习有关的一般学习理论,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通过实证研究,分析高师微积分探究性学习开展的现状,揭示影响微积分探究性学习实施的原因,探讨微积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4.以微积分内容为载体,从内容选择、几何直观、数学思想方法、全局观、专题课、哲理观、网络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在微积分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措施。5.在高师微积分探究性学习的实际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应防止某些片面认识,总体安排学习梯度。

佚名[3]2005年在《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文中研究表明[阿不拉·买买提]阿不拉·买买提,新疆焉耆人,1958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新疆库尔勒市巴州卫生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卫生职业教育。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培养了上千名各族卫生专业人才,在新疆各地卫生医疗战线上发挥着各自的骨干力量。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版画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学应用》、《谈卫校解剖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师情况调查》、《少数民族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浅

刘成新[4]2006年在《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文中认为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源远流长。课程教学的发展变迁既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同时它更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传统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技术作为文化裂变的重要动因,它对当下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全部领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观,本文从历史、现实和社会文化联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适当的实证研究与质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去和现状,以及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全文共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叁个部分。 作者在“上篇”中首先辨析了诸如技术、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基本概念的实质内涵及其思想嬗变过程,然后基于文献分析探讨了技术与课程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关系,并提出了技术与课程教学互动发展的框架模型。 “中篇”集中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和认识问题。作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以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能”状况、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心理影响、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等问题的调查分析和教学实践行动案例分析以及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分析为基础,提出并论证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质问题的再认识问题。作者认为,从文化学的视野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社会信息文化对当代课程改革、建设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信息文化环境下传统课程体系解构和新课程体系及其文化重新建构的过程。 在论文“下篇”中,作者首先从分析技术与文化的关系着手,初步探讨了技术教育化的发展过程,并简要分析了技术教育化发展所孕育的课程文化转型问题;然后基于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作者提出了立体化课程的建设构想,分析了立体化课程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将现实课堂和虚拟教育联结起来,以打造多元化、超时空的学习共同体为突破口,来促进信息时代的新型课程及其课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D]. 王雁苓. 东北师范大学. 2002

[2]. 在微积分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徐永琳. 天津师范大学. 2008

[3]. 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C]. 佚名. 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5

[4]. 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 刘成新.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标签:;  ;  ;  ;  ;  

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