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培养的意义和路径论文

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培养的意义和路径论文

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培养的意义和路径

曹建玲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 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的培养,间接影响着祖国下一代基本道德意识的养成。文章研究了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培养的意义:促进师范生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意识;提出培养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的路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培养师范生爱国守法的意识,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师范生感受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待人态度,利用校园文化促进师范生形成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实习促进师范生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词: 师范生;公民;道德意识

“一所小学要招聘教师,让我帮忙推荐……辅导员发来学生的姓名和电话。为了稳妥,我给学生打电话,告诉他我是谁,要去面试的学校名字、校长……也许学生是在午休,也许是没礼貌,也许……两分钟的通话,他只有嗯、哦、行几个字,没有老师好、谢谢您,竟然先我挂了电话。伤感立刻袭来,不知为何……难过。”这是一个师范学院教师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内容,作为师范专业教师的我立刻复制了这段微信,并把它收藏在我的手机便签中。我的反应是这也许是师范教师的失职,多年来我们注重教法,注重实践,是不是忽视了师范生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道德意识的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的培养,间接影响着祖国下一代基本道德意识的养成。

一、师范生的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培养的意义

青年学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高校师范生更是承担培育未来一代人才的民族重任[1]。承担重任的师范生首先要成为一个有基本道德规范的公民,才可能进一步推广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师范生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意识。

由图5可知,浮选尾矿中物相组成主要是硫酸铅和铅的氧化物、硫化物,还有小部分为碲的氧化物,其他元素物相未能发现,主要原因是其他元素被铅包裹或含量较低。针对铜阳极泥浮选尾矿中的各金属组分含量差别较大,且高组分的铅、锑、铋为硫酸盐、硫化物等形式存在,高温下容易分解或还原为金属合金的特点,故可采用分段捕集的方式进行回收,即采用还原熔炼+真空蒸馏,将铅、锑、铋的硫酸盐、硫化物利用碳还原为金属单质或合金,再利用各组分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一)促进师范生形成爱国守法的意识

作为一个公民,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其次,应该遵守国家法律,坚决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师范生在校期间应该养成良好的爱国守法意识。一个爱国守法的教师,才有可能使祖国未来的花朵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促进师范生形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意识

师范生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到正确运用礼貌、礼节、礼仪,以诚信、友善的态度对待对方,并能与对方团结合作,这样走向社会时会少走弯路,在与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让对方觉得自己是有教养的人,对自己产生好感,相处愉悦、融洽,团结合作,利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师范专业的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在言传身教之下,让师范生形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⑪《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邀请南京地区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倡议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编撰专史、兴建展览馆、拍摄史料影片、树立死难群众纪念碑》,南京市档案馆藏:《省市“大屠杀”建馆立碑方案批复、报告、保护遗址的通知等》,卷宗号:5066-4-190。

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红色电影等方式,让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师范生进行爱国、守法的普及教育,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爱国、守法的意识。

团结,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一个集体中相互配合,团结合作。师范生拥有合作团结的意识,才能迅速成长为合格的教师,也能促进同伴的进步,在今后从事的教育事业中离不开团结合作的意识。

友善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友善是一种态度,它能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友善是一种言行,它能让你的气质升华。友善在不自觉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

明礼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礼貌、礼节、礼仪。明礼使人们的交往过程变得愉悦,也会促进双方互相尊重。

(三)促进师范生形成勤俭、自强的意识

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奉献是指为别人默默付出,心甘情愿,不图回报。一个人只有全心全意地喜欢自己的职业,认真负责、不求回报地对待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师范生形成敬业、奉献的精神,就会热爱学生,无私奉献,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美教师。

(四)促进师范生形成敬业、奉献的意识

勤俭是勤于劳作,而且简朴;自强是自我勉励,奋发图强。普通公民应该勤俭、自强,师范生如果勤俭、自强,这两种品质会自然而然地影响他们将来教育的对象,为未来人才造就勤俭、自强的品质。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论坛上发言。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代表,以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永顺县等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

二、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培养的路径

(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培养师范生爱国、守法的意识

师范专业往往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课程,促进师范生形成爱国、守法的意识。

取接收屏边长为1 m,定义屏接收的粒子数与总发射的粒子数之比为透过率.发射光子数为106个,设能见度为1 km,传输距离为0.2 km至2.0 km,间隔为0.2 km.Monte Carlo仿真结果如图5.

(二)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师范生感受到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待人态度

诚信就是以真诚对待他人,同时真诚信任他人。真诚的眼睛是清澈的,真诚的声音是甜美的,真诚的态度是和缓的,真诚的行为是从容的,真诚的举止是涵养优雅的。

我经常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结合缺乏礼貌意识,不经意间没有做到友善待人,与同学或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家长、朋友相处不够融洽的案例,希望能帮助他们消除一些待人接物的不良习惯,从细节处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利用校园文化促进师范生形成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

不少师范学校利用校园文化,促使师范生养成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例如,学校开展勤俭之星、自强之星评比活动,宣传这些同学在生活中如何勤俭、自强的事迹,号召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学校可以宣传最美教师默默奉献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求回报的事迹;展开教师教案评比互动,通过评选出的优秀教案展览,学生感受教师认真备课的敬业精神;在楼道展示师范生的“三笔字”,促进学生对“三笔字”的练习,无形中促使学生敬业精神的养成。总之,通过种种校园活动,利用校园文化,促进师范生形成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意识。

本文研究由生产同质新能源汽车的双寡头车企构成的有特定需求的消费市场,企业可以通过研发高续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车来获取更多的积分,从而出售获取利润。在该博弈模型中,政府首先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科技进步需求,制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CAFC得分效率θ1;企业在已知θ1后进行续航技术研发,决策续航里程研发量si,此时,有续航研发合作与续航研发竞争两种情形;最后,双寡头新能源车企开展产量博弈。企业i的利润函数为:

(四)通过实习促使师范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师职业不是一个高薪职业,需要不断学习去适应工作要求,因此必须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可以在职业生涯中扎得更稳、更牢。制定职业目标时,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自卑,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吃苦耐劳,不求名利,积累经验,不断进步,逐步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2]

促使师范生基本道德意识的培养,才会从根本上促使他们师德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人德培养要先于师德。高校应力求促进师范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公民基本道德意识是师范生必须达到的基本准则。由于师范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直接影响祖国下一代人才的价值观,所以,促进师范生基本道德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是当下师范学校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敏,蒋建忠.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师范生的师德养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40-143.

[2]苗乔乔.期刊论文浅谈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4):21-23.

The Significance and Path of Cultivating Students'Basic Moral Awareness

CAO Jian-ling
(Arts and Sciences of Xi'a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00,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basic mo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of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directly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c mo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motherland.This paper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moral awareness of normal students: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patriotic law-abiding,honesty,solidarity,diligence,self-reliance and dedication.Proposed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the basic mo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patriotism and law-abiding of normal students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campus culture;Teacher's words and deeds allow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feel the attitude of honesty,unity and friendliness;Using campus culture to promote normal students to form a spirit of diligence,self-reliance,dedication and dedication;Promote the spirit of hard work through the practice.

Key words: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citizen;moral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28-0030-02

收稿日期: 2018-10-11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范生教育路径的研究》(SGH17H214)

作者简介: 曹建玲(1970-),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和数学文化。

标签:;  ;  ;  ;  

师范生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培养的意义和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